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注重“决策力”研究 2
决策失误:成功变成失败之母 2
要研究决策“成功学”,也要研究决策“失败学” 5
选择一个独一无二的战略定位 6
市场胜负在决策 7
从生产导向转向市场导向,还要从市场导向转向顾客导向 9
从什么意义上说“顾客是总裁”? 10
二、培育和发展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13
“核心竞争力”的提出 13
靠核心专长进行竞争 13
横店集团的核心能力:超前谋划,准确决策 14
核心竞争力的特征 14
三、协作竞争,结盟取胜,实施“双赢模式” 16
企业结盟引人注目 16
为什么要搞企业结盟? 17
企业结盟越来越具有“战略”含义 17
“合作竞争”与“竞争合作” 19
靠优势资源协作 19
从“非赢即输”到“双赢” 20
结盟取胜对传统竞争心态是一场变革 22
四、强化名牌创新战略 23
纠正名牌问题上的两个误解 23
科技创新推动新产品的开发越来越快 23
现代商品中的文化含量、文化附加值越来越高 26
文化、科技在投入产出中的贡献率越来越大 30
智力优势正在取代传统的自然资源优势 30
生产工艺流程对员工整体素质的要求越来越高 31
现代市场发展要求企业更加重视商品消费的心理成分和审美要求 32
名品名店名街 32
五、注重专业化和特色竞争战略 34
“多元”发展要慎之又慎 34
成功在于主业的深入开发 34
“多元化”的问题出在哪里? 35
不求其全,但求其特 36
小零件,大市场 37
“外包”市场带来巨大商机 38
六、“服务增值”战略 41
只讲产品质量不讲服务质量是片面的质量观 41
服务质量同样创造企业形象 41
服务可“增值”亦可“减值” 41
不能把“售后服务”变成“诉后服务” 42
购买商品同时也在购买服务,但购买商品同购买服务不一样 43
要善于使抱怨顾客变成忠诚顾客 45
服务是一种特殊的情感式劳动 46
七、企业文化战略 48
企业文化对企业兴衰所起的作用越来越重要 48
澄清有关企业文化的两个片面的、不准确的理解 49
企业文化的产生与培育企业“共生英雄” 55
企业文化的6大功能 58
企业精神、企业价值观是企业行为中另一只“看不见的手” 62
企业文化体现企业差别化战略,具有不可模仿性 63
“文化沟通”在现代商贸活动中的意义 64
作为“学习组织”的企业文化 65
企业文化建设与建立现代企业制度要有机结合 68
八、企业形象战略 69
一个公式:企业力=商品力+销售力+形象力 69
怎样认识企业形象? 71
企业识别系统(CIS)是怎样提出来的? 73
企业为什么要塑造形象?为什么要导入CIS? 74
企业形象识别系统(CIS)的构成 75
CI要中国化 78
导入CIS的时机和导入程序 79
结束语 80
附录 81
一、论坛放言 81
思考与建议:云南绿色产品开发与企业战略创新——2000年5月18日在“中国西南六省区市西部大开发昆明研讨会”上的发言 81
发展民族文化产业的着力点——2000年8月17日在“云南民族文化大省建设第二次高级研讨会”上的发言 85
淮海路:21世纪中国时尚消费新概念的源头——2000年10月16日在“回顾与展望——世纪淮海路论坛的发言” 89
开发富有特色的汉正街商业文化——2000年11月20日在“汉正街市场跨世纪论坛”的发言 95
“龙岗模式”的启迪意义——2001年2月23日在龙岗区委宣传部召开的文艺界理论界部分人士座谈会上的发言 99
社区服务与社区文化——1998年9月21日在“南京市玄武区社区服务理论与实践座谈会”上的发言 105
走向21世纪的英德绿色形象战略——1996年12月25日在“英德市迈向21世纪论坛——英德地区形象设计与建设暨21世纪议程研讨会”上的发言 107
“长岛模式”:中国海岛县可持续发展的卓越实践——1996年8月10日在“长岛形象设计暨地区形象理论研讨会”上的发言 122
文化力:温州“二次创业”的内在驱动力——1994年5月26日在“市场经济与温州区域经济发展战略研讨会”上的发言 129
从经济文化、商业文化谈北京的文化资源开发——1996年8月27日在“首都文化发展战略研讨会”上的发言 138
“名牌的一半是物质,一半是精神”——1996年10月中旬在“寿光市名牌战略与精神文明建设理论研讨会”上的发言 141
保险文化的四个要素——1997年10月18日在“保险文化建设研讨会”上的发言 146
“盘房现象”的启示——2000年12月17日在“昆明盘龙公司国企改革发展创新研讨会”上的发言 149
开发鞋文化 提升美誉度——1999年8月8日在“康奈之路与中国鞋业发展战略研讨会”上的发言 153
“盛锡福”与帽文化开发——2000年1月21日在“盛锡福整体营销策划研讨会”上的发言 156
“舒丽雅”品牌战略评析——2000年11月25日在“沈阳市舒丽雅品牌文化研讨会”上的发言 158
“京粮”集团的发展战略与企业文化——2001年1月10日在北京大学经济学院召开的“京粮”集团发展战略专题研讨会上的发言 161
八达集团的形象设计、科技创新与人力资源开发——1997年8月30日在“八达集团跨世纪发展研讨会”上的发言 164
新兴集团的经营哲学——1997年5月15日在“搞活国有企业与新兴铸管集团发展之路研讨会”上的发言 170
“广汇模式”述评——1999年3月16日在“广汇模式及其在新疆优势资源转换战略中的地位研讨会”上的发言 172
实施名牌战略与增强企业综合竞争力——1998年2月27日在“国有大中型企业的困境与出路——古井集团的思考与实践学术座谈会”上的发言 176
横店模式与社团文化——1994年6月2日在“横店集团发展模式研讨会”上的发言 178
从“玉柴”的“以人为本”说起——1996年5月6日在“大中型国有企业改革成果研讨会——暨《动力春秋》出版座谈会”上的发言 181
“得利斯现象”探析——1996年10月22日在“得利斯现象研讨会”上的发言 185
“南方黑芝麻糊”电视广告与广告文化——1995年8月18日在“中外名人首届广告文化研讨会”上的发言 192
通过优势整合 实现整合优势——1999年6月5日在“企业改革发展新模式——虚拟联合体理论与实践研讨会”上的发言 195
“连五洲”实物流网络创新的理论价值——2000年10月15日在“连五洲实物流网络新商业理论及运作研讨会”上的发言 199
商界蓝色冲击波——1997年10月23日在“蓝岛文化与名店战略研讨会”上的发言 201
老字号经营战略创新的三个着力点——2000年1月19日在“京城老字号经营战略与文化创新研讨会”上的发言 205
21世纪中国企业文化发展走势——2000年6月20日在“21世纪企业文化论坛”上的发言 207
知识(智力)经济叩击着新世纪的大门——1998年8月4日在“知识经济研讨班”的发言 211
从“企业孵化器”到“企业家孵化器”——2000年9月13日在“新经济与企业家孵化器国际论坛”的发言 215
二、书林漫步 226
《碧波万顷望无极》自序:不倦的追求 226
文化力——我的学术研究的新起点——《文化力》自序 231
《文化力观》引言 238
《企业力》引言 241
努力创建中国的服务文化学——《现代企业服务文化》序 243
《文化力:横店的启示》序 246
《经济文化一体化——宁波迈向21世纪的选择》序 250
《现代经济文化导论》序 255
《现代市场的美学冲击——企业审美文化论》序 260
《企业文化》序 265
《银行企业文化论》序 268
渤海活塞集团企业文化的显著特征——《我说我写》序 271
《中国名牌论》序 274
《CIS150题》序 277
《崇文之邦》序 280
地区形象理论在中国的诞生——《地区形象论》序 285
一部难得的民族文化精品图书——评《云南民族文化知识丛书》 288
从仇保兴博士关于优化城市形象的两篇文章谈起 291
市场经济中的文化现象——贾春峰教授答问录《经济日报》记者高善罡 307
四、记者眼中的贾春峰与文化力研究 307
三、专家学者笔下的贾春峰与文化力研究 307
文化力:竞争制胜的内在动力——贾春峰教授访谈录《学习》杂志记者齐山 312
市场经济与“文化力”发展——访著名专家贾春峰教授中共中央党校《党校科研信息》记者晓岩 316
合则齐美 离则两伤——访著名学者贾春峰教授《中国工商报》记者赵海梅 321
市场经济呼唤“文化力”——访著名学者贾春峰《马克思主义与现实》杂志记者苑洁 323
银行商业化转变中的文化课题——访著名企业文化专家贾春峰教授《中国城乡金融报》记者胡楠 327
名牌战略与文化力——企业家与理论家的对话《理论前沿》杂志记者倪德刚 329
开掘人才市场的文化力——访著名学者贾春峰《北京人才市场报》记者王建一 332
云南形象的精彩之笔——访著名经济文化专家贾春峰《云南日报》记者王咏刚 335
贾春峰:经济赛局中的文化行者《中国经济时报》记者许晖 337
企业文化理论需要开拓者——与我国文化力理论的奠基人贾春峰教授谈企业文化大连《企业文化报》记者钟祥斌 342
企业文化建设的几个热点问题《人民日报》记者吴? 345
文化力启动经济力——《文化力观》评介《理论前沿》记者倪德刚 349
成功也是失败之母——访著名学者贾春峰教授《中国改革报》记者黄根兰 351
文化产业兴则文化大省立——访中国企业文化研究会副理事长贾春峰《云南日报》记者从永刚 354
领先半步则进入无竞争领域——同《英才》杂志记者的谈话《英才》杂志记者李向阳 3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