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马克思主义哲学 1
哲学 1
马克思主义哲学 1
世界观 1
方法论 1
哲学基本问题 1
总 目 录 1
一、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 1
(一)马克思主义哲学 1
(二)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 1
前言 1
目录 1
一、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 1
唯心主义 2
辩证唯物主义 2
庸俗唯物主义 2
形而上学唯物主义 2
朴素唯物主义 2
唯物主义 2
凡例 2
物质 3
运动和静止 3
时间和空间 3
(三)科学社会主义 3
意识 3
辩证法 3
客观辩证法和主观辩证法 3
朴素辩证法 4
唯心辩证法 4
唯物辩证法 4
自然辩证法 4
形而上学 4
诡辩论 4
规律 4
(四)马克思主义建党学说 4
对立统一规律 5
矛盾、差异 5
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 5
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 5
转化 5
基本矛盾 5
(一)党的性质与纲领 5
二、中国共产党的性质、纲领、方针、路线 5
对抗性矛盾和非对抗性矛盾 6
矛盾的主要方面和非主要方面 6
对抗 6
重点论 6
质和量 6
飞跃 6
部分质变 6
主要矛盾和非主要矛盾 6
(四)党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的方针、路线 6
(三)党在民主革命时期的方针、路线 6
(二)党的方针、路线总论 6
肯定和否定 7
主流和支流 7
内因和外因 7
质量互变规律 7
否定之否定规律 7
2、经济体制改革与开放政策 7
1、坚持四项基本原则 7
(五)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方针路线 7
全部和局部 8
相对和绝对 8
有限和无限 8
个别和一般 8
本质和现象 8
内容和形式 8
原因和结果 8
3、政治体制改革 8
4、精神文明建设 8
5、科技教育体制改革 9
6、一国两制 9
三、党的组织工作 9
(一)党的组织制度 9
必然性和偶然性 9
可能性和现实性 9
必然和自由 9
认识论 9
能动的革命的反映论 10
天才论 10
实践 10
思维和存在的统一性 10
反映论和先验论 10
主体和客体 10
主观和客观 10
(二)党的组织机构 10
(三)党的组织纪律 11
分析与综合 11
真理 11
理论 11
经验 11
形象思维 11
思维 11
理性认识 11
感性认识 11
历史的和逻辑的 12
绝对真理和相对真理 12
(四)党的纪律检查工作 12
检验真理的标准 12
具体和抽象 12
历史观 13
历史唯心主义 13
历史唯物主义 13
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 13
生产力 13
生产关系 13
(一)党的宣传工作总论 13
四、中国共产党的宣传工作与思想政治工作 13
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的规律 14
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 14
社会基本矛盾 14
社会形态 14
(四)新闻出版文艺工作 14
(三)社会宣传 14
(二)理论工作 14
生产方式 14
(五)思想政治工作 15
(二)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 15
政治经济学 15
意识的相对独立性 15
社会意识形态 15
社会经济结构 15
社会经济形态 15
(六)党的报刊 16
经济学 16
自然经济 16
国民经济 16
经济 16
(一)党员的准则与条件 17
五、中国共产党党员与干部 17
劳动力 17
劳动 17
经济制度 17
商品经济 17
(二)党员的权利与义务 18
生产 18
(三)党员与组织发展 18
劳动生产率 18
经济规律 18
剩余产品 18
社会生产的两大部类 18
再生产 18
(四)党员管理 19
(五)党员教育 19
人口 19
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性质的规律 19
特有经济规律 19
共有经济规律 19
基本经济规律 19
(六)党的干部制度 20
(七)干部政策与干部标准 20
封建地租 20
农奴制 20
庄园制度 20
亚细亚生产方式 20
人口规律 20
(九)干部教育 21
商品 21
超经济强制 21
简单商品生产 21
自由资本主义 21
价值 21
具体劳动 22
(一)政治修养 22
六、共产党员的修养 22
(十)老干部工作 22
价值量 22
使用价值 22
交换价值 22
社会必要劳动时间 22
个别劳动时间 22
抽象劳动 22
物化劳动 23
活劳动 23
简单劳动 23
复杂劳动 23
货币 23
纸币 23
(二)思想作风修养 23
(三)道德修养 23
价格 24
价值规律 24
通货膨胀 24
成本价格 24
(四)文化知识修养 24
生产价格 24
(三)党风 25
资本 25
不变资本 25
可变资本 25
剩余价值 25
(二)党的团结与党内斗争 25
(一)党内生活 25
七、整党整风 25
(五)党内外监督 26
(四)整党 26
资本主义工资 26
年剩余价值率 26
绝对剩余价值 26
相对剩余价值 26
超额剩余价值 26
剩余价值率 26
内涵的扩大再生产 27
外延的扩大再生产 27
资本积累 27
资本主义简单再生产 27
资本主义扩大再生产 27
(二)党与国家 27
(一)党的领导总论 27
八、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27
资本原始积累 28
相对人口过剩 28
资本有机构成 28
资本集中 28
资本积聚 28
1、军队中的党组织 29
(三)党与军队 29
2、军队政治工作 29
流动资本 29
产业资本 29
资本周转速度 29
资本周转 29
资本循环 29
(八)干部管理 30
3、军队建置 30
固定资本更新 30
利润 30
社会总产品 30
折旧 30
固定资本 30
(四)党与群众 31
1、党群关系总论 31
银行资本 31
商业资本 31
平均利润率 31
利润率 31
平均利润 31
利息率 32
利息 32
借贷资本 32
资本主义地租 32
垄断地租 32
3、共青团 32
2、工会 32
地价 33
经济危机 33
4、妇联 33
九、党领导下的建设成就 33
(一)经济建设 33
垄断 33
垄断组织 33
股份公司 34
金融寡头 34
(二)文化教育 34
金融资本 34
垄断价格 34
垄断利润 34
股票 35
股票价格 35
国家垄断资本主义 35
股息 35
(三)科学技术 36
资本输出 36
欧洲经济共同体 36
国际垄断同盟 36
国民经济军事化 36
经济扩张 36
(四)军事国防 37
(五)体育卫生 37
自由贸易 37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 37
李嘉图 37
亚当·斯密 37
(六)法制建设 38
国家资本主义 38
官僚资本 38
五种经济成分 38
《资本论》 38
社会主义物质基础 39
生产资料所有制形式结构 39
社会主义基本经济规律 39
社会总产值 39
国民收入 39
国民生产总值 39
规模经济 40
十、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统一战线 40
(一)统一战线总论 40
(七)外交工作 40
总供给与总需求平衡 40
国民收入分配 40
经济结构 40
国民经济平衡 40
劳动密集型产业 41
资金密集型产业 41
知识密集型产业 41
社会主义计划经济 41
国民经济有计划按比例发展规律 41
生产资料优先增长规律 41
(二)人民政协 41
(三)民主党派与民主人士 42
国民经济计划 42
社会主义竞争 42
价格政策 42
价格体系 42
指导性计划 42
指令性计划 42
剪刀差 43
产业结构 43
个体经济 43
价格管理 43
社会主义信贷 43
(四)人民团体 43
(五)非党知识分子 43
市场机制 44
(六)民族与宗教 44
金融 44
社会主义利息 44
经济管理体制 44
计划机制 44
税收 44
经济机制 44
经济杠杆 45
开放式经济体制 45
封闭式经济体制 45
社会主义企业 45
社会主义经济核算 45
计划调节与市场调节 45
1、运动、事件、惨案 45
(一)重要事件 45
十一、中国共产党的历史 45
(八)经济统战工作 45
(七)台港澳及海外统战工作 45
社会主义企业盈利 46
财政 46
企业财务管理 46
利润留成 46
财务监督 46
2、战争、战役、战斗 46
国家预算 47
财政赤字 47
财政收支平衡 47
3、罢工、起义 47
社会主义积累 47
积累基金 47
财政补贴 47
各尽所能,按需分配 48
社会主义工资 48
社会主义物质利益原则 48
消费基金 48
岗位津贴 48
奖金 48
(二)重要会议 48
社会主义按劳分配原则 48
国际贸易 49
国际收支 49
国际收支平衡 49
(三)科学社会主义 49
科学社会主义 49
(三)重要文献 49
社会制度 49
原始社会 49
(四)重要史迹与革命根据地 50
奴隶社会 50
封建社会 50
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50
资本主义社会 50
社会主义社会 50
共产主义社会 50
阶级 51
地主阶级 51
农民阶级 51
资产阶级 51
十二、人物 51
三画 51
四画 51
无产阶级 51
阶级斗争 52
国家 52
国家起源 52
国家结构 52
国家性质 52
国家职能 52
国家消亡 52
半国家 52
五画 52
六画 52
七画 52
政治国家与非政治国家 53
国体与政体 53
君主制 53
君主立宪制 53
共和制 53
议会制 53
人民代表大会制 54
政党制度 54
政党联盟 54
一党制 54
两党制 54
议行合一制 54
多党制 54
八画 54
九画 54
十画 54
多数党 55
反对党 55
在野党 55
少数党 55
自由 55
平等 55
在朝党 55
执政党 55
无党制 55
十一画 55
十二画 55
资产阶级专政 56
社会革命 56
资产阶级民主 56
政治革命 56
十三画以上 56
专政 56
民主 56
人权 56
资产阶级革命 57
社会主义首先在一国或数国胜利 57
工农联盟 57
社会主义革命 57
民族解放运动 57
新民主主义革命 57
民族民主革命 57
法西斯主义 58
军国主义 58
殖民主义 58
国际主义 58
民族主义 58
爱国主义 58
大国沙文主义 58
霸权主义 59
新殖民主义 59
帝国主义 59
社会帝国主义 59
资本主义必然火亡,社会主义必然胜利 59
议会道路 59
暴力革命 59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60
无产阶级专政 60
人民民主专政 60
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 60
过渡时期 60
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特征 60
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 61
社会主义民主与集中的关系 61
社会主义民主与法制的关系 61
实行社会主义法制的基本要求 61
自由人的联合体 61
批判的空想的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 62
斯巴达式共产主义 62
空想社会主义 62
乌托邦 62
空想共产主义 62
卡贝空想共产主义 63
德萨米空想共产主义 63
(四)马克思主义建党学说 63
马克思主义建党学说 63
马克思主义建党学说的基本内容 63
马克思主义党的学说史 63
列宁的建党学说 64
毛泽东的建党学说 64
马克思在其产主义同盟时期的建党思想 64
马克思、恩格斯建党学说 64
毛泽东建党路线 65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 65
毛泽东建党学说的新发展 65
政党的起源 65
自在阶级与自为阶级 65
自发斗争与自觉斗争 65
共产党的性质 66
新型无产阶级政党 66
共产党 66
党是无产阶级的先进部队 67
党是无产阶级有组织的部队 67
党是无产阶级组织的最高形式 67
共产党是人民群众完成特定的历史任务的工具 67
共产党是科学社会主义和 67
工人运动相结合的产物 67
党的建设 68
执政党建设 68
在每…个国家里建立一个无产阶级的政党 68
无产阶级必须建立自己独立的革命政党 68
不要做资产阶级政党的尾巴 69
党的政治建设 69
党的思想建设 69
党的组织建设 69
党的作风建设 69
党的制度建设 69
把党建设成为领导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的坚强核心 70
党的建设同党的政治路线密切联系 70
新时期党的建设三项基本要求 70
新时期党的建设的指导思想 70
党的布尔什维克化的基本条件 70
加强执政党的制度建设 70
三要三不要 70
在商品经济条件下,坚持党的工人阶级先锋队的性质 71
没有革命理论,就不会有坚强的社会主义政党 71
马克思主义同中国革命的实际相结合 71
正确处理坚持和发展马列主义的关系 71
着重从思想上建设党 72
纠正党内错误思想 72
坚持在思想上政治上同党中央保持一致 72
完整地准确地理解毛泽东思想 72
解放思想 72
学习、学习、再学习 72
用无产阶级思想克服非无产阶级思想 73
反对“糖衣炮弹” 73
马克思、恩格斯倡导批评与自我批评 73
新的革命,只有在新的危机之后才有可能 73
不断革命论 73
革命发展阶段论 74
共产党的目的只有用暴力推翻全部现存的社会制度才能达到 74
阶级斗争是阶级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 74
阶级斗争必然要导致无产阶级专政 74
革命是历史的火车头 74
无产阶级领导权 75
党的总的领导 75
无产阶级及其政党斗争的三种基本形式 75
党领导一切 75
党在民主革命中的领导权 76
党是无产阶级专政体系中的指导力量 76
共产党的政治领导 76
党指挥枪的原则 76
把社会主义意识灌输到工人群众中去 76
无产阶级领导的工农联盟 76
党的领袖 77
党的领导方法 77
三大法宝 77
领袖集团 78
群众、阶级、政党、领袖的关系 78
领导者的基本任务 78
党的纲领是一面公开树立起来的旗帜 78
两个彻底决裂 78
消灭三大差别 78
“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 79
分清敌友,是革命的首要问题 79
开展两条战线的斗争 79
不要忘记总路线总政策 79
政策和策略是党的生命 79
党在民主革命中的策略 79
“全世界无产者和被压迫民族联合起来!” 80
坚持国际主义 80
党对国际事务的基本立场 80
反对霸权主义 80
党处理同外国共产党关系的准则 80
保护少数人的意见 80
民主集中制的工作原则 80
集体领导原则 81
正确对待和使用权力 81
党的各级领导机关都由选举产生 81
扩大党内民主,造成“六有局面” 81
党内政治生活正常化 81
以党内民主来逐步推动人民民主 81
三项基本要求 82
党的三大作风 82
整风是普遍的马克思主义的教育运动 82
实事求是 82
把树立实事求是的作风作为加强党性的第一个标准 82
没有调查,没有发言权 83
党风问题是关系执政党生死存亡的问题 83
群众路线是党的根本路线 83
先当群众的学生,后当群众的先生 83
列宁主义的工作作风 83
不唯书,不唯上,要唯实 83
要讲真理,不要讲面子 83
党的团结是党的生命 84
思想上政治上的高度一致 84
工人阶级的团结就是工人胜利的首要前提 84
反对党内的派别活动 84
任何工人政党,只有在内部斗争中才能发展起来 84
在党的纪律面前人人平等 85
维持无产阶级政党纪律的三个条件 85
纪律是执行路线的保证 85
党的纪律是铁的纪律 85
团结一致是很好的,但还有高于团结一致的东西 85
把党员的称号和作用提高,提高,再提高 86
共产党人是由特殊材料制成的 86
为更高的共产党员的条件而斗争 86
党员的质量重于数量 86
思想上入党 86
组织上入党 86
党员必须参加党的一个组织 86
干部决定一切 87
干部是人民的公仆 87
领导干部要过好“五关” 87
无产阶级政党的干部路线 87
党的领导干部的条件 87
没有无义务的权利,也没有无权利的义务 87
废除领导干部职务终身制 88
二、中国共产党的性质、纲领、方针、路线(一)党的性质与纲领政党 89
资产阶级政党 89
无产阶级政党 89
无产阶级政党产生的必然性 89
无产阶级政党的根本宗旨 90
党是无产阶级的先锋队组织 90
无产阶级政党的性质 90
无产阶级政党的理论基础 90
无产阶级政党的阶级基础 90
无产阶级政党产生的条件 90
无产阶级政党的历史任务 91
无产阶级政党的组织原则 91
中国无产阶级的特点和优点 91
中国共产党 91
中国共产党的性质 92
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 92
一切从人民的利益出发,全心全意地为人民服务 92
党的纲领 92
党的最低纲领和最高纲领 92
党在现阶段的总任务 93
党章总纲 93
党的最终目标 93
中国共产党章程 93
党的工作重点 94
(二)党的方针、路线总论 94
党的路线 94
党的政治路线 94
党的思想路线 94
党的组织路线 94
党的组织路线同党的思想路线和政治路线的关系 94
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95
执行政策的原则性与灵活性 95
党的策略 95
党的政策 95
正确的路线是实现党的纲领的保证 95
坚定不移地执行党的政治路线和组织路线 95
中国的基本国情 96
党的工作重点的转移 96
四个现代化 96
实现四个现代化的前提 96
新时期的经济发展战略 96
小康水平 96
允许一部分人先富起来 97
艰苦奋斗,勤俭建国 97
独立自主,自力更生 97
生产力标准 97
国民经济持续、稳定、协调发展方针 97
我国发展经济的新路子 97
中国经济建设十条方针 98
制定与实施十年规划与“八五”计划的指导方针 98
九十年代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基本要求 98
九十年代和“八五”时期经济建设的重点 98
国防现代化 98
和平时期的国防建设 98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 99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 99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特征 99
计划生育 99
国防建设与经济建设的关系 99
国防建设和军队建设指导思想的战略性转变 99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指导方针 100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所有制结构 100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分配方式 100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阶级斗争 100
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 100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根本任务 100
新民主主义的文化纲领 101
新民主主义的经济纲领 101
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特点 101
(三)党在民主革命时期的方针、路线中国革命的两个阶段 101
新民主主义革命总路线 101
新民主主义的政治纲领 101
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主要斗争形式和组织形式 102
党在民主革命时期的三大法宝 102
农村革命根据地 102
工农武装割据 102
以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道路 102
工农民主专政 102
精兵简政 103
大量吸收知识分子 103
减租减息 103
三三制政权 103
土地改革的总路线 103
十大政策 103
对待国民党左、中、右派的方针 103
“城市中心论” 103
对官僚资本的政策 104
对民族工商业的政策 104
三大经济纲领 104
和平民主新阶段 104
有理、有利、有节 104
又联合又斗争 104
以革命的两手反对反革命的两手 104
不要四面出击 105
争取国家财政经济状况的根本好转 105
发展生产、繁荣经济、公私兼顾、劳资两利 105
(四)党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的方针、路线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 105
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105
利用、限制、改造的政策 106
投收官僚资本 106
把剥削者改造成为自食其力的劳动者 106
社会主义改造时期的民族资产阶级 106
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106
对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106
调整工商业 107
公私合营 107
赎买政策 107
生产资料所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 107
四马分肥 107
社会主义建设中的十大关系 108
百花齐放,百家争鸣 108
党的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确定的路线 108
统购统销 108
正确处理两类不同性质的矛盾 108
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 109
调整、巩固、充实、提高 109
两参一改三结合 109
手工业三十五条 109
商业四十条 109
科学十四条 109
文艺八条 110
第一个五年计划 110
高教六十条 110
工业七十条 110
第二个五年计划 111
第三个五年计划 111
第四个五年计划 111
第五个五年计划 111
《坚持四项基本原则》 112
四项基本原则 112
四项基本原则是立国之本 112
1、坚持四项基本原则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 112
(五)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方针路线 112
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112
坚持社会主义道路 113
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113
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 113
只有社会主义才能使中国富强 113
人民民主专政的特色 114
人民和敌人 114
人民内部矛盾 114
无产阶级专政与人民民主专政 114
坚持人民民主专政 114
社会主义发展过程中的自我完善 114
巩固和发展安定团结的政治局面 115
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115
党的领导是马克思主义的一条基本原则 115
党在国家政治生活中的领导地位 115
领导我们事业的核心力量是中国共产党 115
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 116
坚持党的领导才能坚持现代化建设的社会主义方向 116
没有共产党就没有社会主义现代化 116
坚持党的领导与发扬社会主义民主的一致性 116
坚持和改善党的领导 116
列宁主义 117
马克思主义 117
党的指导思想 117
坚持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 117
毛泽东思想 118
对待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的正确态度 118
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在实践中不断发展 118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党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发展 118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118
2、经济体制改革与开放政策 119
经济体制改革 119
改革开放 119
反对资产阶级自由化的方针政策 119
反对资产阶级自由化 119
毛泽东思想的活的灵魂 119
改革是社会主义发展的重要动力 120
关于改革开放应有的基本观点 120
对内搞活、对外开放 120
调整、改革、整顿、提高 120
1979年以来的经济体制改革 120
传统经济体制的弊病 121
经济体制改革的基本任务 121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活跃农村经济的十项政策 121
经济建设十条方针 121
经济体制改革的性质 121
农村生产责任制 122
包产到户 122
农村稳定不变的基本政策 122
发展农村多种经营 122
调整农业生产结构 122
引导乡镇企业健康发展 123
商品粮基地建设试点改革 123
农村经济体制改革 123
农村专业户 123
农业经济的专业化、商品化、现代化 123
《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 124
城市经济体制综合改革 124
综合改革试点城市 124
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 124
扩大企业自主权 125
承包经营责任制 125
经济责任制 125
厂长(经理)负责制 125
岗位经济责任制 125
厂长负责制与劳动者的主人翁作用 125
发展社会主义商品经济 126
私营经济 126
利改税 126
部分企业实行租赁经营 126
横向经济联合 126
合作经济和经济联合 126
国营企业流动资金管理制度改革 127
控制社会集团消费品购买力 127
改革过程中出现的通货膨胀 127
治理经济环境,整顿经济秩序 127
工业企业管理体制改革 128
清理整顿公司 128
商业体制改革 128
工业管理体制改革 128
计划管理体制改革 128
国家统配生产资料制度的变革 129
物资流通体制改革 129
住宅商品化 129
建筑业管理体制改革 129
国家机关和事业单位工资改革(1985) 129
国营企业工资改革(1985) 130
经济组织制度的改革 130
价格双轨制 130
金融体制改革 131
开展银行同业拆借 131
价格体系改革 131
改革以来的资金市场 131
劳动制度改革 132
实行劳动合同制 132
基本建设投资拔款改贷款 132
固定资产投资体制改革 132
对外开放的基本原则 133
利用外资 133
自力更生与对外开放的关系 133
对外贸易管理体制改革 133
民航管理体制改革 133
预算外资金 133
引进技术 134
三资企业 134
中外合资经营 134
中外合作经营 134
外资企业 134
中外合作开发 134
开拓国际市场 134
经济特区 134
经济技术开发区 134
第七个五年计划 135
第六个五年计划 135
开放14个沿海城市 135
实行对外开放政策的实践 135
国际劳务合作 135
十年规划和第八个五年计划纲要 136
3、政治体制改革 136
政治体制改革 136
《党和国家领导制度的改革》 136
政治体制改革的实施内容 137
政治体制改革的方针 137
不改革政治体制会阻碍生产力发展 137
《政治体制改革的一些设想》 137
《精简机构是一场革命》 137
党的领导制度改革 138
党政分开 138
正确处理中央和地方的关系下放权力 138
改革政府工作机构 138
《关于国务院机构改革问题的报告》 138
完善选举制度 139
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是一个逐步发展的过程 139
社会生活民主化 139
我国民主制度的特点和优势 139
政社分开 139
政治生活民主化 139
加强基层民主政治建设 140
社会主义民主与法制 140
加强社会主义法制建设 140
建立社会协商对话制度 140
国家公务员制度 140
4、精神文明建设 140
精神文明 140
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 141
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根本任务 141
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战略地位 141
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指导方针 141
《中共中央关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指导方针的决议》 141
物质文明 142
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建设的关系 142
发展商品经济对精神文明建设的影响 142
思想建设与文化建设的关系 142
改革开放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142
爱国主义教育 143
理想教育 143
国际主义教育 143
党员在精神文明建设中的责任 143
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 143
最高理想与共同理想 143
正确的人生价值观 144
道德教育 144
社会主义道德 144
共产主义道德 144
社会公德教育 144
职业道德 144
科学文化和专业知识教育 145
学习雷锋活动 145
五讲四美三热爱活动 145
社会主义的人道主义 145
文化建设以社会效益为最高标准 145
文学艺术的“两为”方针 145
社会主义文化建设 145
民主与法制宣传 146
爱国卫生运动 146
封建迷信活动 146
全国文明礼貌月 146
演讲活动 146
读书活动 146
文明健康科学的生活方式 146
纪律教育 147
清除精神污染 147
抵制资本主义腐朽思想的侵蚀 147
反对“一切向钱看” 147
打击拐卖妇女儿童犯罪和取缔卖淫嫖娼的斗争 147
5、科技教育体制改革 148
《中共中央关于科学技术体制改革的决定》 148
科学技术体制改革 148
禁毒斗争 148
“扫黄”斗争 148
反对封建残余思想 148
高科技发展战略 149
新技术革命 149
科学技术是生产力 149
扩大科研机构的自主权 149
科学技术面向经济建设 149
开拓技术市场促进技术成果的商品化 149
农村科技体制改革的重点 150
发展农村科技 150
国防科技体制改革 150
教育体制改革 150
“星火计划” 150
科研生产联合体 150
科技人员的合理流动 150
“火炬计划” 150
《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 151
教育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 151
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全面发展 151
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 151
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 151
高等教育的发展战略 152
普及义务教育 152
中等教育结构改革 152
提高全民族的科学文化素质 152
扩大高等学校的办学自主权 152
“七五”计划教育事业发展指标 152
专业文艺团体的体制改革 153
6、一国两制 153
一个国家,两种制度 153
一国两制的提出 153
主权 153
高度自治 154
对香港特殊政策 154
港人治港 154
治权 154
香港问题和对香港问题的政策 154
趋同论 154
十二条方针政策 154
收回香港主权的两个阶段 155
香港特别行政区基本法 155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三十一条 155
香港特别行政区 155
中英联合联络小组 155
中美联合声明 155
互助互利,长期共存 155
中央与香港特别行政区的关系 156
香港特别行政区立法会 156
香港特别行政区公务员 156
香港特别行政区居民 156
香港特别行政区居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 156
中葡联合声明 157
“世界经济特区” 157
澳门问题和对澳门问题的政策 157
土地契约 157
香港学 157
中葡联合联络小组 158
中葡土地小组 158
澳门居民 158
台湾回归祖国实现和平统一的方针 158
九条方针 158
第三次国共合作 158
奥运模式 158
香港模式 159
党的集中制 160
少数服从多数 160
个人服从组织 160
三、党的组织工作 160
党的民主制 160
党的民主集中制 160
(一)党的组织制度 160
下级服从上级 161
全党服从中央 161
党的代表大会制度 161
党的全国代表大会 161
党的总支部党员大会 162
党的代表大会代表资格审查委员会 162
党的支部党员大会 162
党的地方各级代表大会 162
党的全国代表会议 162
党的基层代表大会 162
党的集体领导制度 163
集体领导与个人分工负责相结合 163
党的监督制度 163
禁止任何形式的个人崇拜 163
领导干部任期制 164
对话制度 164
党内通报制度 164
党内奖惩制度 164
党内称呼 164
党的报告工作制度 165
党内表决制度 165
党的选举制度 165
党内选举程序 165
直接选举 166
法定人数 166
候选人 166
被选举人 166
选举人 166
党支部委员的增补办法 166
党支部委员会改选程序 166
预选 166
有效选举 167
党员学习制度 167
递补 167
无效选举 167
选票 167
记名投票 167
无记名投票 167
差额选举 167
等额选举 167
间接选举 167
党的组织生活制度 168
党员汇报制度 168
(二)党的组织机构 168
党的组织系统 168
党的组织体制 168
党的组织体系 168
党的组织形式 168
中共中央总书记 169
中共中央委员会 169
党的领导机关 169
党的中央领导机构 169
党的中央组织 169
中共中央政治局候补委员 170
中共中央军事委员会 170
中共中央委员 170
中共中央书记处 170
中共中央候补委员 170
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 170
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务委员会委员 170
中共中央政治局及其常务委员会 170
中共中央主席 170
中共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 171
中共中央顾问委员会 171
中共中央顾问委员会主任 171
中共中央顾问委员会常委 171
中共中央顾问委员会委员 171
中共中央组织部 171
党委派出的代表机关 172
党委 172
中共中央党校 172
中共中央统战部 172
中共中央宣传部 172
中共中央对外联络部 172
党的地方各级委员会及其常务委员会 173
党的地方各级纪律检查委员会 173
党的省、自治区、直辖市委员会 173
党的省自治区直辖市顾问委员会 173
党的区执行委员会 174
党的基层委员会 174
党的基层组织的基本任务 174
党的基层组织 174
党的地区委员会 174
党的区委员会 174
党的县(旗)、市辖区委员会 174
党的市、自治洲委员会 174
党的支部委员会 175
党的总支部委员会 175
分党委 175
机关党委 175
企业党委 175
事业党委 175
党支部书记 176
党支部组织委员 176
党支部委员 176
党支部宣传委员 176
党支部的地位和作用 176
党的临时支部委员会 176
党的联合支部委员会 176
党支部纪律检查委员 177
党支部青年委员 177
党支部群众工作委员 177
党支部统战委员 177
党支部保卫(保密)委员 177
党小组 177
党小组长 177
支部干事会 177
上海共产主义小组 178
共产主义小组 178
北京共产主义小组 178
东京共产主义小组 178
党团 178
党组 178
纪律检查组 178
巴黎共产主义小组 179
中共中央行动委员会 179
共产国际中国支部 179
中国共产党旅欧总支部 179
中共中央执行委员会 179
广州共产主义小组 179
济南共产主义小组 179
武汉共产主义小组 179
长沙共产主义小组 179
中共中央局 180
苏区中央局 180
中共临时中央政治局 180
前敌委员会 180
中共中央组织委员会 180
中共中央组织局 180
特别委员会 180
中央党务委员会 180
监察委员会 180
党的中央分局 181
党的各中央局 181
中共中央长江局 181
中共湘区区委 181
中共北方区委 181
中共广东区委 181
中共江浙区委 181
中国共产党中央工作委员会 182
党规党法 182
(三)党的组织纪律 182
“中央文革小组” 182
党的纪律 182
中共中央华中局 182
中共中央东南局 182
中共中央中原局 182
中共中央南方局 182
党纪的基本原则 183
党的纪律的主要内容 183
党的纪律的基本特点 183
党的纪律的重要作用 183
维护和实现党的纪律的条件 183
组织性 183
纪律性 183
人事纪律 184
政治纪律 184
组织纪律 184
铁的纪律 184
统一的纪律 184
自觉的纪律 184
宣传纪律 185
群众纪律 185
经济纪律 185
保密纪律 185
外事纪律 185
党政干部三大纪律八项注意 186
党纪与党性的关系 186
党纪与政纪的关系 186
党纪与党内民主的关系 186
党纪与理想的关系 186
违纪 186
违反党的政治纪律 187
目无党纪 187
泄露和遗失党和国家机密 187
违反党的组织纪律 187
违纪心理 187
违纪性质的判定 187
违纪问题的危害 187
违反财经纪律 188
贪污 188
挪用公款 188
侵占公款公物 188
行贿 188
投机倒把 189
敲诈勒索 189
回扣 189
受贿 189
公款请客送礼 190
违反外事纪律 190
违反计划生育政策 190
压制民主 190
打击报复 190
包庇纵容 190
损害党的团结和统一 190
贪生怕死 191
党员参加宗教活动 191
渎职 191
诬告陷害 191
搞封建迷信活动 191
严重官僚主义失职错误 191
小集团活动 191
组织秘密集团进行派别和阴谋活动 191
责任事故 191
“三种人” 192
党纪处分的原则 192
党的纪律处分 192
整顿纪律 192
党员犯罪 192
干扰办案 192
诽谤 192
党纪处分的依据 193
党纪处分的目的 193
党纪处分的组织程序 193
党纪处分的批准权限 193
党纪处分特殊情况的审批 193
复杂违纪案件的处理程序 193
党内警告 194
组织处理 194
党内严重警告 194
撤销党内职务 194
责成在一定范围内公开检查 194
责成写出书面检查 194
党内通报 194
留党察看 195
开除党籍 195
双重处分 195
建议给予行政处分 195
对有包庇违纪行为的党员处理 195
对违纪的预备党员的处理 195
对党组织集体进行处分 195
留党察看期 196
对党员处分不当的处理 196
对处分不服的申诉 196
允许个人申辩 196
党纪处分生效期 196
处分决定 196
解散党的组织 196
改组党的组织 196
从重处分 197
从轻处分 197
免予处分 197
不予处分 197
改变处分 197
取消处分 197
批评教育 197
《中纪委关于共产党员必须严格遵守党章的通知》 197
《国家行政机关工作人员贪污贿赂行政处分暂行规定》 198
《关于共产党员在经济领域中违法犯罪的党纪处分暂行办法》 198
《党员领导干部犯严重官僚主义失职错误党纪处分的暂行规定》 199
《中共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关于共产党员违反社会主义道德党纪处分的若干规定(试行)》 199
《共产党员在涉外活动中违反纪律党纪处分的暂行规定》 199
《中共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对参与嫖娼、卖淫活动的共产党员及有关责任者党纪处分的暂行规定》 200
(四)党的纪律检查工作 200
纪律检查工作 200
纪律检查工作的地位和作用 200
纪律检查工作的性质 200
纪律检查机构 200
纪律检查机构双重领导体制 201
纪检公文 201
上级纪委对下级纪委的领导 201
党委对同级纪委的领导 201
纪律检查工作的方针 201
纪律检查委员会的职权 201
纪律检查机关的职能 201
纪律检查机关的任务 201
纪律检查工作指导思想 201
严格执行党的纪律 202
既坚决又稳妥 202
预防为主,教育为主 202
纪检干部的修养 202
纪检干部 202
纪检干部的产生 202
党纪面前人人平等 203
纪律检查工作的基本原则 203
反倾向斗争必须从实际出发 203
重证据,重调查研究,严禁逼供信 203
对人的处理要持十分慎重的态度 203
坚持实事求是,有错必究 203
取于斗争,刚直不阿 203
案件检查的基本原则 204
案件的检查方法 204
案件检查的程序 204
在纪律检查工作中认真走群众路线 204
违纪案件检查 204
违纪案件 204
在纪律检查工作中实行集体领导和个人分工负责相结合的制度 204
纪检信访工作的主要任务 205
报案 205
疑难案件 205
积案 205
一般性案件 205
大案要案 205
典型案件 205
纪检信访工作的性质 206
处理人民群众来信来访的基本原则 206
超级信访 206
受理 206
立案 206
立案范围 206
办案人员 207
办案原则 207
办案人员纪律 207
立案前了解情况 207
立案审批权限 207
立案手续 207
立案通知 207
办案要求 208
办案程序 208
调查 208
调查取证 208
案件调查组 208
办案责任制 209
指导办案 209
控告 209
交办案件 209
联合办案 209
自查案件 209
分级办案 209
检举 210
处理检举控告的程序 210
处理检举、控告和申诉的要求 210
揭发检举材料 210
错告 210
证据 211
直接证据 211
传来证据 211
原始证据 211
被检查者 211
被检查人的检查材料 211
被检查人的交待材料 211
匿名信 211
错证 212
反证 212
书证 212
证明书 212
证言 212
间接证据 212
物证 212
鉴定结论 213
当事人 213
诱供 213
刑讯逼供 213
串供 213
鉴定 213
证据鉴别 213
假证 213
伪证 213
有牵连的人和事 214
知情人 214
证人 214
询问证人 214
现场见证人 214
调查核实 214
案件处理意见 214
案件调查报告 214
定性 214
停职检查 215
离职审查 215
组织措施 215
《中国共产党纪律检查机关案件检查工作条例(试行)》 215
定性不准 215
认识错误 215
销案 215
撤案 215
责任 215
案件审理工作的指导原则 216
案件审理工作的职责范围 216
归口审理 216
案件审理工作的任务 216
案件审理工作 216
事实清楚 217
证据确凿 217
定性准确 217
处理恰当 217
手续完备 217
案件审理工作程序 217
案件审理工作部门的工作程序 217
党的基层组织审查处理违纪案件的工作程序 217
复议 218
结案 218
案件复查报告 218
留有尾巴 218
回避 218
案件批复 218
审查处理违反党纪案件的批准程序 218
案件审理报告 218
复查 218
被检查人的申辩材料 219
《党的纪律检查机关案件审理工作条例》 219
申诉 219
处理党员申诉的程序 219
案件审查处理的监督 219
冤假错案 219
历史遗留问题 219
《中共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关于处理检举、控告和申诉的若干规定》 220
四、党的宣传工作与思想政治工作 221
(一)党的宣传工作总论 221
宣传 221
宣传学 221
舆论学 221
党的宣传工作 221
宣传工作基本原则 221
宣传工作改革 222
宣传类型 222
宣传部门 222
宣传工作指导方针 222
宣传工作基本任务 222
宣传工作基本职能 222
宣传工作基本方式 222
宣传工具 223
少宣传个人 223
舆论导向 223
宣传阵地 223
宣传队伍建设 223
宣传工作者 223
对外宣传工作 224
党委宣传部门对外宣传的职责 224
(二)理论工作 224
理论工作 224
理论研究 224
超前理论研究 224
理论思维 224
马克思主义理论队伍 225
理论咨询 225
理论学习中心组 225
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 225
理论素质 225
理论教育 225
理论宣传 225
理论信息 225
群众宣传队伍 226
社会发展规律教育 226
宣传员制度 226
报告员制度 226
社会宣传 226
(三)社会宣传 226
学校政治理论课 226
理论研究课题组 226
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教育 227
社会主义教育 227
形势任务教育 227
社会责任感教育 227
主人翁意识教育 227
集体主义教育 227
国际主义教育 228
民族自尊心教育 228
爱国主义教育 228
艰苦奋斗精神教育 228
革命传统教育 228
思想品德教育 228
人生观教育 228
四有教育 228
商品知识教育 229
职工思想教育 229
致富道德教育 229
职工四有教育 229
保护妇女、儿童、老人合法权益教育 229
计划生育宣传教育 229
民主与法制教育 229
企业精神教育 230
学生思想教育 230
学校社会家庭三结合教育 230
延安精神 230
老山精神 230
民族自豪感 230
经济建设宣传 230
第二课堂 231
社会实践活动 231
社会协商对话 231
展览宣传 231
普法宣传 231
改革的舆论宣传 231
形象化教育 231
知识竞赛 232
文化馆 232
帮教活动 232
博物馆 232
双增双节教育活动 232
重大节日纪念活动 232
拥军优属活动 232
学雷锋活动 232
文化站 233
群众艺术馆 233
联合活动室 233
乡规民约 233
(四)新闻出版文艺工作 233
传播 233
大众传播 233
传播学 233
新闻的真实性 234
新闻的指导性 234
新技术革命和新闻事业 234
新闻 234
新闻的阶级性 234
传播五要素 234
新闻的思想性 234
新闻学 235
新闻社会学 235
新闻心理学 235
新闻受众学 235
新闻美学 235
新新闻学 235
新闻敏感 236
新闻体裁 236
新闻道德 236
新闻价值 236
新闻六要素 236
新闻结构 236
新闻工作的作用 237
新闻工作性质 237
新闻工作的党性原则 237
新闻政策 237
新闻工作 237
新闻散文化 237
新闻媒介 237
新闻洞 237
新闻事业的职能 238
新闻和宣传 238
新闻批评的原则 238
新闻工作者协会 238
新闻工作的群众性 238
新闻工作的指导性 238
新闻工作方针 238
舆论 239
广告新闻 239
新闻发言人制度 239
客观报道 239
客观、真实、公正、全面 239
双向流动 239
报纸 239
党报的党性 240
党报的党性和人民性 240
全党办报 240
报纸批评 240
党报“五性” 241
党报的群众性 241
党报的战斗性 241
党报的组织作用 241
报刊的内在规律 242
广播 242
广播电视理论 242
报刊的首要职责 242
报刊的有机运动 242
报刊“国家化” 242
出版工作性质 243
出版工作方针 243
出版纪律 243
出版工作者协会 243
文艺工作 243
社会主义文艺事业的根本道路 243
二为方向 243
文艺体制改革 243
民族文化 243
中国青年出版社 244
科学出版社 244
人民教育出版社 244
中国少年儿童出版社 244
群众文化 244
人民出版社 244
外来文化 244
批判地继承民族文化遗产 244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245
法律出版社 245
书目文献出版社 245
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 245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245
人民文学出版社 245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245
中华书局 245
世界知识出版社 245
商务印书馆 245
科学普及出版社 245
文物出版社 245
中央人民广播电台 246
中国国际广播电台 246
中央电视台 246
新华通讯社 246
思想政治工作是贯彻基本路线的可靠保证 247
思想政治工作 247
思想政治工作是经济工作和其它一切工作的生命线 247
中国新闻社 247
(五)思想政治工作 247
中国新闻学会联合会 247
中华全国新闻工作者协会 247
思想政治工作是凝聚全民族力量的重要途径 248
思想政治工作是实现远大理想的必需条件 248
思想政治工作是坚持唯物史观的应有之义 248
思想政治工作是社会主义企业的内在要求 249
思想政治工作的社会价值 249
思想政治工作是协调人际关系的基本方法 249
思想政治工作的指导方针 249
思想政治工作的理论基础 249
思想政治工作的基本原财 249
思想政治工作的根本目的和任务 249
思想政治工作规律 249
思想政治工作效果评价 250
思想政治工作岗位责任制 250
思想政治工作研究 250
思想政治工作方法 250
思想政治工作方式 250
思想政治工作理论 250
思想政治工作的特点 250
思想政治工作制度 250
思想政治工作科学化 250
思想政治工作具体形式 251
思想政治工作制度 251
思想政治工作基础建设 251
思想教育的综合治理 251
思想政治工作的层次性 251
思想政治工作的效益 251
思想政治工作的整体效益 251
思想政治工作的直接效益 251
思想政治工作学的科学体系 252
《中共中央半于加强和改进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通知》 252
职工思想政治工作研究会 252
《国营企业职工思想政治工作纲要(试行)》 252
思想政治工作的潜在效益 252
思想政治工作的间接效益 252
思想政治工作学 252
《中共中央半于改进和加强高等学校思想政治工作的决定》 253
思想政治工作的机构 253
思想政治工作部门的主要职责 253
思想政治工作的基本建设 253
专职政治工作干部 254
政工干部的品德素质 254
政工干部的政治素质 254
兼职政治工作干部 254
思想政治工作机关的作风建设 254
思想政治工作机关的业务建设 254
思想政治工作机关的组织建设 254
思想政治工作机关的政治建设 254
政工干部的业务素质 255
政工干部的工作能力 255
思想政治工作骨干 255
企业思想政治工作 255
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网络 255
租凭企业思想政治工作 255
改革开放中思想政治工作 256
中小学思想政治工作 256
政治学习制度 256
思想政治工作的会议制度 256
农村思想政治工作 256
科研中思想政治工作 256
中外合资企业中的思想政治工作 256
高等学校思想政治工作 256
解决思想问题与解决实际问题相结合 257
耐心说服教育与严格纪律相结合 257
思想政治工作与业务工作相结合 257
物质鼓励与精神鼓励相结合,以精神鼓励为主 257
思想政治工作与行政管理、经济手段相结合 257
思想政治工作结合各项工作一道去做 257
思想政治工作的考核评比制度 257
思想政治工作的汇报制度 257
表扬与批评相结合,以表扬为主 258
思想政治工作中的民主原则 258
思想预测 258
思想分析 258
疏导方针 258
表扬为主 258
身教重于言教 258
人生态度 259
人生哲学 259
炎心 259
物质鼓励 259
现身说法 259
抓思想苗头 259
寓理于事 259
循循善诱 259
以情感人 259
以理服人 259
寓教于乐 259
生死观 260
荣辱观 260
幸福观 260
苦乐观 260
享乐主义人生观 260
利已主义人生观 260
存在主义人生观 260
实用主义人生观 260
公私观 261
恋爱观 261
人才观念 261
全局观念 261
封建思想观念 261
人的主观能动性 261
社会责任感 261
事业心 261
集体主义 261
个人主义 262
个性 262
民族自尊心 262
志向 262
自我意识 262
革命乐观主义 262
开放意识 262
自信自强自尊 262
革命英雄主义 262
荣誉 263
人际关系 263
社会关系 263
社会主义的新型社会关系 263
义务 263
节操 263
习惯 263
兴趣 263
(六)党的报刊 264
《新青年》 264
《每周评论》 264
《觉悟》(上海《国民日报》副刊) 264
《湘江评论》 264
《新生活》 264
《觉悟》 264
《先驱》 265
《妇女声》 265
《劳动周刊》 265
《劳动音》 265
《劳动界》 265
《武汉星期评论》 265
《共产党》 265
《向导》 266
《唐山潮声》 266
《真报》 266
《湖南学生联合会周刊》 266
《少年》 266
《山东劳动周刊》 266
《新时代》 266
《劳动周报》(武汉) 267
《觉邮》 267
《劳动周报》(广州) 267
《前锋》 267
《妇女周报》 267
《新江西半月刊》 267
《中国青年》 267
《中国共产党党报》 267
《赤光》 267
《战士》 268
《中州评论》 268
《政治周报》 268
《中国工人》 268
《热血日报》 268
《政治生活》 268
《工人之路》 268
《布尔什维克》 269
《列宁青年》 269
《无产青年》 269
《工人宝?》 269
《中央政治通讯》 269
《汀雷》 269
《人民周刊》 269
《中国农民》 269
《上海报》 270
《时事简报》 270
《军事通讯》 270
《红军日报》 270
《红旗日报》 270
《实话》 270
《红旗周报》 270
《斗争》 271
《火线》 271
《革命与战斗》 271
《红色中华报》 271
《红星报》 271
《青年实话》 271
《政治工作》 271
《红色战场》 272
《前进报》 272
《救国时报》 272
《新中华报》 272
《解放》 272
《抗敌报》 272
《新华日报》 273
《群众》 273
《西北》 274
《文汇报》 274
《五日时事》 274
《子弟兵报》 274
《大众报》 274
《冀中导报》 274
《拂晓报》 274
《救国报》 275
《中国文化》 275
《共产党人》 275
《边区群众报》 275
《大众日报》 275
《抗战生活》 275
《八路军军政杂志》 275
《冀南日报》 275
《先锋》 276
《人山报》 276
《淮南日报》 276
《解放日报》 276
《江淮日报》 276
《抗战日报》 276
《晋绥日报》 276
《前线月刊》 276
《冀鲁豫日报》 277
《盐阜报》 277
《部队生活》 277
《盐阜大众报》 277
《东北日报》 277
《正报》 277
《消息》 277
《人民报》 277
《人民日报》(晋冀鲁豫) 277
《苏北日报》 277
《解放军报》 278
《中国广播报》 278
《中国电视报》 278
《人民日报》 278
《光明日报》 278
《新华月报》 278
《中国日报》 279
《经济日报》 279
《中国教育报》 279
《农民日报》 279
党员条件 280
党员标准 280
党员素质 280
共产党员 280
(一)党员的准则与条件 280
五、中国共产党党员与干部 280
党员的六条标准 281
党员标准的八项条件 281
新党章对党员的要求 281
中国共产党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有共产主义觉悟的先锋战士 281
党员必须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281
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 282
党员不得谋求任何私利和特权 282
党员的牺牲精神 282
党员要为共产主义奋斗终身 282
党员必须参加党的一个组织 282
党员永远是劳动人民中的普通一员 282
党员必须密切联系群众 283
共产党员要经得起执政和改革开放的考验 283
旗帜鲜明地坚持四项基本原则 283
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 283
做坚持和维护人民民主专政的模范 283
共产党员要做改革开放的促进派 283
坚持人民利益和国家利益高于一切 284
带领群众走共同富裕的道路 284
正确处理个人利益与人利益的关系 284
党员要带头做“四有”新人 284
党员要支持好人好事,反对坏人坏事 284
敢于同一切违法乱纪行为作斗争 284
带头遵纪守法 284
(二)党员的权利与义务 285
党员的权利 285
党员的义务 285
党员权利和义务的特点 285
党员的权利和义务的统一 285
批评权 286
对党的工作提出建议和倡议 286
揭发检举权 286
参加党的政策问题的讨论 286
参加党的会议、阅读党的文件 286
接受党的培训和教育 286
辩护权 287
请求权 287
声明保留意见 287
申诉权 287
被选举权 287
选举权 2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