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概论 1
第一节 橡胶机械的作用及本教材的任务 1
一、橡胶机械及其在橡胶工业中的作用 1
二、本教材的任务及内容说明 1
第二节 橡胶机械设计的步骤和方法 2
一、机器的技术经济指标 2
二、设计的主要步骤 2
三、设计的主要方法 3
(一)计算理论设计 3
(二)实验类比设计 3
(三)模型放大设计 3
第三节 高聚物流变学及其在橡胶机械中的应用 8
一、高聚物流变学的内容及发展 8
二、高聚物的流变特性 9
(一)概述 9
(二)流体的类型及其流动特性 10
1.牛顿型流体及牛顿粘性流动定律 10
2.非牛顿型流体及其流动方程式 11
(三)高聚物的力学性质 16
三、指数方程式 19
(一)指数方程式的内容 19
(二)指数方程式的意义及其使用 21
(三)指数方程式的存在问题 23
四、高聚物流变学在橡胶机械中的应用 23
第二章 开放式炼胶机 38
第一节 概述 38
一、用途与类型 38
二、基本构造 38
三、工作原理 39
四、技术特征 41
第二节 主要参数的确定 42
一、辊筒直径与辊距 42
二、辊筒回转速度与速比 42
三、模压力 44
四、传动功率 50
五、生产能力 54
第三节 传动系统 55
一、传动型式 55
二、传动电动机的选择 58
第四节 主要零部件设计 60
一、辊筒 60
二、辊筒轴承 67
三、机架与横梁 71
四、辊距调整装置 75
五、安全与制动装置 82
六、辊温调节装置 87
七、润滑系统 91
八、挡胶板 92
第五节 附属装置 93
一、翻胶与切割装置 93
二、胶片冷却装置 94
第六节 高速自动化炼胶机 95
第三章 压延机 99
第一节 概述 99
一、用途与分类 99
二、工作原理 99
三、基本结构 103
四、技术特征 105
第二节 主要参数的确定 106
一、辊筒直径与工作部分长度 106
二、辊筒速度与速比 108
三、模压力 109
四、功率消耗 114
五、生产能力 116
第三节 传动系统 118
一、传动方式 118
二、传动图 119
第四节 主要零部件设计 120
一、辊筒 120
二、辊筒轴承 141
(一)滑动轴承 141
(二)滚动轴承 144
三、机架 144
四、调距装置 151
五、辊筒轴交叉装置 160
六、预负荷装置 163
七、反弯曲装置 165
第五节 附属装置 165
一、递布装置 165
二、扩布装置 166
三、挡胶刮边装置 168
四、切边装置 168
五、划气泡装置 168
六、供胶装置 170
七、测厚装置 170
第六节 辊温调节装置 171
一、调温方法与原理 171
(一)蒸汽加热与水冷却 172
(二)介质循环加热与冷却 172
二、封严装置 173
三、热计算 174
第七节 辊筒轴承润滑系统 176
一、润滑系统 176
二、润滑油量计算 178
第八节 联动装置 179
一、纺织物压延联动装置 179
二、钢丝帘布压延机联动装置 189
第四章 密闭式炼胶机 192
第一节 概述 192
一、前言 192
二、基本结构 193
三、规格与技术特征 195
四、工作原理 195
第二节 主要参数的确定 199
一、转子的转速与速比 199
二、转子棱顶与密炼室内壁间隙 201
三、生产能力与填充系数 201
四、上顶栓对胶料的单位压力 201
五、功率 202
第三节 传动系统与机台配置 205
一、传动简介 205
二、传动型式 205
三、电动机选择 206
四、机台配置方案比较 206
第四节 主要零部件设计 207
一、转子 207
二、密炼室 215
三、加料及压料机构 221
四、卸料机构 226
五、密封装置 235
第五节 密炼机的控制系统 238
一、电气控制原理 238
二、气压传动控制原理 240
三、液压传动控制原理 241
第六节 密炼机的冷却系统 242
一、冷却系统热平衡 242
二、对冷却水的要求及耗水量计算 243
第七节 其它类型密炼机 245
一、圆筒形转子密炼机 245
二、三棱形转子密炼机 246
三、连续混炼机 246
第八节 密炼机的上下配套系统 247
一、炭黑、粉料输送系统 248
二、炭黑、粉料自动称量装置 256
三、油料输送系统及称量装置 257
四、胶料的输送与称量 258
五、加硫与压片系统 259
六、胶片冷却系统 259
第五章 螺杆挤出机 260
第一节 概述 260
一、用途与特点 260
二、结构组成与分类 260
三、螺杆挤出机的基本工作过程 262
四、挤出机的技术特征与选用 262
第二节 挤出理论与挤出机的主要参数 263
一、胶料在挤出过程中物性的变化及螺杆区域的划分 263
二、螺杆的几何参数 264
三、挤出理论 266
(一)固体输送理论 266
(二)流体输送理论 269
四、挤出机生产能力的计算 278
五、挤出机功率的确定 278
六、机头压力和螺杆轴向力的计算 280
七、螺杆转速的确定 282
第三节 挤出机的传动系统 284
一、对传动系统的基本要求 284
二、传动系统设计 284
三、减速方式的选择 286
四、安全保护装置 286
五、总体布置 286
第四节 主要零部件设计 288
一、螺杆 288
二、机筒 301
三、加料装置 307
(一)楔形加料口 307
(二)带旁压辊加料口 307
四、螺杆与机筒的组合设计 309
(一)螺杆与机筒内壁的间隙 309
(二)螺杆与主轴的连接方式 311
五、轴承部件 311
六、机头 314
第五节 加热冷却系统 324
一、加热冷却系统的特点 324
二、型式和结构 324
三、热平衡计算 326
四、冷却水、蒸汽及压缩空气的消耗量 327
第六节 其它类型挤出机 328
一、滤胶挤出机 328
二、螺杆塑炼机 330
三、螺杆混炼挤出机 332
四、螺杆脱硫机 336
五、排气挤出机 337
六、复合挤出机 339
七、压片挤出机 340
八、造粒挤出机 343
第七节 挤出机联动装置 345
一、胎面挤出联动装置 345
二、复合胎面挤出联动装置 345
第八节 挤出机发展动向 347
第六章 注射成型机 350
第一节 概述 350
一、用途和特点 350
二、结构 350
三、注射工艺过程 351
四、分类 352
五、规格表示法 354
第二节 主要参数的确定 354
一、注射部分 354
(一)最大注射容积 354
(二)注射压力 355
(三)注射时间 356
(四)螺杆直径和注射行程 357
(五)塑化能力 357
(六)螺杆驱动功率和螺杆转速 358
(七)注射功率 359
(八)机筒加热功率 359
二、合模部分 360
(一)最大锁模力 360
(二)模内压力 360
(三)制品最大有效投影面积 361
(四)模板尺寸 361
(五)模板行程 361
(六)模板最大间距和最小允许模厚 361
(七)动模板移动速度 363
(八)开模力 364
(九)顶出力 364
(十)喷嘴压紧力 364
第三节 注射装置 364
一、注射装置的型式 364
(一)螺杆挤出式 364
(二)柱塞注射式 365
(三)往复螺杆式 365
(四)带螺杆预塑的柱塞式 365
二、柱塞式注射装置 367
三、螺杆式注射装置 368
四、喷嘴 373
五、机筒结构与温控 375
第四节 合模装置 376
一、合模装置的结构和计算 376
(一)直压式合模装置 376
(二)液压机械式合模装置 381
(三)二次动作式合模装置 396
二、合模装置的零部件设计 398
(一)拉杆 398
(二)模板 399
(三)模板强度计算 400
三、其它装置 402
(一)顶出装置 402
(二)前模板回弹装置 403
第五节 多工位注射机的转盘装置 403
一、工位数的确定 404
二、生产能力的计算 404
三、结构及工作原理 405
四、主要零部件的结构类型与特征 406
(一)转位机构 406
(二)液压分配器 406
(三)加热蒸汽分配器 407
第六节 电器自动控制 408
一、温度测量与控制 408
二、传动控制 408
三、安全保护装置 4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