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序 1
导言:中国文化向近代的演进 1
第一章 历史巨变:中国近代文化的开端 8
一、思想领域的震撼 9
敢劝“天公”降人材 11
开眼看世界的第一人 13
“师夷长技以制夷”的呐喊 16
西学东渐与“中体西用” 18
二、史学全面回应 20
关注时务 21
注重边疆 27
走向世界 32
三、文学新风乍起 44
近代文学的奠基 44
经世致用的文风 48
爱国诗潮 51
四、新式学堂与近代科技 55
从书院到学堂 55
早期留学生 58
步履蹒跚的近代科技 61
第二章 变法维新:中国近代文化的发展 66
一、维新思潮的涌动 67
早期维新思潮 68
康有为打出“托古仿洋”的旗帜 72
梁启超强调“育人才”、“开民智” 78
谭嗣同主张以民权反君权 84
二、进化论与“新史学” 87
严复与《天演论》 87
梁启超与《新史学》 91
三、文学雄风 97
晚清大家 98
诗界群英 105
谴责小说 115
四、新型书报业 123
“时务”与“国闻” 123
“大同”与“商务” 127
五、更新教育 129
女学之兴 129
从变科举到废科举 131
第三章 共和之光:中国近代文化的转折 135
一、时代的强音 137
孙中山与三民主义 137
邹容、陈天华的革命思想 142
革命与改良的辩难 146
走出庸俗进化论 149
二、新史学的成就 149
关于《中国通史》的新构想 153
夏曾佑与《中国古代史》 157
王国维——新史学派的开拓者 160
三、丹心雄文 164
“腌躜”才子 165
鉴湖宝刀 168
天鸢塘凫 171
号响江南 172
译才并世 177
四、新学制与新人才 180
更新学制 181
学子英才 183
五、贴近时代的新闻与出版 186
报刊争妍 187
出版业的进步 193
六、图书馆与博物馆 195
图书馆 195
博物馆 197
七、新学会与新科技 200
遍创学会 200
科技之光 203
第四章 星火燎原:中国近代文化的高潮 209
陈独秀与《新青年》 210
一、迈向新民主主义文化 210
五四运动与思想启蒙 212
李大钊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 217
在斗争中前进 220
毛泽东思想与中国革命 223
二、生机盎然的文学艺术 229
文学——宗匠迭出 229
艺术——群星灿烂 236
三、迅速发展的社会科学 246
哲学新风 246
历史学的成就 249
考古学的兴起 257
近代军事学的创立 260
四、除旧布新的教育 266
学校教育 267
社会教育 269
爱国主义教育 272
五、新闻与出版业的发展 275
新型报刊的成就与业绩 275
走向成熟的出版业 278
结语:文化演进与民族精神的历史丰碑 285
主要参考书目 291
后记 2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