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1
第1篇 网络通信基础 3
概述 3
第1章 网络综述 5
1.1计算机网络的演变与发展 5
1.1.1面向终端的计算机网络 5
1.1.2计算机—计算机网络 6
1.1.4网络计算的新时代 8
1.1.3开放式标准化的网络 8
1.1.5什么是计算机网络 9
1.2计算机网络的功能和应用 10
1.2.1网络的功能 10
1.2.2网络的应用 11
1.3计算机网络的层次体系结构 12
1.3.1层次模型 12
1.3.2开放系统互连基本参考模型 14
1.3.3层间服务 16
1.3.4Internet参考模型 17
1.4网络通信标准化组织 19
1.4.1ISO和ITU-T 19
1.4.2因特网有关的标准化组织 21
1.4.3其他组织 22
1.5计算机网络的分类 22
1.5.1按地理范围分类 22
1.5.2其他分类 23
2.1.1传输媒体基本概念 25
2.1传输媒体种类 25
第2章 传输媒体 25
2.1.2同轴电缆 27
2.1.3双绞线 29
2.1.4光缆 35
2.1.5无线媒体 45
2.2布线 46
2.2.1传统布线 46
2.2.2开放型布线 47
2.2.3综合布线主要类型 49
2.3传输媒体测试 58
2.3.1测试标准 59
2.3.2测试内容与工具 61
2.3.3测试方法 66
第3章 网络设备 70
3.1概述 70
3.1.1网络设备分类 70
3.1.2网络设备的发展 71
3.2.1网络适配器的作用 72
3.2网络适配器 72
3.2.2网络适配器的结构 73
3.3网络收发器和转换设备 82
3.3.1网络收发器 83
3.3.2网络转换设备 85
3.4中继器 88
3.4.1中继器的功能 88
3.4.2中继器的分类 88
3.5.1网桥的功能与分类 95
3.5网桥 95
3.5.2透明网桥 96
3.5.3源路由网桥 98
3.5.4源路由透明网桥 99
3.5.5封装网桥 99
3.5.6翻译网桥 100
3.6路由器 100
3.6.1路由器的功能 100
3.6.2路由器的结构 101
3.6.3路由器的分类 103
3.6.4路由器的配置 108
3.7交换机 110
3.7.1交换机的功能与发展 110
3.7.2交换机的结构与分类 112
3.7.3帧交换机 114
3.7.4ATM交换机 119
3.7.5第三层交换机 123
3.8.1网关的功能 125
3.8网关 125
3.8.2网关中的协议转换 126
第4章 网络软件 127
4.1概述 127
4.2网络编程语言Java 128
4.2.1Java概述 128
4.2.2Java的特点 128
4.2.3Java实例 129
4.2.4Java语言语法 131
4.2.6JavaBean 132
4.2.5Java的类库 132
4.2.7远程方法调用RMI 134
4.2.8数据库调用按口JDBC 135
4.2.9三类Java应用程序 137
4.2.10Java开发工具 139
4.2.11Java与C++的不同点 140
4.3网络操作系统 140
4.3.2UNIX 141
4.3.1操作系统的网络功能 141
4.3.3Windows 144
4.3.4Netware 145
4.3.5网络编程接口 146
4.4网络数据库 149
4.4.1网络数据库概述 149
4.4.2数据库与网络的连接方式 150
4.4.3数据库的客户机/服务器模式 151
4.4.4分布式数据库 151
4.4.5常见数据库的网络连接方法 158
4.4.6数据仓库(DataWarehousing,简称DW) 165
4.5网络工具软件 168
4.5.1搜索引擎 168
4.5.2浏览器 175
4.5.3网页制作软件 178
4.5.4电子邮件软件 180
4.5.5文件传输软件 181
4.5.6远程登录软件 183
4.5.7其他网络工具软件简介 184
4.6分布计算环境DCE 189
4.6.1DCE的发展 190
4.6.2DCE的组成结构及功能 191
4.6.3DCE产品及应用 195
4.7分布对象计算标准CORBA 201
4.7.1CORBA标准概述 201
4.7.2CORBA对象管理架构(OMA) 203
4.7.3CORBA的对象请求代理(ORB) 209
4.7.4CORBA的应用开发及其相关产品 216
4.7.5CORBA的互操作性 221
4.7.6小结 224
4.8分布构件对象计算DCOM 224
4.8.1DCOM概述 224
4.8.2DCOM的系统结构 225
4.8.3DCOM开发示例 226
4.8.4DCOM运行的详细过程 229
4.8.5DCOM与Web 231
4.9展望与对策 233
第5章 网络安全 238
5.1概述 238
5.1.1安全概念 238
5.1.2安全问题的重要性 238
5.1.3安全问题的现状 238
5.2网络的安全问题和需求 239
5.2.1网络安全的定义和因素 239
5.3构造网络安全防范体系的策略 241
5.2.2协议层的安全问题 241
5.3.1安全网络总体策略 242
5.3.2安全网络实施策略 242
5.4信息安全技术 243
5.4.1密码学基本概念 243
5.4.2信息的保密性 245
5.4.3信息的完整性 251
5.4.4因特网安全中的密码技术 254
5.4.5密码管理和分配 256
5.5防御技术 260
5.5.1防火墙技术 261
5.5.2防火墙结构 264
5.5.3防火墙策略 269
5.5.4实现一个防火墙 271
5.5.5病毒防御 272
5.6审计和监控系统 274
5.6.1审计与监控系统功能 274
5.6.2审计与监控技术 275
第6章 网络管理与测试 277
6.1网络管理 277
6.1.1网络管理概述 277
6.1.2网络管理的标准化 278
6.1.3网络管理功能 280
6.1.4网络管理系统构成 284
6.1.5网络管理协议 287
6.1.6远程网络监控(RMON) 295
6.1.7网络管理工具介绍与选择 298
6.2网络测试 301
6.2.1网络测试概述 301
6.2.2网络的性能分析测试 302
6.2.3网络的一致性测试 304
6.2.4计算机网络系统的健康测试与验收 305
6.2.5网络测试仪表 308
7.1.1多媒体 315
7.1.2多媒体分类 315
7.1概述 315
第7章 多媒体网络技术基础 315
7.1.3多媒体数据 316
7.1.4文本、图形、图像、视频、动画和声音 316
7.1.5多媒体系统 318
7.1.6多媒体网络 318
7.2多媒体信息的输入输出 319
7.2.1数字语音与音频 319
7.2.3图像扫描仪 321
7.2.2电子笔 321
7.2.4数字相机 322
7.2.5静态图像与动画 322
7.2.6运动视频 323
7.2.7打印输出 324
7.3多媒体网络需求 324
7.3.1支持多媒体应用的网络性能 325
7.3.2音频和运动视频的连网要求 327
7.4.1在LAN上使用的方法 331
7.4网络多媒体的传输与处理技术 331
7.4.2在WAN上的处理技术 332
7.4.3在线路广域网上的传输处理 334
7.4.4在ATM广域网上的实现技术 334
7.4.5编码与压缩传送技术 335
7.5多媒体信息存储与检索 340
7.5.1多媒体磁介质技术 340
7.5.2多媒体光介质技术 341
7.6.1交互访问多媒体服务器 343
7.6基于网络服务器的多媒体应用 343
7.6.2基于网络服务器的分布应用 344
7.6.3多媒体文档的网络发送 344
第2篇 计算机网络技术 347
概述 347
第8章 局域网 349
8.1计算机局域网特点、功能和种类 349
8.1.1计算机局域网的特点 349
8.1.2局域网的主要技术问题 349
8.1.3局域网的层次结构及标准化模型 350
8.2逻辑链路控制 353
8.2.1LLC服务 353
8.2.2流量控制技术 355
8.2.3差错控制技术 359
8.3中低速、亚高速局域网 360
8.3.1CSMA/CD总线型局域网 360
8.3.2令牌环局域网 363
8.3.3光纤分布式数据接口(FDDI) 364
8.4.1无线局域网 368
8.4新型局域网 368
8.3.4100M以太网 368
8.3.5100VG-AnyLAN 368
8.4.2ATM局域网 373
8.4.3千兆以太网 377
8.5控制系统网络 382
8.5.1控制系统网络概述 382
8.5.2智能建筑控制网 383
8.5.3工业控制网络 384
8.5.4LonWorks 385
8.5.5运用LonWorks技术进行控制设计 388
8.5.6控制系统网络的发展趋势 393
第9章 广域网 394
9.1广域网的发展 394
9.1.1ARPANET的发展 394
9.1.2NSFNET的发展 394
9.1.3广域网在中国的发展 395
9.1.4组织 396
9.1.5主机的增长 396
9.1.6广域网的发展方向 397
9.2广域网的使用设备 398
9.2.1广域网的结构体系 398
9.2.2调制解调器 400
9.2.3网桥 402
9.2.4路由器 405
9.3广域网的软件系统结构 406
9.3.1网络支持软件 406
9.3.2网络操作系统 409
9.3.3网络软件安装 412
9.4广域网的连接 414
9.4.1X.25 414
9.4.2帧中继 416
9.4.3综合业务数字网 418
9.4.4异步传输模式 420
9.5广域网的服务系统 422
9.5.1电子邮件 422
9.5.3FTP文件传输 423
9.5.2信息检索 423
9.5.4新闻组与多媒体应用 424
9.5.5视频点播 425
9.5.6电视会议 425
第10章 城域网 427
10.1概述 427
10.2MAN的拓扑 428
10.3协议体系结构 429
10.3.1DQDB服务和服务原语 429
10.3.2DQDB层 430
10.3.3物理层 431
10.4分布式队列访问协议 432
10.4.1基本协义的描述 432
10.4.2计数器机制 433
10.5IEEE802.6标准 436
10.5.1DQDB协议数据单元 436
10.5.2PLCP 439
10.6MAN的应用举例 441
10.7三种网络(LAN、WAN、MAN)的比较 442
第11章 因特网 443
11.1概述 443
11.1.1Internet的起源 443
11.1.2Internet的现状 445
11.1.3Internet的未来 448
11.2.1Internet的结构 449
11.2.2ISP入网方式 449
11.2Internet结构和入网方式 449
11.2.3用户入网方式 450
11.3Internet的关键技术 452
11.3.1TCP/IP技术 452
11.3.2标识技术 460
11.3.3安全技术 463
11.3.4RFC 464
11.4Internet提供的服务 465
11.4.1电子邮件E-mail 465
11.4.2专题讨论Usenet 466
11.4.3文件传输FTP 467
11.4.4远程登录Telnet 467
11.4.5全球网络资源WWW 468
第12章 内部网 474
12.1内部网(Intranet)的概述 474
12.1.1从Internet到Intranet 474
12.1.2Intranet的定义和组成 474
12.2.1Intranet的优点 475
12.2Intranet的特点 475
12.2.2Intranet带来的机遇 476
12.2.3Intranet存在的问题 477
12.3Intranet的应用 477
12.3.1第一代Intranet应用 477
12.3.2第二代Intranet应用 479
12.3.3以业务流程为中心的 479
第三代Intranet应用 479
12.4.1Intranet的建设策略 480
12.4Intranet的规划、设计和实现 480
12.4.2Intranet的开发方法 482
12.4.3Intranet应用规划和需求分析 483
12.4.4与遗留系统的集成 484
12.4.5Intranet的设计和实现 484
12.4.6Intranet的安全性 487
12.4.7Intranet的运行和管理 488
12.5E-Business——新一代企业经营管理系统 488
12.5.1网上销售服务 489
12.5.2基于内部/外部网的业务流程管理 489
12.5.3知识管理与智能化经营 489
12.5.4信息基础设施建设 489
12.5.5结束语 489
第13章 外部网和虚拟专用网 491
13.1概述 491
13.1.1背景 491
13.2安全通信网络 492
13.2.1Intranet安全需求 492
13.1.2什么是Extranet 492
13.2.2Extranet安全需求 493
13.2.3Extranet安全性的几个特点 493
13.3Extranet的实现 497
13.3.1Extranet的总体规划 497
13.3.2Extranet的总体框架 498
13.3.3具体实现 503
13.4虚拟专用网(VPN) 504
13.4.1什么是VPN? 504
13.4.2VPN的技术原理 506
13.4.3VPN的类型 507
13.4.4VPNTunnel和协议 507
13.4.5VPN的实现 512
13.4.6几个VPN的产品实例 518
13.5四种网络的比较 525
14.2IP宽带网基本特性 527
14.2.1IP协议 527
14.1概述 527
第14章 IP宽带网 527
14.2.2路由选择协议 528
14.2.3多层交换 530
14.2.4IP宽带网的特点 531
14.3IP宽带网组网方式 532
14.3.1POS(PacketOverSONET) 532
14.3.2WDM(WaveDivisionMultiplexing) 533
14.3.3其他组网方式 538
14.3.4上海信息港IP宽带网组网实例 539
14.4IP宽带网实例应用 541
14.4.1概述 541
14.4.2VoIP 545
14.4.3VOD(VideoonDemand) 550
14.4.4视频会议 554
14.5IP宽带网典型产品 557
14.5.1Versalar45000特级交换级路由器 557
14.5.2CiscoGSR12000路由器 558
14.6IP宽带网未来发展 559
15.1.1下一代Internet的提出 561
第15章 下一代Internet网络技术 561
15.1概述 561
15.1.2新一代Internet发展计划 562
15.2美国的下一代超高速网络 563
15.2.1Internet2 563
15.2.2下一代Internet(NGI)创新计划 567
15.2.312与NGI的关系 570
15.3日本、新加坡及亚太地区的下一代Internet 570
15.3.1日本下一代Internet 570
15.3.2新加坡下一代高速网络——SingARGN 573
15.3.3亚太地区下一代Internet计划——APAN 576
15.4下一代Internet的发展 578
15.4.1下一代Internet的关键技术 578
15.4.2下一代Internet的服务质量问题 579
15.4.3高性能计算机是下一代高速网络的重要基础 582
15.4.4超带宽网络服务vBNS 584
15.4.5资源预约协议RSVP 586
15.4.6IPv6 589
15.5机遇与挑战 591
附录1 上网设置 593
附录2 网上浏览与收发电子邮件 603
附录3 主要网站、网址介绍 612
附录4 部分作者简介 631
第3篇 公共通信网络技术 639
概述 639
16.1通信基础 641
16.1.1信息、消息与信号 641
第16章 通信概论 641
16.1.2通信 642
16.2通信网组网 643
16.2.1通信系统及其模型 643
16.2.2通信系统的分类 643
16.2.3通信网组成 645
16.2.4通信网参考模型 646
16.2.5通信网类型 651
16.2.6通信网拓扑结构 652
16.2.7通信业务 653
16.2.8通信网性能指标 654
16.2.9信息网与通信网 655
16.3传送网 656
16.3.1概述 656
16.3.2传输、复用与交换 657
16.3.3传送网的分层与分割 666
16.3.4数字传送技术的发展 668
16.4.2电话网 671
16.4.3窄带综合业务数字网 671
16.4.1概述 671
16.4业务网 671
16.4.4数据通信网 672
16.4.5宽带网 673
16.4.6移动通信网 674
16.4.7智能网 675
16.4.8有线电视网 676
16.4.9因特网(Internet) 677
16.5.3同步网 678
16.5.2公共信道信令网 678
16.5支撑网 678
16.5.1概述 678
16.5.4电信管理网 679
16.6通信网的发展 680
第17章 公共交换电话网 689
17.1电话通信发展简史 689
17.2电话通信技术概要 689
17.2.1电话交换 689
17.2.2传输 690
17.2.3综合数字网(IDN) 695
17.3公共电话网的组成和电话号码的编排 699
17.3.1本地电话网 700
17.3.2长途电话网 702
17.3.3电话号码的编排 703
17.4公共电话网的信令 704
17.4.1用户信令 705
17.4.2局间随路信令 706
17.4.3七号公共信令 708
17.5公共电话网的网同步 718
17.5.1滑码问题 718
17.5.2准同步和主从同步 719
17.5.3对时钟的要求 720
17.5.4同步网设备 720
17.5.5帧同步的解决办法和弹性存储器 721
17.6.1实行集中维护,对设备进行监控 722
17.6公共电话网的网络管理 722
17.6.2建立软件中心,对网络运行作后援支持 724
17.6.3建立各级网管中心,加强网管工作 726
17.7公共电话网提供的服务 727
第18章 数据通信网 731
18.1数字数据网(DDN) 731
18.1.1概述 731
18.1.2基本原理 732
18.1.3网络结构 736
18.1.4主要设备及维护 738
18.1.5业务及入网要求 740
18.2分组交换网(X.25) 741
18.2.1分组交换技术的产生 741
18.2.2分组交换的基本特点 742
18.2.3通信协议 742
18.2.4分组交换网络 750
18.2.5DPN-100分组交换系统 753
18.3.1概述 755
18.3帧中继网(FrameRelay) 755
18.3.2协议标准 757
18.3.3设备及网络结构 761
18.3.4帧中继与ATM的互通 764
18.3.5帧中继的业务应用 766
第19章 综合业务数字网和智能网 769
19.1ISDN概述 769
19.1.1什么是综合业务数字网(ISDN) 769
19.1.2国外ISDN的发展情况 772
19.2.1ISDN交换机 774
19.1.3国内ISDN的发展情况 774
19.2ISDN的通路类型、接口和设备 774
19.2.2ISDN通路类型和接口结构 777
19.2.3ISDN一类网络终端 778
19.2.4ISDN终端设备 780
19.3ISDN的组网、编号和路由选择 785
19.3.1ISDN的组网方式 785
19.3.2ISDN的编号 785
19.3.4ISDN的路由选择 787
19.3.3ISDN的终端选择 787
19.4ISDN的信令 789
19.4.1ISDN的局间信令ISUP 789
19.4.2ISDN的用户信令DSS1 792
19.5ISDN提供的业务和应用 797
19.5.1ISDN提供的承载业务 797
19.5.2ISDN的补充业务 798
19.5.3ISDN的应用举例 799
19.6.1智能网的概念和实现原理 801
19.6智能网的概况 801
19.6.2国际上智能网发展概况 802
19.6.3我国国内智能网发展概况 803
19.7智能网的组成和其开放的业务 804
19.7.1智能网的组成 804
19.7.2智能网开放的业务 807
19.8智能网的概念模型 811
19.8.1业务平面(SP) 812
19.8.2总功能平面(GFP) 813
19.8.3分布功能平面(DFP) 813
19.8.4物理平面(PP) 814
19.8.5智能网业务处理模型 814
19.9智能网应用规程(INAP) 815
19.9.1INAP的作用 815
19.9.2INAP的规程体系结构 815
19.9.3INAP操作和信息流 816
20.1.1通信网的演变 818
20.1宽带通信网综述 818
第20章 宽带通信网 818
20.1.2通信网向宽带发展的需求和情况 819
20.2同步数字体系(SDH)网 820
20.2.1由PDH向SDH发展 820
20.2.2SDH组网技术 821
20.3B-ISDN与ATM 821
20.3.1B-ISDN参考模型 821
20.3.2ATM的基本概念 823
20.3.3ATM的交换结构 826
20.3.4ATM的信令 827
20.3.5ATM的流量与拥塞控制 829
20.3.6ATM与其他网络的互通 831
20.4宽带接入网 832
20.4.1铜线接入网——xDSL 832
20.4.2混合光纤/同轴电缆接入网——HFC 834
20.4.3光纤接入网 835
20.5.1数据业务 837
20.5宽带通信网的业务 837
20.5.2语音业务 839
20.5.3视频业务 840
20.6宽带通信网的管理 840
20.6.1ATM网络管理结构和功能 840
20.6.2ATM网络管理协议 842
20.6.3ATM网接口管理 843
20.6.4ATM网业务量控制管理 843
21.1.1移动通信的发展 845
第21章 移动通信网 845
21.1移动通信发展与应用概述 845
21.1.2移动通信的特点 846
21.1.3移动通信系统的组成 848
21.2移动通信网络 849
21.2.1移动通信网的体制及结构 849
21.2.2移动通信中电波传播 850
21.2.3移动通信的信令与接口 851
21.2.4移动通信网路设计 852
21.2.5网络优化 854
21.3数字移动通信网 858
21.3.1数字移动通信系统的组成及其发展 858
21.3.2数字移动通信系统的多址方式 859
21.3.3GSM数字移动通信系统概述 861
21.3.4CDMA数字移动通信系统 872
21.4无线电寻呼系统 879
21.4.1无线电寻呼及其发展 879
21.4.2无线电寻呼系统的组成 879
21.4.3POCSAG系统 881
21.4.4FLEX系统 883
21.5数字无绳电话系统 888
21.5.1无绳电话系统及其发展 888
21.5.2PHS(PersonalHandyPhone) 889
21.5.3DECT(DigitalEuropeanCordlessTelecommunications) 890
21.5.4PACS(PersonalAccessCommunicationsSystem) 891
21.5.5性能比较 891
21.6.1概述 892
21.6卫星移动通信系统 892
21.5.6国内动态 892
21.6.2卫星移动通信系统介绍 893
21.6.3卫星移动通信的新技术 897
21.7移动通信的未来 898
21.7.1第三代数字移动通信系统概述 898
21.7.2IMT-2000的体系结构和功能模型 899
21.7.3第三代数字移动通信系统的标准化 900
21.7.4W-CDMA和CDMAOne 901
21.7.6我国的对策 905
21.7.5第三代(3G)移动通信的网络技术 905
第22章 广播和电视网 908
22.1广播和电视网络技术综述 908
22.1.1概述 908
22.1.2广播电视网络频率规划 909
22.2广播电视内部网络 910
22.2.1概述 910
22.2.2ISDN网络 911
22.3.1地面无线传播网络 913
22.3广播电视外部网络 913
22.2.3微波网络 913
22.3.2有线电视传播网络 936
22.3.3卫星传播网络 944
22.4广播电视网络新技术 948
22.4.1因特网技术与广播电视 948
22.4.2广播电视使用因特网的实例 950
23.1.2微波通信的技术发展 953
23.1.1微波通信的特点 953
23.1微波通信概述 953
第23章 微波通信 953
23.2微波接力通信系统 954
23.2.1微波通信系统的构成 954
23.2.2模拟微波通信系统 955
23.2.3数字微波通信系统 957
23.2.4天馈线系统 960
23.2.5微波线路频率配置 964
23.3微波传播 966
23.3.3费涅耳区半径 967
23.3.1自由空间传播 967
23.3.2自由空间传播损耗 967
23.3.4微波在大气中的传播 968
23.3.5衰落的分类和起因 971
23.3.6抗衰落技术 972
23.4SDH微波通信 974
23.4.1SDH微波传送体制概述 974
23.4.2SDH微波传送系统的关键技术 975
23.4.3微波帧复用技术 980
23.4.4SDH微波传输系统的网络管理 982
23.5数字微波通信线路测试 983
23.5.1天馈线系统的调测 983
23.5.2数字微波设备单机测试 985
23.5.3波道倒换 988
第24章 卫星通信 991
24.1卫星通信概述 991
24.1.1卫星通信的一般概念 991
24.2.1卫星的轨道 993
24.1.2卫星通信中频率的选用 993
24.2通信卫星 993
24.2.2通信卫星的设置、传输时延和回波 994
24.2.3通信卫星的组成 994
24.2.4我国通信卫星概况 996
24.3卫星通信网络的管理 997
24.3.1国际通信卫星组织(INTELSAT)网络及其管理 997
24.3.2国内卫星通信网 999
24.4.1多址方式的概述 1000
24.4卫星通信的多址方式 1000
24.4.2几种常用的多址连接方式 1001
24.5卫星通信中信号的传输 1009
24.5.1概述 1009
24.5.2模拟信号的传输 1010
24.5.3数字信号的传输 1010
24.6地球站系统 1012
24.6.1地球站的分类与要求 1012
24.6.2地球站主要设备组成 1013
24.7.1VSAT系统简介 1016
24.7VSAT系统 1016
24.7.2VSAT的应用 1018
24.8卫星通信在其他领域的应用 1020
24.8.1国际移动卫星组织(Inmarsat) 1020
24.8.2GPS(导航卫星全球定位系统) 1020
24.8.3卫星在广播电视中的应用 1021
第25章 平流层通信 1023
25.1平流层通信概述 1023
25.1.1平流层通信的特点 1023
25.1.2平流层通信的发展 1024
25.2平流层空中平台 1024
25.2.1平流层的大气特性 1025
25.2.2空中平台系统的组成 1026
25.3平流层通信的电波传播 1030
25.3.1平流层通信使用的频率 1030
25.3.2传播损耗 1031
25.4.1通信系统基本结构 1033
25.4平流层通信系统 1033
25.4.2机载通信设备 1036
25.4.3CDMA中继转发器 1037
25.5平流层通信平台的应用 1039
25.5.1平流层移动无线通信 1039
25.5.2固定无线接入通信 1040
25.5.3电视广播应用 1040
25.5.4地球观测应用 1041
第4篇 城市信息网络设计与实施实例 1045
概述 1045
第26章 城市信息网络 1047
26.1概述 1047
26.1.1网络技术与应用的发展 1047
26.1.2我国城市网络建设的进展 1048
26.1.3上海建设城域网的需求和基础条件 1050
26.2信息网络的设计 1052
26.2.1城市信息网络的设计原则和技术要求 1052
26.2.2网络的传输、交换和接入技术 1054
26.2.3城市信息网络的技术选择和架构 1057
26.3城市信息网络的管理与运营 1059
26.3.1网络构成与业务关系 1059
26.3.2网络的运行管理 1060
26.3.3城市信息网络的运营模式探讨 1061
26.4城市信息网络建设实例 1062
26.4.1上海宽带信息网 1062
26.4.2天津信息港核心网络 1063
26.4.4新加坡信息基础设施 1064
26.4.3济南城域信息网 1064
26.4.5韩国电信的光纤城域网 1065
26.4.6结束语 1065
第27章 上海科技网 1066
27.1概述 1066
27.1.1建设背景 1066
27.1.2目标和任务 1066
27.2.1网络系统组成 1067
27.2系统组成和功能 1067
27.1.4发展现状 1067
27.1.3建设过程 1067
27.2.2应用系统组成 1068
27.2.3系统功能 1068
27.3ATM城域网 1069
27.3.1ATM概述 1069
27.3.2网络设计原则 1071
27.3.3网络结构 1071
27.3.4网络设计特点 1072
27.4网络的应用 1073
27.4.1信息库建设 1073
27.4.2数据库资源 1077
27.4.3高质量视频应用 1077
27.4.4虚拟专用网络应用 1080
27.5网络管理 1081
27.6小结 1082
28.1.1建设背景与目标 1083
28.1概述 1083
第28章 上海教育与科研计算机网 1083
28.1.2组织与管理 1084
28.1.3发展历史 1085
28.1.4现状 1086
28.2网络系统建设 1088
28.2.1系统设计原则 1088
28.2.2系统结构设计 1089
28.2.3通信速率设计 1090
28.2.4网络协议设计 1091
28.2.5网络中心设计 1092
28.2.6实施运行 1093
28.3网络应用建设 1094
28.3.1概述 1094
28.3.2远程教育和远程医疗 1095
28.3.3高基成职幼信息资源 1097
28.3.4政务信息系统 1099
28.3.5高校行政管理信息系统 1100
28.3.6高校虚拟图书馆 1103
28.3.7扬帆中英文搜索站 1105
28.3.8中国服装文化库 1107
28.4发展展望 1110
28.4.1系统建设 1110
28.4.2应用建设 1111
28.4.3管理建设 1112
28.4.4结束语 1112
第29章 上海公共信息网(上海热线) 1113
29.1概述 1113
29.1.1上海热线的建设背景 1113
29.1.2上海热线的业务发展概况 1113
29.1.3上海热线的工程发展概况 1114
29.2上海热线的网络结构 1117
29.2.1总体结构 1117
29.2.2广域网 1118
29.2.3局域网 1119
29.2.5基本网络服务及技术特点 1120
29.2.4接入方式 1120
29.3上海热线的管理系统 1121
29.3.1系统主要功能 1121
29.3.2系统结构及运行环境 1122
29.3.3系统的性能特点 1126
29.4上海热线的应用系统 1128
29.4.1证券之星(StockStar) 1128
29.4.2“我的热线”——MCIS 1130
29.4.3电子商务应用系统 1132
29.5上海热线的发展展望 1135
29.5.1上海热线的总体规划 1135
29.5.2上海热线的业务发展方向 1136
29.5.3上海热线发展的三个阶段 1137
第30章 上海金卡网络工程实例 1139
30.1概述 1139
30.1.1项目背景 1139
30.1.2研制过程 1139
30.1.4设计原则 1140
30.1.3系统特点 1140
30.2.1ATM网络连接 1141
30.2系统网络结构 1141
30.2.2POS网络连接 1142
30.2.3与全国银行卡信息交换总中心的连接 1143
30.2.4与国际信用卡组织的连接 1143
30.3系统功能 1144
30.3.1ATM交易 1144
30.3.2POS交易 1145
30.3.3交易的异常处理 1145
30.3.4路由控制 1145
30.3.5日期切换 1146
30.3.6交易资金的清分 1146
30.3.7交易明细的联网查询 1146
30.3.8帐务调整 1146
30.3.9网络业务管理 1146
30.4.2POS交易流程 1147
30.4交易处理流程 1147
30.4.1ATM交易流程 1147
30.4.3交易异常处理的消息流程 1148
30.4.4网络业务管理的消息流程 1150
30.5采用的技术标准 1150
30.6安全保密措施 1151
30.6.1对PIN的加密/解密 1151
30.6.2对消息来源正确性的鉴别 1152
30.6.3密钥及其管理 1153
30.7交换中心应用软件的设计原则 1154
30.7.1运行环境 1154
30.7.2总体结构 1154
30.7.3各主要模块的功能 1154
30.8成员银行实现联网 1156
30.8.1前置机联网方式 1156
30.10实现与VISA国际组织的联网 1157
30.9.3交易处理流程 1157
30.10.2联网功能 1157
30.10.3交易处理流程 1157
30.10.1联网方式 1157
30.9.1联网方式 1157
30.9实现与全国银行卡信息交换总中心的联网 1157
30.8.2主机直接联网方式 1157
30.9.2联网功能 1157
30.10.4对帐和清分 1158
30.11实现与MASTERCARD国际组织的联网 1158
30.11.1联网方式 1158
30.11.2联网功能 1158
30.11.3交易处理流程 1158
30.11.4对帐和清分 1158
30.12发展 1158
第31章 上海社会保障网 1159
31.1概述 1159
31.1.1SIMS工程建设的背景 1159
31.1.2SIMS工程建设的意义 1159
31.1.5SIMS工程目前的状况 1160
31.1.3SIMS工程建设的目标 1160
31.1.4SIMS工程建设的原则 1160
31.2系统网络结构 1161
31.2.1系统网络建设需求和设计原则 1161
31.2.2网络总体结构 1161
31.2.3广域网结构 1162
31.2.4局域网结构 1162
31.2.5网络系统特点 1163
31.3网络管理和系统管理 1165
31.3.1系统/网络管理的需求和目标 1165
31.3.2系统/网络管理应用情况 1166
31.4SIMS工程应用系统 1171
31.4.1应用系统概述 1171
31.4.2社保业务处理系统 1172
31.5社会保障网建设展望 1175
32.2网络结构 1178
32.1.2发展状况 1178
32.2.1设计原则 1178
32.1.1建设背景 1178
32.1概述 1178
第32章 上海市行政机关办公决策服务网 1178
32.2.2拓扑结构 1179
32.2.3网络功能 1180
32.2.4环境设计 1180
32.2.5管理模式 1181
32.3.1办公业务处理系统 1182
32.3网络应用 1182
32.3.2电子信息库系统 1184
32.3.3影像和多媒体制作系统 1185
32.3.4无线集群应急指挥系统 1185
32.3.5微机网系统 1186
32.3.6综合地理信息系统 1186
32.3.7综合信息集成显示系统 1187
32.4网络建设展望 1188
32.4.1基本思路 1188
32.4.2实施步骤 1188
33.1概述 1190
第33章 上海国际经贸EDI网络 1190
33.2上海市EDI中心 1195
33.3行业EDI中心 1196
33.3.1上海海关EDI中心 1196
33.3.2上海港肮EDI中心 1196
33.3.3上海外经贸EDI中心 1200
33.4EDI网络管理办法 1201
33.4.1《上海市国际经贸电子数据交换管理规定》 1201
33.4.2《上海市国际经贸电子数据交换收费规则(试行)》 1202
33.5EDI业务扩展 1204
33.6.2电子商务的构成 1205
33.6电子商务网络 1205
33.6.1电子商务的概念 1205
33.6.3建立自己的电子商务 1210
第34章 上海信息交互网 1215
34.1建设背景 1215
34.1.1国内外现状 1215
34.1.2目标和任务 1216
34.3.1Internet内外部路由协议 1217
34.3建设的基础 1217
34.2.4规范信息网络发展的市场 1217
34.2.2网络的互联互通 1217
34.2.1网络交换流量的剧增 1217
34.2建设的必要性 1217
34.2.3网络的经济和安全 1217
34.3.2路由仲裁计划 1218
34.3.3多边对等协议 1221
34.4总体方案 1222
34.4.1设计原则 1222
34.4.2组网方案 1222
34.4.3系统组成 1225
34.4.4信息交换系统 1226
34.4.5SHIX的运行 1226
34.4.6系统管理 1227
34.4.7对加入SHIX的互联网络基本要求 1228
34.4.8运行效果 1228
34.5展望 1229
概述 1233
第5篇 网络通信系统应用实例 1233
第35章 铁路信息网络 1235
35.1概述 1235
35.1.1背景 1235
35.1.2系统内容 1235
35.1.3网络建设 1236
35.1.4系统目标 1236
35.2系统网络结构 1237
35.2.1网络设计原则 1237
35.2.2网络层次结构 1237
35.2.3网络管理 1239
35.2.4网络安全 1239
35.3应用系统 1240
35.3.1铁路运输管理信息系统(TMIS) 1240
35.3.2铁路客票发售和预定系统(PMIS) 1245
36.1概述 1249
36.1.1现代远程教育系统的建设目标 1249
第36章 上海电视大学远程教育网络系统 1249
36.1.2现代远程教育系统的应用环境 1250
36.1.3现代远程教育系统的构成 1250
36.1.4上海电视大学正在探索中的一种现代远程教学模式 1251
36.2现代远程教育中使用的信息技术 1252
36.2.1视频压缩和点播技术 1252
36.2.2视频会议技术 1254
36.2.3Web页面的制作技术 1256
36.3上海电视大学远程教学网络系统 1257
36.3.1建设原则 1257
36.3.2网络组织架构 1258
36.3.3传输技术 1258
36.3.4远程教学中心的建设 1260
36.3.5远程学习点的建设 1261
37.1.2系统背景和需求 1263
37.1.1系统现况 1263
第37章 上海图书馆网络系统 1263
37.1概述 1263
37.1.3系统目标和任务 1264
37.2网络系统结构 1265
37.2.1网络系统设计原则 1265
37.2.2网络系统总体结构与功能 1265
37.2.3用户子网结构与功能 1267
37.2.4网络系统管理 1269
37.3.1应用系统设计原则 1270
37.2.5系统配置 1270
37.3应用系统 1270
37.3.2应用系统运行开发环境 1271
37.3.3应用系统总体结构与功能 1272
37.3.4图书馆集成化管理开发子系统 1273
37.3.5二次文献与全文检索子系统 1274
37.3.6古籍光盘全文制作与查询子系统 1275
37.3.7办公自动化子系统 1276
37.4展望 1277
37.3.10广域网信息服务子系统 1277
37.4.1系统的主要特点 1277
37.3.9多媒体导读子系统 1277
37.3.8电子阅览室子系统 1277
37.4.2国外主要图书馆网络系统现状和打算 1278
37.4.3系统展望 1279
第38章 远程医学系统 1281
38.1远程医学概论 1281
38.1.1概述 1281
38.1.2国外远程医学发展状况 1281
38.1.3国内远程医学发展 1282
38.1.4上海医科大学远程医学研究及信息服务 1283
38.2项目概况 1285
38.2.1一期工程概况 1285
38.2.2二期工程概况 1286
38.3系统管理设计及其在网络上的实现 1287
38.3.1系统管理设计 1287
38.3.2系统管理的网上实现 1289
38.4大中城市远程医学系统网络 1290
38.4.1大中城市远程医学系统网络模型的研究 1290
38.4.2大中城市远程医学系统的网络管理和应用分析 1292
38.5.1实时系统 1293
38.5远程医学上的多媒体运用 1293
38.5.2会议电视系统举例 1294
38.5.3基于Web服务器的远程医学 1296
39.1.1系统建设目标与任务 1300
39.1.2系统建设规划 1300
39.1.3系统建设进程 1300
39.1概述 1300
第39章 上海工商行政管理网络系统 1300
39.2系统网络架构 1301
39.2.1系统网络的设计原则 1301
39.2.2广域网联接 1301
39.2.3系统网络结构与功能 1302
39.2.4设备选型的基本原则 1302
39.3系统运行环境设计 1304
39.3.1主机系统 1304
39.3.2数据的分布和数据库管理系统 1304
39.3.4开发工具 1305
39.3.3操作系统 1305
39.3.5系统的可靠性和安全性 1306
39.3.6系统管理 1307
39.3.7主要系统配置 1307
39.4应用系统的设计 1307
39.4.1应用软件体系架构 1307
39.4.4应用系统的集成化 1308
39.4.6用户界面的设计 1308
39.4.5数据库的设计 1308
39.4.3应用系统的适应性 1308
39.4.2应用系统的层次化 1308
39.4.7数据的完整性和正确性 1309
39.4.8主要的功能模块 1309
39.5主要应用系统介绍 1310
39.5.1名称登记子系统 1310
39.5.2企业登记子系统 1311
39.5.3企业监督管理子系统 1312
39.5.4经济案件处理子系统 1313
39.5.5广告监督管理子系统 1314
39.5.6消费者投诉信息处理子系统 1315
39.5.7政府上网和政务公开 1317
39.5.8多媒体信息查询系统 1318
39.6工商行政管理系统的特点 1320
39.6.1系统的技术特点 1320
39.6.2实现了三个方面的计算机化和信息网络化 1320
39.6.3做到了三个服务 1321
39.7系统的作用和主要成效 1321
39.7.2规范业务流程,统一工作模式,加强监督管理,实现依法行政 1322
39.7.1发挥计算机信息系统的优势,实现信息共享,提高工作效率 1322
39.7.3设立企业标识码,建立企业电子档案,实现实时动态的管理 1323
39.7.4开发信息资源,取得社会和经济效益双丰收 1323
39.8经验与展望 1324
39.8.1计算机应用的两种模式及其特点 1324
39.8.2信息化建设中应该注意几个问题 1324
39.8.3系统的意义和展望 1325
40.1概述 1326
40.1.1系统的开发背景和现状 1326
第40章 上海市质量技术监督网络系统 1326
40.1.2系统建设的需求 1327
40.2质量技术监督网络系统的建设 1327
40.2.1系统建设原则 1327
40.2.2系统总体方案 1329
40.2.3网络系统的组成 1329
40.3质量技术监督应用系统的建设 1336
40.3.1技术监督应用系统的功能模型 1336
40.3.2质量技术监督应用系统的设计 1337
第41章 上海市财税业务管理信息网络系统 1342
41.1概述 1342
41.1.1财税业务需求分析 1342
41.1.2财税业务管理信息网络设计指导思想 1346
41.2财税信息网络技术方案 1346
41.2.1局域网系统 1347
41.2.2广域网系统 1353
41.2.3网络安全性设计 1358
41.2.4网络管理设计 1362
41.3财税业务管理应用系统 1364
41.3.1财政子系统 1364
41.3.2税务子系统 1366
41.4展望 1368
41.4.1建立财税系统内部网(Intra-net)以及与外部的广域网连接 1368
41.4.2网络应用展望 1371
42.2上海港信息网络的功能和结构 1373
42.2.1上海港信息网络的功能 1373
42.1概述 1373
第42章 上海港信息网络 1373
42.2.2上海港信息网络的局级网络 1374
42.2.3上海港信息网络的基层级网络 1377
42.2.4上海港信息网络的数据传输方式 1379
42.3基于上海港信息网络的应用系统 1381
42.3.1上海港生产管理系统 1381
42.3.2上海港集装箱生产管理系统 1385
42.4.1与Internet的互联 1389
42.4上海港信息网络与其他网络的互联 1389
42.4.2与一关三检的互联 1390
第43章 贸易网络系统 1391
43.1概述 1391
43.1.1系统建设背景 1391
43.1.2系统建设规划 1391
43.2.1STPNET网络系统建设概述 1392
43.2STPNET网络系统建设 1392
43.1.4最新进展情况 1392
43.1.3系统建设过程 1392
43.2.2STPNET系统设计 1393
43.2.3STPNET系统运行情况 1396
43.3STPNET网络应用建设 1397
43.3.1STPNET应用建设概述 1397
43.3.2全球贸易网络上海网点 1397
43.3.3上海国际经贸信息网 1398
43.3.4上海投资之路 1400
43.3.5网上虚拟博览会 1401
43.3.6企业级应用实例 1402
43.3.7其他应用系统 1403
43.4目标与展望 1403
第44章 上海气象综合业务网络系统 1404
44.1气象信息及其传输 1404
44.1.1气象信息的发展变化 1404
44.1.2气象信息的传输概况和特点 1404
44.2.2上海气象综合业务网络系统的技术要求 1405
44.2.1建设前的上海市气象局网络系统情况 1405
44.2上海气象综合业务网络系统建设的指导思想 1405
44.2.3上海气象综合业务网络系统建设的基本原则 1406
44.2.4上海气象综合业务网络系统的组成 1407
44.3气象业务网络 1407
44.3.1气象局域网络 1407
44.3.2网络布线 1408
44.3.3网络协议 1408
44.3.4网络设备选型 1408
44.3.8广域网结构 1409
44.3.7虚拟网技术的应用 1409
44.3.5IP地址分配 1409
44.3.6网络设备和计算机资源的监控和管理 1409
44.4远程主干通信网 1410
44.4.1地面主干通信网络 1410
44.4.2VSAT和ISDN网络 1411
44.5气象服务网络 1412
44.5.1Internet 1412
44.5.2气象传真广播 1413
44.5.3用户通信网 1413
44.6资料平台通信网 1414
44.6.1自动气象站通信网 1414
44.6.2多普勒雷达数据的传输 1414
44.7结束语 1414
第45章 上海市房地产市场信息系统 1415
45.1概述 1415
的开发、利用和管理 1416
45.2.1上海市房地产市场信息系统总体框架和信息流程 1416
45.2上海市房地产市场信息系统 1416
45.2.2房地产市场信息资源的开发 1417
45.3市交易中心在市场中的功能、地位与作用 1418
45.4上海市房地产市场信息系统的设计和开发 1418
45.4.1设计原则和系统目标 1419
45.4.2综合布线系统方案 1419
45.4.3网络技术方案 1420
45.4.4应用系统的设计 1421
45.5结束语 1423
45.4.5应用现状 1423
第6篇 规定、规范、缩略语 1427
概述 1427
第46章 网络通信规定 1429
46.1中华人民共和国计算机信息系统安全保护条例 1429
46.2中华人民共和国计算机信息网络国际联网管理暂行规定 1430
46.3计算机信息网络国际联网安全保护管理办法 1431
46.4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暂行管理办法 1433
47.2.2网络(信息)中心的管理职责 1435
47.2.1网络(信息)中心的组织机构 1435
47.2网络(信息)中心的组织机构及其职责 1435
第47章 网络(信息)中心管理规范 1435
47.1前言 1435
47.2.3网络(信息)中心的开发职能 1436
47.2.4网络(信息)中心的运行管理职能 1436
47.2.5网络(信息)中心的主任、总工程师的岗位职责 1436
47.3信息化规划的制订 1436
47.3.1制订信息化规划的必要性 1436
47.3.2制订规划的指导思想 1436
47.3.3信息化规划的主要内容 1436
47.3.4信息化规划的编写及实施 1436
47.4.6组织交流、培训 1437
47.5.4项目组各类人员的职责 1437
47.5.3项目开发组的组成 1437
47.5.2实行项目经理负责制 1437
47.5.1遵循开发规范 1437
47.5网络(信息)系统开发规范 1437
47.4.7职称评审、人才队伍建设 1437
47.4.5技术指导 1437
47.4.4审查、检查、督促制度 1437
47.4.3技术协调 1437
47.4.2发布指导性文件 1437
47.4.1实施总体规划 1437
47.4加强信息化工作的统一管理 1437
47.5.5软件开发流程 1438
47.5.6软件开发文档 1441
47.6运行管理 1444
47.5.7文档资料的编写和管理 1444
47.6.1信息的组织与管理 1445
47.6.2联机处理管理 1445
47.6.3网络管理 1446
47.7安全管理 1447
47.7.1安全管理的机构 1447
47.7.2安全管理制度 1447
47.7.3安全措施 1447
47.8编制本规范的主要依据 1448
第48章 缩略语 14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