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1
序一 漆侠 1
第一章 宋代文化的新观察(代绪论) 1
第一节 宋代文化的“活水源头” 1
一、宋代社会的深刻变迁——时代的洪流 2
二、中国传统文化巨流之汇合——历史的积累和创新 3
序二 徐规 4
第二节 宋朝开明的文化政策与设施 4
一、优礼儒士 注重文治 5
二、科举取士 兴学设教 8
三、收编典籍 提倡读书 12
第三节 考察宋代文化的新认识 16
一、关于几个问题的新见解 16
二、关于考察宋代文化的新角度 20
三、关于本书的基本框架 24
第二章宋代的衣食住行 26
第一节 服饰 26
一、帝后与宫廷服饰 26
二、品官朝服与公服 30
三、士庶服饰 34
四、妇女服饰与发髻 38
第二节 饮食 41
一、饭粥面点 41
一、东京园林 (1 54
二、名菜佳肴 54
第三节屋室 67
一、城市的防御建筑 67
二、皇宫殿阁 71
三、佛寺道观 82
四、官衙院落 90
五、城乡民居 93
第四节 交通 96
一、道路与桥梁 96
二、车舆 103
三、舫船与海舰 108
四、驿站 113
第三章宋代的风俗民情 121
第一节 岁时节令 121
一、元旦(春节)习俗 121
二、立春 元宵 123
三、寒食 清明 127
四、端午 天贶 129
五、中秋 重阳 132
六、冬至 除夕 136
第二节 婚嫁与生育习俗 139
一、婚嫁礼仪 139
二、养儿育女 148
三、生日寿诞 150
第一节 皇家园林 154
第四章宋代的园林 154
二、杭州御园 159
第二节私家园林 170
一、洛阳园林 170
二、苏州园林 173
三、吴兴园林 175
第三节园林花卉 180
第一节宋朝职官制度的特点 182
一、官职与差遣分离 182
第五章复杂多变的职官制度 182
二、文武官等级分明 184
三、寄禄官名称前加“权”、“行”、“守”、“试” 186
四、部分附加性官衔失去实际意义 186
五、官衔复杂多变 187
第二节 中央官制 188
一、中枢首脑部门 188
二、一般中央机构 192
一、州、府、军、监一级机构 196
第三节地方官制 196
二、县级机构 197
三、路——特殊机构 199
第四节官员行政人事管理制度 201
一、品阶 201
二、升迁 205
三、考课 205
四、荐举 206
五、恩荫 207
六、致仕 209
七、俸禄 210
第六章利弊参半的军事制度 213
第一节 中央统兵机构和地方统兵机构 213
一、皇帝统帅权 213
二、枢密院——三衙统兵制 216
三、地方统兵机构 217
第二节 宋代的兵种与编制 218
一、军队兵种的构成 218
二、军队的编制体制 221
一、募兵对象和招募程序 223
第三节 募兵和养兵制度 223
二、军俸及有关补贴 224
第四节宋军训练制度 228
一、教习武器使用格斗法 228
二、演练阵法 232
第五节军队管理制度 233
一、拣选和官资 234
二、阶级与迁补 236
三、军法 237
一、冷兵器 239
第六节军器制度 239
二、新式武器 241
第七节关于宋朝募兵制的评价 242
一、募兵制的历史作用 242
二、募兵制的弊端 243
第七章宋朝的礼制与宗法 245
第一节宋代的礼制 245
一、吉礼 246
二、嘉礼 249
三、冠礼 252
四、宾礼 254
五、军礼 261
六、凶礼 262
附一:巩县(北宋)宋陵分布示意图 266
附二:绍兴(南宋)六陵示意图 267
七、宋代士人与平民的丧葬制度 268
第二节关于宗法 272
一、小宗之法 274
二、族产、义庄、义学 276
三、族谱、祠堂、族规 280
第八章宋代的监察与法制 287
第一节宋代的监察制度 287
一、监察机关 287
二、监察职能 295
三、监察的特点 304
第二节宋代的法制 310
一、立法制度 311
二、司法制度 316
三、宋代法制的特点与局限 337
第九章宋代的财政制度 342
第一节宋代的财政收入 342
一、传统赋役制度 343
二、工商税和城郭之赋 353
三、专卖经营 358
四、非专卖经营 364
五、其他 371
第二节 宋代的财政开支及其财政管理部门 376
一、财政开支结构 376
二、各级财政管理机构 388
第十章宋代的科举与教育 401
第一节宋代的科举制度 401
一、考试科目与内容 402
二、贡举三级考试制 408
三、宋代科举之改革 412
四、科举制的主要利弊 417
五、宋代时文——八股文的雏形 421
第二节 宋代的学校教育 424
一、中央太学与专科学校 425
二、州县地方官学与私学 429
三、书院的兴盛及其特点 433
四、两宋名家的教育思想 436
五、宋代知识分子的特质 445
第十一章宋代的刻书与藏书 452
第一节 典籍的编校 452
一、四大类书的编纂 452
二、经史医书的校勘 460
第二节 刻书事业的繁荣 467
一、刻书概况 467
二、版刻特征 473
第三节 刻书禁例与流传 477
一、刻书禁例的种类 477
二、版本的流传 485
第四节 馆阁藏书与私家藏书 488
一、馆阁制度 488
二、馆阁藏书的建立与管理 493
三、私家藏书 499
一、官修目录 501
第五节 书籍目录与目录学 501
二、私家目录 504
三、郑樵的目录学理论及其贡献 508
第十二章宋代新儒学的形成与发展 514
第一节 儒学新发展的时代背景 515
一、新儒学兴起的社会环境 515
二、疑古思潮与儒学复兴运动 517
三、儒道佛诸家思想的融合 522
第二节新儒学的形成与发展 526
一、范仲淹与宋学之勃兴 527
二、新儒学的主题与学派 534
三、王安石新学及其特点 552
第三节新儒学的演变与流派 558
一、宋学演变的诸种因素 559
二、朱熹集理学之大成 564
三、南宋新儒学的流派 571
第十三章宋代的宗教 591
第一节宋代道教的发展 592
一、宋朝皇帝的崇道 592
二、宋代道教的管理机构 600
三、宋代道教理论的发展 606
四、宋代道教新神的供奉 610
五、宋代道教的新教派 617
六、宋代《道藏》及道书的编撰 620
附:两宋道教管理层次图等图表 625
第二节宋代的佛教 629
一、宋政府对佛教的利用与管理 630
二、宋代的佛经翻译与刻藏 635
三、宋代佛教的宗派 641
四、宋代佛教的特点 659
五、宋代佛教的对外交流 669
第三节 伊斯兰教、犹太教、摩尼教及其他 673
一、伊斯兰教的流布 673
二、犹太教与开封犹太人 675
三、摩尼教与农民起义 677
四、基督教及其他宗教 678
五、关于民间宗教 679
第十四章宋代的史学与地学 683
第一节 宋代史学的繁荣与发展 684
一、宋代的修史机构 684
二、宋代的实录、国史、会要 688
三、宋代所修前代正史 696
四、宋代名家所撰各体通史 702
五、宋代名家私撰当代史 720
第二节 宋代地理学的新发展 729
一、宋初对各地图籍的搜集与应用 729
二、全国性地图的编制 730
三、宋朝对周边地理及边防地图的关注 732
四、宋代地方志的成就及其特点 735
一、概说 745
第三节 宋代新兴的考古学 745
三、吕大临《考古图》十卷、《考古图释文》一卷 746
二、欧阳修《集古录跋尾》十卷 746
四、王黼等《博古图》三十卷 747
五、赵明诚《金石录》三十卷 748
六、洪适《隶释》二十七卷、《隶续》二十一卷 748
七、沈括对文物考古之贡献 749
第一节宋代文学发展的轨迹 752
一、宋文学的两大特点 752
第十五章宋代的文学艺术 752
二、宋文学发展的梗概 753
第二节宋代的散文 754
一、宋初文风与柳开等的古文复兴 754
二、王禹偁的古文创作与穆修等人的主张 756
三、欧阳修与宋代古文运动 758
四、宋代古文六大家 763
五、南宋前期的散文 771
六、南宋后期的散文 773
第三节宋代的诗歌 774
一、宋初的三个诗派 775
二、欧阳修与宋诗方向的确立 777
三、梅尧臣、苏舜钦与王安石的诗作 778
四、苏轼杰出的诗歌成就 782
五、黄庭坚与江西诗派 785
六、杨万里与南宋前期的诗歌 787
七、陆游的爱国诗篇 790
八、范成大的诗歌创作 792
九、南宋江湖诗派与四灵诗派 794
一、宋词兴盛的脉络 797
第四节 宋代的词 797
二、从柳永到苏轼的北宋词坛 800
三、辛弃疾、陆游等南宋前期词人群体 807
四、南宋后期的词坛 810
五、姜夔与格律词派 811
第五节 宋代的书法 815
一、宋初的书家 815
二、尚意书风与四大家 817
三、徽宗赵佶与其他书家 822
四、南宋书家及其特点 823
一、翰林图画院和院体画风 826
第六节宋代的绘画 826
二、宋代的山水画 828
三、宋代的花鸟画 833
四、宋代的人物画 837
第十六章宋代的科学技术 842
第一节 卓越的科学家沈括 843
一、沈括与《梦溪笔谈》 843
二、沈括的主要科学成就 844
三、沈括的科学思想与治学方法 850
一、天文仪器的研制与发明 851
第二节 天文学的重大成就 851
二、大规模的天文观测 854
三、星图绘制技术的进步 856
四、历法的修订与发展 857
第三节 数学的辉煌时代 858
一、贾宪与贾宪三角 858
二、秦九韶的杰出成就 860
三、杨辉对数学的贡献 862
一、重要医方和本草书的编集 863
第四节 医药学的全面进步 863
二、世界第一部法医学专著《洗冤集录》 865
三、解剖学与针灸术的新进展 866
四、妇产科和小儿科的发展 867
第五节 农业技术和农学的高度发展 868
一、农业生产技术的提高 869
二、陈旉《农书》 870
三、动植物谱录的大量涌现 872
二、矿物学著作《云林石谱》 873
一、地理学的新发展 873
第六节地学的重大进步 873
三、水利工程技术的发展 875
第七节火药与兵器的发展 876
一、火药配方的合理化 877
二、管形射击火器的发明 879
三、其他兵器制造技术的进步 881
第八节 指南针的发明与航海造船技术的重大进展 882
一、指南针的发明与应用 882
二、世界领先的造船技术 885
三、两宋航海业的盛况 887
第九节雕版印刷的盛行与活字印刷术的发明 889
一、雕版印刷术的盛行与发展 889
二、毕昇活字印刷术的发明 890
第十节 纯熟的制瓷业和纺织技术 893
一、驰名中外的名窑瓷器 893
二、高度发展的纺织技术 896
第十一节 建筑、桥梁技术的新高峰 898
一、城市建筑的变化 899
二、李诫与《营造法式》 900
三、砖塔建筑技术的进展 902
四、桥梁建造技术的新突破 902
第十二节 先进的冶金技术 904
一、钢铁冶炼技术的提高 904
二、有色金属冶炼及加工技术的进步 906
三、煤炭采掘业的兴起和煤炭冶铁的推广 907
附录一 引用书目 909
附录二 宋王朝世系表 937
后记 9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