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 婚姻 1
第一章 我国农村妇女的婚姻状况 3
一、农村妇女已婚比例 4
二、妇女总和初婚率和初婚结构 7
三、决定妇女平均初婚年龄的诸因素 8
四、农村妇女未婚状况 14
五、妇女丧偶状况 16
六、妇女离婚状况 16
七、晚婚差异 20
八、我国农村妇女婚姻状况的总体性分析 25
小结 26
第二章 我国农村妇女的早婚状况 28
一、早婚年龄 29
二、平均初婚年龄的变动 31
三、峰值初婚年龄 32
四、早婚率 34
五、累计早婚率 40
六、地区差别早婚率 42
七、早婚模式 45
八、我国农村妇女早婚状况的总体性分析 47
小结 49
本篇结论 50
第二篇 生育(上) 52
第三章 我国农村妇女的早育状况 53
一、早育率变化 55
二、我国早育妇女的年龄结构变动特征 58
三、对同批人的早育率分析 61
四、累计早育率 64
五、早育行为在城乡 66
六、不同行业的早育率 67
七、不同文化对早育行为的影响 69
八、各地区早育状况的比较 70
九、关于早育率指标的讨论 71
小结 75
第四章 我国农村妇女的胎生育 77
一、我国农村妇女多胎生育的历史变动 77
二、我国农村妇女多胎生育概况 80
三、分胎次平均生育年龄 86
四、各省、市、自治区妇女多胎生育状况 91
五、辽宁、四川、广东、山西等省农村妇女多胎生育现状 95
六、我国农村妇女多胎生育的地区差别 99
七、影响我国农村妇女多胎生育的社会诸因素 101
八、关于多胎生育率指标的讨论 104
小结 105
第五章 八十年代我国农村妇女的计划外生育 108
一、部分省、市、自治区计划生育有关法规简介 109
二、1980——1988年我国妇女计划外生育 113
三、年龄别计划外生育变动规律 116
四、计划外生育的胎次别分析 119
五、计划外生育胎次构成的演变 125
六、对“计划外”生育问题的讨论 129
小结 135
本篇结论 137
第三篇 生育(下) 139
第六章 我国农村妇女的1、2胎生育状况 140
一、我国农村妇女1、2胎生育的历史变化 140
二、我国育龄妇女80年代初期拥有子女数 143
三、1、2胎率的历史变动及其指标的技术性分析 145
四、1、2胎生育的地区比较以及胎次率变动规律 149
五、职业与生育胎次 155
六、生育1、2胎妇女的文化背景 157
七、我国农村妇女初婚与初育之间隔 158
八、农村妇女1、2胎生育间隔研究 163
小结 168
第七章 1950——1986年我国妇女生育率的转变 172
一、我国人口出生率的变迁 172
二、妇女生育率指标群 174
三、城乡妇女生育模式的差异 181
四、各地妇女生育率变动趋势 190
五、不同文化程度的妇女生育率 195
六、不同职业和不同行业的妇女生育率 202
七、我国妇女生育率变动因素的初步分析 205
小结 209
第八章 我国农村妇女节育现状 211
一、我国妇女怀孕次数的历史演变及现状 211
二、活产及人工流产 214
三、我国妇女节育知识和节育方法普及的程度 222
四、节育效果及副作用 228
五、我国妇女未避孕原因分析 231
六、不孕现象在我国 237
七、我国农村妇女节育现状 240
小结 245
本篇结论 247
第四篇 社会机制 249
第九章 我国农村妇女生育的社会机制(上) 250
一、农村现阶段生产方式对妇女生育行为的影响 250
二、生活水平及医疗福利对妇女生育的影响 256
三、我国农村养老方式对妇女生育行为的影响 265
四、农村文化教育对妇女生育行为的影响 269
五、传统生育观对农村妇女生育行为的影响 272
六、宗法势力对农村妇女生育行为的影响 276
小结 282
第十章 我国农村妇女生育的社会机制(下) 285
一、经济文化抑制因素 285
二、意识形态诸因素的抑制作用 288
三、政治上层建筑诸因素的抑制作用 291
四、我国农村计划生育行政管理体制 292
五、我国农村计划生育技术管理体制 295
小结 296
本篇结论 296
第五篇 对策 299
第十一章 早育和多胎生育是个社会发展水平问题 301
一、经济改革 301
二、教育和文化 304
三、法制建设 307
四、舆论宣传 309
五、养老事业 312
六、党风建设 314
小结 315
第十二章 改革我国农村计划生育行政管理体制 317
一、制定科学的人口生育政策 317
二、生育指标的确定 323
三、引进竞争机制,健全村一级管理机构 327
四、加强计划生育管理的科学性 331
五、计划生育管理中的问题(1) 339
六、计划生育管理中的问题(2) 341
小结 343
第十三章 建立一支强有力的专业技术队伍 345
一、计划生育技术队伍的建设 346
二、必须设置计划生育专科医院 348
三、技术服务的重点在乡村居民点 349
四、不断改进农村节育技术和避孕方法 349
小结 350
本篇结论 351
附录 352
表格索引 352
图示索引 3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