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经济法概述 1
1.1 法的基本知识 1
1.1.1 法的概念和特征 1
1.1.2 法的渊源和效力 2
1.1.3 法的创制和实施 4
1.1.4 法律关系 5
1.2 经济法的产生和发展 6
1.2.1 “经济法”一词的由来 6
1.2.2 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经济法的产生和发展 7
1.2.3 我国经济法的产生和发展 7
1.3 经济法的概念和特征 8
1.3.1 经济法的概念 8
1.3.2 经济法的调整对象 9
1.3.3 经济法的特征 9
1.4 经济法的基本原则 10
1.4.1 经济法基本原则的含义 10
1.4.2 经济法基本原则的内容 11
第2章 企业法律制度 13
2.1 全民所有制工业企业法 13
2.1.1 全民所有制工业企业法概述 13
2.1.2 全民所有制工业企业的设立、变更和终止 15
2.1.3 全民所有制工业企业的权利和义务 16
2.1.4 企业内部管理制度 21
2.1.5 全民所有制工业企业与政府的关系 24
2.2 集体所有制企业法 26
2.2.1 集体企业的概念及特征 26
2.2.2 城镇集体所有制企业 26
2.2.3 乡镇企业 28
2.3 合伙企业法 30
2.3.1 合伙企业概述 30
2.3.2 合伙企业的设立 30
2.3.3 合伙企业的法律地位 31
2.3.4 合伙企业的内部关系 31
2.3.5 合伙企业的外部关系 32
2.4 私营企业法 32
2.4.1 私营企业和私营企业法 32
2.4.2 私营企业的设立、变更和终止 33
2.4.3 私营企业的权利和义务 34
2.5 外商投资企业法 34
2.5.1 外商投资企业法概述 34
2.5.2 中外合资经营企业法 36
2.5.3 中外合作经营企业法 42
2.5.4 外资企业法 44
第3章 公司法律制度 46
3.1 公司法概述 46
3.1.1 公司的概念和特征 46
3.1.2 公司的分类 46
3.1.3 公司法的概念 47
3.2 有限责任公司 48
3.2.1 有限责任公司的概念和特征 48
3.2.2 有限责任公司的设立 48
3.2.3 有限责任公司的组织机构 50
3.2.4 国有独资公司 52
3.3 股份有限公司 53
3.3.1 股份有限公司的概念和特征 53
3.3.2 股份有限公司的设立 53
3.3.3 股份有限公司的组织结构 55
3.3.4 股票 56
3.3.5 上市公司 57
3.4 公司的合并、分立、解散与清算 58
3.4.1 公司的合并与分立 58
3.4.2 公司的解散与清算 59
3.5 违反公司法的法律责任 60
3.5.1 公司违反公司法的法律责任 60
3.5.2 发起人和股东违反公司法的法律责任 61
3.5.3 董事、监事和经理违反公司法的法律责任 61
3.5.4 清算组及其成员违反公司法的法律责任 62
3.5.5 有关国家机关和直接责任人员违反公司法的法律责任 62
3.5.6 资产评估、验资机构或其他验证机构违反公司法的法律责任 62
第4章 企业破产法律制度 64
4.1 破产法概述 64
4.1.1 企业破产与破产法 64
4.1.2 我国破产法的基本原则 66
4.2 破产的申请和受理 67
4.2.1 破产界限 67
4.2.2 破产案件的申请 67
4.2.3 破产案件的受理 68
4.3 债权人会议 68
4.3.1 债权人会议的法律地位 68
4.3.2 债权人会议的召集和参加 69
4.3.3 债权人会议的职权 70
4.4 和解与整顿 71
4.4.1.和解 71
4.4.2 整顿 72
4.5 破产宣告与破产清算 72
4.5.1 破产宣告 72
4.5.2 破产清算 73
4.5.3 破产财产 73
4.5.4 破产债权和清偿 73
4.5.5 破产程序的终结 74
4.5.6 破产法律责任 74
第5章 劳动法律制度 76
5.1 劳动法概述 76
5.1.1 劳动法的概念和调整对象 76
5.1.2 劳动法的立法宗旨和适用范围 76
5.1.3 劳动法的基本原则 77
5.1.4 劳动者的权利和义务 78
5.2 劳动合同 78
5.2.1 劳动合同的概念 78
5.2.3 劳动合同的履行 80
5.2.4 劳动合同的变更 80
5.2.5 劳动合同的解除 81
5.2.6 违反劳动合同的赔偿责任 83
5.3 工作时间和休息休假 85
5.3.1 工作时间 85
5.3.2 休息休假时间 85
5.3.3 加班加点的条件与限制措施 85
5.4 劳动保护 86
5.4.1 劳动保护的概念和意义 86
5.4.2 劳动安全卫生 87
5.4.3 女职工和未成年工的特殊保护 87
5.5 劳动争议及其处理 88
5.5.1 劳动争议的概念和种类 88
5.5.2 劳动争议处理机构 88
5.5.3 劳动争议处理程序 89
第6章 合同法律制度 91
6.1 合同法概述 91
6.1.1 合同的概念 91
6.1.2 合同法的概念 91
6.1.3 合同的分类 92
6.1.4 合同法的基本原则 93
6.2 合同的订立 94
6.2.1 合同订立的概念 94
6.2.2 合同的形式 94
6.2.3 合同的主要条款 95
6.2.4 合同订立的方式 95
6.2.5 合同的成立 98
6.3 合同的效力 99
6.3.1 合同生效 99
6.3.2 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订立的合同 100
6.3.3 无权代理人订立的合同 100
6.3.4 两种有缺陷的合同 101
6.3.5 无效合同和无效的免责条款 101
6.3.6 可变更和可撤销的合同 102
6.3.7 无效合同和被撤销的合同的后果 103
6.4 合同的履行 104
6.4.1 合同履行的原则 104
6.4.2 合同内容不明确的处理规则 104
6.4.3 第三人接受履行与第三人履行 105
6.4.4 合同履行中的抗辩权 105
6.4.5 合同履行中的债权保全 106
6.4.6 其他规则 108
6.5 合同的变更和转让 108
6.5.1 合同的变更 108
6.5.2 债权的转让 108
6.5.3 债务的转移 109
6.5.4 概括转让 109
6.6 合同权利义务的终止 110
6.6.1 债务已经按照约定履行 110
6.6.2 合同解除 110
6.7 违约责任 113
6.7.1 违约责任的概念 113
6.7.2 违约责任的承担方式 113
6.7.3 违约责任的免除 116
6.7.4 违约责任的承担 117
6.7.5 违约责任与侵权责任竞合 117
6.8 其他规定 118
6.8.1 《合同法》与其他法律的适用关系 118
6.8.2 法律的类推适用 118
6.8.3 合同的解释 118
6.8.4 涉外合同的法律适用 119
6.8.5 对合同行为的监督 119
6.8.6 合同争议的解决 119
6.8.7 诉讼时效 120
6.9 典型合同 120
6.9.1 买卖合同 120
6.9.2 供用电、水、气、热力合同 121
6.9.3 赠与合同 121
6.9.4 借款合同 121
6.9.5 租赁合同 122
6.9.6 融资租赁合同 122
6.9.7 承揽合同 122
6.9.8 建设工程合同 123
6.9.9 运输合同 123
6.9.10 技术合同 123
6.9.11 保管合同 123
6.9.12 仓储合同 124
6.9.13 委托合同、行纪合同、居间合同 124
第7章 金融证券法律制度 125
7.1 金融法概述 125
7.1.1 金融法的概念 125
7.1.2 金融管理体制的法律规定 125
7.2 银行法 126
7.2.1 中国人民银行法 126
7.2.2 商业银行法 129
7.3 票据法 134
7.3.1 票据与票据法 134
7.3.2 汇票 136
7.3.3 本票 139
7.3.4 支票 140
7.3.5 涉外票据的法律适用 140
7.4 证券法 141
7.4.1 证券与证券法 141
7.4.2 证券的发行与交易 144
7.4.3 证券的管理 149
7.5 保险法 152
7.5.1 保险与保险法 152
7.5.2 保险合同 153
7.5.3 保险公司 157
7.5.4 保险业的监督管理 158
第8章 税收法律制度 160
8.1 税收法概述 160
8.1.1 税收的概念及基本特征 160
8.1.2 税法的概念 161
8.1.3 税法的构成要素 161
8.2 税收法律关系 164
8.2.1 税收法律关系的主体 164
8.2.2 税收法律关系的客体 165
8.2.3 税收法律关系的内容 165
8.2.4 税收法律关系的产生、变更和消灭 166
8.3 我国现行税收种类 167
8.3.1 流转税 167
8.3.2 所得税 169
8.3.3 财产税 172
8.3.4 行为税 172
8.3.5 资源税 173
8.4 税收征收管理与法律责任 173
8.4.1 税收征收管理 173
8.4.2 法律责任 177
第9章 环境保护法律制度 179
9.1 环境保护法概述 179
9.1.1 环境保护法的概念及调整对象 179
9.1.2 环境保护法的基本原则 182
9.1.3 环境标准 183
9.2 环境保护法的基本制度 184
9.2.1 环境影响报告制度 184
9.2.2 建设项目的“三同时”制度 186
9.2.3 环境监测制度 188
9.2.4 污染源许可证制度 188
9.2.5 排污申请登记制度 189
9.2.6 排污收费制度 189
9.2.7 限期治理和应急强制制度 190
9.3 违反环境保护法的法律责任 191
9.3.1 违反环境保护法的行政责任 191
9.3.2 违反环境保护法的经济(民事)责任 191
9.9.3 违反环境保护法的刑事责任 192
第10章 工业产权法律制度 193
10.1 工业产权法概述 193
10.1.1 工业产权的概念及特征 193
10.1.2 工业产权法的概念和作用 194
10.1.3 工业产权的国际保护 195
10.2 专利法 195
10.2.1 专利与专利法 195
10.2.2 授予专利权的条件 196
10.2.3 专利的申请和审批 197
10.2.4 专利权的主体、客体和内容 199
10.2.5 专利权的法律保护 201
10.3 商标法 202
10.3.1 商标和商标法 202
10.3.2 商标注册的申请与审批 203
10.3.3 注册商标专用权 205
10.3.4 商标管理和商标专用权的保护 206
第11章 竞争法律制度 208
11.1 反不正当竞争法概述 208
11.1.1 市场经济与竞争 208
11.1.2 破坏竞争机制的现象 209
11.1.3 竞争制度立法 211
11.1.4 反不正当竞争法的概念和特征 212
11.1.5 反不正当竞争法的目的及其地位和作用 213
11.2 不正当竞争行为 214
11.2.1 仿冒行为 214
11.2.2 具有独占地位的经营者的限购排挤行为 216
11.2.3 政府及其所属部门利用行政权利的限制竞争行为 217
11.2.4 商业贿赂行为 217
11.2.5 虚假广告行为 218
11.2.6 侵犯商业秘密的行为 218
11.2.7 降价排挤行为 219
11.2.8 搭售行为 219
11.2.9 不正当有奖销售行为 220
11.2.10 商业诽谤行为 220
11.2.11 通谋投标行为 221
11.3 监督检查和法律责任 221
11.3.1 监督检查 221
11.3.2 法律责任 222
第12章 产品质量法律制度 225
12.1 产品质量法概述 225
12.1.1 产品及产品质量的含义 225
12.1.2 产品质量立法 226
12.1.3 产品质量法的概念 226
12.1.4 我国产品质量法的目的和适用范围 226
12.1.5 产品质量法禁止和鼓励的行为 227
12.2 产品质量的监督管理 227
12.2.1 产品质量监督管理体制 227
12.2.2 产品质量监督管理的主要制度 228
12.3 生产者、销售者的产品质量责任和义务 233
12.3.1 生产者的产品质量责任和义务 233
12.3.2 销售者的产品质量责任和义务 234
12.4 违反产品质量法的法律责任 234
12.4.1 民事责任 235
12.4.2 行政责任和刑事责任 239
第13章 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律制度 242
13.1 消费者权益保护法概述 242
13.1.1 消费者权益及保护消费者权益立法 242
13.1.2 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的概念及调整对象 243
13.1.3 我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的立法目的和基本原则 244
13.1.4 消费者权益保护法所保护的消费者的范围 245
13.2 消费者的权利 245
13.3 经营者的义务 247
13.4 消费者权益的保护 249
13.4.1 国家对消费者合法权益的保护 249
13.4.2 消费者组织对消费者合法权益的保护 251
13.4.3 社会力量保护 252
13.4.4 争议的解决 252
13.5 法律责任 254
13.5.1 民事责任 254
13.5.2 行政责任 258
13.5.3 刑事责任 259
第14章 经济仲裁和经济诉讼 261
14.1 经济纠纷的处理概述 261
14.1.1 经济纠纷及其产生的原因 261
14.1.2 经济纠纷的预防 262
14.1.3 经济纠纷的协商解决和调解解决 263
14.2 经济仲裁 264
14.2.1 经济仲裁概述 264
14.2.2 经济仲裁的基本原则和制度 266
14.2.3 仲裁组织 267
14.2.4 仲裁程序 268
14.3 经济诉讼 271
14.3.1 经济诉讼的概念和意义 271
14.3.2 经济诉讼的基本原则 271
14.3.3 经济纠纷案件的主管和管辖 272
14.3.4 经济诉讼程序 2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