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页 1
第一部分 教育学基本知识 1
一、教学计划 1
二、教学大纲 4
三、教材(教科书) 6
四、学期教学进度计划 9
五、教学过程 12
六、教学原则 18
七、教学工作的基本环节 28
[教材分析] 37
[重点内容] 37
[教学目的和要求] 37
第一章 绪论 37
第二部分 材料力学教学研究 37
[教学研究] 39
(一)对绪论课的认识 39
(二)绪论课的内容和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 40
[参考资料] 材料力学史简介 51
[教学研究讨论题] 60
第二章 拉伸和压缩 61
[教学目的和要求] 61
[重点内容] 62
[学时分配] 62
[教材分析] 63
(一)截面法 内力分析 65
[教学研究] 65
(二)应力的概念和变形的平面假设 69
(三)虎克定律 泊松比 70
(四)关于材料机械性质的研究 72
(五)强度计算问题 73
(六)斜截面上的应力分析 77
(七)超静定问题 78
(八)变形能 83
[参考资料(一)]教案:拉伸(压缩)时的应力计算和强度条件 84
[参考资料(二)]金属材料的机械性质 92
[问题和习题] 99
[教学研究讨论题] 99
第三章 剪切和挤压 108
[教学目的和要求] 108
[重点内容] 108
[学时分配] 109
[教材分析] 109
[教学研究] 111
(一)剪切和挤压的实用计算 111
(二)剪切虎克定律 115
(三)教学中应注意之点 116
[参考资料]教案:剪切和挤压的实用计算 116
[问题和习题] 124
[教学研究讨论题] 124
第四章 扭转 127
[教学目的和要求] 127
[重点内容] 127
[学时分配] 127
[教材分析] 128
[教学研究] 132
(一)外力偶矩和扭矩 扭矩图 132
(二)圆轴扭转时的应力和变形分析 134
(三)几个有关问题的讨论 136
[参考资料(一)]教案:圆轴扭转时的应力和变形 140
[参考资料(二)]非圆截面杆的扭转 147
[教学研究讨论题] 152
[问题和习题] 153
第五章 平面图形的几何性质 157
[教学目的和要求] 157
[重点内容] 157
[教学时数] 157
[教材分析] 158
[教学研究] 159
[参考资料(一)]教案:平面图形的几何性质 162
[参考资料(二)]惯性积 主惯性矩 176
[问题和习题] 184
[教学研究讨论题] 184
第六章 弯曲 188
[教学目的和要求] 188
[重点内容] 189
[学时分配] 189
[教材分析] 191
[教学研究] 194
(一)教学中一般应注意之点 194
(二)静定梁的计算模型 195
(三)内力分析 内力图 201
(四)正应力公式 206
(五)梁的变形 209
(六)超静定梁 232
(七)梁的合理设计的讨论 232
[参考资料(一)]教案:弯矩、剪力和载荷集度的微分关系 237
[参考资料(二)]连续梁和三弯矩方程 244
[教学研究讨论题] 252
[问题和习题] 252
第七章 应力状态和强度理论 259
[教学目的和要求] 259
[重点内容] 260
[学时分配] 260
[教材分析] 261
(一)教学中一般应注意之点 263
(二)应力状态的概念 263
[教学研究] 263
(三)平面应力状态的分析 265
(四)广义虎克定律 266
(五)强度理论 267
[参考资料(一)]两个教案 点的应力状态分析 269
[参考资料(二)]强度理论的参考资料 290
[教学研究讨论题] 304
[问题和习题] 305
[教学时数] 309
[重点内容] 309
[教学目的和要求] 309
第八章 电测应力分析基础 309
[教材分析] 310
[教学研究] 311
(一)对实验应力分析的基本认识 311
(二)基本原理教学与实验教学并重 313
(三)电测应力分析的理论结构 313
(四)静态多点测量 314
[参考资料(一)]教案:电测应力分析 315
[参考资料(二)]电测应力分析的基本原理及其应用 327
[问题和习题] 349
[教学目的和要求] 351
[重点内容] 351
第九章 组合变形杆件的强度计算 351
[学时分配] 352
[教材分析] 352
[教学研究] 353
(一)教学中一般应注意的问题 353
(二)弯曲-拉伸(压缩)组合变形杆件的强度计算 355
(三)弯曲-扭转组合变形杆件的强度计算 356
[参考资料(一)]习题课教案:组合变形杆件的强度计算 357
[参考资料(二)]专题研究 364
(一)关于合成弯矩的讨论 364
(二)组合弯曲与斜弯曲 367
(三)直杆的偏心拉伸(压缩)截面核心 371
[教学研究讨论题] 373
[问题和习题] 374
第十章 动荷应力 377
[教学目的和要求] 377
[重点内容] 377
[教学时数] 377
[教材分析] 377
[教学研究] 378
(一)动荷应力的概念 378
(二)惯性力问题 379
(三)冲击载荷问题 381
(四)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 388
[参考资料(一)] 教案:动荷应力 388
[参考资料(二)] 匀速旋转圆盘的应力 392
[参考资料(三)]构件受迫振动时的应力计算 396
[教学研究讨论题] 400
[问题和习题] 401
第十一章 交变应力和断裂韧度 405
[教学目的和要求] 405
[重点内容] 405
[学时分配] 405
[教材分析] 406
[教学研究] 409
(一)交变应力 409
(二)断裂韧度 416
[参考资料(一)] 教案:交变应力 418
[参考资料(二)]材料在非对称循环交变应力作用下的持久极限及其强度校核 422
[参考资料(三)]影响持久极限的因素 431
第十二章 压杆的稳定 440
[教学目的和要求] 440
[重点内容] 440
[学时分配] 440
[教材分析] 441
[教学研究] 442
(一)关于压杆稳定问题的基本认识 (二)临界力 临界应力 443
(三)压杆稳定计算 453
[参考资料]教案:压杆的稳定(部分内容) 462
[问题和习题] 467
[教学研究讨论题] 467
第十三章 功能原理及其在变形体研究中的应用(参考资料) 471
(一)应变能 余能 势能 471
(二)应变能原理(卡氏第一定理) 480
(三)余能原理 486
(四)势能原理 瑞利(Rayleigh)-里兹(Ritz)法 492
(五)用单位载荷求位移 498
[问题和习题] 503
第十四章 弹性力学基本知识(参考资料) 505
(一)应力分量和平衡方程式 505
(二)应力边界条件 508
(三)应变、位移关系式 512
(四)应变、应力关系式 514
(五)相容性及相容方程 515
(六)弹性力学问题的解法 519
(七)弹性理论的平面问题 522
(八)材料力学主要结论的弹性力学评价 533
[习题] 541
附录 544
Ⅰ.“材料力学教学大纲”(试行草案)(中等专业学校工科机械类专业通用) 544
Ⅱ.主要符号表 552
Ⅲ.常用材料的物理力学性能 554
(一)材料的力学性能 554
(二)材料的强度 5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