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1
序言 1
一、古代长安的自然地理环境 1
(一)地理位置 1
(二)山脉与原地 2
(三)河流与池泽 4
二、汉代以前的关中历史 7
汉高祖刘邦定都长安 10
(一)长安城的营建 10
三、汉长安城的营建及其形制与布局 10
长安城营建过程 12
(二)长安城的形制与布局 13
长安城的形制 13
城墙 15
城门 16
桥梁 17
道路 20
给水与排水设施 23
城内和城郊的布局 25
四、汉代长安的宫殿及其离宫、苑囿 27
(一)西宫——未央宫 27
宫门 28
前殿 31
椒房殿、昭阳殿和掖庭殿 33
文化性建筑物 34
其它建筑设施 37
(二)东宫——长乐宫 39
(三)后妃之宫——桂宫、北宫和明光宫 43
桂宫 43
北宫和明光宫 44
(四)“度比未央”的建章宫 45
(五)上林苑—皇室公园 49
(六)避暑胜地——甘泉宫 52
五、礼制建筑 56
(一)明堂 56
(二)辟雍和灵台 57
(三)宗庙 58
(四)南北郊 60
(五)社稷 61
六、西汉诸陵和诸陵邑 63
(一)西汉诸陵及陵园 63
(二)西汉诸陵陪葬墓 67
(三)西汉诸陵邑 71
(一)军事设施和卫戍部队 73
武库 73
七、汉代长安的治安管理 73
京师的卫戍部队——南、北军 74
(二)京师的社会治安与管理 77
八、汉代长安的中外关系 80
九、汉代长安的经济状况 89
(一)发达的农业 89
京畿地区的农田水利 89
事业 89
铁农具的使用与普及 92
农作物产量和品种 93
粮仓 94
(二)先进的手工业 96
纺织业 96
制陶业 97
铸币业 99
(二)繁荣的商业 100
商业市场 100
京畿商人 103
(一)全国的学术中心 106
十、汉代长安的文化面貌 106
(二)最高学府——太学 107
(三)皇家图书馆 109
(四)文学 111
(五)音乐与舞蹈 111
(六)美术 113
十一、魏晋南北朝时代的长安城 116
十二、唐长安城的形制和布局 120
(一)隋文帝徙都及大兴城的营建 120
(二)唐代长安的建设与布局 123
(三)唐长安城的郭城 124
高大的城墙 124
雄伟的城门 126
宽阔的街道 127
整齐的坊市 129
给水与排水设施 131
十三、唐长安城的皇城、皇宫与池苑 135
(一)长安城的子城——皇城 135
皇城形制与布局 135
皇城城门 136
中央官署 137
(二)宫城 137
宫城的布局与宫门 137
“西内”——太极宫 138
东宫——太子之宫 140
掖庭宫 141
大明宫的营建 142
(三)“东内”——大明宫 142
宫墙和宫门 143
大明宫的形制与布局 145
朝政区建筑 146
园林风景区——太液池 149
(四)“南内”——兴庆宫 150
兴庆宫的营建与布局 150
宫殿区建筑 151
园林风景区 152
勤政务本楼与花萼相辉楼 153
(五)“北苑”——禁苑 155
(六)曲江池与“南苑” 157
曲江池 157
“南苑”——芙蓉园 159
十四、唐代长安的皇室离宫 161
(一)皇室离宫的分布与建设 161
(二)九成宫 162
(三)华清宫 165
(一)佛教在长安 170
十五、唐代长安的佛教与道教 170
(二)古刹名寺遍长安 171
“国寺”——大兴善寺 171
慈恩寺与大雁塔 173
荐福寺与小雁塔 179
“国家大寺”——西明寺 180
密宗的著名寺院——青龙寺 182
(三)道教在长安 184
(一)唐陵陵区的分布 190
十六、关中唐十八陵 190
(二)唐陵的形制 193
十七、唐长安城的行政管理 195
(一)唐长安城的行政机构 195
(二)唐长安城的治安管理 197
十八、唐代长安的社会经济 201
(一)长安的农业与郊区 庄园 201
(二)传统与新兴的手工业 204
传统的丝织业 205
新兴的金银器制造业 207
光彩夺目的“唐三彩” 210
(三)商业市场与商业活动 212
十九、唐代长安的文化 219
(一)最高学府—长安国子监 219
(二)唐诗与长安 220
(三)长安乐舞 223
(四)长安美术 228
绚丽多彩的壁画 228
造诣精湛的书法 232
(五)体育运动——击球 234
二十、国际大都会——唐长安城 237
(一)长安城中的少数民族居民与外国使者 237
(二)在长安供职的各族酋长与外国人 239
(三)长安城中的外国商人及其商业活动 242
二十一、唐代以后的长安 246
后记 249
附录: 250
主要引用及参考书目和文章 2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