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言 1
凡例 5
大事记 7
概述篇 40
第一章 历史沿革 40
第一节 乡域地名 40
第二节 历史简述 40
第三节 行政区划 42
第四节 办事处简介 52
第一节 人口变迁 54
第二章 人文概述 54
第二节 文化程度 56
第三节 生活水平 59
第三章 自然环境 61
第一节 地质地貌 61
第二节 山脉海拔 62
第三节 气候土壤 67
第四章 自然资源 73
第一节 矿藏资源 73
第二节 植物资源 73
第三节 动物资源 75
第一节 旱灾洪涝 76
第五章 自然灾害 76
第二节 冰雹风灾 79
第三节 霜雪冻 80
第四节 虫害 82
第五节 鼠害 82
第六节 地震 82
第一章 撒尼 84
第一节 历史源流 84
民族篇 84
第二节 语言文字 85
第三节 饮食起居 87
第四节 服装服饰 88
第五节 节日婚俗 90
第六节 丧葬 95
第七节 宗教信仰 96
第二章 彝族 97
第一节 梗概 97
第二节 传统节日 98
第三节 服饰 98
第五节 丧葬 99
第四节 婚姻 99
第六节 宗教信仰 100
第三章 汉族 101
第一节 族源 101
第二节 语言文字 102
第三节 传统节日 103
第四节 住房 105
第五节 服饰 105
第六节 婚姻 106
第七节 丧葬 108
第八节 宗教信仰 110
第四章 苗族 111
第一节 历史源流 111
第二节 语言文字 111
第三节 传统节日 112
第四节 服饰居住 113
第五节 婚姻 113
第六节 丧葬 114
第七节 宗教信仰 115
第五章 壮族 116
第一节 历史源流 116
第二节 语言文字 117
第三节 传统节日 118
第四节 服饰居住 118
第五节 婚姻 119
第六节 丧葬 120
第七节 宗教信仰 122
政治篇 124
第一章 政党 124
第一节 中国国民党 124
第二节 中国共产党 124
第二节 人民政府 136
第一节 民国政府 136
第二章 政权 136
第三节 乡人代会 146
第四节 人民政协 147
第三章 群众团体 148
第—节 农会 148
第二节 共青团 149
第三节 妇联 152
第四节 工会 153
第四章 民政 154
第一节 组织机构 154
第二节 优属优抚 155
第三节 救济福利 156
第四节 婚姻登记 157
第五节 地名工作 157
第五章 政法 158
第一节 调解司法 158
第二节 公安 160
第六章 军事 162
第一节 地方武装 162
第二节 兵役兵制 164
第三节 中国人民解放军滇桂黔边纵队 166
第四节 战事记略 170
经济篇 174
第一章 农业 174
第一节 生产关系变革 174
第二节 农业生产 180
第三节 水利建设 193
第四节 畜牧兽医 213
第五节 林业 215
第六节 烤烟 220
第一节 矿藏开采 224
第二章 工业 224
第二节 手工业 226
第三节 供电站 229
第四节 农具厂 233
第五节 社队企业 234
第六节 农管站 236
第三章 商业 238
第一节 私营商业 238
第二节 供销社 239
第三节 对私改造 250
第四节 集市贸易 251
第四章 粮油 253
第一节 社仓 253
第二节 田赋实征 254
第三节 机构设置 254
第四节 粮食三定 255
第五节 征购销售 256
第六节 调拨 256
第五章 财金 282
第一节 财政 282
第二节 金融 286
第二节 公路建设 300
第一节 驿道 300
第六章 交通 300
第三节 汽车站 301
第四节 运输工具 302
第七章 邮电 302
第一节 驿站传递 302
第二节 邮政代办 302
第三节 邮电所 303
第八章 城建 304
第一节 海邑镇 304
第二节 街道建设 305
文化篇 306
第一章 文化 306
第一节 文化机构 306
第二节 文化活动 308
第三节 胜迹文物 311
第四节 旅游景点 314
第二章 教育 316
第一节 私塾 316
第二节 教会学校 317
第三节 幼儿教育 318
第四节 小学教育 319
第五节 中学教育 331
第六节 成人教育 334
第三章 卫生 336
第一节 机构设施 336
第二节 医疗技术 338
第三节 计划生育 342
第四章 体育 346
第一节 学校体育 346
第二节 群众体育 347
第一节 传记 350
第一章 人物传 350
人物篇 350
第二节 传略 358
第二章 革命烈士 369
第一节 建国以前 369
第二节 建国以后 371
第三章 人物表 372
第一节 副科级以上干部表 373
第二节 大学毕业生统计表 377
附录 381
后记 4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