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述 1
大事记 1
第一编 地理 21
第一章 建置 21
第一节 位置 境域 21
第二节 沿革 22
第二章 行政区划 23
第三章 县城 乡镇 29
第一节 县城 29
第二节 乡镇 31
第四章 地质 地貌 38
第一节 地质 38
第二节 地貌类型 42
第三节 山脉 43
第五章 气候 46
第一节 四季特征 46
第二节 主要气候要素 47
第六章 水文 54
第一节 地表水 54
第二节 地下水 57
第七章 土壤 植被 59
第一节 土壤类型 59
第二节 土壤特性 60
第三节 植被 67
第八章 自然资源 69
第一节 土地资源 69
第二节 水资源 69
第三节 生物资源 70
第四节 矿产资源 71
第九章 自然灾害 72
第一节 干旱 73
第二节 洪涝 74
第三节 冰雹 75
第四节 风灾 76
第五节 寒冻害 77
第六节 病虫害 79
第七节 其他灾害 80
第二编 革命斗争纪略 81
第一章 农民运动的兴起 81
第二节 组织革命联盟 82
第一节 马列主义传入东兰 82
第三节 三打东兰城 83
第四节 开办农讲所 83
第五节 组织农民协会 84
第六节 东兰惨案 88
第二章 革命根据地的建立 88
第一节 反大屠杀斗争 88
第二节 发展农民 89
第三节 解放太平、武篆及县城 89
第五节 邓小平在东兰 91
第四节 清剿反动武装 91
第三章 根据地建设 93
第一节 中共党组织的建设 93
第二节 政权建设 96
第三节 军事建设 101
第四节 土地革命 103
第五节 妇女工作 104
第六节 教育工作 105
第四章 根据地保卫战 106
第一节 第一次反“围剿” 106
第二节 第二次反“围剿” 108
第三节 第三次反“围剿” 110
第四节 韦拔群、陈洪涛遇难 111
第五章 坚持革命斗争 112
第一节 重整旗鼓、继续斗争 112
第二节 合作抗日 114
第三节 开展游击斗争 115
第三编 党政 群团 117
第一章 中国共产党东兰地方组织 117
第一节 组织建设 117
第二节 代表大会 125
第三节 纪律检查 127
第四节 统一战线 132
第五节 党史资料征集 135
第六节 县委重要会议和重大决策 135
第二章 国民党东兰地方组织 138
第一节 组织概况 138
第二节 主要活动 139
附:三民主义青年团 141
第三章 人民代表大会 141
第一节 代表选举 141
第二节 各界人民代表会议 143
第三节 历届人民代表大会 145
第四节 人大常委会 148
第四章 司署 州署 151
第一节 安抚司署 151
第二节 州署 152
第五章 县公署 县政府 154
第一节 县公署 154
第二节 县政府 155
附一:议政机构 157
附二:国大代表选举 157
第六章 苏维埃政府(革命委员会) 158
第七章 县人民政府 159
第一节 职能机构 160
第二节 基层行政组织 164
第八章 人民政协 169
第一节 机构设置 169
第二节 委员会议 170
第三节 活动纪略 171
第九章 民政 信访 172
第一节 优抚安置 172
第二节 褒扬 177
第三节 救济救灾 178
第四节 扶贫扶优 183
第五节 其他民政事务 184
第六节 信访 186
第十章 劳动人事 190
第一节 劳动管理 190
第二节 人事管理 194
第三节 工资福利 199
第四节 退、离休制度 205
第一节 农民组织 207
第十一章 群众团体 207
第二节 工人组织 208
第三节 青年组织 210
第四节 妇女组织 215
第五节 工商联合会 221
第六节 科学技术协会 221
第四编 公安 司法 222
第一章 公安 222
第一节 机构 222
第二节 社会治安 224
第三节 消防管理 228
第四节 监狱管理 230
第一节 机构 231
第二节 刑事检察 231
第二章 检察 231
第三节 经济检察 232
第四节 法纪检察 232
第五节 监所检察 232
第六节 申诉复查 232
第一节 机构 233
第二节 案件审理 233
第三章 审判 233
第三节 申诉复查 234
第四章 司法行政 235
第一节 机构 235
第二节 司法改革 235
第三节 法制宣传 235
第四节 公证 律师 236
第五节 调解 237
第五编 军事 238
第一章 地方武装 238
第一节 民团武装 238
第二节 人民武装 239
第三节 民兵 241
第二章 驻军 军事设施 244
第一节 驻军 244
第二节 军事设施 244
第三章 兵役 247
第一节 民国兵役 247
第二节 当代兵役 248
第四章 战事纪略 251
第一节 “拜台归洪”暴动 251
第三节 红军反“围剿” 252
第二节 农军战事 252
第四节 日机轰炸东兰 253
第五节 解放战事 254
第六节 剿匪战事 255
第六编 农业 259
第一章 种植业 259
第一节 土地制度和体制变革 259
第二节 生产条件 264
第三节 农技农艺 271
第四节 作物生产 278
第五节 农业管理及科研机构 293
第一节 森林资源 295
第二章 林业 295
第二节 造林育林 297
第三节 森林保护 303
第四节 林产品经营 307
第五节 林业场站 311
第三章 水利 312
第一节 工程建设 312
第二节 水利管理 332
第一节 牧草 335
第四章 畜牧 335
第二节 畜禽品种 336
第三节 繁殖 337
第四节 饲养 339
第五节 疫病防治 341
第五章 渔业 342
第一节 水域 342
第二节 鱼种 343
第三节 养殖 343
第四节 捕捞 344
第七编 工业 交通 邮电 城建 346
第一章 工业所有制类型 346
第一节 个体工业 346
第二节 集体工业 347
第三节 国营工业 353
第二章 工业生产门类 357
第一节 电力 357
第二节 机械 362
第三节 五金 365
第四节 制药 366
第五节 食品 368
第六节 建材 370
第七节 化肥 371
第八节 日用玻璃 372
第九节 造纸 印刷 372
第十节 森工 374
第十一节 矿业 374
第十二节 其他 375
第三章 交通 379
第一节 陆路 380
第二节 桥梁 385
第三节 水路 388
第四节 运输 390
第五节 交通管理 393
第四章 邮电 396
第一节 邮政 397
第二节 电信 400
第三节 机构 402
第五章 城乡建设 403
第一节 机构 403
第二节 县城建设 404
第三节 乡镇建设 409
第四节 建筑业 412
第五节 环境保护 413
第八编 财贸 414
第一章 商业 414
第一节 经营体制 414
第二节 商品购进 419
第三节 商品销售 422
第四节 集市贸易 425
第五节 对外贸易 426
第一节 机构 431
第二章 粮油 431
第二节 粮油购销 432
第三节 粮油储运 443
第四节 粮油加工 444
第三章 财税 445
第一节 财税收入 445
第二节 财政支出 452
第三节 机构及管理 456
第四章 金融 458
第一节 货币及流通 458
第二节 金融机构 460
第三节 存款 463
第四节 贷款 466
第五节 结算管理 470
第六节 公债 国库券 470
第五章 审计 471
第六章 工商行政管理 472
第一节 机构队伍 472
第二节 工商企业登记与管理 472
第三节 市场建设与管理 474
第一节 机构与管理 475
第七章 物价 475
第二节 价格种类与变化 476
第八章 计量 487
第一节 机构 487
第二节 度量衡 487
第三节 管理 488
第九编 文化 489
第一章 教育 489
第一节 普通教育 490
第二节 专业教育 499
第三节 成人教育 501
第四节 教师队伍 502
第五节 勤工俭学 505
第六节 经费与设施 505
第七节 教育管理 507
第二章 文化艺术 507
第一节 文化娱乐 508
第二节 文艺团队 508
第三节 民间文艺 509
第四节 文艺创作 515
第五节 电影放映 517
第六节 图书 518
第七节 档案 519
第八节 新闻 521
第九节 文物胜迹 522
第三章 科学技术 525
第一节 组织 525
第二节 活动 527
第三节 成果 528
第四章 卫生 529
第一节 防疫 530
第二节 医疗 534
第三节 保健 540
第四节 队伍 541
第五节 经费与设备 543
第六节 药政管理 545
第五章 体育 546
第一节 学校体育 546
第二节 农民体育 547
第三节 职工体育 548
第四节 经费与设施 550
第一节 人口数量与分布 552
第十编 社会 552
第一章 人口 552
第二节 人口变动 555
第三节 人口结构 557
第四节 计划生育 562
第二章 民族 姓氏 563
第一节 族源 563
第二节 分布 564
第三节 民族地位和民族关系 565
第四节 姓氏 566
第三章 语言 566
第一节 壮语 567
第二节 汉语 587
第三节 瑶语 590
第四章 风俗 594
第一节 生活习俗 594
第二节 社会习俗 598
第三节 礼仪习俗 605
第四节 其他禁忌 609
第五章 宗教信仰 611
第一节 自然、神话崇拜 611
第三节 其他宗教活动 612
第二节 崇拜祖先 612
第四节 寺庙 613
第十一编 人物 614
第一章 革命英烈 614
第一节 烈士传略 614
第二节 病故红军老战士及解放军将校传略 632
第三节 革命烈士英名录 635
第二章 名人 720
第一节 传略 720
第二节 红七军老干部简介 727
第三节 名录 728
附录 733
一、文告 733
二、革命文献 737
三、烈士诗歌、书信 757
四、重要碑刻 763
五、奇闻轶事 766
六、1990~1993年国民经济主要指标 767
七、本志付印时县四家领导班子主要成员 768
本志编修始末 7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