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事记 3
行政建置志 41
第一章 位置疆域 41
第一节 位置 41
第二节 疆域 42
第二章 地理沿革 43
第一节 区域开发 43
第二节 县置沿革 45
第三章 村镇 48
第一节 村落 49
第二节 集镇 59
第四章 行政区划 62
第一节 唐宋区划 62
第二节 明清区划 63
第三节 民国区划 64
第四节 现行区划 64
自然地理志 73
第一章 地质 73
第一节 构造发展 73
第二节 地层 77
第三节 地震 80
第四节 矿藏 83
第二章 地貌 84
第一节 渭河平原 84
第二节 东西台原 87
第三节 横岭沟壑 90
第四节 秦岭山地 90
第一节 光照 94
第三章 气候 94
第二节 气温 95
第三节 地温 98
第四节 降水 99
第五节 气压、风 101
第六节 灾害性天气 102
第七节 物候 103
第四章 水文 113
第一节 河流 114
第二节 地下水 117
第三节 ?泉 118
第五章 土壤 121
第一节 ?土 121
第二节 黄绵土 122
第三节 山地丘陵土 124
第四节 其它土 125
第六章 植被 127
第一节 川原栽培区 127
第二节 低山丘陵区 129
第三节 中山区 130
第七章 动物 132
第一节 兽 132
第二节 禽 135
第三节 虫、鱼 138
第八章 自然灾害 139
第一节 水灾 141
第二节 旱灾 144
第三节 雹灾 146
第四节 冻灾 148
第五节 风灾 149
第六节 瘟疫 150
第七节 病、虫害 151
人口志 155
第一章 人口源流 155
第二章 人口构成 159
第一节 年龄、性别 159
第二节 地域分布 169
第三节 社会构成 170
第三章 人口变动 176
第一节 出生、死亡 176
第二节 迁移变动 177
第三节 自流人口 178
第四章 人口调查 180
第一节 清厘户口 180
第二节 编查户口 181
第三节 人口普查 182
第五章 婚姻、家庭 189
第一节 婚姻 189
第二节 家庭 190
第六章 计划生育 192
第一节 组织机构 193
第二节 晚婚晚育 193
第三节 节育绝育 194
第四节 教育奖惩 195
第一章 体制 199
第一节 土地改革 199
农业志 199
第二节 农业合作化 202
第三节 农村人民公社 203
第四节 农业生产责任制 208
第二章 农业 213
第一节 机构 213
第二节 耕地 213
第三节 耕作制度 215
第四节 粮食生产 217
第五节 棉花生产 221
第六节 油料生产 223
第七节 蔬菜生产 224
第八节 农业科技 225
第三章 林业 233
第一节 育苗 234
第二节 山区造林 235
第三节 平原绿化 236
第四节 林木管护 238
第五节 科学造林 239
第四章 畜牧业 241
第一节 饲草饲料 241
第二节 家畜 242
第三节 家禽 246
第四节 其它养殖业 247
第五节 疫病防治 248
第五章 副业 250
第一节 瓜、果 250
第二节 烟叶、药材 252
第三节 编织、加工 253
第六章 水利建设 255
第一节 机构 256
第二节 治河 256
第三节 修库 258
第四节 打井 261
第五节 抽水 261
第六节 方田建设 263
第七节 灌溉 264
第八节 水土保持 264
第九节 排碱 267
第七章 农业机械 269
第一节 机构 269
第二节 作业机械 270
第四节 水利机械 271
第三节 加工机械 271
第五节 运输机械 272
第六节 机械供销 272
工业交通志 277
第一章 工业 277
第一节 经营体制 278
第二节 化学工业 281
第三节 机械工业 282
第四节 电力工业 283
第五节 木材加工工业 285
第六节 食品工业 286
第七节 纺织、缝纫工业 288
第八节 皮革、造纸工业 289
第九节 文化用品工业 290
第十节 企业管理 290
第十一节 职工生活 292
第一节 起源、分布 294
第二章 社队企业 294
第二节 产品、设备 295
第三节 经营管理 295
第三章 交通 296
第一节 铁路 296
第二节 公路 298
第三节 航运 301
第四节 桥梁 302
第五节 管理单位 303
第四章 邮电 305
第一节 机构 305
第二节 邮政 306
第四节 电话 307
第三节 电报 307
商业志 311
第一章 集市贸易 311
第一节 市场 311
第二节 集会 312
第三节 集市贸易 315
第二章 私营商业 317
第三章 供销商业 320
第一节 机构、企业 320
第二节 管理 321
第三节 供应 322
第四节 推销 323
第五节 经营 325
第一节 机构、企业 327
第四章 国营商业 327
第二节 批零网点 328
第三节 购进 329
第四节 销售 331
第五节 经营 335
第六节 风味小吃 336
第五章 国营粮食商业 338
第一节 机构、企业 338
第二节 收购 339
第三节 供应 341
第四节 仓储 343
第五节 油脂 344
第六节 经营 345
第六章 对外贸易 346
第一节 计划价格 348
第七章 物价 348
第二节 自由价格 349
第三节 提价降价 350
第四节 物价检查 351
第五节 物价指数 352
第八章 工商管理 353
第一节 工商登记 353
第二节 个体管理 353
第三节 取缔非法经营 354
第四节 物资交流会 354
财政金融志 357
第一章 财政 357
第一节 机构 357
第二节 体制 358
第三节 收入 359
第四节 支出 361
第五节 地方财政 363
第二章 税收 365
第一节 机构 365
第二节 农业税 366
第三节 工商税 369
第三章 金融 372
第一节 机构 372
第二节 流通货币 373
第三节 存款 373
第四节 工商信贷 375
第五节 保险信托 376
第二节 农业信贷 377
第四章 农村金融 377
第一节 农业银行 377
第三节 信用合作 378
城乡建设志 383
第一章 县城建设 383
第一节 城郭变迁 383
第二节 街巷分布 384
第三节 市政建设 388
第四节 园林绿化 391
第五节 城区供水 392
第六节 公共交通 393
第七节 房产管理 393
第八节 环境卫生 395
第二节 渭南地区行政公署 396
第一节 中共渭南地委 396
第二章 党政机关建设 396
第三节 中共渭南县委 397
第四节 渭南县人民政府 397
第三章 村镇建设 398
第一节 村庄建设 398
第二节 集镇建设 400
第四章 新型建筑 404
第一节 解放影剧院 404
第二节 印刷机器厂装配车间 405
第三节 电视转播塔 405
第四节 桥梁处倒锥壳水塔 405
第五节 渭河大桥 406
第一节 驻渭建工 407
第五章 建筑施工 407
第二节 县、社建工 408
第六章 建筑材料生产 409
第一节 砖瓦生产 409
第二节 沙石生产 410
第三节 水泥制品生产 411
第七章 建筑材料供应 412
第一节 机构体制 412
第二节 供应 412
第三节 经营 413
第八章 环境保护 414
第一节 废水治理 414
第二节 废气治理 416
第三节 废渣治理 417
第一节 勘察设计 418
第九章 城乡管理 418
第二节 城市规划 419
第三节 乡村规划 419
政权志 423
第一章 人民代表大会 423
第一节 各界人民代表会 423
第二节 人民代表大会 424
第三节 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 425
第二章 政府 426
第一节 县政府 426
第二节 基层政府 439
第三章 政治协商会议 441
第四章 政法 443
第一节 法院 443
第二节 检察 445
第三节 司法 446
第四节 公安 447
第五章 民政 451
第一节 选举 451
第二节 优抚 452
第三节 福利救济 455
第四节 复转军人安置 457
第五节 信访 458
第六章 人事劳动 459
第一节 人事管理 459
第二节 劳动就业 461
第三节 劳动保护 462
第四节 劳动工资 462
第一节 组织建设 467
党派、群众团体志 467
第一章 共产党 467
第二节 中心工作 471
第三节 历届党员代表大会 474
第四节 干部管理 476
第五节 思想教育 477
第六节 纪律检查 479
第七节 统一战线 480
第二章 国民党 482
第三章 民主党派 485
第一节 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渭南县委员会 485
第二节 中国民主同盟会渭南县委员会 485
第三节 中国民主建国会渭南县支部 486
第一节 工人组织 487
第四章 群众团体 487
第二节 青少年组织 488
第三节 妇女组织 491
第四节 农民组织 492
第五节 商业组织 494
第五章 会道门 496
第一节 江湖会 496
第二节 一贯道 496
第三节 其他会道门 497
军事志 501
第一章 机构 501
第二章 兵役 502
第三章 地方武装 506
第一节 团练保甲 506
第二节 国民兵团 507
第三节 其他武装组织 509
第四节 民兵 510
第四章 人民防空 512
第五章 驻防、驻军 514
第一节 驻防 514
第二节 驻军 515
第六章 主要兵事记略 517
第一节 麻耿巴邑之战 517
第二节 缑麻倒戈 517
第三节 刘慕德兵变 518
第四节 “西安事变”中的渭南 519
第五节 日寇飞机轰炸县城 519
第六节 花园之战 520
第七节 修筑工事 521
农民革命斗争志 525
第一章 全国性农民起义在渭南的活动 525
第一节 黄巢军与唐军良田坡之战 525
第二节 李自成起义军攻克渭南 526
第三节 太平军占领渭南县城 526
第四节 谂军转战渭河两岸 527
第二章 本县农民的自发斗争 529
第一节 张绪勋率众抗粮 529
第二节 回民起义 530
第三节 江湖会首领田贵宾率众造反 533
第四节 故市人民抗路捐的斗争 534
第五节 “刀客”起落 534
第六节 两原的缴农斗争 535
第七节 渭北的缴农斗争 537
第八节 捕杀惯匪 538
第三章 共产党领导的农民斗争 540
第一节 农民协会反军阀、斗地主、驱恶绅 540
第二节 湭河川农民驱逐孟世杰匪军 541
第三节 宣化事件 542
第四节 渭华起义 543
第五节 反饥饿斗争 547
文化志 551
第一章 教育 551
第一节 幼儿教育 551
第二节 小学教育 552
第三节 中学教育 553
第四节 专业教育 555
第五节 工农教育 557
第六节 师资队伍 558
第二章 科学技术 559
第一节 组织机构 559
第二节 科技队伍 559
第三节 科学普及活动 560
第四节 科技成果 561
第五节 地震测报 562
第六节 计量管理 563
第三章 卫生 564
第一节 医院 564
第二节 医生 565
第三节 医疗 566
第四节 防疫 567
第六节 卫生 568
第五节 保健 568
第一节 设施 570
第四章 体育 570
第二节 幼儿体育 571
第三节 学校体育 571
第四节 职工体育 572
第五节 农村体育 572
第六节 老年人体育 573
第七节 比赛成绩 573
第八节 裁判队伍 581
第五章 文化 582
第一节 图书发行 582
第三节 电影放映 583
第四节 戏剧演出 583
第二节 图书阅览 583
第五节 群众文艺 585
第六章 文物古迹 587
第一节 遗址 588
第二节 墓葬 590
第三节 古建筑 590
第四节 馆藏文物 592
第五节 革命文物 594
第六节 名胜 595
第七节 金石 596
第七章 新闻广播 599
第一节 新闻 599
第二节 广播 599
第三节 电视 600
第四节 报刊发行 601
第一章 英雄模范 605
人物志 605
第二章 政治人物 620
第三章 军事人物 649
第四章 经济、科技人才 661
第五章 文化艺术人物 668
第六章 其他人物 682
艺文志 687
第一章 诗歌 687
第一节 古体诗 687
第二节 近体诗 697
第三节 新诗 715
第四节 民歌 717
第一节 赋、词 719
第二章 赋、词、小说、散文、口头文学 719
第二节 小说、散文 721
第三节 口头文学 722
第三章 戏剧、音乐、曲艺 728
第四章 书法 733
第一节 篆书 733
第二节 隶书 734
第三节 草书 735
第四节 楷书 738
第五节 铭刻 739
第五章 美术 741
第一节 绘画 741
第二节 剪纸 745
第三节 刺绣 746
第四节 雕塑 747
第五节 摄影 748
第六章 著述目录 749
社会志 755
第一章 民族 755
第一节 汉族 755
第二节 少数民族 756
第三节 民族关系 757
第二章 风俗习惯 758
第一节 生辰 758
第二节 婚娶 760
第三节 丧祭 762
第四节 传统节日 764
第五节 食、衣、住、行 766
第六节 革除陋习 768
第七节 社会新风 769
第三章 宗教信仰 771
第一节 天主教 771
第二节 基督教 772
第三节 伊斯兰教 772
第四节 佛教、道教 773
第四章 方言 774
第一节 语音 774
第二节 词汇 792
第三节 谚语 803
第四节 歇后语 808
附记 815
一、重要历史文献辑存篇目 815
二、《渭南县志》纂修源流 8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