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 煤质分析的基础知识 1
第一章 基本概念 1
第一节 克分子和摩尔 1
第二节 化学反应方程式 3
第三节 物质结构的基础知识 8
第四节 当量定律 17
第五节 气体克分子体积 20
第二章 化学反应速度与化学平衡 23
第一节 化学反应速度 23
第二节 化学平衡 25
第三章 溶液 30
第一节 物质的溶解过程 30
第二节 溶液的浓度 33
第三节 标准溶液的配制 38
第四节 容量分析简介 40
第五节 胶体 40
第四章 电解质溶液 44
第一节 强、弱电解质 44
第二节 弱电解质的电离 45
第三节 弱电解质的电离平衡常数 46
第四节 强电解质在水溶液中的状态 49
第五节 弱电解质的电离平衡移动 50
第六节 水的电离与pH值 52
第七节 缓冲溶液 56
第八节 离子反应 59
第九节 难溶强电解质的溶度积 62
第十节 盐类的水解 65
第十一节 容量分析的中和法及容量沉淀法 69
第十二节 重量分析 82
第一节 络合物 85
第五章 络合物和络合滴定法 85
第二节 络离子的不稳定常数 86
第三节 络合剂——EDTA 87
第四节 金属离子和EDTA络合物及有关的稳定常数 92
第五节 EDTA络合滴定 95
第六章 氧化还原反应 103
第一节 氧化还原反应的基本概念 103
第二节 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的配平 104
第三节 氧化还原电位 105
第四节 氧化还原滴定 112
第一节 元素周期律与元素性质的关系 116
第七章 元素周期律 116
第二节 元素周期表 119
第三节 元素在地壳中的存在形态和周期表的关系 122
第八章 分析天平 124
第一节 分析天平的工作原理及构造 124
第二节 分析天平的性质 126
第三节 分析天平的使用 127
第四节 分析天平常见故障的排除 129
第九章 常用仪器分析 130
第一节 比色分析 130
第二节 光谱分析 136
第三节 火焰光度分析 139
第十章 误差 141
第二篇 煤质 158
第十一章 煤的形成 158
第一节 成煤的原始物质 158
第二节 植物的成煤过程 159
第十二章 煤的岩相组成 161
第一节 煤的岩相组成和研究方法 161
第二节 腐泥煤和残植煤的显微特征 164
第十三章 煤的主要物理性质 165
第二节 煤的机械强度 166
第一节 煤的光泽和颜色 166
第三节 煤的比重 167
第四节 煤的耐热性 169
第五节 煤的可磨性 170
第六节 煤的结渣性 176
第十四章 煤的主要化学性质 179
第一节 煤的溶剂抽提和褐煤蜡的测定 179
第二节 煤的氧化和含氧功能团的测定 182
第三节 煤的磺化 189
第四节 煤的卤化 189
第六节 煤的热分解 190
第五节 煤的氢化 190
第七节 煤的反应性 191
第十五章 煤的不同用途对煤质的要求 192
第一节 炼焦用煤对煤质的要求 192
第二节 气化用煤对煤质的要求 194
第一节 采样的理论基础 201
第二节 煤层煤样的采取 225
第三节 生产煤样的采取 234
第四节 商品煤样的采取 237
第一节 煤样缩制概述 243
第十七章 煤样的缩制 243
第二节 制样室和制样设备 244
第三节 原始煤样的缩制方法 251
第十八章 煤的筛分、浮沉和可选性试验 257
第一节 煤的筛分试验 257
第二节 煤的浮沉试验 265
第十九章 煤的工业分析 280
第一节 煤中的水分及其测定 280
第二节 煤中矿物质的形成及灰分的测定 289
第三节 煤的挥发分产率的测定 294
第四节 固定碳含量的计算 298
第五节 煤中硫的测定 299
第六节 煤真比重和视比重的测定 313
第七节 煤的着火点测定 322
第二十章 煤的元素分析 325
第一节 煤中碳、氢含量的燃烧法测定 326
第二节 煤中氮含量的测定 335
第三节 煤中氧含量的计算 340
第四节 元素分析结果的换算 341
第二十一章 煤的发热量测定 342
第一节 发热量测定原理 343
第二节 发热量的定义和单位 344
第三节 发热量的测试条件与试剂、材料 345
第四节 发热量的测定步骤 350
第五节 发热量测定结果的校正和计算 353
第六节 仪器常数和热容量的标定 361
第七节 发热量测值的允许误差 365
第八节 低位发热量的计算和各种基准间的换算 365
第九节 国内常用的几种热量计 366
第二十二章 煤炭发热量的计算 378
第一节 煤炭各种发热量的涵义 378
第二节 利用工业分析计算煤的高位发热量 381
第三节 利用工业分析计算高灰分煤及煤矸石的高位发热量 387
第四节 利用工业分析计算煤的低位发热量 389
第五节 利用工业分析计算劣质煤和煤矸石的低位发热量 393
第六节 利用元素分析计算煤的发热量 396
第二十三章 煤的粘结性和结焦性指数 400
第一节 概述 400
第二节 胶质层指数的测定 401
第三节 罗加指数的测定 411
第四节 烟煤粘结指数GR.I的测定 415
第五节 焦渣转鼓指数(J.Z.Z)的测定 417
第六节 自由膨胀序数的测定 418
第七节 奥亚膨胀度试验 420
第二十四章 煤的低温干馏试验 427
第一节 管式低温干馏试验 427
第二节 铝甑低温干镏试验 433
第二十五章 煤中的伴生元素和有害元素 440
第一节 煤中某些主要稀散元素的测定 441
第二节 煤中某些有害元素的测定 445
第二十六章 年轻煤的透光率 447
第一节 透光率的涵义及其应用 447
第二节 透光率的测定方法 449
第二十七章 煤灰成份分析 456
第一节 煤灰的组成 456
第二节 煤灰中硅元素的测定 457
第三节 煤灰中铁元素的测定 463
第四节 煤灰中铝元素的测定 465
第五节 煤灰中钛元素的测定 468
第六节 煤灰中钙元素的测定 470
第七节 煤灰中镁元素的测定 472
第八节 煤灰中锰元素的测定 473
第九节 煤灰中钒元素的测定 476
第十节 煤灰中磷元素、钾元素和钠元素的测定 478
第十一节 煤灰中硫元素的测定 481
第二十八章 煤灰熔融性及煤灰粘度的测定 481
第一节 概述 481
第二节 煤灰熔融性的测定及熔融温度的计算 483
第三节 煤灰粘度的测定 496
第二十九章 煤的分类 511
第一节 煤分类的意义和不同的分类方法 511
第二节 我国煤分类概况 513
第三节 国际煤分类和各主要产煤国家的煤分类 518
第四节 世界煤分类工作的发展趋向 531
第三十章 煤质分析结果的审查 533
第一节 煤质分析各项指标间的相互关系 534
第二节 煤质分析结果的审查 562
附录 567
1.酸碱指示剂及其变色范围 567
2.混合指示剂 569
3.难溶化合物的溶度积 570
4.不同温度下1毫升水在空气中重量 571
5.煤炭储量分类与计算标准 571
参考资料 5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