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基础知识 1
一、心电向量图与心电图的定义 1
二、心电图的导联 1
三、心脏传导系统概述 4
四、模式心电图 5
五、心肌细胞膜电位简介 6
六、心电图的坐标 7
七、心电图机的使用 7
八、心电图的阅读、分析及诊断 8
(一)伪差的辨认 8
(二)心电图各波的测量 10
(三)心电图的分析和诊断顺序 12
第二章 成人正常心电图 13
—、P波 13
二、P-R间期 13
三、QRS波群 13
四、ST段 15
五、T波 15
六、Q-T间期 15
七、U波 15
四、ST段 17
三、QRS波群 17
第三章 小儿正常心电图 17
二、P波 17
一、小儿心电图发展趋势 17
五、T波 18
六、心律及心率 18
七、小儿左心室、右心室肥厚诊断标准 19
第四章 心房扩大 20
—、机制 20
二、右心房扩大 20
四、双侧心房扩大 21
三、左心房扩大 21
第五章 心室肥厚 23
一、机制 23
二、左心室肥厚 23
三、右心室肥厚 26
四、心室间隔肥厚 28
五、双侧心室肥厚 29
第六章 心室内传导阻滞 30
一、机制 30
二、完全性左束支传导阻滞(CLBBB) 30
三、不完全性左束支传导阻滞(ILBBB) 32
四、左中隔支传导阻滞(LSB) 33
五、左前分支传导阻滞(LAH) 35
六、左后分支传导阻滞(LPH) 35
七、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CRBBB) 37
八、不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IRBBB) 38
九、室内传导阻滞 39
十、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合并左前分支传导阻滞(CRBBB+LAH) 39
十一、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合并左后分支传导阻滞(CRBBB+LPH) 40
(一)前间壁心肌梗死 42
(三)侧壁心肌梗死 42
(二)前壁心肌梗死 42
—、机制 42
二、各部位心肌梗死的心电图改变 42
第七章 心肌梗死 42
(四)正后壁心肌梗死 47
(五)下壁心肌梗死 47
(六)右心室心肌梗死 47
三、心内膜下心肌梗死 49
四、多部位心肌梗死 50
五、陈旧性心肌梗死合并室壁瘤 50
六、心肌梗死合并束支传导阻滞 52
第八章 其他心电图 56
—、右位心 56
(一)右位心(镜面右位心) 56
(二)右旋心(单发右位心) 57
二、SⅠSⅡSⅢ综合征(右心室负荷过重) 58
三、ST-T改变 59
(一)正常范围变异 59
(二)早期复极综合征 60
(三)冠状动脉供血不足所致ST-T改变 60
(六)非特征性ST-T改变 64
(五)心包炎所致ST-T改变 64
(四)心肌炎所致ST-T改变 64
四、心电图运动负荷试验 65
五、心得安试验 67
六、动态心电图(Holter) 68
七、药物影响及电解质紊乱 68
(一)洋地黄类制剂 68
(二)奎尼丁类制剂 70
(三)血钙改变 70
(四)血钾改变 70
(二)激动传导异常 74
(一)激动发源异常 74
第九章 如何分析心律失常 74
一、心律失常的分类 74
(三)激动发源异常合并激动传导异常 75
二、心律失常的心电图诊断 75
三、梯形图解在分析心律失常中的应用 75
第十章 窦性心律及失常 77
一、正常窦性心律及不同年龄组的过缓与过速 77
二、窦性心律不齐(包括室性时相性窦性心律不齐) 77
三、窦性停搏(窦性静止) 78
四、游走性心律 78
二、交界区逸搏及逸搏心律 80
三、室性逸搏及逸搏心律 80
第十一章 被动性异位心律 80
一、房性逸搏及逸搏心律 80
第十二章 自发性异位心律 84
一、期前收缩 84
(一)房性期前收缩(APS) 84
(二)交界区期前收缩(NPS) 87
(三)交界区心律 87
(四)室性期前收缩(VPS) 88
(五)并行心律 91
(一)室上性阵发性心动过速(PSVT) 93
二、阵发性心动过速 93
(二)室性阵发性心动过速(PVT)诊断要点 95
(三)分支型室性心动过速 97
三、非阵发性心动过速 98
(三)室性非阵发性心动过速 99
四、扑动和颤动 99
(一)心房扑动 99
(二)交界区非阵发性心动过速 99
(一)房性非阵发性心动过速 99
(二)心房颤动 101
(三)心房颤动时室性期前收缩与心室内差异性传导的鉴别 101
(四)心房颤动合并房室传导阻滞的诊断 102
(五)心室扑动 103
(六)心室颤动 103
五、室性紊乱性心律 104
六、起搏器心电图 105
(一)起搏器的组成 105
(二)起搏器的工作方式 105
(四)VVI起搏器工作顺序及起搏器心电图的识别 106
(三)起搏器顺序编码的识别 106
第十三章 干扰与脱节 110
一、窦房结干扰 110
二、心房内干扰 111
三、交界区内干扰 112
四、交界区内干扰性房室脱节 112
五、心室内干扰 113
(一)室性融合波 113
(二)室内差异性传导 113
(三)隐匿性传导 114
第十四章 心脏传导阻滞 115
一、窦房传导阻滞(S-AB) 115
(一)Ⅰ°窦房传导阻滞(Ⅰ°S-AB) 115
(二)Ⅲ°窦房传导阻滞(Ⅲ°S-AB) 115
(三)Ⅱ°窦房传导阻滞(Ⅱ°S AB) 115
二、不完全性房内传导阻滞(房内传导延缓) 116
三、房室传导阻滞(A-VB) 116
(一)Ⅰ°房室传导阻滞(Ⅰ°A-VB) 116
(二)Ⅱ°房室传导阻滞(Ⅱ°A-VB) 116
(四)Ⅲ°(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Ⅲ°A-VB)(CA-VB) 119
(三)高度房室传导阻滞 119
第十五章 预激综合征(W-P-W) 122
一、机制 122
二、心电图诊断 122
三、心电图房室旁道的定位(分型)标准 123
四、鉴别诊断 125
第十六章 常用心电图诊断标准 131
一、成人正常心电图 131
二、心房扩大 131
三、心室肥厚 131
五、心肌梗死的心电图定位 132
四、心室内传导阻滞 132
六、窦性心律及失常 133
七、被动性异位心律 133
八、自发性异位心律 134
九、心脏传导阻滞 135
十、预激综合征(W-P-W) 135
附录1 心电向量图Frank体系的电极位置 137
附录2 自R-R间隔推算心率表 137
附录3 自Ⅰ、Ⅲ导联QRS波群测定心电轴表 138
附录4 心电轴偏移分类图 139
附录5 Q-T间期正常值参考表 1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