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 概况 1
第一章 历史沿革和行政区划 1
第一节 历史沿革 2
第二节 行政区划 4
第二章 自然地理和资源 8
第一节 位置、面积和地形地貌 8
第二节 土壤、气候和水文 9
第三节 资源 10
第三章 人口 15
第一节 人口的变化、分布和密度 15
第二节 人口结构 17
第三节 流动人口 20
第四章 城市规划与基本建设 23
第一节 城市规划与实施过程 23
第二节 建设现状 29
第五章 城市基础设施 31
第一节 水资源 31
第二节 能源 35
第三节 交通 38
第四节 邮政电信 45
第一节 发展概况 49
第六章 房地产 49
第二节 房屋建设与管理 50
第三节 土地的利用 51
第七章 生态环境 56
第一节 环境污染 56
第二节 环境监测与治理 58
第三节 环保治理效果 59
第二篇 经济 61
第八章 所有制结构与产业结构 61
第一节 所有制结构的历史演变 61
第二节 所有制结构改革 69
第三节 相互比较 80
第四节 产业结构 89
第九章 工业、建筑业 93
第一节 概况 93
第二节 工业生产 96
第三节 区属工业与建筑业 100
第十章 商业 108
第一节 概况 108
第二节 商业 112
第三节 粮油购销 118
第四节 饮食业与服务业 120
第五节 城乡集市贸易 123
第七节 管理体制改革 126
第十一章 金融、保险 129
第一节 抗日战争时期概述 129
第二节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的金融 133
第三节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的保险事业 147
第十二章 财政、税收 152
第一节 财政 153
第二节 税收 158
第三节 机构 161
第四节 财税管理 164
第十三章 城郊农业 170
第一节 概况 170
第二节 农业生产的发展 177
第六节 商业网点建设 185
第三节 农业结构和调整 189
第四节 经济管理体制及改革 192
第十四章 市场体系 204
第一节 概述 204
第二节 抗日战争时期的市场概况 205
第三节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的市场情况 208
第十五章 乡镇企业 219
第一节 概况 219
第二节 结构变化 229
第三节 经营管理 243
第十六章 经济管理体制 248
第一节 概况 248
第二节 计划管理 250
第三节 劳动管理 256
第四节 物价管理 260
第五节 工商行政管理 263
第三篇 文化 268
第十七章 教育 268
第一节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的教育 268
第二节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的教育 272
第十八章 科学技术 289
第一节 抗日战争时期的科学技术 289
第二节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的科学技术 295
第三节 高科技与高科技企业 302
第十九章 文化(上) 305
第一节 沙磁文化区的由来与形成 305
第二节 以文化为内容的抗日活动 307
第三节 群众性的文化艺术活动 326
第四节 陪都遗迹 331
第十九章 文化(下) 338
第一节 社会主义新型文化区的提出与形成 338
第二节 社会文化的组织与阵地建设 339
第三节 文化活动与文艺创作 347
第四节 社会主义精神文发明建设 352
第二十章 大众传播 356
第一节 抗日战争时期的概况 356
第二节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的概况 359
第二十一章 医疗卫生 367
第一节 历史沿革 367
第二节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的发展概况 368
第三节 医疗机构、人员及设施 370
第四节 预防与健康 376
第五节 医疗教学与科研 382
第二十二章 体育 387
第一节 概况 387
第二节 学校体育 392
第三节 群众体育 394
第四节 业余训练与人才输送 396
第四篇 社会 399
第二十三章 社会阶层 399
第一节 工人队伍 399
第二节 农民队伍的阶层结构 403
第三节 专业技术人员队伍 407
第四节 干部队伍 411
第五节 个体劳动者与私营业主 419
第一节 婚姻状况 423
第二十四章 婚姻与家庭 423
第二节 家庭类型与代际结构 429
第三节 计划生育 433
第二十五章 劳动就业 440
第一节 劳动力资源 440
第二节 劳动就业 442
第三节 劳动工资 448
第二十六章 居民生活 456
第一节 概述 456
第二节 居民生活收入与支出 460
第三节 物质生活与精神生活 472
第一节 离退休 480
第二十七章 社会保障 480
第二节 残疾人 486
第三节 救济与扶贫 490
第四节 优抚与安置 496
第二十八章 社会治安 501
第一节 概况 501
第二节 各类案件 503
第三节 交通管理与消防建制 512
第四节 机构设置与管理 515
第一节 少数民族 519
第二十九章 少数民族、宗教、社会习俗 519
第二节 宗教 523
第三节 社会习俗 527
第五篇 政治 536
第三十章 中国共产党 536
第一节 发展历史 536
第二节 组织机构及其运行情况 542
第三节 组织建设与队伍建设 548
第三十一章 人民政权 552
第一节 人民代表大会 552
第二节 区人民政府 556
第三节 区人民法院 558
第四节 区人民检察院 560
第五节 人民武装 562
第三十二章 政协和民主党派 564
第一节 政协沙坪坝区委员会 564
第二节 沙坪坝区民主党派 569
第三十三章 群众团体 575
第一节 政治性团体 575
第二节 学术、联谊性和志趣性团体 586
第三十四章 居民委员会 591
第一节 概况 591
第二节 居民委员会的现状 595
第三节 社会治安及社区服务 602
第六篇 专题 609
专题一 重庆南开中学调查 609
专题二 树人小学调查 626
专题三 覃家岗乡乡镇企业调查 644
专题四 革命传统教育的圣地——重庆歌乐山烈士陵园调查 663
专题五 中国共产党在重庆战斗的历史见证——红岩革命纪念馆调查 675
专题六 群众文化的坚强组织者——“全国‘以文补文’先进集体”沙坪坝区文化馆调查 684
专题七 沙坪坝区城市526户户情调查 699
后记 7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