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志 第17卷 教育志》PDF下载

  • 购买积分:19 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湖南省地方志编纂委员会编;任立等责任编辑
  • 出 版 社: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
  • 出版年份:1995
  • ISBN:7535520707
  • 页数:676 页
图书介绍:

(上册) 1

概述 1

第一篇 学校·书院·学堂 38

第一章 学校 38

第一节 官学 38

第二节 私学 42

第二章 书院与学堂 45

第一节 书院 45

第二节 学堂 62

附 科举 69

第二篇 幼儿教育 89

第一章 沿革 89

第一节 清末、民国时期 89

第二节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 91

第二章 保教工作 98

第一节 蒙养院、幼稚园 98

第二节 幼儿园 100

第三章 教师 108

第一节 资格及来源 108

第二节 在职学习 112

第四章 园务管理 117

附 幼儿园选介 120

第三篇 小学教育 126

第一章 沿革 126

第一节 清末 126

第二节 民国时期 131

第三节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 142

第二章 教学 162

第一节 课程、教材 162

第二节 课内、课外教学活动 169

第三节 教学研究 182

第三章 思想品德教育 185

第一节 清末、民国时期 185

第二节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 189

第四章 体育卫生 193

第一节 体育 193

第二节 卫生 206

第五章 劳动教育与勤工俭学 219

第一节 清末、民国时期 219

第二节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 220

第六章 教师 229

第一节 资格、来源与调整 229

第二节 在职教育与进修 234

第七章 学校管理 244

第一节 清末、民国时期 244

第二节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 246

附 小学选介 250

第四篇 中学教育 282

第一章 沿革 282

第一节 清末、民国时期 282

第二节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 308

第二章 教学 324

第一节 学制、课程、教材教法 324

第二节 课外活动 341

第三节 仪器、电教、图书 346

第四节 教育教学研究 350

第三章 德育 355

第一节 教育内容与方法 355

第二节 组织与队伍 370

第四章 体育、军训、卫生 376

第一节 体育 376

第二节 童子军与军事训练 403

第三节 卫生 408

第五章 劳动教育与勤工俭学 418

第一节 劳动教育 418

第二节 勤工俭学 423

第六章 教师 429

第一节 资格、来源与调整 429

第二节 在职教育与进修 438

第七章 学校管理 447

第一节 学校行政组织 447

第二节 教学管理 449

第三节 学籍管理 451

第四节 总务管理 456

附 中学选介 460

第五篇 中等职业技术教育 501

第一章 沿革 501

第一节 清末、民国时期 501

第二节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 515

第二章 学制与专业 535

第一节 学制 535

第二节 专业设置 537

第三章 教学 546

第一节 中等技术学校 546

第二节 技工学校 555

第三节 农、职业中学 558

第四章 生产实习 562

第一节 清末、民国时期 562

第二节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 565

第五章 教师 574

第一节 清末、民国时期 574

第二节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 576

第六章 管理 584

第一节 教育行政管理 584

第二节 学校内部管理 588

附 学校选介 593

第六篇 中等师范教育 618

第一章 沿革 618

第一节 清末、民国时期 618

第二节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 629

第二章 教学 638

第一节 清末、民国时期 638

第二节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 643

第三章 德育 653

第一节 思想政治教育 653

第二节 专业思想品德教育 660

第四章 教师 664

附 中师选介 669

(下册) 677

第七篇 高等教育 677

第一章 沿革 677

第一节 清末、民国时期 677

第二节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 686

第二章 教学 713

第一节 概况 713

第二节 课程、教学计划 721

第三节 教材 725

第四节 教学设备 728

第三章 科学研究 738

第一节 概况 738

第二节 机构、队伍、管理 744

第三节 重点学科 748

第四节 重要科研成果 750

第五节 《学报》、科技情报资料 756

第四章 思想政治教育 758

第一节 清末、民国时期 758

第二节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 762

第五章 体育、卫生与军训 770

第一节 体育 770

第二节 卫生 777

第三节 军训 783

第六章 研究生教育和学位制度 786

第一节 研究生教育 786

第二节 学位制度 791

第七章 招生、学籍管理与毕业分配 799

第一节 招生 799

第二节 学籍管理 807

第三节 毕业生分配 810

第八章 留学教育 815

第九章 国际交流 829

第一节 聘请外籍教师、专家来湘任教和讲学 829

第二节 派遣专家援外或出国考察、讲学 833

第三节 参加国际学术会议 835

第四节 科学、教育考察团(组)的互访 836

第五节 校际和民间团体的合作 838

第十章 教师 840

第一节 来源与结构 840

第二节 培训与考核 845

第三节 职称评定 851

第十一章 学校管理 856

第一节 管理体制 856

第二节 机构、人员 861

附 高等学校选介 865

第八篇 成人教育 910

第一章 沿革 910

第一节 清末、民国时期 910

第二节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 914

第二章 民国时期的社会教育 929

第一节 平民教育 929

第二节 民众教育 936

第三节 湖南自修大学和塘田战时讲学院 941

第三章 扫除文盲 948

第一节 1949~1966年 948

第二节 1966~1976年 954

第三节 1977~1985年 956

第四章 农民初等教育 962

第一节 初等文化教育 962

第二节 初级技术教育 967

第五章 农民中等教育 974

第一节 农民业余中学 974

第二节 农民中等专业(技术)学校 977

第三节 中央农业广播学校湖南分校 984

第六章 职工初等、中等教育 995

第一节 文化教育 995

第二节 专业技术教育 1003

第七章 干部初等、中等教育 1016

第一节 文化教育 1016

第二节 专业业务教育 1027

第八章 成人高等教育 1031

第一节 高等函授教育 1031

第二节 职工大学 1038

第三节 广播电视大学 1044

第四节 夜大学 1049

第五节 干部专修科和管理干部学院 1052

第六节 教育学院和教师进修学院 1054

第七节 高等教育自学考试 1057

第九章 管理 1067

第一节 机构与体制 1067

第二节 经费 1073

附 学校选介 1077

第九篇 特殊教育 1105

第一章 盲聋哑教育 1105

第一节 清末、民国时期 1105

第二节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 1108

第二章 工读教育 1117

第十篇 少数民族教育 1121

第一章 沿革 1121

第二章 师资队伍建设 1138

第一节 举办民族师范学校 1138

第二节 培训提高在职教师 1140

第三节 支援少数民族地区师资队伍建设 1142

第三章 教学研究 1144

第一节 “双语”教学研究 1144

第二节 推行苗、侗文字的实验 1145

第三节 “注、提”识字和“童话引路”实验 1149

附 学校选介 1153

第十一篇 革命根据地教育 1161

第一章 湘赣苏区教育 1161

第一节 红军教育 1162

第二节 干部教育与女子职业教育 1166

第三节 社会教育 1168

第四节 小学教育 1171

第二章 湘鄂赣苏区教育 1175

第一节 红军教育 1177

第二节 干部教育 1180

第三节 社会教育 1182

第四节 小学教育 1186

第三章 湘鄂西苏区教育 1189

第一节 干部教育 1189

第二节 社会教育 1190

第三节 小学教育 1192

第四章 湘鄂川黔苏区教育 1196

第一节 红军教育 1197

第二节 干部教育 1202

第三节 社会教育 1205

第四节 普通学校教育 1207

第十二篇 教育行政管理 1210

第一章 机构 1210

第一节 沿革 1210

第二节 内部机构设置及人员、编制 1214

第三节 主要行政领导 1222

第四节 教育会及专门委员会 1230

第二章 管理体制 1236

第一节 高等教育管理体制 1236

第二节 中小学及中等师范教育管理体制 1241

第三章 教职员管理 1249

第一节 教职员队伍发展概况 1249

第二节 教职员任用 1256

第三节 教职员待遇 1267

第四节 教职员社会地位 1279

第四章 经费 1286

第一节 来源 1286

第二节 分配使用 1303

第三节 管理 1323

附 劳动模范暨特级教师名录 13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