第一章 绪论 1
第一节 方志的起源 1
第二节 方志的基本特征 8
第三节 方志定义 13
第四节 中国地方志存佚及收藏情况 21
第五节 方志学 26
第二章 中国地方志发展概况 35
第一节 萌芽时期 35
第二节 地记盛行时期 44
第三节 图经盛行时期 49
第四节 方志定型时期 58
第五节 方志编修兴盛时期 71
第六节 方志编修全盛时期 83
第七节 方志编修变新时期 94
第八节 方志编修创新时期 105
第三章 地方志编纂理论发展概况 116
第一节 隋唐以前 116
第二节 隋唐两宋时期 119
第三节 元明时期 125
第四节 清代 134
第五节 民国时期 149
第六节 建国后的新方志理论研究工作 158
第四章 旧志整理 168
第一节 建国前旧志整理工作概述 168
第二节 建国后的旧志整理和研究工作 175
第三节 旧志的价值与局限 187
第四节 编辑方志目录、索引、类编资料方法简述 195
第五章 文献的收集与整理 205
第一节 文献资料的分类 205
第二节 文献资料的收集 213
第三节 文献整理工作总论 223
第四节 鉴别真伪 227
第五节 考订内容 238
第六节 校勘文字 250
第六章 新志编纂的指导原则 264
第一节 新志编纂的指导思想 264
第二节 新志编写原则 275
第七章 志书的体例与篇目 281
第一节 志书的体例 281
第二节 篇目的作用与编制原则 288
第三节 篇目的编排形式 302
第四节 篇目设计的一些技术问题 305
第八章 概述编的纂写 317
第一节 概述编在志书中的应用 317
第二节 概述编的体裁特点 320
第三节 概述编的作用 322
第四节 概述编的类型 324
第五节 概述编的内容 327
第六节 概述编写法举例 331
第一节 志书记体的发展演变 338
第九章 大事记的纂写 338
第二节 大事记的体裁特点及作用 341
第三节 大事记的类型 345
第四节 大事的收录标准 348
第五节 大事记编写的若干问题 352
第十章 分志的纂写 358
第一节 志体的发展与演变 358
第二节 志体的体裁特点及作用 361
第三节 分志的体例类型 363
第四节 分志的内容 366
第五节 分志编写的若干问题 370
第一节 志书传体的发展与演变 377
第十一章 人物志的纂写 377
第二节 传体的体裁特点及作用 379
第三节 人物立传标准与范围 383
第四节 人物志的构成 388
第五节 人物志编写的若干问题 392
第十二章 志书图表的制绘 399
第一节 志图的发展与演变 399
第二节 志图的体裁特点及类型 401
第三节 志图的配制问题 404
第四节 志表的发展与演变 407
第五节 志表的体裁特点及类型 409
第六节 志表的编制问题 412
第一节 文风 417
第十三章 志书的语言文字 417
第二节 文体 425
第三节 文辞 432
第四节 志书行文规范 440
第十四章 新志的总纂与评审出版 447
第一节 新志的总纂 447
第二节 志书的评议 455
第三节 志书的审定与出版 462
附录一 文献辑存 470
1.纂修志书凡例(明永乐十六年颁降) 470
2.修志事例概要(中华民国十八年内政部呈奉行政院转奉国民政府令准通行) 472
3.中国地方志小组关于新修方志的几点意见 474
4.中共中央宣传部转发中国科学院哲学社会科学部、国家档案局《关于编写地方志工作的几点意见》 475
5.中国地方史志协会章程 478
6.中国地方志整理规划(1982—1990)(草案) 480
7.中国社会科学院《关于恢复地方志小组工作的请示报告》 483
8.中共中央宣传部 批转中国社会科学院党组《关于地方志工作情况和意见的报告》的通知 485
9.国务院办公厅 转发中国社会科学院《关于加强全国地方志编纂工作领导的报告》的通知 487
10.新编地方志工作暂行规定 490
11.中国地方志协会章程 495
12.中国地方志全国规划会议纪要(1985年5月) 497
13.全国地方志第一次工作会议上胡乔木同志讲话(1986年) 500
14.全国地方志编纂工作“七五”规划及长远设想 506
15.“七五”期间旧志整理工作规划 509
16.全国地方志第二次工作会议纪要(1988) 511
17.1991年全国地方志工作会议纪要(1991) 518
18.中共中央宣传部关于新编地方志公开出版问题的批复 5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