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绪论 欧阳均 1
一、引言 1
二、过渡多发络合催化剂 3
(一)Ziegler-Natta催化体系 3
序言 5
(二)π-烯丙基过渡金属催化剂 8
(三)聚合机理 9
(四)Ziegler-Natta催化剂的发展 16
三、立体规整聚合物的结构 18
(一)高聚物的几种结构 18
(二)立体规整类型和程度的鉴定 23
(三)高聚物的分子量 24
(四)立体规整性对聚合物性质的影响 25
(一)合成橡胶的发展简史 27
四、立体规整合成橡胶 27
(二)立体规整合成橡胶的产生和现状 29
(三)立体规整合成橡胶的展望 31
参考文献 34
第二章 聚丁二烯橡胶 王德华 37
一、概述 37
(一)历史概况 37
(二)硫化胶的性能和用途 45
(三)聚丁二烯橡胶的生产方法 47
二、单体 49
(一)制备方法概述 49
(二)性质 50
(三)聚合级丁二烯的规格 52
(四)结构 52
(一)聚合催化剂 58
三、镍催化体系合成的丁二烯聚合物 58
(二)聚合特征 61
(三)聚合动力学 63
(四)跃升反应 64
(五)活性中心结构 68
四、稀土催化体系合成的丁二烯聚合物 72
(一)聚合催化剂 73
(二)聚合物合成 79
(三)聚合物 85
五、其他催化体系合成的丁二烯聚合物 87
(一)烷基锂和其他碱金属催化体系 88
(二)钛催化体系 95
(三)钴催化体系 98
(四)铀催化体系 101
(五)π-烯丙基型催化剂 106
(六)反式1,4-聚丁二烯和1,2-聚丁二烯 113
六、丁二烯定向聚合机理 115
(一)活性中心结构 115
(二)引发和链增长机理 117
(三)控制立体有规的机制 120
七、聚丁二烯的结构与性能 131
(一)微观结构与性能的关系 132
(二)单个分子结构与性能的关系 139
参考文献 157
第三章 聚顺1,4-异戊二烯橡胶 王佛松 165
一、发展和生产概况 165
(一)发展概况 165
(二)聚异戊二烯橡胶的生产工艺 168
二、异戊二烯的合成及其性质 172
(一)异戊二烯的合成方法 172
(二)各种方法的比较 180
(三)异戊二烯的性质 181
(四)异戊二烯及其主要杂质的分析 184
三、异戊二烯顺1,4-聚合催化体系 185
(一)异戊二烯在Ziegler-Natta催化剂作用下顺1,4-定向聚合 185
(二)锂有机化合物引发的异戊二烯顺1,4-定向聚合 209
(三)用稀土化合物为催化剂的异戊二烯顺1,4-定向聚合 226
四、聚异戊二烯的结构及其与性能的关系 253
(一)微观结构 253
(二)分子结构 256
(三)微观结构与性能的关系 259
(四)分子结构与性能的关系 266
五、合成异戊橡胶和天然橡胶的差异及其改性 276
(一)混炼胶的格林强度与天然橡胶中的极性基团 276
(二)天然橡胶中不溶物质(变性蛋白)的作用 280
(三)合成异戊橡胶的改性 282
参考文献 287
第四章 乙丙橡胶 黄葆同 299
一、前言 299
二、单体和第三单体 302
(一)乙烯、丙烯 302
(二)第三单体 308
三、催化体系 318
(一)乙丙共聚的催化体系 318
(二)催化剂作用机理 319
(三)聚合机理 321
(四)活化剂体系 322
四、聚合过程 325
(一)聚合方法 325
(二)影响聚合过程的因素 329
(三)竞聚率 341
(四)分子量调节 342
(五)三元共聚中的凝胶生成 344
(一)组成分析 346
五、乙丙共聚物的分析 346
(二)不饱和度分析 351
(三)分子量测定 354
六、乙丙共聚物的结构和性能 359
(一)结构上的变化因素 359
(二)乙烯、丙烯总组成 360
(三)组成的不均匀性 360
(四)链中的单体序列分布 362
(五)链中特殊结构 374
(六)分子量分布 379
(七)转变湿度 389
(九)晶性 394
参考文献 400
(一)前言 408
第五章 其他络合催化合成橡胶 沈之荃 408
一、交替共聚橡胶 408
(二)丁二烯-丙烯腈(丁腈)交替共聚橡胶 410
(三)丁二烯-丙烯(丁丙)交替共聚橡胶 426
(四)其他交替共聚橡胶 439
二、聚戊二烯橡胶 444
(一)前言 444
(二)戊二烯-1,3的均聚 446
(三)戊二烯-1,3的共聚 459
三、聚环戊烯橡胶 464
(一)前言 464
(二)环戊烯的来源和制备 466
(三)环戊烯的开环聚合 467
(四)聚环戊烯的结构和性能 489
参考文献 4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