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细菌检验与临床》PDF下载

  • 购买积分:15 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张秀珍主编
  • 出 版 社: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 出版年份:1999
  • ISBN:7117032510
  • 页数:496 页
图书介绍:

第1篇 概论 1

第一章 细菌分类及命名 1

第一节 概述 1

一、细菌分类学与临床 1

二、细菌分类学对临床工作的指导意义 1

第二节 细菌分类学基础 4

一、细菌分类学的依据和方法 4

二、细菌分类单位和命名 6

第三节 伯杰细菌分类系统 7

一、临床常见需氧及兼性厌氧致病细菌分类 8

三、与临床有关的致病性真菌分类 29

四、与人类感染有关的支原体分类 31

五、与人类感染有关的衣原体分类 31

六、其他革兰阴性杆菌分类 31

第二章 感染的变迁 33

第一节 感染类型的变迁 33

一、宿主的改变 33

二、病原菌性质的改变 34

三、感染疾病的改变 34

四、感染特点的比较 34

五、导致感染类型改变的因素 35

二、与临床有关的厌氧细菌分类 36

第二节 感染菌种类及抗性变迁 36

一、感染菌种类的改变 37

三、高耐和多重耐药菌株的不断增多 38

二、耐药性急剧上升 38

四、苛养细菌耐药性的出现 39

第三节 病区间感染差异 41

一、门诊和住院病人感染病原菌种类差异 41

二、不同病区间菌株耐药性差异 42

第四节 性传播疾病的病原变化 44

一、性病的现代观念 44

二、当代世界性病概况 46

三、我国性病流行状况 47

四、主要性病防治与细菌检验 47

一、建立正确、快速的检验方法 51

第三章 临床微生物室的任务和职责 51

第一节 微生物室的临床检验任务 51

二、与临床科室建立密切联系 53

三、提高临床医生的细菌学基础理论水平 55

第二节 临床细菌室在医院感染管理中的任务 55

一、细菌学监测 55

二、医院感染的监测 56

三、定期和不定期的作细菌耐药趋势及病原学报告 57

四、提高医院感染管理人员和各级医务人员的细菌学基础理论水平 57

第三节 临床细菌室的教学任务 58

一、初级进修人员的培养 58

二、中级进修人员的培养 58

四、研究生的培养 59

三、高级进修人员的培养 59

第四节 临床细菌室的自身建设 60

一、临床细菌工作人员知识更新 60

二、临床细菌室的质量控制 61

三、不断更新检验方法,建立新的技术 63

四、结合临床开展科学研究工作 64

第2篇 微生物检验与临床 67

第一章 血液及骨髓标本的微生物检验 67

第一节 送检指征 67

一、症状指征 67

二、疾病指征 68

第二节 标本采集、接种及注意事项 70

一、标本采集 70

三、重症监护病房患者的血流易感性 70

四、骨髓培养 70

二、标本接种 72

三、注意事项 74

第三节 血液和骨髓标本的检验方法 76

一、检验方法 76

二、各类主要微生物的检测步骤 80

三、血液及骨髓检验程序 84

第四节 结果报告及临床意义 85

一、结果报告 85

二、临床意义 86

一、血中分离出的不常见细菌及意义 92

第五节 血液细菌培养报告方式 92

二、对临床各科送检血液或骨髓培养的几点要求的建议 94

第二章 尿液标本的微生物检验 96

第一节 送检指征 96

一、症状指征 96

二、疾病指征 96

第二节 标本采集和注意事项 97

一、标本采集 97

二、注意事项 98

第三节 常见微生物 99

第四节 检验方法 99

一、检验方法 99

二、各类主要微生物检测步骤 102

三、检验程序 104

第五节 临床意义 105

一、葡萄球菌 106

二、肠球菌 106

三、淋病奈瑟菌 107

四、大肠埃希菌 107

五、非发酵革兰阴性杆菌 107

六、结核杆菌 107

七、钩端螺旋体 107

八、衣原体、支原体 107

九、L型细菌 108

二、疾病指征 109

一、症状指征 109

第一节 送检指征 109

第三章 粪便标本的微生物检验 109

第二节 标本采集和注意事项 110

一、标本采集 110

二、注意事项 111

第三节 常见微生物 111

第四节 检验方法 112

一、检验方法 112

二、各类主要微生物的检测步骤 115

三、检验程序 119

第五节 临床意义 119

三、霍乱弧菌 120

二、沙门菌属 120

一、志贺菌属 120

四、致腹泻的大肠埃希菌 121

五、小肠结肠炎耶尔森菌 122

六、空肠弯曲菌 122

七、肉毒梭菌 122

八、结核分枝杆菌 122

九、金黄色葡萄球菌 123

十、难辨梭菌 123

十一、菌群失调症 123

二、疾病指征 125

一、症状指征 125

第一节 送检指征 125

第四章 痰及上呼吸道标本的微生物检验 125

第二节 标本采集和注意事项 126

一、标本采集 126

二、注意事项 127

第三节 常见微生物 128

第四节 检验方法 129

一、检验方法 129

二、各类主要微生物检测步骤 132

第五节 临床意义 135

一、肺炎链球菌 135

三、检验程序 135

二、化脓性链球菌 136

三、流感嗜血杆菌 136

四、百日咳鲍特菌 136

五、白喉棒状杆菌 136

六、结核杆菌 137

七、卡他布兰汉菌 137

八、嗜肺军团菌 137

九、沙眼衣原体 137

十、奴卡菌 138

十一、肺炎支原体 138

一、症状指征 139

二、疾病指征 139

第五章 化脓和创伤标本的微生物检验 139

第一节 送检指征 139

第二节 标本采集和注意事项 147

一、标本采集 147

二、注意事项 149

第三节 常见微生物 149

第四节 检验方法和报告方式 150

一、检验程序 150

二、检验方法和报告方式 151

第五节 临床意义 153

第一节 送检指征 157

一、脑脊液 157

第六章 穿刺液的微生物检验 157

二、胆汁 159

三、胸水 160

四、腹水 161

五、心包液 162

六、关节液 162

七、鞘膜积液 163

第二节 标本采集和注意事项 163

一、脑脊液 163

二、胆汁及穿刺液 164

第三节 常见微生物 164

第四节 穿刺液检验方法 166

一、检验方法 166

二、各类主要微生物的检测步骤 169

三、检测流程 173

第五节 临床意义 175

一、革兰阴性球菌 175

二、链球菌 176

三、流感嗜血杆菌 177

四、葡萄球菌 178

五、革兰阴性杆菌 178

六、产兰核李斯特菌 179

七、结核杆菌 179

八、奴卡菌 179

九、真菌 179

十、厌氧菌 180

第七章 烧伤标本的微生物检验 182

第一节 送检指征 183

一、症状指征 183

二、疾病指征 183

第二节 标本采集和注意事项 186

一、采集时间 186

二、采集方法 186

三、注意事项 186

第三节 常见微生物 187

第四节 检验方法 187

一、涂片检查 187

二、培养方法 188

三、各类主要微生物检测步骤 189

四、检验流程 193

一、需氧菌 194

第五节 临床意义 194

二、厌氧菌 198

三、真菌 199

第八章 生殖道标本的微生物检验与临床 201

第一节 送检指征 201

一、症状指征 201

二、疾病指征 203

第二节 标本采集和注意事项 208

一、标本采集 208

二、注意事项 209

第三节 常见微生物 210

二、检验方法和报告方式 211

第四节 检验流程和报告方式 211

一、检验流程 211

第五节 临床意义 215

一、淋病奈瑟菌 215

二、梅毒螺旋体 219

三、杜克嗜血杆菌 220

四、沙眼衣原体 220

五、支原体 222

六、结核分枝杆菌 223

七、产单核李斯特菌 223

八、性传播疾病(STD)与人免疫缺陷病毒(HIV) 224

二、疾病指征 226

一、症状指征 226

第九章 组织标本的微生物检验与临床 226

第一节 送检指征 226

第二节 标本的采集和注意事项 227

一、采集时间 227

二、采集方法 227

三、注意事项 228

第三节 常见微生物 229

第四节 检验方法与流程 229

一、涂片检查 229

二、培养方法 230

三、各类主要微生物的检测步骤 231

四、检验流程 231

第五节 组织标本中分离出微生物的临床意义 232

第十章 厌氧菌检验与临床 234

第一节 厌氧菌感染指征 234

一、症状指征 234

二、易感因素 235

三、疾病指征 235

第二节 标本采集和运送 249

一、标本采集 249

二、标本运送 250

第三节 厌氧菌检验流程 251

第四节 临床常见感染的厌氧菌及临床意义 254

一、按真菌菌落形态分类 257

第十一章 真菌检验与临床 257

第一节 真菌概论 257

二、按感染部位分类 258

三、按真菌致病性分类 258

四、真菌的基本结构 258

第二节 临床常见真菌感染及病原菌 259

一、浅部真菌感染 260

二、深部真菌感染 261

三、条件致病性真菌感染 261

第三节 真菌学检验的临床标本采集 262

一、与真菌学检验有关的临床标本信息 262

二、标本采集的一般要求 262

三、临床常见标本的采集 263

一、直接镜检 265

第四节 真菌的实验室检验 265

二、分离培养与鉴定 266

第五节 新出现的深部感染条件致病真菌 270

一、马尔尼菲青霉菌 270

二、镰孢菌属 270

三、多育足放线病菌属 271

四、暗丝孢霉 271

五、接合菌类 271

六、糖秕马拉色菌 271

第十二章 分枝杆菌检验与临床 273

第一节 分枝杆菌分类 273

一、结核分枝杆菌感染性疾病 276

第二节 分枝杆菌感染性疾病 276

二、非结核分枝杆菌感染性疾病 280

第三节 分枝杆菌实验室检查 283

一、微生物学检查 283

二、药物敏感性试验 288

三、动物试验 288

四、其他诊断技术 289

第四节 分枝杆菌耐药性 292

一、常用化疗药物 292

二、影响药物作用的因素 298

三、分枝杆菌的耐药性 299

四、化学治疗基本原则 300

一、结核分枝杆菌耐药基因研究进展 302

第五节 结核分枝杆菌耐药基因研究及检测 302

二、耐药性检测 304

第六节 结核分枝杆菌医院内感染及检测 304

一、结核分枝杆菌的抵抗力 304

二、医院内感染的流行病学 305

三、医院内结核感染诊断标准 306

四、医院内外结核感染的鉴别 306

五、医院内结核感染的预防 307

六、医院内结核感染监测 308

二、PCR主要反应步骤 311

一、PCR技术原理 311

第一节 聚合酶链反应(PCR)技术 311

第十三章 难分离微生物的检验技术 311

三、扩增产物检测 312

四、PCR技术在细菌检验中的应用范围 313

五、PCR技术的实验室要求 313

六、在PCR检测中几个需要解决的问题 313

七、PCR在细菌学诊断方面的应用 314

第二节 自动微生物免疫系统VIDAS的检测技术 317

一、衣原体检测 317

二、难辨梭菌毒素检测 318

三、大肠杆菌O157检测 319

四、VIDAS探针鉴定结核杆菌 319

一、半自动分枝杆菌培养系统(Bactec-460) 321

第三节 分枝杆菌快速培养系统 321

二、MB/BacT全自动结核培养系统 322

第十四章 细菌检验中自动化技术的应用 326

第一节 自动化细菌鉴定系统 326

一、Vitek-AMS自动细菌鉴定系统 326

二、MicroScan自动细菌鉴定系统 330

三、ATB Expression半自动细菌鉴定系统 333

四、Sensitire荧光快速微生物鉴定/药敏分析系统 335

第二节 自动血培养分析仪 335

一、采用光电原理监测的血培养系统 335

二、以检测培养基导电性和电压为基础的血培养系统 337

三、应用感压原理的血培养系统 338

第3篇 其他细菌检验与临床 343

第一章 细菌的药物敏感试验 343

第一节 概述 343

一、细菌药物敏感试验在感染性疾病防治中的意义 343

二、药敏试验分类与特点 343

三、药物敏感试验的规则 345

第二节 需氧及兼性厌氧细菌的药物敏感试验 367

一、常见需氧及兼性厌氧细菌的药敏试验方法 367

二、苛养细菌的药敏试验方法 370

三、关于几种细菌的特殊药敏试验问题 372

二、传统方法 376

一、概述 376

第三节 分枝杆菌药敏试验 376

三、Etest方法 377

四、Bactec-460 380

第四节 厌氧菌的药物敏感试验 382

一、概术 382

二、琼脂稀释法 382

三、Etest方法 384

四、ATB系统 385

第五节 酵母样真菌药敏试验 385

一、ATB-FUNGUS真菌药敏试验 385

第六节 联合抗菌药物药敏试验 387

一、联合药敏试验的适应证 387

二、Etest方法 387

二、联合用药基本原则 388

三、联合药敏试验的方法学 388

第七节 体液中抗菌药物浓度测定及临床意义 391

一、临床意义 391

二、适应证 391

三、采血时间 392

四、测定方法 392

第八节 抗菌药物耐药监测 394

一、WHONET工程及耐药监测 395

二、耐药监测的必要性 395

三、耐药监测的意义 396

四、合理使用抗菌药物和耐药监测 397

第二章 医院感染管理与细菌检验 401

第一节 医院感染监测范围 401

一、流行病学监测 401

二、传染源及环境监测 413

三、ICU病房的监测及感染控制 414

第二节 爆发流行预报 415

一、调查步骤 416

二、实验室工作 417

三、注意事项 418

第三节 肠球菌耐万古霉素基因的鉴别诊断 418

一、检测方法 419

第四节 耐甲氧西林的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菌株的监测 420

二、VRE菌株基因鉴别测定 420

三、核酸方法检测VER耐药基因 420

一、纸片扩散法 421

二、琼脂稀释法 421

第五节 医院内消毒剂的应用监测 421

一、概念 421

二、医院常用消毒剂 422

三、消毒液使用中的监测 426

第三章 新药研究与细菌检验 429

第一节 体外抗菌活性检测 429

一、抗细菌药物的体外抗菌活性测定 429

二、抗真菌药物的体外抗菌活性测定 432

三、抗结核菌药物的体外抗菌活性测定 434

第二节 体内抗菌活性检测 435

一、抗细菌药物的体内抗菌活性测定 435

二、抗真菌药物的体内抗菌活性测定 437

三、抗结核菌药物的体内抗菌活性测定 438

第三节 新药临床研究与细菌检验 440

一、保证细菌学诊断阳性率 441

二、准确、及时的药物敏感试验结果 442

三、菌种保存与MIC测定 442

四、清除率与转阴率 446

附录一 临床常见细菌名称英汉对照 447

附录二 微生物学常用词汇 476

附录三 常见抗菌药物英汉对照 4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