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康县志》PDF下载

  • 购买积分:25 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安康市地方志编纂委员会编
  • 出 版 社:西安:陕西人民教育出版社
  • 出版年份:1989
  • ISBN:754191407X
  • 页数:961 页
图书介绍:

总述 1

大事记 1

第一篇 建置 45

第一章 区域位置 45

第二章 建置沿革 45

第三章 行政区划 48

第一节 县以下政区沿革 48

第二节 行政区划现状 53

第四章 县城 56

第一节 沿革 56

第二节 现状 57

第五章 区、镇、关隘 58

第一节 区 58

第二节 集镇 59

第一节 工资水平 60

第三节 关隘 60

第一节 区域地质概况 61

第二篇 自然环境 61

第一章 地质与矿产资源 61

第二节 矿产资源 66

第二章 地貌 75

第三节 物、化探异常 75

第一节 地貌概况 75

第二节 主要地貌类型 76

第三节 地貌分区 79

第三章 气候 81

第一节 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 82

第二节 主要气候要素 83

第四章 水文 97

第一节 河流水系 97

第二节 水资源及其利用 101

第五章 土壤 104

第一节 土壤普查 104

第二节 土壤分类及分布 104

第三节 土壤养分 110

第六章 植被 113

第一节 植被概况 113

第二节 植被的垂直分布 114

第三节 主要植被类型 115

第四节 药用植物 119

第一节 动物资源 120

第七章 动物资源及其地理分布 120

第二节 动物的地理分布 123

第三篇 自然灾害 125

第一章 旱灾及高温 125

第一节 旱灾 125

第二节 高温热害 130

第一节 连阴雨 131

第二章 雨涝及暴雨 131

第二节 暴雨 132

第三章 水灾及防汛 135

第一节 水灾 135

第二节 1983年特大洪灾记实 144

第三节 城区防汛 150

第四章 其他灾害与特异现象 151

第一章 人口规模 155

第一节 人口数量 155

第四篇 人口 155

第二节 人口分布 156

第三节 人口密度 157

第一节 总量变动 158

第二节 自然变动 158

第二章 人口变动 158

第三节 机械变动 161

第三章 人口构成 161

第一节 年龄构成 161

第二节 性别构成 165

第三节 民族构成 165

第四节 文化构成 166

第五节 职业构成 167

第一节 婚姻状况 168

第四章 婚姻、家庭与姓氏 168

第二节 家庭状况 169

第三节 姓氏 170

第五章 计划生育 171

第一节 组织机构 172

第二节 宣传教育 173

第三节 节育技术 174

第四节 政策与规定 174

第五节 社会效果 176

第二节 明清时期 179

第五篇 经济综述 179

第一节 秦汉至唐宋时期 179

第一章 旧中国的安康经济 179

第三节 中华民国时期 181

第二章 新中国的安康经济 181

第一节 国民经济恢复与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 182

第二节 “大跃进”与国民经济调整时期 183

第四节 改革开放的十年 184

第三节 “文化大革命”十年 184

第三章 安康经济的主要特点和发展趋势 186

第四章 人民生活 190

第一节 收入水平 190

第二节 消费与储蓄 192

第三节 衣、食、用 194

第四节 宅居 195

第五节 健康水平 196

第一章 农业经济制度 197

第一节 封建土地制度 197

第六篇 农牧 197

第二节 土地改革 198

第三节 互助合作运动 199

第四节 “人民公社化” 200

第五节 经济体制改革 201

第二章 土地 202

第一节 土地利用 202

第一节 秦巴中山水源涵养用材林漆药区 203

第二节 土地管理 203

第三章 农业区划 203

第二节 秦巴低山林特粮牧区 204

第四节 川道农牧工副区 205

第三节 丘陵农牧渔果区 205

第四章 耕作制度、作物布局 208

第一节 水田种植 208

第二节 旱地种植 209

第三节 作物布局 209

第五章 农作物栽培 212

第一节 粮食作物 213

第二节 经济作物 216

第三节 施肥养地 217

第四节 植物保护 218

第六章 畜禽 220

第一节 畜禽品种与饲料 220

第二节 畜禽饲养 222

第三节 疫病防治 225

第七章 水产 229

第一节 水产资源 229

第二节 养殖捕捞 230

第八章 农业机具 233

第三节 渔政管理 233

第九章 农业经济管理 234

第一节 管理机构 234

第二节 计划管理 234

第三节 劳动管理 235

第四节 财务管理与物资管理 236

第五节 合同管理与合作服务 236

第六节 收益分配 237

第一章 林业资源 239

第一节 面积、蓄积 239

第七篇 林业 239

第二节 林业区划 240

第三节 森林覆被率及覆盖率 242

第四节 树种资源 242

第二章 林业生产 250

第一节 植树造林 250

第二节 “三山”绿化 251

第四节 采伐运输及木材加工 252

第三节 白鱼河小流域治理 252

第五节 苗圃、林场、果园 253

第三章 林业保护及机构设置 255

第一节 林权及林业“三定” 255

第二节 森林法规 256

第三节 护林防火组织 256

第四节 森林病虫害防治 257

第五节 木材管理 258

第六节 机构设置 260

第八篇 桑蚕丝绸 261

第一章 植桑 261

第一节 桑树资源 261

第二节 栽桑 263

第三节 管理 265

第四节 蚕桑区划 267

第二章 养蚕 267

第一节 蚕种 267

第二节 饲养 268

第三节 蚕桑生产专业户、重点户 269

第四节 蚕桑生产水平 269

第三章 蚕茧收购 270

第一节 缫丝 271

第四章 丝绸加工 271

第二节 丝织印染 272

第一节 商品经营 273

第三节 绢纺 273

第五章 经营与效益 273

第二节 经济效益 274

第六章 事业设置与技术普及 276

第一节 蚕桑技术推广 276

第二节 蚕种场 277

第三节 蚕桑研究所 278

第一节 机构设置 279

第一章 机构设置、技术队伍 279

第九篇 水利水保 279

第二节 技术队伍 280

第一节 引水工程 280

第二章 水利工程 280

第二节 蓄水工程 284

第三节 提水工程 290

第四节 喷灌 292

第五节 河道治理 293

第三章 水土保持 296

第一节 水土流失 296

第二节 综合治理 297

第四章 水利管理 298

第一节 建设经费 298

第二节 综合管理 300

第三节 法规 303

第十篇 工业 305

第一章 工业发展演变 305

第一节 旧中国的安康工业 305

第二节 新中国的安康工业 306

第二章 经营体制 308

第一节 手工业、私营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308

第二节 全民所有制工业 309

第三节 轻工集体工业 311

第四节 乡镇工业 311

第五节 中外合资工业 312

第一节 工业资源 313

第三章 工业概貌 313

第二节 企业规模 314

第三节 产业结构 314

第四节 经济效益 315

第四章 县属工业及企业选介 318

第一节 食品工业 318

第二节 缝纫工业 319

第三节 纺织工业 320

第四节 化学工业 320

第五节 造纸、印刷工业 321

第六节 机械工业 322

第七节 皮革、制件工业 322

第九节 其他工业 323

第八节 建材工业 323

第十节 优质、优秀产品 324

第五章 县境中央、省、地工业 325

第六章 工业管理 327

第一节 经济管理 327

第二节 企业管理 328

第十一篇 交通邮电 331

第一章 人行大道 331

第二节 水运 333

第一节 航道 333

第二章 航运 333

第三节 港口、码头及装卸 334

第三章 公路 337

第一节 公路网络 338

第二节 公路养护 340

第三节 公路运输 341

第四章 铁路 342

第一节 阳安铁路 342

第二节 襄渝铁路 343

第三节 安康铁路分局 343

第一节 人行桥梁 344

第五章 桥梁、渡口 344

第二节 公路桥梁 345

第三节 铁路桥隧 346

第四节 渡口 347

第六章 机场、民航站 349

第一节 东坝军用机场 349

第二节 五里军用机场 350

第三节 安康民航站 350

第七章 交通管理 351

第一节 管理机构 351

第二节 交通管理 351

第三节 交通监理 352

第一节 驿站 354

第二节 邮政局所 354

第八章 邮政 354

第三节 邮路及邮件运转 355

第四节 汇兑 358

第五节 报刊发行 358

第六节 邮票、集邮 359

第九章 电信 359

第一节 电报 359

第二节 电话 360

第一节 火力发电厂 363

第一章 电力 363

第十二篇 能源 363

第二节 安康水电站 364

第三节 小水电 365

第二章 供电 368

第一节 电力设备 368

第二节 供电 370

第三节 管理 370

第三章 农村能源 371

第一节 薪炭 372

第二节 石炭 373

第三节 沼气 375

第四节 能源与生态 378

第一节 集市 381

第十三篇 商业 381

第一章 市场 381

第二节 物资交流 382

第二章 私营商业 384

第一节 建国前的安康商业 384

第二节 对私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385

第三章 经营体制 386

第一节 国营商业 386

第二节 供销商业 387

第三节 其他集体商业 388

第一节 日用工业品 389

第四节 个体商业 389

第五节 联营商业 389

第四章 商品购销 389

第二节 农副土特产品 391

第三节 生产资料 392

第四节 副食品 394

第五章 粮油购销 396

第一节 征收、征购 396

第二节 销售 398

第三节 加工、储运 400

第六章 饮食服务 402

第一节 饮食、旅社 402

第三节 照相、修理 404

第二节 理发、浴池 404

第一节 经营渠道 405

第二节 扶持生产、加工出口 405

第七章 外贸出口 405

第十四篇 乡镇企业 407

第一章 发展概况 407

第一节 经济演变 407

第二节 企业分布 408

第三节 发展效益 409

第二章 行业构成 409

第一节 农业企业 409

第二节 工业企业 410

第三节 建筑企业 414

第四节 交通运输 414

第五节 商业服务 415

第三章 经营管理 416

第一节 管理体制 416

第二节 承包责任制 417

第三节 劳动工资 418

第四节 财务管理 419

第十五篇 财税 审计 421

第一章 机构与体制 421

第一节 财政机构 421

第二节 税务机构 422

第三节 财税体制 423

第一节 财政收入 424

第二章 财政 424

第二节 财政支出 428

第三章 税务 431

第一节 农业税 431

第二节 工商税 432

第四章 审计 435

第一节 管理体制 435

第二节 审计监督 435

第一节 建国前的金融机构 437

第一章 金融体系 437

第十六篇 金融 437

第一节 货币演变 438

第二节 建国后的金融机构 438

第二章 货币 438

第二节 人民币 440

第三节 货币管理 441

第三章 储蓄 442

第一节 城乡储蓄 442

第二节 储蓄种类 444

第四章 信贷 446

第一节 工商信贷 446

第二节 农业信贷 448

第五章 会计核算 449

第一节 会计监督 449

第二节 结算 450

第六章 债券 保险 451

第一节 债券 451

第二节 保险 452

第十七篇 商品经济管理 453

第一章 物价 453

第一节 旧中国的市场物价 453

第二节 新中国的计划价格 454

第三节 物价调节与改革 455

第四节 产品成本调查 457

第五节 物价监督检查 458

第二章 标准计量 459

第一节 标准化管理 460

第二节 计量制度 461

第三节 计量器具制作与管理 461

第三章 检察 462

第三章 工商行政管理 462

第一节 工商企业管理 463

第二节 经济合同管理 464

第三节 商标、广告管理 465

第四节 集市贸易管理 466

第十八篇 城乡建设 471

第一节 老城、新城 471

第一章 县城 471

第二节 城市规划 472

第三节 城区重建 472

第二章 市政设施 474

第一节 城堤 474

第二节 街道 475

第三节 排水 476

第四节 供水 479

第五节 照明 480

第六节 公厕 481

第三章 建筑设计 481

第一节 建筑队伍 481

第二节 设计施工 481

第三节 建筑技术与建筑材料 483

第一节 公房管理 486

第四章 住房管理与建设 486

第二节 私房改造 487

第三节 城区住房建设 487

第四节 农村住房建设 488

第五节 房屋普查 489

第五章 环境保护 490

第一节 污染 490

第二节 治理 491

第六章 园林建设 492

第一节 城区绿化、美化 492

第二节 香溪公园 492

第一章 中国共产党安康县委员会 495

第一节 党的组织建设 495

第十九篇 政党群团 495

第二节 党的代表大会 497

第三节 党的中心工作 500

第四节 党的宣传教育工作 503

第五节 党的统一战线工作 504

第六节 党的纪律检查 506

第七节 人民来信来访 507

第一节 国民党组织机构 507

第二章 国民党 三青团 507

第二节 国民党主要活动 509

第三节 三青团 511

第三章 民主党派 512

第一节 中国民主同盟安康支部 512

第二节 中国民主建国会安康县支部 513

第三节 中国农工民主党安康支部 514

第四节 中国民主促进会安康支部 514

第四章 人民政协 514

第一节 机构设置 514

第二节 政治协商会议 515

第三节 工作委员会、工作组 518

第一节 工人组织 520

第五章 群众团体 520

第二节 青少年组织 521

第三节 妇女组织 524

第四节 农民组织 527

第五节 工商业组织 528

第六节 个体劳动者协会 529

第七节 社会公团 531

第二节 县公署、县政府 533

第一章 县署及代议机构 533

第一节 县衙 533

第二十篇 政权 533

第三节 参议会和议员选举 535

第四节 “国大”代表的选举 536

第二章 地方国家权力机关 538

第一节 各界人民代表会议 538

第二节 选举 539

第三节 人民代表大会 541

第四节 人大常委会 544

第三章 人民政府 546

第一节 县属机构设置 546

第二节 政府职能及领导人更迭 548

第三节 基层政权 549

第四节 统计、档案 550

第一章 旧中国的司法机构 553

第二十一篇 司法 553

第一节 警察机构 554

第二节 地方法院 555

第三节 检察处 556

第二章 公安 556

第一节 剿匪 557

第二节 敌伪党团特人员登记 557

第三节 内部肃反 557

第五节 取缔反动会道门 558

第四节 镇压反革命 558

第六节 监督改造“四类分子” 559

第七节 严历打击严重刑事犯罪 559

第八节 治安管理 560

第九节 人民消防 561

第一节 刑事检察 562

第二节 法纪检察 563

第三节 经济检察 564

第四节 监所检察 564

第五节 民事检察 565

第六节 控告申诉检察 565

第四章 法院 566

第一节 刑事审判 567

第二节 民事审判 568

第三节 经济审判 569

第四节 行政审判与依法执行 569

第五节 人民陪审 570

第六节 人民信访 570

第七节 申诉复查 571

第五章 司法行政 571

第三节 律师 572

第二节 公证 572

第一节 法制教育 572

第四节 调解 573

第一节 拥军 575

第二十二篇 民政 575

第一章 拥军优属 575

第二节 抚恤 576

第三节 国家定期定量补助 578

第四节 群众优待 578

第二章 复员退伍军人安置 579

第一节 安置 579

第二节 扶持致富 580

第三章 救灾、救济 581

第一节 生产救灾 581

第二节 农村扶贫 582

第三节 社会救济 583

第四节 城镇生产自救 584

第四章 社会福利 584

第一节 慈善团体 584

第二节 孤寡老人供养 585

第三节 残疾人安置 586

第四节 孤儿弃婴教养 586

第五节 殡葬改革 586

第一节 淹没范围 587

第五章 库区移民 587

第二节 移民安置 588

第三节 动迁去向 589

第二十三篇 人事劳动 591

第一章 管理机构 591

第二章 干部 592

第一节 编制 592

第二节 任用 593

第三节 考核 596

第四节 离休、退休、退职 597

第三章 工人 598

第一节 用工形式 598

第二节 工人管理 599

第四章 工资 600

第三节 职业培训 600

第二节 工资制度 601

第三节 奖励制度 603

第四节 津贴、补贴制度 604

第五章 劳动就业 605

第一节 就业安置 605

第二节 就业培训 607

第六章 劳保福利 607

第一节 劳保待遇 607

第二节 保险基金 608

第三节 职工福利 609

第七章 劳动保护 610

第一节 安全生产 610

第二节 劳动争议仲裁 611

第二十四篇 军事 613

第一章 驻军 613

第一节 明、清时期驻军 613

第二节 民国时期驻军 614

第三节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军队 618

第一节 民国的兵役制 619

第二章 兵役 619

第二节 建国后的兵役制度 620

第三章 地方武装与民兵 621

第一节 民国的地方武装 621

第二节 人民武装 624

第三节 民兵 625

第四章 战事 626

第一节 李通取西城 626

第二节 孟达与魏兴郡 626

第三节 吉挹抗苻秦 626

第四节 王彦战金州 627

第五节 白莲教起义军 627

第六节 太平军过境 629

第七节 哥老会起义与安康反正 630

第八节 尖山寨事件 631

第九节 王安澜围城 633

第十节 吴新田盘踞安康 634

第十一节 红三军过境 634

第十二节 安康起义 636

第十三节 陕南人民抗日第一军 637

第十四节 日本侵略军空袭县城 638

第十五节 牛蹄岭战斗 638

第一章 科学技术组织 641

第一节 科技机构 641

第二十五篇 科技 641

第二节 科技团体 642

第三节 地震测报点 643

第二章 科技队伍 643

第一节 科技人才 643

第二节 技术职称 644

第三节 科技人员待遇 645

第三章 科技成果应用与普及 646

第一节 科技应用成果 646

第二节 科学技术普及 647

第四章 科技成果 648

第一节 省级项目 648

第三节 县级项目 649

第二节 地区级项目 649

第二十六篇 教育 651

第一章 机构设置 651

第一节 行政机构 651

第二节 业务机构 652

第二章 明、清教育 652

第一节 学塾 652

第二节 书院 653

第三节 县学 653

第一节 学前教育 654

第三章 初等教育 654

第四节 学堂 654

第二节 普通小学 655

第三节 耕读小学 658

第四节 盲哑小学 658

第五节 回民小学 658

第六节 教会小学 659

第四章 中等教育 659

第一节 普通中学 659

第二节 职业中学 663

第三节 中等专业学校 664

第一节 扫盲教育 665

第五章 成人教育 665

第二节 职工业余教育 666

第三节 广播电视教育 666

第四节 函授与自学考试 667

第六章 教师 668

第一节 教师队伍 668

第二节 师资培训 670

第三节 教师待遇 670

第七章 教育经费 672

第一节 经费 672

第二节 勤工俭学 674

第一节 行政设置 677

第二十七篇 文化 677

第一章 群众文化 677

第二节 文化馆 678

第三节 图书馆 678

第四节 工人文化宫 680

第五节 农村文化站 680

第六节 文化市场 681

第二章 文学艺术 681

第一节 文艺创作 681

第二节 汉剧 682

第三节 音乐、舞蹈 684

第四节 城乡文艺活动 688

第三章 新闻、广播 689

第一节 报纸 690

第二节 广播 692

第四章 电影、电视 694

第一节 电影 694

第二节 电视 695

第五章 书店 696

第一节 私营书店 696

第二节 新华书店 696

第三节 书刊发行 697

第一章 民间体育 699

第一节 棋类 699

第二十八篇 体育 699

第二节 龙舟 700

第三节 游泳 700

第二章 群众体育 701

第一节 职工体育 701

第二节 农民体育 701

第三节 老年人体育 702

第四节 越野赛 702

第三章 武术 702

第一节 安康武林 703

第二节 拳械 703

第一节 体育课与“劳卫制” 705

第四章 学校体育 705

第三节 出土兵器 705

第二节 大专、中专、中技体育 706

第三节 幼儿体育 706

第四节 业余体育学校 706

第五章 竞技体育 706

第一节 旧中国的竞技体育 707

第二节 新中国的竞技体育 707

第三节 竞技水平 709

第四节 军事体育 711

第六章 体育机构与设施 712

第二节 体育设施 714

第一节 行政机构 714

第三节 体育场地 715

第二十九篇 卫生 717

第一章 医疗机构 717

第一节 建国前的医疗机构 717

第二节 建国后医疗卫生机构 719

第二章 防疫保健 721

第一节 卫生保健 721

第二节 疾病防治 721

第三节 1983年水灾后的城区防疫 724

第四节 妇幼保健 725

第三章 医疗卫生 726

第一节 中医 726

第五节 公费医疗 726

第二节 西医 727

第三节 中西医结合 728

第四节 医疗质量 729

第四章 药材生产与管理 730

第一节 中药材生产、炮制 730

第二节 药材经营 731

第三节 药政管理 732

第三十篇 艺文 733

第一章 诗歌 733

第二章 散文、小说、民间文学 747

第一节 著作录 762

第三章 著作存目 762

第二节 作品选目 764

第三十一篇 文物 769

第一章 古遗址 769

第一节 新石器遗址 769

第二节 战国秦汉遗址 770

第二章 古墓葬 古建筑 773

第一节 古墓葬 773

第二节 古建筑 774

第三章 石刻 775

第一节 石碑 775

第二节 墓志墓表 777

第三节 石刻像及雕像 778

第四节 石窟摩崖及其它 779

第四章 文物藏品 780

第一节 陶器 780

第二节 青铜器 782

第三节 铁器 784

第四节 瓷器 784

第五节 印玺 786

第六节 余类 786

第七节 私人收藏文物 787

第一节 文物普查 788

第五章 文物管理 788

第二节 发掘清理 789

第三十二篇 宗教 795

第一章 道教 795

第一节 沿革 795

第二节 主要活动 796

第二章 佛教 797

第一节 传入沿革 797

第二节 主要活动 798

第三章 伊斯兰教 799

第一节 传入沿革 799

第二节 主要活动 801

第二节 反帝爱国运动 803

第四章 天主教 803

第一节 传入沿革 803

第三节 主要活动 804

第四节 教案、事件 804

第五章 基督教 806

第一节 传入沿革 806

第二节 三自革新运动 806

第三节 主要活动 806

第三十三篇 风俗 809

第一章 行业习俗 809

第一节 农业 809

第三节 经商 810

第二节 匠作 810

第四节 其他职业 811

第二章 生活习俗 812

第一节 食衣起居 812

第二节 生育寿辰 815

第三章 岁时祭祀 816

第一节 岁时 816

第二节 祭祀 819

第四章 婚嫁丧葬 821

第一节 婚嫁 821

第二节 丧葬 823

第二节 婚姻丧葬 824

第一节 生活习俗 824

第五章 回族生活习俗 824

余记 陋俗劣习 825

第三十四篇 方言 828

第一章 语音 828

第一节 安康语音的分析 828

第二节 安康话与普通话声母的比较 830

第二章 词汇 836

第一节 按意义分 836

第二节 按词性分 849

第三节 拖尾成语 851

第四节 谚语、歇后语 852

第五节 疑难字词 854

第三章 语法 858

第一节 语法特点 858

第二节 语法例句 860

第三十五篇 人物 863

第一章 传记传略 863

第二章 英烈名录 893

第三十六篇 “文革”动乱 897

“文化大革命”动乱 897

附录 917

图表索引 954

后记 9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