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桓仁县志》PDF下载

  • 购买积分:23 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纪飞主编;桓仁县地方志编纂委员会编
  • 出 版 社:北京:方志出版社
  • 出版年份:1996
  • ISBN:7801220943
  • 页数:877 页
图书介绍:

概述 1

大事记 9

第一篇 行政建置 39

第一章 地方建置 39

第一节 行政归属 39

第二节 县内设置 40

第三节 县首职名 41

第二章 政区 42

第一节 辖境变迁 42

第二节 行政区划 44

第三章 县城 50

第一节 地理位置 50

第二节 旧城遗址 50

二 公署机关 52

四 文教卫生 52

三 公用事业 52

第三节 县城概况 52

一 面积与人口 52

五 经济变革 53

第四章 乡镇概况 53

第一节 桓仁镇 53

第二节 东部乡镇 55

一 二棚甸子满族镇 55

二 沙尖子满族镇 55

四 四平满族乡 56

三 五里甸子满族朝鲜族镇 56

第三节 南部乡镇 57

一 雅河满族朝鲜族乡 57

二 普乐堡满族朝鲜族镇 58

三 向阳满族乡 58

第四节 西部乡镇 59

一 六道河子满族朝鲜族乡 59

二 四道河子满族乡 60

三 二户来满族镇 61

四 铧尖子满族镇 62

五 木盂子满族镇 62

六 八里甸子满族镇 63

第五节 北部乡镇 64

一 黑沟满族乡 64

二 拐磨子满族朝鲜族镇 65

三 业主沟满族乡 65

四 北甸子满族朝鲜族乡 66

第五章 地名 67

第一节 地名类型 67

一 依地貌特征命名 67

二 按地形形象命名 67

三 依物体命名 67

四 用满语命名 67

五 以政治意义命名 67

三 区 公社 乡镇名 68

二 保名 68

四 村 街名 68

七 以数字与颜色命名 68

一 县名 68

第二节 地名演变 68

六 以姓氏与方位命名 68

第三节 古地名考 74

一 五老山城 74

二 兀弥府 74

三 栋鄂部 栋鄂河 栋鄂城 74

第二篇 自然环境 79

第一章 地质 79

第一节 地层 79

一 太古界 79

二 中下元古界 79

三 上元古界 79

四 古生界 80

六 新生界 81

第二节 构造 81

五 中生界 81

第三节 岩浆岩 82

一 吕梁期岩浆活动 82

二 燕山期岩浆活动 82

第四节 地质演变 82

一 山地地貌 83

三 河流地貌 83

二 岩溶地貌 83

第一节 类型 83

第二章 地貌 83

第二节 山脉 84

一 龙岗山脉 84

二 老岭山脉 84

第三节 主要山岭 84

一 牛毛大山 84

七 坎川岭 85

六 老黑山 85

五 影壁山 85

四 骆驼砬子山 85

二 烟筒山 85

二 花脖子山 85

第三章 水文 87

第一节 水系 87

一 浑江 87

二 富尔江 87

三 大雅河 87

四 六河 88

五 漏河 88

六 里岔沟河 88

七 哈达河 88

八 红汀子河 88

第二节 水质 90

第四章 土壤 91

第一节 棕壤 91

第二节 暗棕壤 92

三 潮棕壤 92

一 棕壤性土 92

二 棕壤 92

第三节 草甸土 93

一 砂质草甸土 93

二 耕型沙质草甸土 93

三 耕型壤质草甸土 93

四 草甸土型菜园土 93

第四节 水稻土 94

一 淹育型水稻土 94

二 沼泽型水稻土 95

第五节 白浆土 95

第六节 沼泽土 95

一 草甸沼泽土 95

二 泥炭沼泽土 95

第五章 气候 96

第一节 日照 97

二 区域气温 100

一 年均气温 100

第二节 气温 100

三 时温变化 101

四 气温垂直分布 102

五 积温 102

六 湿润 102

第三节 降水 103

一 降水量 103

二 降水时间变化 104

三 地理差异 104

四 积雪 105

第四节 风情 106

第五节 霜冻期 106

第六节 物候 107

第六章 自然资源 107

第一节 土地 107

第三节 动物 108

三 水能 108

一 种类 108

二 地下水 108

一 地表水 108

第二节 水 108

二 习性 109

第四节 野生植物 110

第五节 矿产 111

一 煤矿 111

二 菱镁矿 111

三 滑石矿 112

四 石灰石矿 112

五 硅石矿 112

六 有色金属矿 112

第六节 地热 113

一 大川温泉 113

二 沙尖子地温异常带 113

第七节 老秃顶子自然保护区 113

二 区内资源 114

一 保护区范围 114

第七章 自然灾害 115

第一节 雹灾 115

一 雹灾天气 115

二 降雹地带 115

三 重大雹灾纪实 115

一 暴雨天气 116

二 重大水灾纪实 116

第二节 水灾 116

第三节 风灾 117

一 风灾天气 117

二 重大风灾纪实 117

第四节 旱灾 118

第五节 虫灾 118

第六节 低温冷害 118

一 “哑巴灾” 118

二 霜冻 118

三 障碍性冷害 118

第一章 农业生产关系变革 121

第三篇 农业 121

第一节 封建农业制度 122

一 生产资料占有 122

二 封建剥削 123

第二节 土地制度改革 124

一 减租减息 124

二 土地改革斗争 124

第三节 农业社会主义改造 126

一 互助组 126

一 高级农业生产合作社 127

二 初级农业生产合作社 127

第四节 社会主义农业制度 127

二 人民公社 128

三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129

第二章 种植业 130

第一节 农业耕地 131

一 耕地资源 131

二 耕地经营管理 131

一 区域分布 132

第二节 农作物 132

二 粮食作物 133

三 油料作物 135

四 经济作物 138

五 蔬菜 139

六 瓜果 140

第三节 农技农艺 140

一 土壤改良 140

二 肥料使用 141

三 良种繁育与推广 142

四 耕作制度 143

五 栽培技术 143

六 病虫害防治 144

第四节 药材栽培 144

一 细辛 144

二 贝母 145

三 天麻 145

四 桔梗 145

一 耕作机具 146

第一节 农机种类 146

五 黄芪 146

第三章 农业机具 146

二 收获机具 147

三 加工机具 147

四 运输机具 147

第二节 农机经营 148

一 经营形式 148

二 农机修造 148

三 农业机械化水平 149

二 农机监理 150

第三节 农机管理 150

一 管理机构 150

第四章 畜牧业 151

第一节 畜牧业资源 151

一 牧地 151

二 牧草 152

三 饲料 152

第二节 饲养管理 152

一 家畜 153

第三节 畜禽种类 153

三 野生动物饲养 154

二 家禽 154

第四节 疫病防治 156

一 传染病 156

二 寄生虫病 157

一 水面资源 158

二 苗种繁殖 158

第一节 淡水养鱼 158

第五章 养殖业 158

三 养殖 159

四 捕捞 159

第二节 养蜂 160

一 品种 160

二 数量 161

第三节 养蚕 161

一 柞蚕 161

二 人工培殖蘑菇 162

一 人工培殖黑木耳 162

二 桑蚕 162

第四节 培殖食用菌 162

第四篇 林业 167

第一章 林业资源 167

第一节 林地 167

第二节 林种与树种 168

一 用材林 168

二 经济林 170

三 薪炭林 170

四 防护林与风景林 170

五 珍稀树种 171

第三节 林龄 172

一 幼龄林 172

二 中龄林 172

三 成熟林 173

第二章 山林权属 173

第二节 国有林 174

第一节 林权演变 174

第三节 集体林 175

第四节 私有(个体)林 175

第五节 国合林 176

第三章 林木经营 176

第一节 经营机构 177

一 国营经营机构 177

二 集体经营机构 177

一 采种 178

第二节 采种育苗 178

二 育苗 179

三 苗木经营 180

第三节 植树造林 180

一 国营造林 181

二 集体造林 181

三 个体造林 181

四 义务植树 181

一 采伐计划 183

第四节 采伐运输 183

二 采伐方式 184

三 木材运输 184

第五节 木材购销 186

第六节 综合利用 186

第七节 果树与山货 187

一 果树 187

二 山货 189

第四章 林业管理 190

第一节 林政机构 191

第二节 封山育林 191

第三节 护林防火 192

第四节 育林基金 193

第五节 病虫害防治 194

一 病虫害 194

二 防治 195

一 引水工程 199

第一节 水利工程 199

第一章 水利 199

第五篇 水利电力 199

二 蓄水工程 201

三 提水工程 202

四 饮水工程 203

第二节 水土保持 205

一 水土流失 205

二 治理措施 205

第三节 防汛抗旱 206

一 组织机构 206

二 防洪措施 206

三 抗洪抢险 206

四 抗旱保收 207

第二章 电力 208

第一节 电力建设 209

一 电站建设 209

二 线路建设 212

第二节 电力供应 213

二 农业用电 214

三 生活用电 214

一 工业用电 214

第三节 电力管理 215

一 管理体制 215

二 计划用电 215

三 安全用电 216

第四节 电气化县建设 216

第一章 山参 221

第六篇 人参 221

第一节 分布 222

第二节 采挖 222

第三节 购销 223

一 收购 223

二 销售 224

第二章 园参 224

二 参地管理 225

一 参地资源 225

第一节 参地 225

第二节 生产 227

一 生产体制 227

二 产区与产量 229

三 栽培技术 231

四 园参品类 232

一 加工方式 233

二 加工品种 233

第三节 加正 233

三 加工机具 234

第四节 购销 234

一 收购 234

二 销售 234

第五节 科研 235

一 科研成果 235

二 科研项目 236

第七篇 工业 239

第一章 经营体制 239

第一节 私营工业 240

一 县营集体工业 241

第二节 集体工业 241

二 乡镇集体工业 242

三 村队办集体工业 244

四 街道与校办集体工业 244

第三节 全民工业 244

一 县营企业 244

二 市营企业 246

三 国营企业 246

第二章 工业门类 246

第一节 采掘工业 247

一 煤矿 247

二 铜铅锌矿 247

五 铁矿 249

第二节 建材工业 249

一 砖瓦 249

三 滑石矿 249

四 石棉矿 249

二 白灰 250

三 水泥 250

四 纤维板 250

五 大理石 250

第三节 制造工业 251

一 机械制造 251

二 仪表生产 251

五 印刷 252

三 铝制炊具生产 252

四 造纸 252

六 木制品 253

第四节 医药化学工业 253

一 中药生产 253

二 塑料制品 254

三 橡胶制品 254

四 化肥生产 254

三 缝纫业 255

二 针织品 255

一 棉织品 255

第五节 轻纺工业 255

四 制鞋 256

五 皮革 256

第六节 粮油食品加工业 256

一 粮米加工 256

二 豆油加工 257

三 食品加工 257

五 饮料 258

四 酿酒 258

第八篇 商业 263

第一章 商业体制 263

第一节 私营商业 264

第二节 公私合营商业 266

第三节 集体商业 267

第四节 供销合作社商业 268

第五节 国营商业 269

第二章 商品流通 270

二 粮油征购 271

第一节 购进 271

一 地方工业品购进 271

三 粮油调拨 273

四 农副产品收购 274

五 废旧物资回收 278

第二节 供应 279

一 日用商品供应 279

二 粮油供应 282

三 农业生产资料供应 285

四 城镇蔬菜供应 287

五 工业生产资料与原材料供应 288

第三章 对外贸易 290

第一节 出口商品基地 291

第二节 商品出口 291

第四章 饮食服务 292

第一节 饮食业 292

第二节 服务业 293

第五章 集市贸易 294

第一节 集市种类 295

第二节 集市分布 295

一 常市 295

二 期市 295

第三节 中心集市 296

一 桓仁镇中心农贸市场 296

二 二户来镇集市 296

第九篇 交通邮电 305

第一章 交通 305

第一节 道路 306

一 滴台道 306

二 驮道 306

三 马车道 307

四 警备道 309

五 公路 309

一 桥梁 315

第二节 桥涵 渡口 315

二 涵洞 317

三 渡口 317

第三节 运输 319

一 货运 319

二 客运 322

三 运输工具 324

二 公路管理 325

一 管理机构 325

第四节 管理 325

三 运输管理 326

四 交通监理 328

第二章 邮电 331

第一节 机构 331

第二节 邮政 332

一 业务 332

二 邮路 334

三 设施 334

一 业务 335

第三节 电信 335

二 线路 336

三 设施 337

第十篇 城乡建设 341

第一章 县城建设 341

第一节 街道建设 341

一 街 342

二 路 342

二 施工 344

第二节 房屋建筑 344

一 设计 344

三 建筑面积 345

四 建筑结构 345

五 房产管理 346

第三节 供水 排水 348

一 供水 348

二 排水 348

二 集中供热 349

第四节 供热 349

一 分散供热 349

第五节 照明 350

一 供电 350

二 照明 350

第六节 公共卫生 350

第七节 绿化 351

第二章 乡村建设 351

第二节 房屋建筑 352

第一节 街道建设 352

第三节 用水 353

第四节 照明 354

第三章 环境保护 355

第一节 污染 355

一 大气污染 355

二 水体污染 355

三 噪声污染 356

三 噪声污染防治 357

二 水体污染防治 357

一 大气污染防治 357

第二节 治理 357

第十一篇 财政金融 361

第一章 财政 361

第一节 收入 361

第二节 支出 366

第三节 债券 370

二 管理 371

一 监督 371

第四节 财政管理 371

第五节 审计 372

一 机构 372

二 审计工作 372

第二章 税务 372

第一节 税种 373

第二节 税收 375

一 税额 375

二 税收检查 378

一 管理机构 378

二 税收减免 378

第三节 税务管理 378

第三章 金融 379

第一节 机构 379

一 官银号 379

二 伪满金融机构 380

三 东北银行桓仁县支行 380

四 中国人民银行桓仁县支行 380

五 中国工商银行桓仁县支行 380

六 中国农业银行桓仁县支行 381

七 中国建设银行桓仁县支行 381

八 中国人民保险公司桓仁县支公司 381

九 农村信用合作社 381

第二节 货币 382

一 货币种类 382

二 货币流通 383

一 财政存款 384

第三节 存款 384

三 现金管理 384

二 工商企业存款 385

三 城镇居民储蓄存款 385

四 农村存款 387

第四节 贷款 388

一 工商贷款 388

二 农业贷款 389

三 中短期设备贷款 390

第五节 基建拨款 391

第六节 保险 392

一 企业财产保险 392

二 家庭财产保险 392

三 机动车辆及第三者责任保险 392

四 承运货物责任保险 392

五 人身保险 392

六 农业保险 392

第一节 企业登记 397

第一章 工商行政 397

第十二篇 工商行政管理 397

第二节 市场管理 399

第三节 合同管理 400

第四节 商标管理 401

第二章 物价 403

第一节 物价政策 403

第二节 物价调整 404

一 器具演变 409

第一节 计量器具 409

第三章 计量 409

二 生产维修 410

第二节 计量管理 410

一 机构 410

二 检定 检查 411

第三节 标准化管理 411

第十三篇 政党群团 415

第一章 中国共产党地方组织 415

一 中共桓仁特别支部 416

二 中共桓仁县委 416

第一节 县级组织 416

第二节 基层组织 419

一 区乡镇社党组织 419

二 县直机关党组织 420

第三节 历次党代会 421

一 党员代表会议 421

二 党员代表大会 421

一 建党 423

第四节 组织建设 423

二 整党 425

三 审干 427

第五节 宣传教育 427

一 社会宣传 427

二 党校教育 428

三 党课教育 428

四 理论教育 429

第六节 统一战线 430

一 与党外人士合作共事 430

二 落实统战政策 431

三 台湾工作 432

第七节 纪律检查 432

第八节 县委领导纪略 433

一 反奸清算与减租减息 434

二 土地改革运动 434

三 “三反”与“五反” 436

四 社会主义改造 437

五 整风与反右派斗争 438

六 贯彻建设社会主义总路线 439

七 整风整社 440

八 贯彻“十二条”与“六十条(草案)” 442

九 安排人民生活 443

十 干部参加劳动 443

十一 贯彻“调整、巩固、充实、提高”方针 444

十二 社会主义教育运动 445

十三 “文化大革命” 446

十四 揭批江青反革命集团 448

十六 党的工作重心转移 449

十五 平反冤假错案 449

十七 调整农村政策 450

十八 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451

第二章 中国国民党地方组织 452

第一节 组织机构 452

第二节 主要活动 453

第三章 群众团体 454

第一节 工会 454

一 组织机构 454

二 主要活动 455

第二节 农会 458

第三节 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地方组织 459

一 组织机构 459

二 主要活动 459

第四节 中国三民主义青年团地方组织 463

第五节 妇女联合会 464

一 组织机构 464

二 主要活动 464

第七节 工商业联合会 467

第六节 科学技术协会 467

第八节 华侨联合小组 468

第九节 个体劳动者协会 469

第十四篇 政权政协 473

第一章 权力机构 473

第一节 临时参议会 473

一 第一次会议 473

二 第二次会议 474

第二节 县各界人民代表会议 474

一 第一届县各界人民代表会议 474

二 第二届县各界人民代表会议 475

第三节 县人民代表大会 475

一 第一届县人民代表大会 476

二 第二届县人民代表大会 476

三 第三届县人民代表大会 477

四 第四届县人民代表大会 477

六 第六届县人民代表大会 478

五 第五届县人民代表大会 478

七 第七届县人民代表大会 479

八 第八届县人民代表大会 479

九 第九届县人民代表大会 479

十 第十届县人民代表大会 480

第四节 县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 480

第五节 县人大行使职权纪略 486

一 民主与法制建设 486

二 决定重大事项 487

三 监督职能 488

四 选举制度 492

五 代表活动 493

第二章 施政机构 495

第一节 县级机构 495

一 清代县衙署 495

二 民国前期县行政公署与县政府 497

三 东北沦陷时期伪县公署 500

四 国民党时期县政府 502

五 县人民政府 503

第二节 基层机构 512

一 保村区乡 512

二 人民公社 512

三 乡镇人民政府 513

第三节 县人民政府施政纪略 513

一 建立基层政权 513

三 开展大生产运动 514

二 支援解放战争 514

四 支援抗美援朝 516

五 粮食统购统销 516

六 山区水利电力建设 517

七 大办农业与大办粮食 518

八 精简职工与下放城市人口 519

九 农业学大寨 519

十 知识青年上山下乡 520

十一 干部插队落户 521

十三 发展农村商品生产 522

十二 经济体制改革 522

十四 科技兴农 523

十五 建立社会化服务体系 523

十六 处理人民来信来访 524

第三章 政协桓仁县地方组织 526

第一节 组织机构 526

第二节 历届县政协会议 528

一 县政协全体委员会议 528

一 政治协商 529

二 县政协常委会议与主席办公会议 529

第三节 县政协参政纪略 529

二 民主监督 530

三 参政议政 531

四 发展统一战线 531

五 征集文史资料 532

第十五篇 公安司法 535

第一章 公安 535

三 东北沦陷时期伪警察机构 536

二 民国前期警察机构 536

第一节 机构 536

一 清末警察机构 536

四 国民党警察机构 537

五 人民公安机关 537

第二节 治安管理 538

一 清末 民国前期 538

二 东北沦陷时期 538

三 国民党统治时期 539

四 人民公安工作 539

第三节 户籍管理 544

第四节 看守工作 545

第五节 消防工作 546

第二章 检察 547

第一节 机构 547

第二节 法律监督 548

一 刑事检察 548

三 经济检察 550

二 法纪检察 550

四 监所检察 551

第三章 审判 552

第一节 机构 552

第二节 审判工作 553

一 刑事审判 553

二 民事审判 555

三 经济审判 556

四 审判监督 557

第四章 司法行政 557

第一节 法制宣传 557

第二节 人民调解 558

第三节 公证 559

第四节 律师 559

第十六篇 军事 563

第一章 机构 563

第二节 人民军事机构 564

第一节 旧军事机构 564

第二章 兵役 566

第一节 募兵 566

第二节 志愿兵 566

第三节 义务兵 567

第四节 预备役 568

第三章 驻军 568

第一节 清朝军队 568

第三节 抗日武装 569

一 辽宁民众自卫军 569

第二节 奉军与东北军 569

二 东北边防军步兵第一团第一营 569

一 奉军陆军第五十八团 569

二 抗日联军 571

第四节 国民党军队 574

第五节 人民军队 574

一 野战部队 574

二 后勤单位 574

第一节 沙俄侵略军 575

第四章 外国侵略军 575

第二节 日本侵略军 576

一 日本侵略军入侵桓仁 576

二 日本侵略军暴行 577

第五章 地方武装 581

第一节 团练与民团 581

第二节 公安队 581

一 人民政府县大队 582

二 国民党县政府保安队 582

第四节 县保安大队 582

第三节 治安队 582

第五节 自卫队 583

第六节 武警中队 584

第七节 预备役守备团 584

第六章 民兵 585

第一节 组织建设 585

一 战备执勤 586

第三节 重要活动 586

一 训练内容 586

第二节 军事训练 586

二 训练方法 586

二 维护治安 587

三 参加生产建设 587

第七章 战事 588

第一节 古代战事 588

一 梁口之战 588

二 五女山战事 588

一 忠义军抗俄 589

三 萨尔浒东线之战 589

第二节 近代战争 589

二 栾六攻打县城 590

第三节 现代战事 591

一 砍椽岭抗日阻击战 591

二 抗联抗击日伪军 591

三 桓仁阻击战 593

四 游击战争 593

五 解放桓仁之战 594

六 湾湾川袭击战 595

第十七篇 民政劳动人事 599

第一章 民政 599

第一节 优抚 599

一 优待 599

二 抚恤 600

三 烈士褒扬 601

第二节 安置 603

四 民工战勤 603

第三节 社会福利 604

一 五保户 604

二 光荣院 604

三 福利院 604

四 敬老院 605

五 福利厂 605

第四节 社会救济 605

一 救灾 605

二 社会救济 608

第五节 婚姻登记 610

第六节 殡葬改革 611

第二章 劳动 611

第一节 劳动就业 612

第二节 劳动管理 613

一 劳动计划 613

二 劳动调配 614

第三节 劳动工资 615

一 安全教育 616

第四节 劳动安全 616

二 安全组织 617

三 安全检查 617

第五节 保险福利 617

第三章 人事 619

第一节 机构编制 619

第二节 干部队伍 621

二 考核任免 623

一 录用调配 623

第三节 干部管理 623

第四节 干部离退休 624

第十八篇 文化 627

第一章 群众文化 627

第一节 机构 627

一 文化馆 627

第二节 活动 628

四 业余文化组织 628

三 县展览馆 628

二 文化站 628

第二章 文学艺术 630

第一节 文学 630

一 文学创作 630

二 文学刊物 634

第二节 美术 摄影 书法 635

一 美术 635

二 摄影 636

三 书法 637

一 音乐 640

第三节 音乐 舞蹈 640

二 舞蹈 641

第四节 文艺演出 641

一 专业演出 642

二 业余演出 643

三 民间文艺演出 645

第三章 新闻 广播 646

二 报纸 647

第一节 新闻 647

一 新闻机构 647

第二节 广播 648

一 有线广播 648

二 无线广播 648

第四章 电影 电视 649

第一节 电影 649

一 放映队 650

二 放映场地 650

第二节 电视转播 651

第五章 图书 档案 652

第一节 图书 652

一 图书发行 652

二 图书馆 室 653

第二节 档案 653

一 档案机构 653

二 档案收集 654

三 档案管理 654

四 档案利用 654

第六章 文物古迹 655

第一节 文物 655

一 传世文物 655

二 出土文物 657

第二节 古迹 658

一 古城址 658

二 古遗址 659

第三节 管理 660

三 古墓葬 660

第四节 名胜 661

一 五女山 661

二 老秃顶子山 662

三 浑江水库 662

四 莲花泡 662

五 仙人洞 662

六 干沟子洞 662

一 清代修志 663

第七章 县志编修 663

第一节 旧志编修 663

二 民国修志 664

第二节 新志编修 665

一 机构 665

二 队伍 665

三 修志决策 668

四 修志成果 669

五 学术活动与学术成果 670

六 经验与教训 672

第八章 方言 673

第一节 语音 674

一 翘舌音与平舌音的差异 674

二 声调的差异 674

三 读音的差异 674

第二节 词汇 674

第三节 谚语 675

一 农事谚 675

二 气象谚 676

三 事理谚 676

第四节 歇后语 677

第十九篇 教育 681

第一章 普通教育 681

第一节 幼儿教育 682

一 幼儿园所 682

二 幼儿教学 682

一 塾馆与学校 683

第二节 小学教育 683

二 学制与课程 685

三 考试与奖罚 687

四 教学 688

五 学生去向 690

六 重点小学简介 690

第三节 中学教育 691

一 中等学校 691

二 学制与课程 693

三 考试与奖罚 694

四 教学 695

五 学生去向 696

六 重点中学简介 697

第二章 职业教育 699

第一节 初级职业教育 699

第二节 中级职业教育 700

第三节 师范教育 700

一 初级师范 700

第四节 电视大学 701

二 中级师范 701

第三章 成人教育 702

第一节 农民教育 702

一 冬学 702

二 民校 702

三 农民业余小学 703

四 农民技术学校 703

第二节 干部职工教育 703

一 职工文化学校 703

二 “红专”学校 703

三 职工学校 704

第四章 教师队伍 704

第一节 教师聘用与配备 704

一 教师聘用 704

二 教师配备 705

一 短期集训 706

二 函(刊)授培训 706

第二节 师资培训 706

第三节 教师待遇 707

一 政治待遇 707

二 工资待遇 708

三 生活福利 708

第四节 教师素质 709

一 文化业务素质 709

二 教师楷模 709

一 县级行政 711

第五章 教育管理 711

第一节 教育行政 711

二 乡级行政 712

三 学校行政 712

第二节 管理体制 712

第三节 教育经费 713

一 经费来源 713

二 经费使用 714

一 诊所 717

第一节 医疗院所 717

第一章 卫生 717

第二十篇 卫生体育 717

二 医院 718

第二节 医疗技术 722

一 中医 722

二 西医 723

第三节 医疗制度 724

三 合作医疗 725

二 劳保医疗 725

一 公费医疗 725

第四节 药品器械 726

一 药品 726

二 器械 727

第五节 防疫保健 727

一 疫病防治 727

二 妇幼保健 729

三 卫生监测 730

第七节 计划生育 731

第六节 爱国卫生运动 731

第二章 体育 732

第一节 机构与设施 733

一 机构 733

二 设施 733

第二节 群众体育 733

一 学校体育 733

二 农民体育 734

四 民族体育 735

三 职工体育 735

第三节 体育训练 738

第二十一篇 科技 743

第一章 科技组织 743

第一节 管理机构 743

第二节 科研机构 744

一 农业科学研究所 744

二 农业机械科学研究所 744

三 林业科学研究所 744

二 兽医卫生工作站 745

一 农业技术推广中心 745

第三节 技术推广机构 745

三 林业技术推广中心 746

第四节 科技团体 746

第二章 科技队伍 747

第一节 专业技术人员 747

第二节 能工巧匠 747

一 马富父子 748

二 曲江岚 749

三 徐秀卿 749

第三章 科研成果 750

第一节 科研项目 750

一 赤眼蜂成蜂快速繁蜂法 750

二 低温压力式温度计 750

五 东北半细毛羊培育 751

六 西洋参引种驯化试验及高产栽培技术 751

七 秋光水稻高产栽培开发试验 751

三 大豆开育8号高产开发研究 751

四 人参塑料拱棚技术引进及改革 751

八 人参高产栽培试验 752

九 桓单2号玉米选育及大面积开发 752

十 水稻玉米大豆中低产田改良 752

十一 森林鼠害防治 752

十二 野貉家养驯化试验 753

十三 凤鸣电站坝基塑料布子堰技术 753

第二节 学术论文 753

第一节 农村科普活动 754

第四章 科学普及 754

第二节 工矿企业科普活动 755

第三节 科技服务 755

一 下乡支农 755

二 专题论证 755

三 科技咨询 755

第五章 地震 756

第一节 机构设置 756

第二节 观测设施 756

第五节 历次地震 757

第四节 地震地质 757

第三节 预测预报 757

第二十二篇 人口民族宗教 761

第一章 人口 761

第一节 人口变化 761

一 人口数量变化 761

二 自然变动 763

三 机械变动 763

一 姓氏构成 765

第二节 人口构成 765

二 性别构成 766

三 年龄构成 767

四 文化构成 768

五 职业构成 769

六 婚姻构成 770

第三节 人口分布 771

一 城乡分布 771

二 人口密度 772

第一节 汉族 773

第二章 民族 773

第二节 满族 774

第三节 朝鲜族 775

第四节 回族 776

第五节 蒙古族 777

第三章 宗教 777

第一节 道教 778

第三节 伊斯兰教 779

第四节 基督教 779

第二节 佛教 779

第五节 天主教 780

第二十三篇 习俗 783

第一章 饮食起居 783

第一节 饮食 783

一 汉族与满族饮食 783

二 朝鲜族与回族饮食 784

三 传统美食 784

一 汉族与满族服饰 785

第二节 服饰 785

二 朝鲜族服饰 788

第三节 居室 789

一 汉族与满族居室 789

二 朝鲜族居室 790

第二章 生老病死 790

第一节 生育 790

一 汉族与满族生育习俗 790

一 汉族与满族敬老习俗 791

第二节 敬老 791

二 其他民族生育习俗 791

二 朝鲜族敬老习俗 792

第三节 丧葬 792

一 汉族与满族丧葬习俗 792

二 其他民族丧葬习俗 793

第三章 婚聘嫁娶 793

一 汉族与满族结婚习俗 794

第二节 结婚 794

二 其他民族订婚习俗 794

一 汉族与满族订婚习俗 794

第一节 订婚 794

二 其他民族结婚习俗 795

第三节 离婚再婚 795

第四章 社交礼仪 795

五 帮工 796

四 探病 796

三 贺生 796

二 贺婚 796

一 祝寿 796

第一节 人际交往 796

六 吊丧 797

第二节 人际称谓 797

一 家族称谓 797

二 亲戚称谓 797

三 待客礼仪 798

二 作客礼仪 798

一 见面礼仪 798

三 社会称谓 798

第三节 礼节礼仪 798

第五章 祭祀节日 799

第一节 祭祀 799

一 祭祖先 799

二 祭神灵 799

三 祭奠先烈 800

第二节 传统节日 800

一 春节 800

二 上元节 804

三 春龙节 805

四 清明节 805

五 端午节 805

六 中秋节 805

第一节 生产禁忌 806

第二节 生活禁忌 806

七 时令节 806

第六章 传统禁忌 806

第三节 节日禁忌 807

第七章 新风陋习 808

第一节 社会新风 808

一 尊老爱幼之风 808

二 助人为乐之风 809

第二节 社会陋习 809

一 吸毒 809

三 赌博 810

二 卖淫嫖娼 810

第二十四篇 人物 813

第一章 人物传略 813

第二章 英模名录 835

附记 桓仁籍县外人物简介 856

附录 867

一 旧县志序言选录 869

二 旧县志诗文选录 872

三 古今编修县志文献辑存 8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