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临床血液学检查 1
第一节 血液一般检验 1
一、红细胞计数 1
二、血红蛋白测定 1
三、白细胞计数 4
四、白细胞分类计数 4
五、嗜酸性粒细胞直接计数 12
六、红细胞比积或红细胞压积 12
七、红细胞平均数值计算 13
八、红细胞平均直径 14
九、红细胞容积分布宽度 15
十、网织红细胞计数 16
十一、网织红细胞生成指数 17
十二、嗜碱性点彩红细胞计数 18
十三、红细胞形态学检查 18
十四、血小板计数 19
十五、血小板平均容积和血小板分布宽度 20
十六、红细胞沉降率 21
第二节 溶血性贫血的一般检验 23
一、红细胞渗透脆性试验 23
二、红细胞孵育渗透脆性试验 23
三、自身溶血及纠正试验 24
四、酸溶血试验 25
六、胎儿血红蛋白碱变性试验 26
五、蔗糖溶血试验 26
八、热变性试验 27
九、异丙醇沉淀试验 27
七、变性珠蛋白小体形成试验 27
十、抗人球蛋白试验 28
十一、冷热溶血试验 28
十二、血浆游离血红蛋白测定 29
十三、高铁血红蛋白还原试验 29
十四、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测定 30
第三节 止血与凝血功能检验 30
一、血小板相关检验 30
(一)出血时间 30
(三)血小板粘附试验 31
(二)血块收缩时间 31
(四)血小板聚集试验 32
(五)血小板衷面相关抗体IgG、IgA、IgM测定 33
(六)血小板第3因子有效性测定 34
(七)β-血小板球蛋白和血小板第4因子测定 35
二、内源性凝血系统检验 36
(一)凝血时间 36
(二)复钙时间 36
(三)凝血酶原消耗时间 37
(四)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 37
(五)简易凝血活酶生成试验 38
(六)凝血活酶生成试验 39
(七)因子Ⅷ促凝活性测定 40
(八)因子Ⅸ促凝活性测定 40
(九)因子Ⅷ相关抗原测定 41
三、外源性凝血系统检验 41
(一)血浆凝血酶原时间及纠正试验 41
(二)肝促凝血活酶试验 42
(三)因子Ⅴ促凝活性测定 43
(四)因子Ⅶ促凝活性测定 43
(五)蝰蛇毒时间 44
四、纤维蛋白溶解试验 44
(一)优球蛋白溶解试验 44
(三)血浆硫酸鱼精蛋白副凝试验 45
(二)纤溶酶原测定 45
(四)乙醇凝胶试验 46
(五)血清纤维蛋白(原)降解产物 46
(六)D-二聚体 47
五、凝血与抗凝血分子标志物的检测 47
(一)组织纤溶酶原激活物 47
(二)血栓调节素 48
(三)抗凝血酶Ⅲ测定 48
(四)纤溶酶-纤溶酶抑制物复合物 49
(五)纤溶酶原活性测定 49
(六)纤维蛋白肽A测定 49
(七)凝血酶-抗凝血酶Ⅲ复合物 49
二、疟原虫 52
第四节 其他血液检验 52
一、红斑狼疮细胞 52
三、微丝蚴 53
四、回归热螺旋体 53
五、弓形虫 53
六、黑热病利-朵氏体 54
七、一氧化碳血红蛋白 54
第五节 骨髓细胞学检验 55
一、骨髓涂片检查 55
二、细胞化学染色 60
(一)过氧化物酶染色 60
(三)中性粒细胞碱性磷酸酶染色 61
(二)苏丹黑染色 61
(四)非特异性脂酶染色 62
(五)铁粒染色 62
(六)糖原染色 63
(七)酸性磷酸酶染色 64
第六节 血液流变学检验 64
一、全血粘度 65
二、血浆粘度 68
三、红细胞比积 68
四、红细胞聚集性测定 68
五、红细胞变形性 69
一、ABO血型鉴定 71
二、ABO血型交叉配合试验 71
第七节 血型及有关检验 71
三、Rh血型鉴定 72
第二章 临床生物化学检验 73
第一节 蛋白质测定 73
一、血清总蛋白、白蛋白、球蛋白及白蛋白/球蛋白比值 73
二、血清蛋白电泳 74
三、血清前白蛋白 75
四、a_1-微球蛋白 76
五、a_1-抗胰蛋白酶 77
六、a_1-酸性糖蛋白 78
七、结合珠蛋白 78
九、铜蓝蛋白 79
八、a_2-巨球蛋白 79
十、转铁蛋白 80
十一、血清铁蛋白 80
十二、血清粘蛋白 81
十三、血浆纤维蛋白原 82
第二节 糖及其代谢物测定 83
一、血葡萄糖 83
二、葡萄糖耐量试验 84
三、糖化血红蛋白 85
四、糖化血清蛋白 86
五、β-羟丁酸 87
六、乙酰乙酸 87
八、乳酸 88
七、丙酮酸 88
一、血清总胆固醇 89
第三节 血脂及脂蛋白测定 89
二、血清甘油三酯 90
三、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91
四、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91
五、高密度脂蛋白亚组分 92
六、血清载脂蛋白A-I和载脂蛋白B 93
七、血清脂蛋白-X 94
八、脂蛋白电泳分析 94
第四节 肝脏疾病实验诊断 95
一、血清总胆红素和直接胆红素 95
九、血清脂蛋白(a) 95
二、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 97
三、血清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 98
四、血清γ-谷氨酰转移酶 99
五、血清单胺氧化酶 100
六、血清碱性磷酸酶 100
七、血清胆碱酯酶 101
八、血清Ⅳ型胶原 102
九、血氨 103
十、血清总胆汁酸 103
第五节 肾脏疾病实验诊断 104
一、血尿素氮 104
二、血清肌酐 105
三、血清尿酸 106
四、内生肌酐清除率 107
五、β_2-微球蛋白 107
第六节 心脏疾病实验诊断 108
一、血清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 108
二、血清肌酸激酶或血清肌酸磷酸激酶 109
三、肌酸激酶同工酶 110
四、肌酸激酶-MB同工酶 110
五、血清乳酸脱氢酶 111
六、乳酸脱氢酶同工酶 112
七、乳酸脱氢酶同工酶1 113
八、血清α-羟丁酸脱氢酶 113
十、肌钙蛋白T 114
九、肌红蛋白 114
第七节 其他血清酶类测定 115
一、酸性磷酸酶和前列腺酸性磷酸酶 115
二、淀粉酶 116
三、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 117
四、脂肪酶 118
五、血清5'-核苷酸酶 118
六、血清腺苷脱氨酶 119
七、超氧化物歧化酶 120
第八节 无机元素测定 120
一、钾 120
二、钠 122
四、钙 123
三、氯化物 123
五、无机磷 124
六、镁 125
七、铜 126
八、锌 126
九、铅 127
十、血清铁及总铁结合力 127
第九节 血气分析 130
一、pH 131
二、二氧化碳分压 131
三、实际碳酸氢盐和标准碳酸氢盐 132
六、剩余碱与碱不足 133
五、缓冲碱 133
四、二氧化碳总量 133
七、氧分压 134
八、氧含量 134
九、氧饱和度 134
十、血氧饱和度50%时的氧分压 135
十一、二氧化碳结合力 135
十二、阴离子间隙 135
第十节 内分泌激素检验 137
一、生长激素 137
二、抗利尿激素 138
三、促肾上腺皮质激素 138
四、血、尿皮质醇 139
五、尿17-羟类固醇 140
六、尿17-酮类固醇 141
七、醛固酮 142
八、血浆游离儿茶酚胺 143
九、尿儿茶酚胺 144
十、尿香草扁桃酸 145
十一、血清促甲状腺素 145
十二、血清总甲状腺素 146
十三、血清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 147
十四、血清反三碘甲状腺原氨酸 148
十五、血清游离T_3和游离T_4 149
十六、血清甲状腺素结合球蛋白 149
十八、血清降钙素 150
十七、甲状旁腺素 150
十九、卵泡刺激激素 151
二十、黄体生成素 152
二十一、催乳素 153
二十二、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和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β亚基 154
二十三、血雌二醇 155
二十四、血总雌三醇 156
二十五、血浆孕酮 157
二十六、血浆睾酮 158
二十七、血浆双氢睾酮 159
二十八、血清胰岛素 159
二十九、血清C肽 160
三十、血浆胰高糖素 161
第三章 临床免疫学检验 162
第一节 体液免疫和补体免疫检验 162
二、免疫球蛋白A、免疫球蛋白G、免疫球蛋白M 162
二、免疫球蛋白D 163
三、免疫球蛋白E 164
四、脑脊液免疫球蛋白G、A、M 164
五、冷球蛋白 165
六、M蛋白 165
七、总补体溶血活性 166
八、血清补体Iq 166
九、血清补体3 167
十一、血清补体5 168
十、血清补体4 168
十二、血清补体6 169
十三、血清补体7 169
十四、血清补体8 169
十五、血清补体9 169
十六、C_3裂解产物 170
十七、B因子 170
十八、循环免疫复合物 171
十九、溶菌酶 172
二十、C反应蛋白 172
二十一、纤维结合蛋白试验 173
第二节 细胞免疫检验 174
一、E玫瑰花环形成试验 174
二、淋巴细胞转化试验 175
三、T细胞亚群 176
四、NK细胞活性 177
五、抗体依赖性细胞介导的细胞毒作用 178
六、B淋巴细胞 179
(一)EA玫瑰花环形成试验 179
(二)EAC玫瑰花环形成试验 180
(三)B淋巴细胞表面膜免疫球蛋白测定 180
七、硝基四氮唑蓝还原试验 181
八、白细胞吞噬功能试验 182
九、巨噬细胞吞噬功能试验 182
十一、干扰素 183
十、白介素-2 183
第三节 自身抗体的检测 184
一、类风湿因子 184
二、抗核抗体 184
三、抗双链DNA抗体 185
四、可提取核抗原多肽抗体谱 185
五、抗甲状腺球蛋白抗体 187
六、抗甲状腺微粒体抗体 188
七、抗线粒体抗体 188
八、抗胃壁细胞抗体 189
九、抗平滑肌抗体 189
十一、抗卵子透明带抗体 190
十二、抗心肌抗体 190
十、抗精子抗体 190
十三、抗肾上腺皮质抗体 191
第四节 感染免疫检测 191
一、甲型肝炎病毒抗体IgM、IgG 191
二、乙型肝炎表面抗原 192
三、乙型肝炎表面抗体 192
四、乙型肝炎e抗原与e抗体 193
五、乙型肝炎核心抗体IgM、IgG 194
六、前S_2与抗前S_2抗体 194
七、前S_1与抗前S_1抗体 196
八、丙型肝炎病毒抗体IgM、IgG 197
九、丁型肝炎病毒抗原 197
十一、戊型肝炎病毒抗体IgM、IgG 198
十、丁型肝炎病毒抗体IgM、IgG 198
十二、流行性出血热病毒抗体 199
十三、乙型脑炎病毒抗体 199
十四、人类轮状病毒 200
十五、麻疹病毒抗体 200
十六、单纯疱疹病毒抗体 201
十七、巨细胞病毒抗体 201
十八、EB病毒壳抗原IgA抗体 201
十九、脊髓灰质炎病毒抗体 202
二十、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抗体 203
二十一、抗链球菌溶血素“O” 203
二十二、肥达反应 204
二十四、未灭活血清反应素试验 205
二十三、外斐反应 205
二十五、快速血浆反应素卡片试验 206
二十六、梅毒螺旋体血细胞凝集试验 206
二十七、沙眼衣原体抗体IgM、IgG 207
二十八、血吸虫环卵沉淀试验 207
二十九、嗜异性凝集试验 208
三十、冷凝集试验 208
第五节 肿瘤标志物的检测 209
一、肿瘤相关抗原的测定 209
(一)甲胎蛋白 209
(二)癌胚抗原 210
(三)癌抗原125 211
(四)癌抗原15-3 212
(五)糖链抗原19-9 213
(六)癌抗原50 214
(七)前列腺特异性抗原 215
(八)组织多肽抗原 216
(九)鳞状上皮细胞癌抗原 217
二、血清肿瘤相关的酶学测定 218
(一)a-L-岩藻糖苷酶 218
(二)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 219
(三)其他肿瘤相关的酶 220
三、血清肿瘤相关的激素测定 221
(二)颜色 223
(一)尿量测定 223
一、一般检查 223
第四章 临床体液检查 223
第一节 尿液检查 223
(三)透明度 224
(四)pH 224
(五)比密 225
(六)尿渗量 225
(七)乳糜尿 226
二、尿蛋白测定 226
(一)尿蛋白 226
1.本-周蛋白 227
2.血红蛋白 227
(二)尿中其他蛋白质测定 227
3.含铁血黄素 228
4.肌红蛋白 228
5.β_2-微球蛋白 229
6.尿Tamm-Horsfall蛋白 229
7.尿纤维蛋白降解产物 230
8.尿胆红素及尿胆原 230
9.尿免疫球蛋白(Ig)及补体C_3 231
三、尿糖及尿酮 231
(一)尿糖测定 231
(二)尿酮体测定 232
四、尿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 232
(二)N-乙酰-β-D-氨基葡萄糖苷酶测定 233
(一)尿溶菌酶 233
五、尿酶 233
六、尿沉渣检查 234
七、12h尿沉渣计数 236
八、尿分析仪检查指标的应用 237
第二节 粪便检查 238
第三节 脑脊液一般检查 240
第四节 浆膜腔液检查 242
第五节 胃液及十二指肠液检查 243
一、胃液检查 243
二、十二指肠引流液检查 245
第六节 精液检查 248
第七节 前列腺液检查 249
第八节 羊水检查 250
第九节 阴道分泌物检查 255
第十节 痰液检查 255
第五章 临床微生物学检验 258
第一节 血液及骨髓细菌学检查 258
第二节 尿液细菌学检查 260
第三节 胃肠道细菌学检查 261
一、沙门菌、志贺菌 261
二、霍乱弧菌 262
三、致腹泻大肠埃希菌 263
四、小肠结肠炎耶尔森菌 264
六、幽门螺杆菌 265
五、空肠弯曲菌 265
七、艰难梭菌 266
第四节 脑脊液细菌学检查 266
第五节 浆膜腔穿刺液细菌学检查 267
第六节 痰及支气管分泌物标本细菌学检验 268
第七节 鼻咽部标本细菌学检查 270
第八节 脓汁和创伤感染标本细菌学检查 271
第九节 淋病细菌学检查 273
第十节 厌氧菌检查 274
第十一节 结核病细菌学检查 276
第十三节 支持抗生素合理应用的实验室检查 277
一、扩散法药敏试验(Kirby-Bauer法) 277
第十二节 L型细菌检查 277
二、最低抑菌浓度的测定 281
三、血液(体液)抗菌药物浓度测定 282
四、血清杀菌水平测定 283
五、β-内酰胺酶测定 284
六、联合药敏试验 284
第十四节 真菌检查 285
附录一 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定计量单位 287
附录二 首批淘汰三十五项临床检验项目、方法的规定 290
附录三 检验项目参考值及新旧单位换算总表 293
附录四 检验项目英文索引 338
附录五 检验项目中文索引 356
附录六 细菌名称中英文对照 3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