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方志学概论》PDF下载

  • 购买积分:14 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杨军昌著
  • 出 版 社:贵阳:贵州人民出版社
  • 出版年份:1999
  • ISBN:7221049459
  • 页数:422 页
图书介绍:

序一 1

序二 1

第一章 绪论 1

第一节 方志定义与本质特征 1

一、方志定义 1

二、方志本质特征 8

第二节 方志学研究对象、学科体系及地位 12

一、方志学研究对象 12

二、方志学学科体系构成与研究内容 14

三、方志学的学科地位 19

第三节 方志学的建立和发展 21

一、方志学的建立 21

二、民国时期的方志学理论研究 30

三、新时期方志学理论的发展特点 35

第四节 方志学研究的基本方法 37

一、逻辑方法 38

二、哲学方法 39

三、历史方法 40

四、多学科方法 41

五、比较法 42

第二章 方志概说 43

第一节 方志名称与种类 43

一、方志名称 43

二、方志种类 46

第二节 方志的起源与发展 49

一、方志起源 49

二、方志发展 55

一、方志卷帙 78

第三节 方志的卷帙和收藏 78

二、方志收藏 82

第三章 方志体例 86

第一节 旧志体例 86

第二节 新志体裁 88

第三节 方志篇目拟定 91

一、篇目拟定的基本要求 91

二、篇目拟定程序 93

三、拟定篇目需注意的关系问题 94

四、新编方志的几种篇目类型 95

第四节 方志的字数和断限 98

一、方志的字数 98

二、志书的断限 100

一、方志的文体 102

第五节 方志文体文风 102

二、方志的文风 105

第四章 方志编纂基础 112

第一节 方志编纂的指导思想和原则 112

一、指导思想 112

二、编纂原则 116

第二节 方志总体设计 122

一、总体设计的准备 122

二、总体设计的要求 124

第三节 方志编纂程序 127

一、准备阶段 127

二、初创阶段 127

三、总纂阶段 128

四、评审、验收出版阶段 130

一、政治质量 131

第四节 方志编纂的质量标准 131

二、体例质量 133

三、资料质量 134

四、著述质量 135

五、语言文字质量 138

第五章 志书各种体裁编写 139

第一节 序言的撰写 139

一、序言的涵义 139

二、序言的撰写 140

第二节 凡例的制定 141

一、凡例的涵义与作用 141

二、凡例的内容 143

三、凡例制定的要求 143

一、概述的由来与功能 145

第三节 概述的撰写 145

二、概述的写法 146

第四节 大事记的编写 148

一、大事记的演进 148

二、大事记的收录标准 150

三、大事记的体例和编写要求 151

第五节 专志的编写 153

一、专志的类别、特征 153

二、专志记述的基本内容 156

三、编写专志的基本要求 158

第六节 人物传的撰写 160

一、人物在志书中的地位 160

二、人物立传的范围 161

三、人物传的写法 162

四、人物传的分类排列问题 166

第七节 杂录的编写 167

一、杂录的内容 167

二、杂录编写要求 168

第八节 图表的配置 169

一、图、表的运用历史及作用 169

二、图的编制 170

三、表的制作 172

第六章 诸志编纂探讨 175

第一节 省志编纂探讨 175

一、省志的演变 175

二、省志的特点和体例 176

三、省志总纂 178

第二节 城市志编纂研究 181

一、城市的发展与城市志的产生 181

二、城市志编纂的基本要求 182

三、城市志的体例结构 183

四、城市志如何突出城市特点 185

第三节 地州市志编纂浅议 188

一、地州市修志的必要性 188

二、地州市志的体例 189

三、地州市志的内容记述 191

四、地州市志对县(市)志资料的使用 192

第四节 县志编纂举要 193

一、县志的特性 193

二、县志编纂中的资料运用 194

三、关于县志总纂 196

第五节 乡镇志编纂探讨 201

一、乡镇志的产生和发展 201

二、新编乡镇志的作用 201

三、乡镇志编纂的组织与方法 203

第六节 村志编纂小议 205

一、村志简顾 205

二、村志编修 206

第七节 专志编纂选议 207

一、地理志 207

二、民族志 211

三、乡土志 216

四、学校志 219

五、艺文志 225

六、人口志 229

第七章 方志资料工作 235

第一节 资料工作概说 235

一、文字资料 237

第二节 资料的种类 237

二、实物资料 239

三、口头资料 239

第三节 资料搜集与整理 240

一、资料搜集 240

二、资料整理 243

三、资料鉴别、考订 247

第四节 资料利用与管理 250

一、资料利用 250

二、资料管理 251

第八章 方志功用与读志用志 254

第一节 方志功用 254

一、旧志功用表述 254

二、新志功用探讨 259

三、地方志与两个文明建设 262

第二节 读志用志 271

一、旧志读者用者对象及实践 272

二、新方志的读用特点 274

三、关于读志用志的几个问题 278

第九章 旧志整理 282

第一节 旧志整理的必要性及应注意的问题 282

一、旧志整理的必要性 282

二、整理旧志需注意的几个问题 285

第二节 旧志整理的主要内容 286

一、著录 286

二、校勘 290

三、标点 291

四、辑佚 292

五、提要 293

六、复制、重印出版 295

七、类编资料 295

第三节 旧志整理的主要成果 296

一、著录成果 296

二、其它整理主要成果 299

第十章 方志续修 305

第一节 旧志续修特点 305

一、续修、续志概念 305

二、旧志续修特点 306

第二节 新志续修的标名、断限与体例 309

一、新志续修溯源 309

二、续志的标名与断限 311

三、续志的体裁 314

四、续志的体式与篇目 315

一、新志续修的有利条件 318

第三节 续志内容与编修组织 318

二、续志记述内容 320

三、续志编修组织形式 322

四、续志质量与修志人才 323

五、续修志书要由人治走向法制 325

第四节 续志编修要求 327

一、续志编修应加强整体性 327

二、续志的篇幅与周期 329

三、重视对前志的遗、缺、误处理 331

四、续志应有索引编制 333

第十一章 方志评论 336

第一节 方志评论的性质、内容及特点 336

一、方志评论的性质和内容 336

二、志书评论的基本特点 338

第二节 方志评论史迹述略 339

第三节 新编方志评论 342

一、新志评论的发生和发展 342

二、新志评论的方式和类型 347

三、新志评论存在的问题 351

四、做好方志评论应注意的问题 353

第十二章 地方志与地方年鉴 356

第一节 年鉴定义、种类、特征和作用 356

一、定义 356

二、种类 357

三、特征 358

四、作用 359

一、指导思想与原则 360

二、总体设计 360

第二节 年鉴的编写 360

三、条目撰写 362

四、年鉴编写要体现特色 364

第三节 地方志与地方年鉴的关系 366

一、地方志与地方年鉴的异同 366

二、地方志事业与地方年鉴事业的关系 368

第十三章 方志事业管理 377

第一节 方志管理的性质、特征和职能 377

一、性质 377

二、特征 378

三、职能 380

第二节 方志管理的组织与方法 383

一、管理组织 383

二、管理方法 386

一、决策管理 389

第三节 方志管理内容 389

二、组织管理 392

三、质量管理 397

四、效益管理 400

附录 403

一、明永乐十年颁降《纂修志书凡例》 403

二、明永乐十六年颁降《纂修志书凡例》 404

三、清雍正六年修志上谕 406

四、中华民国18年国民政府令准《修志事例概要》 407

五、中华民国35年国民政府内政部公布《地方志书纂修方法》 409

六、国务院办公厅转发中国社会科学院《关于加强全国地方志编纂工作领导的报告》的通知 410

七、中国地方志指导小组《新编地方志工作暂行条例》 412

八、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地方志编纂工作的通知》 416

九、中国地方志指导小组《关于地方志编纂工作的规定》 417

后记 4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