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林格尔县志》PDF下载

  • 购买积分:19 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和林格尔县志》编纂委员会
  • 出 版 社:呼和浩特:内蒙古人民出版社
  • 出版年份:1993
  • ISBN:7204024222
  • 页数:670 页
图书介绍:

序言 1

凡例 1

概述 1

大事记 7

卷一 地理 51

第一章 区域 沿革 51

第一节 区域 51

第二节 沿革 52

第二章 行政区划 55

第一节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前 55

第二节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 55

第三章 乡镇概况 57

第一节 城关镇 57

第二节 巧尔什营乡 57

第三节 舍必崖乡 58

第四节 董家营乡 59

第五节 樊家窑乡 59

第六节 大红城乡 60

第七节 新红乡 61

第八节 三道营乡 62

第九节 羊群沟乡 62

第十节 新丰乡 63

第十一节 新店子乡 64

第十二节 黑老窑乡 65

第十三节 西沟门乡 66

第十四节 灯笼素乡 66

第十五节 公喇嘛乡 67

第十六节 土城子乡 68

第十七节 胜利营乡 68

第四章 地质 地貌 70

第一节 地质 70

一 太古代第一期侵入岩 70

二 太古代第二期侵入岩 71

三 太古代第三期侵入岩 71

第二节 地貌 73

一 山地 73

二 丘陵 73

三 洼地 74

四 平原 74

第五章 土壤 水系 75

第一节 土壤 75

第二节 水系 76

第六章 气候 物候 78

第一节 气候特点 78

第二节 气候要素 79

一 气温 79

二 降水 80

三 日照 81

四 风力风向 82

第三节 物候 82

一 植物候 82

二 动物候 84

第七章 自然资源 86

第一节 土地资源 86

第二节 水资源 87

第三节 生物资源 89

一 野生植物 89

二 野生动物 89

第四节 矿产资源 90

第八章 自然灾害 91

第一节 气象灾害 91

一 旱灾 91

二 水灾 92

三 冰雹 93

四 风冻 93

第二节 病虫兽害 94

一 病害 94

二 虫害 94

三 兽害 95

第三节 地震灾害 96

卷二 人口民族 99

第一章 人口概况 99

第一节 人口变化 99

一 人口 99

二 民族人口 100

第二节 人口分布密度 100

第三节 人口结构 101

第四节 人口素质 102

一 年龄 102

二 文化 103

三 残疾者 104

第五章 民族 105

第一节 民族溯源 105

一 蒙古族 105

附:二等台基玛尼达尔家谱 107

二 汉族 108

三 满族 108

四 其它民族 108

第二节 民族分布 108

第三节 民族关系 109

第三章 计划生育 111

第一节 机构 111

第二节 措施 111

第三节 成效 111

卷三 农牧林水 113

第一章 农村生产关系变革 113

第一节 土地私有制 113

第二节 土地改革 114

第三节 互助合作 115

第四节 人民公社 116

第五节 联产承包责任制 117

第二章 农业 118

第一节 垦务 118

第二节 耕地面积 119

第三节 作物品种 121

一 粮食作物 121

二 经济作物 123

三 蔬菜作物 125

第四节 作物产量 126

第五节 农田建设(含土地改良) 131

第六节 农技农艺(含耕作方法) 132

一 耕作方法 132

二 肥料 134

三 栽培技术 135

四 种子 136

五 作物保护 139

第七节 农具 148

第八节 收益分配 149

一 粮食分配 150

二 现金分配 151

第九节 农业机构 151

第三章 牧业 155

第一节 畜禽种类 155

一 大牲畜 155

二 小牲畜 158

三 猪 158

四 鸡 158

五 兔 159

第二节 饲养方式 159

一 圈养 159

二 放牧 160

第三节 草场 160

一 草场分布 160

二 草场保护 166

三 人工种草 166

四 打草贮草 167

第四节 棚圈建设 167

第五节 畜种改良 168

第六节 畜疫防治 169

一 兽医队伍的发展 169

二 畜疫流行与防治 169

第七节 畜禽产品 175

第八节 牧业机构 175

第四章 林业 179

第一节 林木面积 179

第二节 育苗造林 185

一 育苗 185

二 造林 185

第三节 采伐 186

第四节 果树栽培(含产品 、产量) 187

第五节 森林保护 188

一 防火防盗 188

二 病虫害防治 191

第六节 林木产品 191

第七节 林业机构 192

第五章 水利 194

第一节 水利工程 194

一 蓄水工程 195

二 引水工程 197

三 提水工程 200

第二节 灌溉管理 203

第三节 水土保持 203

一 保持面积 203

二 保持效果 204

三 小流域治理 205

第四节 人畜饮水 206

第五节 防氟改水 207

第六节 水利机构 207

卷四 工交邮建 211

第一章 工业 211

第一节 体制 211

一 个体 211

二 集体 212

三 国营 213

第二节 门类 219

一 电力 219

二 机械 220

三 新型金属制品 221

四 建材 221

五 被服 223

六 副食品加工 226

七 粮油加工 228

八 其它 228

第三节 管理 229

一 二轻 229

二 经委 230

三 乡镇企业 230

第四节 重点厂家介绍 231

一 力车厂 231

二 网围栏厂 235

三 酒厂 236

四 化工厂 237

附:部分工业产品简介 237

第二章 交通 247

第一节 道路 247

一 大道 247

二 公路 248

第二节 桥涵 250

一 大型桥 251

二 中型桥 251

三 小型桥、涵洞 254

第三节 运输 255

一 客运 255

二 货运 256

第四节 管理 260

一 运输管理 260

二 公路管理 261

三 交通监理 263

第三章 邮电 264

第一节 邮政 264

一 驿站 264

二 邮路 265

三 邮政业务 266

第二节 电信 270

一 电话 270

二 电报 272

三 传真 273

第三节 管理 275

第四章 建设 277

第一节 基本建设 277

第二节 城镇建设 279

一 城垣 279

二 街道、房屋 279

三 照明、绿化 282

四 排水、供水 283

第三节 乡村建设 285

第四节 管理 286

一 房产管理 286

二 市镇管理 287

三 环境保护 288

四 建筑业管理 289

卷五 商粮财金 291

第一章 商业 291

第一节 私营商业 291

一 个体商户 291

二 社会主义改造 293

第二节 合作商业 294

一 网点 294

二 股金 295

三 购销 295

第三节 国营商业 297

一 供应 297

二 收购 298

第四节 物资供应 301

第五节 饮食服务 303

第六节 管理 305

一 管理机构 305

二 专业公司 306

第二章 粮食 311

第一节 征购 311

第二节 销售 312

第三节 储运 313

第四节 管理 318

第三章 财税 320

第一节 收入 320

一 农业税收 320

二 工商税收 321

三 企业税利 323

四 其它收入 324

五 上级补助 324

第二节 支出 325

第三节 债券 327

第四节 管理 327

第四章 金融 331

第一节 货币 331

第二节 机构 332

第三节 信贷 334

第四节 储蓄 337

第五节 保险 340

卷六 经济管理 341

第一章 计划统计 341

第一节 计划 341

一 国民经济的发展 341

二 国民经济计划的编制和执行 342

第二节 统计 348

第二章 工商管理 352

第一节 工商企业管理 352

第二节 市场管理 353

第三节 物价管理 354

第三章 标准计量管理 355

第一节 度量衡演变 355

第二节 计量管理 356

卷七 政治 357

第一章 清朝民国时期党政机构 357

第一节 通判厅 357

第二节 县署衙门 358

第三节 国民党 358

附:三青团 360

第四节 县政府 361

第五节 参议会 362

第二章 中国共产党 364

第一节 县委(工作委员会) 364

第二节 乡、镇党委 368

第三节 组织工作 369

第四节 宣传工作 372

第五节 统战工作 375

第六节 纪律检查 377

第七节 党校 378

第八节 历届党代会 379

第三章 人民代表大会 382

第一节 代表选举 382

第二节 县人民代表大会 383

第三节 县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 388

一 例会 388

二 提案处理 388

三 日常工作 389

第四节 乡、镇人民代表大会 389

第四章 人民政府 391

第一节 县民主政府 391

第二节 县人民政府 392

第三节 乡、镇人民政府 398

第五章 人民政协 400

第一节 县政协委员 400

第二节 主要工作 401

第六章 政法 403

第一节 民国时期政法机构 403

第二节 人民公安 404

一 治安管理 405

二 交通管理 407

三 监所管理 408

第三节 人民检察 408

第四节 人民法院 409

一 刑事审判 410

二 民事审判 410

三 经济案件审判 410

四 信访接待 411

五 民主调解 411

第五节 司法行政 411

一 法制宣传 411

二 律师事务 412

三 公证事务 412

四 调解工作 412

第七章 民政 413

第一节 机构 413

第二节 婚姻管理 413

第三节 赈灾救济 413

第四节 拥军优属 414

第五节 优抚褒恤 414

第六节 评残换证 415

第七节 退复军人安置 415

第八节 山老区建设 416

第八章 人事劳动 418

第一节 机构 418

第二节 干部管理 418

一 在职干部管理 418

二 离退休干部管理 419

第三节 工资奖金 420

第四节 劳保福利 421

第五节 劳动管理 421

一 用工制度 421

二 劳动就业 422

第六节 知识分子待遇 424

第九章 群众团体 425

第一节 工人组织 425

第二节 农民组织 426

第三节 青少年组织 427

一 青年团 427

二 少先队 428

第四节 妇女组织 429

第五节 工商联合会 430

卷八 军事 431

第一章 革命根据地 431

第一节 根据地的建设 431

第二节 根据地的发展 432

第三节 主要战例 433

一 厂圪洞伏击日本侵略军 433

二 坝沟伏击日本侵略军 433

三 黑老窑遭遇战 434

四 游击队打垮骑兵团 434

五 张花梁伏击国民党军 435

六 迭力素歼灭清剿团 435

第二章 地方武装 436

第一节 清、民时期地方武装 436

一 营汛 436

二 保安团 439

三 自卫队 440

第二节 人民武装 440

第三节 民兵 442

一 民兵组织 442

二 武器装备 444

三 军事训练 445

四 民兵先进人物 445

第三章 兵役 446

第一节 募兵 446

第二节 抓丁 446

第三节 志愿兵 447

第四节 义务兵 447

第五节 预备役 449

第四章 驻军 450

第一节 中国人民解放军 450

第二节 武装警察部队 451

第五章 人民防空 452

第一节 人防机构 452

第二节 人防工程 452

第六章 兵燹 匪患 453

第一节 兵燹 453

一 广义兵及“五花队” 453

二 日本侵略军的罪恶活动 453

第二节 匪患 454

卷九 教科文卫 457

第一章 教育 457

第一节 幼儿教育 457

第二节 小学教育 458

第三节 中学教育 461

第四节 中等专业教育 462

一 师范学校 462

二 综合中学 462

三 卫生学校 463

第五节 民族教育 463

一 民族幼儿教育 463

二 民族小学教育 463

三 民族中学教育 464

第六节 成人教育 465

一 扫除文盲 465

二 函授教育 465

三 电视大学 465

第七节 师资队伍 466

第八节 勤工俭学 466

第九节 教育经费 467

第十节 教育管理 469

第二章 科学技术 470

第一节 科技组织 470

第二节 科技队伍 470

第三节 科研成果 472

一 农牧林水系统 472

二 工业邮电系统 472

第三章 文化 473

第一节 文化事业单位 473

一 文化馆、站 473

二 电影公司 473

三 乌兰牧骑 474

第二节 民间文艺 474

一 舞蹈 474

二 戏剧、说唱 476

第三节 文艺创造 477

一 文学作品 477

二 艺文集萃 479

三 艺术作品 482

第四节 图书 484

一 图书发行 484

二 图书收藏借阅 484

三 书籍、报刊 485

第四章 档案 487

第一节 机构设置 487

第二节 收集保管 487

第三节 编研利用 488

第五章 广播 电视 489

第一节 广播 489

一 有线广播 489

二 无线广播 489

第二节 电视 489

第三节 机构 490

第六章 体育 491

第一节 体育活动 491

一 民间游戏 491

二 学校体育 493

第二节 体育比赛成绩 494

一 田径 494

二 球类 495

三 棋类 495

第三节 机构与设施 496

第七章 医药 卫生 497

第一节 疫病防治 497

第二节 地方病防治 497

一 甲状腺肿病 497

二 克汀病 499

三 布氏杆菌病 499

四 氟骨症 499

第三节 医疗单位 500

一 私人诊所 500

二 乡、镇卫生院 501

三 县医院 501

附:民间验方选 502

第四节 妇幼保健 506

第五节 医政、药政 507

一 医政 507

二 药政 508

第六节 公共卫生 509

一 环境卫生 509

二 工业劳动卫生 510

三 学校卫生 511

四 食品卫生 511

卷十 文物古迹 513

第一章 古建筑 513

第一节 长城 513

第二节 庙宇、戏台、古塔、教堂 514

一 县城庙宇 514

二 乡村庙宇 516

三 大甲赖戏台 517

四 塔梁古塔 518

五 舍必崖教堂 519

第二章 古城廓 520

第一节 盛乐城 520

第二节 云阳、武成县城 521

第三节 大利城 522

第四节 紫河镇城 522

第五节 玉林卫、云川卫城 522

第三章 古墓葬 523

第一节 战国、汉时期墓葬 523

一 新店子1号汉墓 523

二 西窑子古墓 534

三 乱坟梁古墓群 534

四 王墓梁古墓群 535

五 当郎陶力盖古墓群 535

第二节 北魏、隋、唐时期墓葬 536

一 令皮窑古墓 536

二 土城子古墓群 536

三 居家窑古墓 536

四 小红城古墓 537

第三节 金、元、明、清时期墓葬 537

一 草场古墓群 537

二 小王子坟 537

三 樊家窑墓 538

第四章 古遗址 539

第一节 古生物化石遗址 539

一 密令沟植物化石遗址 539

二 石灰窑动物化石遗址 539

第二节 石器文化遗址 540

一 榆树沟遗址 540

二 秦家27号遗址 540

三 东梁遗址 540

四 樊家十五号遗址 540

第三节 古村落遗址 541

一 三眼井遗址 541

二 圪洞坪遗址 541

三 南沙圪旦遗址 541

四 西梁瓦罐地遗址 542

五 七亩圪塔遗址 542

六 八号遗址 542

第四节 古牧场遗址 542

一 羊群沟古牧场 542

二 马场古牧场 543

第五节 窑场遗址 543

一 兰其峁瓦片坡窑遗址 543

二 二墓嘴窑遗址 543

第五章 出土文物 544

第一节 石器 544

第二节 陶器 544

第三节 瓷器 545

第四节 金属器 547

一 铁器 547

二 铜器 547

三 金银器 548

第五节 古币 549

卷十一 人物 551

第一章 人物传 551

第二章 人物简介 567

第三章 人物名表 571

第一节 历代名人表 571

第二节 历代郡县职官表 572

第三节 全国英模名表 576

第四节 本籍县团级以上干部名表 577

第五节 博士硕士教授工程师名表 580

第六节 能工巧匠名表 582

第四章 革命烈士英名录 583

第一节 抗日战争时期 583

第二节 解放战争时期 585

第三节 抗美援朝时期 591

第四节 社会主义建设时期 593

卷十二 民俗宗教 595

第一章 婚姻 家庭 595

第一节 婚姻 595

一 汉族 595

二 蒙古族 596

第二节 家庭 597

第二章 生活习俗 598

第一节 衣食住行 598

一 衣着 598

二 饮食 599

三 居住 599

四 出行 600

第二节 寿诞 丧葬 603

一 寿诞 603

二 丧葬 603

第三节 节日 604

一 传统节日 604

二 新节日 606

第四节 陋习 607

一 赌博 607

二 迷信活动 608

三 吸毒 608

第五节 新风尚 608

一 尊老爱幼 608

二 学雷锋做好事 608

三 新式婚礼 609

第三章 语言 610

第一节 语言概况 610

第二节 方言 612

第三节 谚语 615

一 农谚 615

二 气象谚语 616

三 民情谚语 619

第四节 歇后语 620

第四章 轶闻传说 624

第一节 轶闻趣事 624

一 不寒而栗的由来 624

二 抗清廷丈地 624

三 王墓染现红光之谜 626

四 怪匪旺旺 627

五 赵大逼衙 628

第二节 民间传说 629

一 一夜搬走榆林城的传说 629

二 燕丹墓的传说 630

三 康熙帝榆林子避难 630

第五章 宗教信仰 632

第一节 天主教 632

第二节 佛教 633

第三节 道教 634

第四节 伊斯兰教 634

第五节 耶稣教 635

附录 637

附录一 革命历史文电选录 637

1 毛主席、王稼祥给贺、关、滕的电报 637

2 吕正操致高克林、张达志电报 638

3 四项决定 638

4 姚喆司令员的一张委任状 638

5 绥远省人民政府通知 639

附录二 辨析与考证 640

1 盛乐考 640

2 北魏金陵考 644

3 云中郡、金河县及参合陂辨析 645

4 和林格尔长城 647

5 蒙语村名考 647

附录三 和林格尔旧志评介 651

附录四 读志抒怀 656

编后语 661

《和林格尔县志》稿评审委员会名单 665

《和林格尔县志》稿评审委员会合影 666

《和林格尔县志》稿评审会全体合影 667

《和林格尔县志》编纂委员会合影 668

《和林格尔县志》编辑部合影 6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