凡例 12
第三篇 建置 86
第一章 建置沿革 86
第二章 境域演变 86
第三章 行政区域 87
第一节 治所 87
第二节 乡(镇)村区划 88
第四章 乡镇概况 91
第四篇 自然地理 100
第一章 地质 100
第一节 区域地质 101
第二节 地质发展 105
第三节 矿藏 106
第四节 地震 111
第二章 地貌 112
第一节 地势 112
第二节 地貌类型 112
第三节 主要山峰 113
第三章 气候 118
第一节 特征 118
第二节 气温 119
第三节 降水 121
第四节 日照 124
第五节 云雾 125
第六节 气压和风 128
第七节 湿度和蒸发 130
第八节 地温 132
第四章 水文 134
第一节 地表水 134
第二节 地下水 135
第三节 河流 136
第四节 水质 138
第五章 土壤 143
第一节 分类分布 143
第二节 土壤特征 144
第三节 土壤障碍 154
第六章 植被 155
第一节 植物区系和植被分区 155
第二节 植被类型及群落结构 156
第三节 植被垂直分布 158
第七章 野生动物 162
第八章 自然灾害 165
第一节 水灾 165
第二节 旱灾 170
第三节 雹灾 171
第四节 风灾 172
第五节 虫灾 173
第六节 冻害 173
第五篇 人口 176
第一章 人口变动 176
第一节 来源 176
第二节 自然变动 176
第三节 机械变动 180
第二章 人口分布 181
第一节 民族 183
第三章 人口构成 183
第二节 性别 185
第三节 年龄 185
第四节 文化 188
第五节 农业与非农业人口 189
第六节 职业 191
第四章 婚姻家庭 192
第一节 婚姻 192
第二节 家庭 193
第五章 计划生育 193
第一节 晚婚与节育 193
第三节 管理机构 196
第二节 优生优育 196
第六篇 城乡建设 199
第一章 城市建设 199
第一节 市政公用设施 199
第二节 住宅建设 206
第三节 环境卫生 207
第四节 园林绿化 208
第二章 村镇建设 211
第一节 集镇 211
第二节 村庄 215
第三章 建筑业 216
第一节 建筑队伍 216
第三节 机械设备 217
第二节 建筑设计 217
第四节 主要建筑物 218
第四章 城乡建设管理 220
第一节 城乡规划 220
第二节 规划实施管理 222
第三节 市政管理 223
第四节 房地产管理 223
第五节 土地管理 224
第六节 管理机构 226
第七篇 环境保护 228
第一章 环境现状 228
第一节 污染与破坏 228
第二节 主要污染源 234
第一节 自然环境保护 235
第二章 环境治理 235
第二节 “三废”治理 236
第三节 其它公害控制 237
第三章 环境监测 238
第一节 设施 238
第二节 布点 239
第三节 程序 240
第四节 选例 241
第四章 环境管理 247
第一节 专业管理 247
第二节 管理机构 248
第八篇 计划物价物资 250
第一章 计划管理 250
第一节 生产计划管理 251
第二节 商品流通计划管理 257
第三节 固定资产投资管理 258
第四节 统计管理 261
第二章 物价管理 266
第一节 管理体制 266
第二节 物价制订 267
第三节 物价监督 272
第四节 物价调整 273
第三章 物资管理 281
第一节 物资采购 281
第二节 物资供应 283
第四章 管理机构 284
第一节 计划委员会 284
第三节 物资局 285
第二节 物价委员会 285
第四节 统计局 286
第九篇 工业 289
第一章 所有制 289
第一节 私营 289
第二节 公私合营 290
第三节 集体 290
第四节 全民 291
第五节 联营 292
第二章 工业门类 293
第一节 冶金工业 293
第二节 电力工业 294
第三节 煤炭工业 295
第四节 化学工业 296
第五节 机械工业 297
第六节 木材加工业 298
第七节 建材工业 299
第八节 食品工业 300
第九节 纺织工业 302
第十节 缝纫工业 303
第十一节 皮革工业 304
第十二节 造纸工业 305
第十三节 文教艺术用品工业 306
第十四节 其它工业 307
第三章 企业管理 311
第一节 计划管理 312
第二节 质量管理 316
第三节 财务管理 318
第四节 管理机构 320
第十篇 农业 326
第一章 生产基本条件 326
第一节 耕地 326
第二节 劳动力 329
第三节 农机具 330
第四节 农田基本建设 333
第五节 综合农业资源分布 334
第二章 生产关系变革 337
第一节 封建土地制度 337
第二节 土地改革 341
第四节 农业合作社 343
第三节 互助组 343
第五节 人民公社 344
第六节 联产承包责任制 345
第三章 农作物 348
第一节 粮食作物 348
第二节 经济作物 353
第三节 绿肥作物 361
第四章 农技农艺 362
第一节 耕作制度 362
第二节 品种 364
第三节 栽培技术 368
第四节 改土施肥 370
第五节 植物保护 374
第一节 计划管理 378
第五章 经营管理 378
第二节 劳动管理 379
第三节 财务管理 381
第四节 民主管理 382
第五节 农机具管理 383
第六节 收益分配 384
第七节 管理机构 386
第十一篇 林业 389
第一章 森林资源 389
第一节 林地土壤 389
第二节 森林面积及蓄积量 390
第三节 林木种类 391
第四节 林木特征 393
第六节 林副产品 394
第五节 将石自然保护区 394
第二章 山林权属 396
第一节 山林权改革 396
第二节 林木入社 397
第三节 林权调整 397
第四节 林业“三定” 398
第五节 林权转让 399
第三章 造林育林 400
第一节 采种育苗 400
第二节 调种调苗 402
第三节 植树造林 403
第四节 林业基地 405
第五节 防护林 406
第六节 森林抚育 408
第四章 森林保护 410
第一节 森林防火 410
第二节 病虫害防治 415
第三节 林政管理 417
第五章 木竹生产 421
第一节 木材采伐 421
第二节 集运 423
第三节 贮存 425
第四节 毛竹生产 426
第六章 林业机构 428
第一节 行政管理机构 428
第二节 事业单位 429
第三节 企业单位 4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