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验诊断的临床意义》PDF下载

  • 购买积分:14 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黄大有编译
  • 出 版 社: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 出版年份:1958
  • ISBN:14048·1484
  • 页数:423 页
图书介绍:

第一部 检验所见的临床意义 1

第一章 血液学 1

骨髓 1

概说 1

骨髓的功能 1

骨髓活体组织检查 2

正常的骨髓象 3

病态的骨髓象 3

1.恶性贫血 3

2.再生不能性贫血 3

3.急性落血性贫血 3

4.慢性溶血性贫血 3

5.镰状细胞贫血 3

14.粒状细胞缺乏症 4

15.何杰金氏病 4

13.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病 4

16.多发性骨髓瘤 4

血液 4

血液的组成 4

9.红血球增多症 4

12.白血球缺乏性白血病 4

11.淋巴细胞性白血病 4

10.粒细胞性白血病 4

8.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4

7.先天性溶血性黄疸 4

6.浅色性小血球性贫血 4

血容量 5

血球的来源 6

血液生理功能要点 6

红血球 7

(一)红血球的生活史 7

(二)正常红血球 7

(三)异常红血球 8

(一)尿崩症 8

(四)纲织红血细胞 11

(五)红血球数的变化 12

(六)与红血球有关的血液指数 12

1.血沉的正常值及正常变异 13

(七)红血球沉降率 13

2.血沉的病理变化 14

(八)红血球脆性试验 15

血红蛋白 15

(一)血红蛋白的生成与破坏 15

(二)正常的血红蛋白含量 16

(三)血红蛋白含量的异常变化 16

(四)与血红蛋白有关的血液指数 17

(五)异常的血红蛋白 17

白血球 19

(一)白血球的类型 19

(二)粒状自血球的来源及其变异的临床意义 20

1.中性白血球 20

(1)中性白血球增多 21

(2)中性白血球减少 24

2.嗜酸性白血球 26

3.嗜碱性白血球 28

(三)非粒状白血球的来源及其变异的临床意义 28

1.淋巴细胞 28

淋巴细胞增多 28

2.单核细胞 30

单核细胞增多 30

3.浆细胞 31

(四)白血球变化的临床意义及其与预后的关系 31

1.感染 33

2.中毒 34

3.恶性肿瘤性疾患 34

4.严重出血及急剧溶血 34

血小板 34

(一)血液凝固的机制 35

血液凝固 35

(一)血小板增多 35

(二)血小板减少 35

(二)凝血时间 39

(三)凝血块收缩时间 39

(四)出血时间 39

(五)类白血病反应 39

(五)毛细血管?性试验 40

(六)凝血酶原时间 40

(七)血清凝血酶原消耗试验 40

(二)单核细胞系统 42

(一)淋巴球系统 42

骨髓血液细胞的形态学及命名 42

(三)粒细胞系统 43

(四)浆细胞系统 44

(五)血小板细胞系统 44

(六)红血球系统 44

(一)糖类的水解 46

糖类的代谢 46

血液化学成份的正常值 46

葡萄糖 46

前言 46

第二章 血液化学 46

(二)糖的中间代谢 48

(三)胰岛素与糖代谢 51

(四)其他激素对糖代谢的影响 51

(五)Glucagon与糖代谢 52

血糖过低 53

糖耐量增加 53

糖耐量试验 53

(一)标准试验法 53

(二)Exton-Rose 氏糖耐量试验法 54

(三)婴儿糖耐量试验 54

氮化物 55

(四)引起尿素氮减少的原因 57

(三)引起非蛋白氮、尿素氮及肌酸酐增加的原因 57

(五)尿酸 57

非蛋白氮 57

(一)尿素氮 57

(二)肌酸酐 57

1.引起尿酸增加的原因 58

2.引起尿酸减少的原因 58

(六)氨基酸氮 58

(七)血氨及残余氮 58

血浆蛋白 59

(一)白蛋白与球蛋白 59

1.血浆白蛋白减低 60

2.血浆白蛋白增加 61

3.球蛋白的病理变化 61

(二)血清糖蛋白或粘蛋白 62

血糖过高 62

(三)?维蛋白原 64

(一)血浆的缓冲系统 65

缓冲作用与缓冲系统 65

酸碱平衡 65

(附)硷?量与二氧化碳结合力的测定 66

(二)血球的缓冲系统 66

肺对酸碱平衡的调节 67

肾对酸碱平衡的调节 68

酸碱平衡失调 69

(一)酸中毒 70

1.糖代性酸中毒 71

2.呼吸性酸中毒 71

(二)硷中毒 71

1.代谢性硷中毒 71

2.呼吸性硷中毒 71

(三)各种酸中毒或硷中毒时的血液化学检验所见 72

磷脂类增高 73

血脂減低 73

血脂增高 73

脂类 73

磷脂类減低 74

胆固醇增高 74

胆固醇減低 74

胆红素的来源及生理变化 75

Van den Bergh 氏反应 75

黄疸指数 75

胆红素 75

血胆红素增高 76

血胆红素減低 76

氯化物 76

血氯增高 76

血氯減低 77

钠 77

血钠增高 78

血钠減低 78

钾 78

血钾增高 79

血钾減低 79

钙 80

镁 80

血钙增高 81

血钙減低 81

磷 82

血磷增高 83

血磷减低 83

磷酸酯酶 83

硷活性磷酸酯酶 84

(一)血内硷活性磷酸酯酶增高 84

(二)血内硷活性磷酸酯酶減低 84

酸活性磷酸酯酶 85

淀粉酶 85

转氨酶 86

脂肪酶 86

胆硷酯酶 87

铁 88

硫酸盐 88

铜 89

碘 89

维生素C 89

维生素P 90

治疗药物 90

磺胺剂 90

青霉素 91

链霉素 91

柳酸盐 91

溴化物 91

第三章 血清学 92

后天性抗体 92

沉淀素 93

溶解素 93

凝集素 93

调理素 94

抗病毒性抗体 94

过敏性抗体 94

抗毒素 94

天然抗体或固有的抗体 95

血型 95

(一)血球凝集原与凝集素 95

(二)红血球凝集现象与输血反应 95

(三)血型的鉴定 96

(四)父母血型与子女血型的关系 96

(五)A型的亚型及其他血球凝集原 97

Rh因子 97

(一)Rh因子的分布 97

(二)Rh因子的型别 98

(三)Rh因子与Hr因子 98

(五)Rh因子与妊娠及胎儿带核红血球增多症的关系 99

(四)Rh因子与输血反应的关系 99

非特异性抗体 101

细菌凝集试验 101

伤寒杆菌感染 101

(一)O型及H型抗原 101

(二)毒力抗原(Vi抗原) 101

冷凝集素 101

(三)活动性伤寒感染 102

(四)伤寒的既往免疫问题 102

(五)伤寒带菌者 102

副伤寒沙门氏菌感染 102

布氏杆菌感染 102

土拉伦斯杆菌感染 103

非特异性凝集试验 104

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 104

血液的细菌学检查 104

外耳氏病 104

斑疹伤寒 105

其他立克次体感染 105

原发性非典型肺炎的冷凝集试验 105

调理素噬菌指数试验 106

布氏杆菌病 106

土拉伦斯菌病 107

补体结合试验 107

淋病 109

梅毒 109

雅司病及平他病 109

包虫囊病 110

有钩绦虫囊虫病 110

肺吸虫病 110

血吸虫病 110

性病性淋巴肉芽肿 111

流行性乙型脑炎 111

阿米巴感染 111

黑热病 111

其他病毒疾患 112

絮状沉淀试验 112

沉淀试验 113

第四章 尿 114

尿的生成 114

正常尿的性质 114

少尿 115

无尿(尿闭) 115

多尿 115

夜尿 115

尿量 115

尿的色泽 116

尿的气味 116

尿的比重 117

尿的反应 117

[17]-氧类固醇 117

肾脏疾患时的蛋白尿 118

尿蛋白 118

生理性蛋白尿 118

白蛋白及球蛋白 118

肾外疾患的蛋白尿 119

非血原性蛋白 119

(一)Bence-Jones氏蛋白 119

(二)其他蛋白 119

非蛋白性氮化物 119

尿素(脲) 119

氨 119

尿酸 120

肌酸酐 120

氨基酸 120

尿糖 120

葡萄糖 120

半乳糖 121

戊糖 121

(二)病理性葡萄糖尿 121

(三)尿糖的检查 121

(一)良性葡萄糖尿 121

色素 122

左旋糖 122

胆红素 122

乳糖 122

丙酮 122

乙?乙酸 122

酸中毒产物 122

尿胆色素及尿胆色原 124

血红蛋白 125

卟啉 125

尿蓝母 126

钙、氯化物及磷 126

钙 126

病理的屎沉渣 127

(二)红血球 127

(一)上皮细胞 127

正常的尿沉渣 127

尿沉渣 127

磷 127

氮化物 127

(三)白血球 128

(四)管型 129

Addis氏计数 131

结晶 132

(一)亮氨酸及酪氨酸结晶 132

(二)草酸钙结晶 132

(三)尿酸结晶 132

(四)磺胺类结晶 132

尿的细菌学检查 133

寄生虫及虫卵 133

妊娠试验 134

肾功能试验 134

特殊检查 134

淀粉酶试验 134

(一)酚磺酞试验 135

肾排除染料试验 135

(二)两肾分别进行酚磺酞排除试验 136

廓清试验 136

(一)尿素廓清试验 136

(二)其他廓清试验 137

尿浓缩及稀释试验 137

(一)Mosenthal氏试验?尿浓缩试验 138

(二)VoIhard氏尿浓缩试验 139

(三)Fishberg氏尿稀释试验 139

尿中药物及毒物的检查 139

第五章 胃液及十二指肠液 140

胃生理功能提要 140

正常胃液 140

胃液的病理性改变 142

十二指肠液 143

异常的十二指肠液 143

正常的十二指肠液 143

胆汁 144

胃液、十二指肠液及胆汁的细菌学检查 145

第六章 脑脊髓液 146

脑脊髓液的生理 146

脑脊髓液的采取 146

脑脊髓液的理学性质 148

压力 148

外观 148

脑脊髓液的细胞计数 149

脑脊髓液的化学检查 149

有机化合物 149

(一)蛋白质 149

(二)葡萄糖 149

无机化合物 150

(一)氯化物 150

(三)其他有机化合物 150

胶体金试验 151

(二)其他无机化合物 151

脑脊髓液的胶体金试验及乳香试验 151

Levinson氏试验 152

乳香试验 152

其他试验 152

梅毒脑脊髓液试验 152

脑膜炎双球菌性脑膜炎的血清试验 155

色氨酸试验 155

脑脊髓液的病毒和寄生虫补体结合试验 155

脑脊髓液的细菌学检查 155

痰的粘稠度 156

痰色 156

痰的气味 156

痰量 156

理学检查 156

第七章 痰 156

支气管圆柱体 157

肺石 157

显微镜检查 157

未染色标本 157

(一)Curshmann氏螺旋体 157

(二)弹力?维 157

Dittrich氏痰栓 157

(三)结晶 159

(四)色素细胞 159

(五)寄生虫及虫卵 159

染色标本 159

(一)嗜酸性白血球 159

(二)中性白血球 159

痰的真菌学检查 160

痰的细菌学检查 160

(三)肿瘤细胞 160

硬度 161

气味 161

量 161

前言 161

粪便的肉眼检查 161

第八章 粪便 161

外形 161

色 162

粘液 162

结石 162

乳凝块 162

粪便的化学检查 162

匿血 162

胆色素 163

细胞 164

粪便的显微镜检查 164

结晶 164

食物残渣 164

脂肪及脂肪酸 164

粪便的细菌学检查 165

寄生原虫、蛔虫及虫卵 165

原虫 165

(一)溶组织内阿米巴 165

(二)结肠内阿米巴 165

(三)其他阿米巴原虫 165

(四)结肠小袋?毛虫 169

(五)肠鞭毛虫 169

蠕虫 172

(一)蛔虫 172

(二)鞭虫 172

(三)蠕虫 172

(四)十二指肠鈎口线虫及美洲板口线虫 173

(六)中华分枝睾吸虫 175

(五)粪类圆线虫 175

(七)姜片虫 176

(九)横川后殖吸虫 177

(八)肝片吸虫 177

(十)异形吸虫 178

(十一)裂体吸虫(血吸虫) 178

(十二)猪绦虫 178

(十三)牛条绦虫 180

(十四)阔节裂头绦虫 180

(十五)短膜壳绦虫 181

(十六)长膜地壳条虫 182

(十七)犬复孔绦虫 183

漏出液的特性 184

细胞 184

化学成份 184

漏出液的形成 184

漏出液 184

第九章 漏出液及渗出液 184

渗出液 185

渗出液的形成 185

渗出液的特性 185

细胞 185

化学成份 186

细菌学检查 186

第十章 精液 187

标本的采取 187

精液的肉眼检查 187

精液的显微镜检查 187

精子总数计数 187

活动力检查 187

Forence氏试验 188

Hektoen氏沉淀试验 188

精液的法医学检查 188

塗片染色检查 188

精子的鉴定 188

基础代谢率的定义及计算法 189

第十一章 基础代谢率及蛋白结合碘 189

肺的气体交换 189

影响基础代谢率的生理因素 190

引起基础代谢率增加的疾患 191

(一)甲状腺疾患 191

(二)其他内分泌疾患 191

(三)肿瘤性疾患 191

(四)心脏血管系疾患 191

(五)血液病 191

(六)黑热病 191

4.并发营养不良的肾炎 192

(三)其他 192

Reed氏公式 192

其他试验 192

基础代谢率保持正常的一些情况 192

6.神经性厌食症 192

5.巅? 192

3.营养不良或饥饿状态 192

2.休克 192

1.类脂性肾病以及慢性肾小球肾炎肾病期 192

(二)其他内分泌疾患 192

(一)甲状腺疾患 192

引起基础代谢率降低的疾患 192

(七)消耗性疾患的恢复期 192

碘耐量试验 193

蛋白结合碘 193

第十二章 肝脏及胆道功能试验 195

肝的生理功能 195

糖代谢 195

蛋白质代谢 196

脂肪代谢 196

胆红素代谢 196

制造纤维蛋白原 197

抗贫血因素的储存 198

制造凝血酶原 198

铁及铜的储存 198

制造血浆白蛋白及球蛋白 198

制造肝磷脂 198

制造维生素A 198

维生素的储存 198

解毒功能 199

对性激素的灭能作用 199

胆红素的排除 199

硷活性磷酸酯酶的排除 199

染料的排除 199

肝功能试验的种类 199

肝排除功能试验 200

(一)酚四溴?试验 200

(四)苯基四碘酚酞试验 201

(三)玫瑰红试验 201

(二)胆红素耐量试验 201

(二)左旋糖耐量试验 202

(一)半乳糖耐量试验 202

与肝有关的新陈代谢试验 202

(三)葡萄糖耐量试验 203

(四)马尿酸试验 203

(五)注射维生素K以观察血浆凝血酶原的变化 204

由肝实质损害或胆道阻塞所引起的血液化学改变的试验 204

(一)脑磷脂胆固醇絮状沉淀试验 204

(二)麝香草酚?度试验 205

(三)麝香草酚絮状沉淀试验 207

(四)高田-荒氏试验 207

(五)黄疸指数 207

(六)Von den Bergh氏反应 208

(七)胆红素定量试验 208

(八)硷活性磷酸酯酶试验 208

(十)游离胆固醇及总胆固醇 209

(九)血浆蛋白分析 209

(十二)血清胶状金试验 210

(十三)血浆维生素A含量测定 210

(十—)血液葡萄糖含量 210

(十四)血液游离氨测定 211

(十五)血清转氨酶活力测定 211

由肝实质损害或胆道阻塞所引起的尿及粪便改变的试验 211

(一)尿胆色原试验 211

(二)胆红素试验 213

(三)酪氨酸试验 213

肝活体组织检查 213

肝功能试验与病理变化的相互关系 213

广泛性肝细胞损坏 213

?管区周围的炎性病变 214

K?pffer氏细胞的活动亢进 214

肝细胞脂肪性变 214

肝病灶性坏死 214

再生性病变 214

肝小叶结构的变形性病变 214

胆道阻塞 215

胆道的完全性阻塞 215

胆道的不完全性阻塞 215

溶血现象 215

第十三章 细菌学检验 216

前言 216

血液的细菌学检验 217

血液培养 217

细菌学所见 218

(一)菌血症与败血症 218

(二)血液培养阳性结果的临床意义 218

尿的细菌学检验 219

铜 219

胃内容物 220

胃及十二指肠内容物的细菌学检验 220

(一)正常的细菌 220

(二)膀胱炎 220

标本的采集 220

细菌学所见 220

(一)肾盂肾炎 220

正常的脑脊髓液 221

(二)其他细菌的意义 221

化脓性脑膜炎 221

十二指肠内容物(包括胆汁) 221

脑脊髓液的细菌学检验 221

(二)其他细菌的意义 221

(一)正常的细菌 221

结核性脑膜炎 222

梅毒性脑膜炎 222

痰液的细菌学检验 222

结核杆菌 222

肺炎双球菌 222

溶血性链球菌 223

百日咳杆菌 223

螺旋体 223

其他病原 223

伤寒沙门氏菌 224

其他沙门氏菌 224

副伤寒沙门氏菌 224

粪便的细菌学检验 224

痢疾杆菌 225

霍乱弧菌 225

结核杆菌 225

炭疽杆菌 225

漏出液及渗出液的细菌学检验 225

腹膜渗出液 225

胸膜渗出液 226

心包渗出液 226

关节腔渗出液 226

腔道及组织液的细菌学检验 227

眼 227

口腔及咽部 227

生殖器及尿道 228

耳 228

鼻腔及副鼻窦 228

(三)淋病 229

(四)性病性淋巴肉芽肿 229

(五)腹股?肉芽肿 229

(六)阴道炎 229

(七)龟头炎 229

(二)软性下疳 229

(一)梅毒 229

(八)前列腺炎 230

(十)睾丸炎 230

皮? 230

骨 230

(九)附睾炎 230

第十四章 立克次体与病毒 231

立克次体 231

人体立克次体疾患的主要生物特性 231

斑疹伤寒 231

落?山斑疹热 232

恙虫病 232

战壕热 232

立克次体痘 233

Q热 233

病毒 234

病毒疾患的检验诊断 234

(一)补体结合试验 234

(二)中和试验 235

(三)血球凝集抑制试验 236

(四)冷凝集试验 236

(五)动物接种试验 236

(三)水痘 238

(六)性病性淋巴肉芽肿 238

(五)带状疱疹 238

(四)单纯疱疹 238

(二)天花 238

(一)牛痘 238

病毒疾患 238

(十二)脑炎 239

(八)疣 239

(九)麻疹 239

(七)传染性软疣 239

(十一)脊髓前灰白质炎 239

(十)风疹 239

(十四)狂犬病 240

(十五)黄热病 240

(十三)淋巴细胞性脉络脑膜炎 240

(十六)传染性肝炎 241

(十七)Rlft山谷热 241

(十八)流行性感冒 241

(十九)原发性非典型性肺炎 241

2.登革热 242

1.沙? 242

(廿三)其他 242

(廿二)流行性腮腺炎 242

(廿一)伤风 242

(二十)鹦鹉病 242

4.流行性角膜结膜炎 243

5.口蹄疫 243

3.白蛉热 243

第十五章 致病性真菌 244

前言 244

致病性真菌的检验 244

检验方法 244

标本的采集 246

致病性真菌疾患 246

侵犯浅表组织的真菌感染 246

(一)头癣 246

(三)?癣 247

(五)股癣 247

(二)黄癣 247

(四)无毛部癣 247

(六)足癣或手癣 248

(八)花斑癣 248

(七)甲癣 248

(九)叠瓦癣 250

(十)红癣 251

(十一)皮肤真菌疹 251

(十二)念珠菌病 251

(十三)外耳道真菌病 252

(十四)腋窝毛癣菌病 252

(十五)产色芽生菌病 253

侵犯深层组织的真菌感染 254

(一)放线菌病 254

(五)芽生菌病 255

(四)孢子丝菌病 255

(三)土?丝菌病 255

(二)足分枝菌病 255

(六)球孢子菌病 257

(七)隐球菌病 258

(八)组织包浆菌病 259

(九)?状菌病 259

第十六章 皮肤试验 262

前言 262

皮肤试验的类别 262

皮肤抓痕试验 262

皮内注射试验 262

贴皮试验 263

原发性变态反应疾患 263

细菌性感染 263

结核 263

马鼻疽 264

布氏杆菌病 264

软性下疳 264

土拉伦斯菌病 264

皮肤的真菌感染 265

球孢子菌病 265

白喉 265

猩红热 265

真菌感染 265

组织胞浆菌病 266

孢子丝菌病 266

寄生虫感染 266

旋毛虫病 266

包虫囊病 266

中华分枝睾吸虫病 266

肺吸虫病 267

丝虫病 267

血吸虫病 267

流行性乙型脑炎 268

性病性淋巴肉芽肿 268

流行性腮腺炎 268

流行性感冒 268

病毒感染 268

利什曼原虫病 268

第十七章 毒物学检查 270

气体毒物 270

一氧化碳 270

其他气体毒物 271

无机性毒物 271

砷 271

铅 271

汞 272

有机性毒物 273

甲醇 273

乙醇 273

巴比妥 273

其他有机性毒物 274

第十八章 血液及造血器官(上) 275

贫血的分类 275

Kracke氏贫血分类法 275

第二部 各种疾病的检验所见 275

Kolmer氏贫血分类法 277

血管外失血 277

(一)急性出血 277

(二)慢性出血 278

血管内失血(溶血) 278

(一)症状性溶血性贫血 278

1.急性及慢性细菌感染 278

2.寄生虫感染 278

3.不配合的输血 278

4.药物及化学药品的影响 278

5.动物毒案 278

1.先天性溶血性贫血 279

(二)特发性溶血性贫血 279

6.植物毒素 279

2.后天性溶血性贫血 280

3.Lederer氏急性溶血性贫血 280

4.带核红血球性贫血 280

5.家族性带核红血球性贫血 281

1.阵发型血红蛋白尿 282

甲、夜间阵发性血红蛋白尿 282

(三)血红蛋白尿 282

6.状红血球贫血 282

乙、“行军”血红蛋白尿 283

丙、阵发性(寒冷)血红蛋白尿 283

丁、过敏性血红蛋白尿 283

1.消化道疾患的贫血 284

(二)由铁质吸收不良所致的贫血 284

4.孕妇营养不良性浅色性贫血 284

3.幼儿营养不良性浅色性贫血 284

2.萎黄病 284

(一)营养不良性贫血 284

缺铁性贫血 284

营养缺乏性贫血 284

2.症状性血红蛋白尿 284

戊、麻痹性血红蛋白尿 284

1.成人营养不良性浅色性贫血 284

(三)由肝脏储铁功能不全所致的贫血 285

3.贫血孕母所生子女的贫血 285

1.早产儿贫血 285

3.与肠寄生虫病并发的贫血 285

2.单纯无胃酸性贫血 285

2.双生儿贫血 286

(四)各种浅色性小血球性贫血的检验所见 286

缺乏抗贫血因素性贫血 286

(一)内因素缺乏 286

1.恶性贫血 286

(二)外因素缺乏 287

4.甲状腺机能减退的大血球性贫血 287

3.由胃肠疾患所致的大血球性贫血 287

2.某类孕妇的贫血 287

2.数种孕妇的大血球性贫血 288

3.口炎性腹泻及蜀黍疹的大血球性贫血 288

(三)抗贫血因素的吸收不良 288

1.孕妇大血球性贫血 288

2.乳糜?病及特发性脂便症的大血球性贫血 288

3.阔节裂头绦虫病的大血球性贫血 288

4.由于肝储存抗贫血因素不足所致的贫血 288

1.孕妇热带性大血球性贫血 289

因抗贫血因素的利用功能障碍所致的贫血(利用不能性贫血) 289

因骨髓发生损害或功能障碍所致的贫血 289

(一)由于化学毒物或细菌毒素的作用 289

(二)由于X腺、?或其他放射性元素的照射 289

(三)由于恶性肿瘤及骨硬化所致的骨硬化症所致的骨?功能障碍 289

4.因不明性骨髓化生 290

3.脾性贫血 290

1.特发性再生不能性贫血 290

(四)骨髓的特发性造血机能不全 290

2.Yon Jaksch氏贫血 290

第十九章 血液及造血器官(下) 292

血性疾患 292

出血性疾患的分类 292

凝血活素、凝血酶原或纤维蛋白原的缺乏 292

(一)新生儿出血疾患 292

(二)维生素K缺乏 293

(三)遗传性假性血友病 293

(四)严重败血病 293

(五)肝疾患 293

血小板减少 294

(一)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Werlhof氏病) 294

毛细血管脆性增加 295

(二)症状性毛细血管脆性增加 295

(一)特发性毛细血管脆性增加 295

(三)症状性紫癜病 295

(二)先天性血小板减少症 295

(三)化验检查所见 296

血友病 296

红血球过多症 296

红血病 296

失血性贫血 297

病因 297

白血病 297

假性红血球过多症 297

分类 298

粒细胞性白血病 298

(一)急性粒细胞性白血病 298

(二)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 299

嗜酸性白血球性白血病 299

嗜碱性白血球性白血病 299

单核白血球性白血病 300

(一)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 300

淋巴细胞性白血病 300

(二)慢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 300

非白血性白血病 301

类白血病反应 301

血小板巨核细胞性白血病 301

浆细胞性白血病 301

粒白血球缺乏症 302

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 302

成淋巴细胞瘤 305

多发性骨髓瘤 306

血液及造血器官的原虫及寄生虫疾患 308

?疾 308

黑热病 308

丝虫病 310

组织胞浆菌病 310

锥体虫病 311

急性细菌性心内膜炎 312

心脏的感染性疾患 312

风湿性心脏病 312

第二十章 心脏血管系统 312

亚急性细菌性心内膜炎 313

梅毒性心脏血管病 313

心包炎 314

引起心脏功能不全的疾患 314

心肌功能不全 314

先天性心脏病 315

冠状动脉心脏病 315

血管疾患 315

结节性动脉周围炎 315

血栓形成 316

第二十一章 呼吸系统 318

肺活量 318

咽部及喉部的感染 318

奋森氏咽峡炎 318

白喉 319

猩红热 319

喉头结核 320

喉头梅毒 320

肺部感染 320

肺部细菌性感染 320

(一)肺炎双球菌性肺炎 320

百日咳 320

(二)其他类型肺炎 321

(三)?胸 321

(四)肺脓肿 322

(五)支气管肺部螺旋体病 322

(六)肺结核 322

肺部病毒性感染 324

(一)原发性非典型肺炎 324

(二)鹦鹉病肺炎 324

(五)组织浆桨菌病 325

(四)芽生菌病 325

(一)球孢子菌病 325

(三)放缐菌病 325

(二)笰状菌病 325

肺部真菌感染 325

肺部寄生虫感染 326

(一)肺吸虫病 326

(七)肺部阿米巴病 326

变态反应疾患 326

(一)过敏性鼻炎 326

(二)支气管喘息 327

其他 327

(一)肺?埃沉着病 327

(二)肺蔗糖灰沉着病 327

(三)肺部肿瘤 327

胃及十二指肠 328

食道静脉曲张 328

急性胃炎 328

溃疡病 328

感染 328

食道 328

口腔及咽部 328

第二十二章 胃肠道及胰腺 328

肿瘤 328

胃癌 329

肠道 333

肠结核 333

急性阑尾炎 334

细菌感染 334

慢性溃疡性结肠炎 334

肠阻塞 334

脂便症 335

(一)乳?? 335

(四)胃肠炎 336

(五)其他 336

(三)阻塞性黄疸 336

(二)胰腺功能不全 336

肠的原虫及寄生虫病 337

胰腺 339

胰腺的生理功能 339

糖尿病 339

急性胰腺炎 339

胰腺癌 340

肝功能试验的选择 341

第二十三章 肝脏及胆道 341

肝脏疾患 343

传染性肝炎(BOTKNH氏病) 343

门脉性肝硬变 344

其他肝脏疾患 345

细菌性肝脓肿 345

血色沉着病(青铜糖尿病) 345

阿米巴肝脓肿 346

肝脏棘球蚴病 346

淀粉样变性病 346

寄生虫原虫疾患 346

血吸虫病 347

其他吸虫的感染 347

肝外胆道疾患 347

黑热病 347

第二十四章 泌尿生殖系统 349

肾脏 349

肾脏的感染 349

(二)胃结核 349

(一)化脓性感染 349

肾炎 350

(—)肾病 350

1.急性肾病 350

2.肾缺氧综合征 351

3.淀粉样变性肾病 351

4.脂性肾病 351

(二)肾小球肾炎 352

1.急性?漫性肾小球肾炎 352

2.急性病灶性肾小球肾炎 353

3.亚急性肾小球肾炎 353

4.慢性肾小球肾炎 353

(二)肾动脉硬化 354

1.肾动脉硬化 354

2.肾小动脉硬化 355

(四)毛细血管间肾小球硬化(Kimmelsteil-Wilson氏病) 355

肾盂积水 356

尿毒症 356

两侧肾皮质对称性坏死 357

肾性侏儒或肾性佝偻病 357

肾脏肿瘤 358

肾及膀胱的结石 358

淋病 360

生殖器 360

膀胱肿瘤 360

膀胱炎 360

膀胱 360

梅毒 361

软性下疳 361

性病淋巴结病 362

溃疡性阴部肉芽肿 362

性病性?形杆菌螺旋体病 362

滴虫病 363

真菌性阴道炎 363

生殖器肿瘤 363

第二十五章 内分泌腺 364

大脑垂体 364

前叶 364

(一)功能亢进 364

1.肢端肥大症 364

3.Cushing氏病 365

2.巨人症 365

(二)功能减退 366

1.垂体性侏儒 366

2.垂体性恶病质 366

后叶 367

胎盘 368

雌激素 368

孕激素 369

绒毛膜促性腺激素 369

卵巢 369

功能亢进 369

功能减低 369

肾上腺 370

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 372

(一)慢性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Addison氏病) 372

(二)急性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 372

肾上腺生殖腺综合征 373

肾上腺皮质功能亢进 373

甲状腺 374

机能亢进 374

机能减低 374

甲状旁腺 375

功能过高 375

(一)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症 375

(二)畸形性骨炎 375

功能过高 376

(一)糖尿病 376

功能减低 376

(三)多发性骨髓瘤 376

胰岛 376

功能减低 376

第二十六章 中枢神经系统 379

细菌及螺旋体感染 379

化脓性脑膜炎 379

结核性脑膜炎 380

梅毒性脑膜炎 381

中枢神经系梅毒 381

黄疸出血性钧端螺旋体性脑膜炎 381

脑脓肿 381

由感染性病灶所致的脑膜无菌性反应 382

病毒性感染 382

流行性乙型脑炎 382

淋巴细胞性脉络丛脑膜炎 383

种痘或感染后脑炎 383

流行性腮腺炎脑膜脑炎 384

Guillain-Barre 氏综合征 384

脊髓前灰白质炎 384

肿瘤 385

脑瘤 385

脊髓肿瘤 386

真菌感染 386

脑型肺吸虫病 387

寄生虫原虫感染 387

旋毛虫病 387

锥体虫病 388

外伤 388

蛛网膜腔出血 389

椎间盘破裂 389

多发性硬化症 389

脑出血及脑血栓形成 389

鞘内注射反应 390

布氏杆菌病 391

第二十七章 某些细菌、螺旋体?染及病因不明的疾患 391

周身感染性疾病 391

鼠疫 392

土拉伦斯菌病 392

马鼻疽 393

炭疽 394

麻风 394

雅司病 395

梅毒 395

平他病 396

回归热 396

钩端螺旋体病 397

李司忒氏菌病 398

肠道感染 399

伤寒 399

副伤寒 400

杆菌性痢疾 400

感染性食物中毒 401

霍乱 401

关节炎 402

正常关节滑囊液 403

由感染所致的关节炎 403

风湿性关节炎 404

类风湿性关节炎 404

痛风 405

其他关节炎 406

膠原组织疾患 406

巩皮症 407

皮肤肌炎 407

肉样瘤病 408

第二十八章 维生素缺乏 409

维生素A缺乏 409

维生素B缺乏 409

脚气病 410

蜀黍红症 410

核黄素缺乏症 410

维生素C缺乏 410

维生素D缺乏 411

维生素K缺乏 412

(一)水的平衡 413

水及电解质的平衡 413

体液代谢的异常 413

第二十九章 新陈代谢疾患 413

(二)电解质的平衡 415

脱水 416

酸碱平衡失调 417

水肿 417

休克 418

糖原储积病 419

新陈代谢疾患 419

烧伤 419

Gaucher氏病 420

Niemann-Pick氏病 421

其他糖尿 421

黑尿病 422

卟啉病 422

其他新陈代谢疾患 422

主要参考书 4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