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 录 3
第一部分总 论 3
第一章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提出和形成 秦德芬 3
第二章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精髓 刘格敏 14
第三章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核心内容 赵曜 23
第四章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战略步骤 刘鹏 38
第五章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经济制度和经济体制 李道中 49
第六章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民主政治建设 叶庆丰 59
第七章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精神文明建设 周锡荣 69
第八章 有中国特色的统一祖国的创造性构想 李道中 80
第九章 有中国特色的对外关系的战略思想 刘玉芬 88
第十章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领导力量和依靠力量 龚学增 98
第十一章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历史地位 严书翰 108
第二部分专 论 117
领导干部要自觉肩负起历史责任 胡锦涛 117
抓住历史机遇 面向21世纪推进教育的改革与发展 李岚清 121
坚决贯彻邓小平新时期军队建设思想 为建设强大的现代化正规化革命军队而奋斗——纪念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七十周年 刘华清 125
在全国第三次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研讨会上的讲话 丁关根 130
加快推进国家信息化 邹家华 132
活跃的一九九六年中国外交 钱其琛 135
把握大局 团结奋斗 进一步推进山东的改革和建设事业 吴官正 137
高举伟大旗帜 做合格的领导干部 李长春 138
大力发展对外经济贸易 全面提高对外开放水平 吴仪 140
认真贯彻十五大精神加快推进国有企业改革 王忠禹 143
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新的里程碑 145
——学习江泽民同志在党的十五大上的报告的体会 肖 扬 145
关于国有企业领导班子考核建设工作的几点意见 张全景 149
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经济 曾培炎 150
做好十项民政工作促进道德风尚建设 多吉才让 153
统一思想的有力武器 逄先知 155
企业领导班子建设要建立和强化“四个机制” 袁宝华 157
把广播影视工作努力提高到一个新水平 孙家正 157
坚决贯彻科技强军的战略思想 刘精松 159
抓住机遇实现转变 大力开展高技术条件下的军事训练 李来柱 161
加强人才培养推进军队质量建设 陈炳德 163
实现我军质量建设的历史性跨越 钱国梁 165
坚定不移地走有中国特色的精兵之路 廖锡龙 167
着眼现代战争特点 建设强大人民空军 刘顺尧 169
新时期武警部队建设的重要指导思想 171
——学习江泽民主席关于加强武警部队建设重要论述的体会 徐永清 171
新时期高中级干部教育管理的根本指针 173
——学习江泽民同志有关论述的体会 周坤仁 173
大力加强作风纪律建设保持部队高度稳定和集中统一 陈秀 176
努力建设精干有效的战略导弹部队 杨国梁 178
努力推进工程技术进步为实现新世纪宏伟目标而奋斗 朱光亚 180
紧密团结在共产党的周围 向新世纪迈进 雷洁琼 183
积极推进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 陈锦华 184
认真贯彻十五大精神 开创教育发展的新局面 朱开轩 188
发扬白求恩精神全面促进卫生系统的精神文明建设 陈敏章 190
开创民航精神文明建设新局面 陈光毅 191
扎实工作推动煤炭工业持续健康发展 王森浩 193
实现我国电力工业第二次创业 史大桢 195
继续推进流通体制改革 陈邦柱 197
发展住宅建设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 侯捷 198
我国劳动工作再上新台阶 李伯勇 201
靠邓小平理论“二次创业” 宋瑞祥 203
积极主动地做好公安工作 陶驷驹 204
社会主义前程远大——纪念十月革命胜利80周年 韦建桦 206
做好十项文化工作促进精神文明建设 刘忠德 209
关于做好新时期民族工作的几点思考 高严 212
全面贯彻落实十五大精神开创辽宁工作新局面 闻世震 215
天津以社区为载体推进精神文明建设 高德占 219
把握大局稳中求进 程维高 221
用十五大精神统一思想和行动全面推进内蒙古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刘明祖 222
领导干部要做廉洁自律的模范 王茂林 224
坚持两手抓的战略方针促进双文明建设协调发展 贾志杰 226
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 舒惠国 229
全面认识公有制经济的含义 曹伯纯 231
发展蓝色产业振兴福建经济 陈明义 233
乘十五大东风加快四川发展 谢世杰 235
高举伟大旗帜深刻领会精神 张德邻 237
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继续推进党的建设的伟大工程 田成平 239
把握十五大精神实质绘就跨世纪宏伟蓝图——在党的十五大分组讨论时的发言摘要 田凤山 239
坚定不移地把农牧业放在国民经济的首位 乌力吉 242
积极做好新时期的劳动就业工作 郑斯林 244
把握工作重点加快发展步伐 程安东 246
认真抓好十五大精神的学习宣传和贯彻落实工作 白恩培 248
抓住机遇扩大开放满怀信心迈向21世纪 阿不来提·阿不都热西提 249
解放思想抓机遇真抓实干创新业 贺国强 250
中国始终不渝地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刘华秋 251
充分发挥党的组织优势 虞云耀 256
为十五大召开创造良好的舆论环境 徐光春 259
学习邓小平军工民用相结合的思想 朱育理 261
围绕国有企业的改革和发展进一步做好企业党建工作 陈清泰 263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的经济职能 余健明 264
当前国际战略形势的特点及发展趋势 黄云康 267
以科技为先导促进国防现代化 昝云龙 269
经济体制改革一定要有新的突破 张皓若 270
市场经济条件下我国林业发展的思考 祝光耀 271
股份合作制是农村经济发展的一条新路 刘培植 273
关于我国民族工作的若干理论问题 赵延年 274
新闻工作者的神圣职责 郑梦熊 276
高举伟大旗帜加强干部思想理论建设 汪家镠 277
坚持以公有制为主体——分清社会主义公有制为主体、多种经济成份共同发展同私有化的界限 吴树青 279
光辉的理论伟大的旗帜 邢贲思 283
认识和把握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 苏星 288
重新认识和正确理解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 赵曜 289
兴起学习邓小平理论新高潮 必须深入学习十五大报告 陈登才 291
邓小平对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贡献 赵家祥 294
国有企业改革大思路 杨启先 300
坚持从严治党的方针深入开展反腐败斗争 傅杰 303
摆脱本本主义推进伟大事业 卫兴华 306
加强对企业领导班子的民主评议和监督 王怀远 306
加强对企业领导班子的民主评议和监督 王怀远 306
高举旗帜要落实到改革开放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实践中——学习党的十五大关于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的体会 单荣范 309
办好国有企业关键是有好的领导班子 于均波 311
务使农业产业“化”起来 宋法棠 313
搞好国有企业党建工作首先要统一思想认识 刘泽民 315
搞好国有企业党建工作首先要统一思想认识 刘泽民 315
邓小平经济理论是指导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伟大纲领——学习《邓小平经济理论学习纲要》的一点体会 李大强 315
坚定不移高举邓小平理论的伟大旗帜 杨永良 318
艰苦奋斗励精图治再创辉煌 顾浩 321
加强理论学习 深化干部培训努力建设一支高素质的干部队伍 桑结加 322
强化“军民兼容”机制增强国防动员实力 薛荣哲 323
全方位地调整优化经济结构 彭致圭 325
关心国防支持国防建设国防始终坚持“三个不动摇” 把握国防斗争主动权 潘心城 327
适应市场经济要求发展国防科技工业 潘连生 328
时代呼唤企业战略管理人才 乔生祥 329
认清形势明确任务努力开创军区军事理论研究工作新局面 杨旭华 331
把精神文明建设落到实处 朱伯儒 332
发挥军事理论指导作用确保“两个转变”顺利实行 戴怡芳 334
切实搞好“两个武装” 全面提高我军战斗力 罗烈文 335
坚持改革走有中国特色的精兵之路 姚有志 337
伟大旗帜的重要指导作用 赵连臣 337
试谈多党合作中的互相监督 戴善仁 340
卓有成效地开展党建目标管理 周 原 341
市场经济五大功能 冯玉忠 343
规范招生制度 提高成人教育质量 王仲才 345
谈谈城镇住房制度改革 陈基余 347
接受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发挥参政党的积极作用 阳忠恕 348
论中国亟待重建有自己特色的现代民族理论 范向东 350
反腐败斗争必须综合治理 嵇华 351
突破“六艺”编辑观树立大编辑观念 武兆瑞 353
对国有企业产权改革的思考 欧阳廷亮 355
企业集团多角化经营战略的思考 欧阳廷亮 白均生 357
把闽东南建设成海峡西岸的繁荣地带 余金满 360
第三部分 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科学体系的主要内容 365
第一章关于建设社会主义的思想路线的理论 365
论邓小平的创造精神 李根江 365
论对立面的统一学说的三个原则 杨昌才 366
论毛泽东社会科学观的实践观 丛长福 368
论马克思的运输经济思想的理论体系 曹钟勇 370
略论邓小平对毛泽东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的继承和发展 李关富 371
马克思主义人论与艺术本体论初探 赵怡生 373
恩格斯晚年对未来社会主义的科学预见 汪恩键 375
论马克思的实践观及“实践的唯物主义” 肖中舟 376
社会科学研究也要解放思想——学习邓小平同志南巡谈话的几点体会 孙肇亨 马永真 378
刘少奇论经济建设必须从国情出发 青人 380
论邓小平的领袖形象 娄永清 381
邓小平在解放战争时期战略进攻阶段的军事贡献 孙友三 383
认真学习邓小平同志的教育思想 戚建庄 385
毛泽东和邓小平公平与效率观之比较 罗伟 386
毛泽东反腐倡廉思想初探 杨静 388
简论邓小平哲学思想的特色 李平崔永学 390
毛泽东哲学的历史地位 房良钧 391
论我党第三代领导集体对毛泽东建党思想的运用、丰富和发展 周树林 394
正确认识当代资本主义 林曾靖 395
必须坚定不移地实行两个转变 王启生 396
邓小平的系统经济思想 张牛 397
新时期·新关系——论江泽民对《论十大关系》的继承和发展 王清芳 399
从“六大”到“七大”新民主主义理论体系的确立 罗宗荣 400
邓小平对毛泽东农业思想的继承和发展 吴苑华 401
“中国飞跃”谜底就在《邓小平文选》第三卷 周承宗 402
毛泽东反腐倡廉的光辉思想与实践 白秀廷 404
毛泽东廉政思想探析 陆剑云 405
略论邓小平“两手抓”的战略思想 陈修文 407
毛泽东思想与邓小平理论体系之比较 程惠莲 409
排除思想障碍继续解放思想 邢维礼 410
社会场思想与中国大变革 毕友路 412
《资本论》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王文昌 周岩 414
试论邓小平实事求是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的特色 鹿坤 416
正确理解恩格斯论住宅的观点 温文泉 418
马克思恩格斯完成“两个转变”的比较 李宝怀 420
论邓小平的哲学认识论思想体系 赖宇辉 422
邓小平理论同毛泽东思想比较研究探讨 易福林 423
邓小平的科技革命思想述论 夏远生 425
要正确地对资本主义进行再认识 王智益 427
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思想绝不能动摇——学习邓小平同志有关论述的体会 何一兵 429
论邓小平现代化思想 韦定广 430
论建国后毛泽东的农业经济思想 霍丽 432
学习列宁有关严于治党的思想 李维香陈联群 434
深入理解解放思想 杨维骏 435
认真学习毛泽东哲学思想 李美南 437
邓小平同志的创造哲学初探 甘自恒 438
怎样看待私营经济的发展 陈柳青 440
试析邓小平选拔任用领导干部的新原则 甘泉 442
贫困地区解放思想要冲破“山地意识” 王奎荣 443
毛泽东人力资源观浅探 郭剑雄 444
邓小平成功之道 许全兴 445
略论防“左” 徐金城宋继孔 448
邓小平指导改革成功的奥秘 匡萃坚 450
改革、开放和发展的哲学 汤文曙 452
论邓小平市场经济理论的意义 何源章 453
邓小平的发展论 王玉恩 454
三个“是否有利于”标准是对马克思主义的全面继承和发展 陈文龙杨淑琴 456
试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基本特征的理论 鲁明学 458
从新时期几项重大决策看邓小平的务实风格 曹春荣 459
“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的哲学思考与实践 李克声 461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辩证法研讨会综述 善光 463
妥善处理改革、发展和稳定的关系 毛树礼 464
试论毛泽东关于中国工业化道路的思想及其现实指导意义 刘长梅 465
试论毛泽东在抗战初期的理论贡献 杨祖培 469
论《资本论》中的现代系统论思想 靳共元 471
邓小平价值观的价值结构 刘吉发 马文敏 472
斯大林生产关系基础理论的谬误和危害 李永采 474
邓小平的哲学观 房玫 475
论科学社会主义的私有制观 崔文华 477
毛泽东在遵义会议前后 侯保重娄胜霞 479
正确理解三条标准 郭保珠 480
马克思关于货币资本商品化的理论 周纪信 482
马克思主义伦理学与当代哲学 倪愫襄 484
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 进一步解放思想 王泽旭 485
毛泽东对改革和对外开放的理论探索 郝志模 487
浅谈邓小平文艺思想 张文泰 489
邓小平坚持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文艺思想 李士德 491
邓小平变的辩证法思想初探 林锡奇 493
谈学习和研究《资本论》的现实意义 梁天祥 494
经验归结到一点就是坚持实事求是 王宗学 496
论毛泽东“新经济政策” 徐晓萍 497
邓小平关于社会主义优越性的思想 郑治 498
试析邓小平“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的科学思想 张久恒 499
抗战时期毛泽东的政治领导观 张鸽盛 502
青年毛泽东关于“精神不灭、物质不灭”的思想启示 方辉锦 503
义利、群己、远近之辨与长治久安 吴仲炎 505
阶级分析方法在社会主义时期的应用 李海平 507
试论坚持实事求是原则的主体条件 廖春景廖晓静 508
试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方法论 杨坤海 510
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纲领之作 511
——纪念邓小平同志《在武昌、深圳、珠海、上海等地的谈话要点》发表两周年 汪庆文 511
研究社会结构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张植本 513
列宁“文化革命”理论与社会主义建设 李雅春王永强 515
略论社会主义自由 杨丽娜 517
社会主义与市场经济:认识的历史发展 俞思念 518
谈谈马克思主义的灌输 谷正雄 520
毛泽东商品经济思想与邓小平市场经济理论 黄爱民 522
毛泽东决策思维中的定量分析 王泓远 524
私有制——公有制两分法的失效 王新新 526
完整地准确地理解和掌握党的基本路线 陈乃宣 528
市场经济时代哲学形态变革的取向 李仁武 530
邓小平经济管理思想方法论初探 唐大森纪荣荣 532
邓小平考察经济问题的政治角度 吕世荣 534
人类的崇高精神之光 刘秉书 535
论“前十年”党的工作的主导方面 谈方 537
论邓小平实事求是思维和矛盾思维相统一的方法论 叶山土 538
论毛泽东同志的“事是求实”观 涂大杭 540
邓小平哲学思想的基本特点和逻辑框架 田其治 541
论邓小平的整体思维观 王之波 542
毛泽东的哲学学思想 周向军 544
邓小平关于理论学习的基本思想和方法 胡涵锦 546
怎样更好地克服形而上学思维方式 乔秀民 547
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哲学意义 罗汉军 548
试析邓小平理论对唯物史观的新贡献 吕余生 550
平均主义与毛泽东的理想——传统经济平均主义盛行的原因分析 郭新年辛元 552
李大钊、毛泽东、邓小平与中国的社会主义 周忠瑜 554
邓小平的富民论 韩琳 556
党的基本路线的内容结构 陈仁庚 558
论邓小平的忧患意识 郑可益 558
毛泽东关于矛盾问题的“精髓”与邓小平特色理论的“精髓” 邓兆明 560
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具体体现 赵岩曾鹿平 562
论邓小平的辩证思维方法 文斯奇 564
试论陈云经济决策思想的特点 陈赞才 566
邓小平社会主义工业化思想探析 田克勤郭顺益 567
试论邓小平的试验思想 邹卫邦 569
试论我国新时期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基本经验 王诚宏 571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对传统观念的突破 李苏清 572
论卓炯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 李炳炎 574
试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孔陆泉 马大林 577
“第二次革命”问题新探 李树全 579
简论从实践标准到“三个有利于”标准 黄蔼明 580
三个“有利于”是判断各方面工作是非得失的标准 虞崇胜 582
核心论三探——学习邓小平核心辩证法体会之三 那仁敖其尔 583
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是毛泽东思想的继承和发展 张金生 585
对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方程的集体求解 史家骅 586
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是社会主义胜利的旗帜 郭泽州 588
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战略构想的思维特征 李志荣 590
中国特色理论体系中主要观点的内在有机联系 范彩娥张昌佩 592
试论邓小平同志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思想 王兴澜 吕立新张玉南 594
提高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和水平 郭广银 595
按劳分配的理论与实践 吴翘闾 597
论经济欠发达地区两个文明建设的不可分性 李华青 江晓初 万斌生 刘紫春 599
坚持两个文明建设是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张景尧 601
从毛泽东到邓小平的理论与实践统一的创造本性 李来和 602
略谈认识源泉 雷远龙 603
论邓小平同志学习马克思主义的方法 师运山 605
邓小平生产力思想中的“两论”探略 崔放玲 606
邓小平对毛泽东管理哲学发展观的新贡献 杨万龙 608
邓小平同志的系统观与教育改革 林嘉声 609
马克思主义在当代的历史地位 曹基荣 611
试论毛泽东同志任人唯贤的干部路线 段辉尧 613
抗日战争时期毛泽东干部教育思想 何梓林 615
哲学思维与社会主义 柯木火 617
邓小平理论的形成与毛泽东的二十年探索 黄景芳 619
试论邓小平政策思想的三大特点 魏芙蓉 621
两次飞跃与中国革命 余茂笈 623
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重大突破 周道训 624
对邓小平“解放思想”理论的探索 奚洪敏 626
如何理解社会主义时期的政治 阎长贵 627
邓小平理论:党的指导思想权威 刘敬诚 629
马克思主义在当代中国实践中的新发展 石本慧 632
毛泽东关于自觉能动性的理论及其意义 罗玉达 634
从抽象上升到具体的方法与社会主义本质论断的形成 杜辉 636
第二章关于社会主义本质和社会主义发展道路的理论 636
缓解社会分配不公的理论思考 耿明俊杨维军 637
对社会主义本质论的哲学思考 汪同滨 640
邓小平关于社会主义本质的探索 程绍珍 642
所有权反映所有制质疑 覃天云 643
对我国社会转型时期公平观的思考 彭穗宁 644
社会主义的本质、特征、模式 郑志全 646
“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是人类社会共有的本质吗 金丽薇 647
试论邓小平的新高度的社会主义本质理论 史美青 648
论社会主义社会分工与人民内部矛盾 陈太福 650
有中国特色的土地制度散论 李世宇 651
当前农村自留地透视 孟宪起 654
社会主义地租的现实意义 马真举 656
评价社会进步的台理尺度——兼论社会主义的本质特征 周建平 658
关于社会主义本质争论的两个焦点问题 贾中海 661
社会主义生产方式的基本矛盾简论 冯丛林 662
社会主义及其本质的系统观分析 余仁智 663
对社会主义本质的若干思考 文传洋 665
社会主义与解放生产力 王道坤 666
邓小平社会主义本质论中的辩证统一观 武菊芳李先龙 667
对社会主义本质和实现两个转变的认识 李曼琳 669
析社会主义的公平观 王燕京 670
社会主义劳动力的商品属性 黄文忠 672
如何看待劳动力商品论 冯丛林 674
用联系的观点加深对社会主义本质论的理解 王悦南 675
社会主义本质与公有制关系辩证 林招荣 677
论有效率的公平 周虹 678
社会主义生产的共性目的和个性目的 李正元 679
社会主义的本质不只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齐彦斌 681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人民内部矛盾的新变化 李桂芳 683
谈谈对社会主义本质的理解 郑孟煊 684
简论邓小平对社会主义本质的概括 余泽清 686
论社会主义社会质的规定性 高靖靳永平 688
重新认识社会主义的方法论思考 王振海 689
全面理解邓小平的社会主义本质论 王三可 691
“两个等式”成因之我见——与邓国明同志商榷 许琳 693
共有制社会主义探析 苏戎安 694
卓炯社会主义劳动力商品理论的核心内容和现实意义 范正兴刘月婵 696
市场经济条件下扶贫开发的实践与对策 石星光杨安民蔚俊喻哓燕 697
现代企业制度和间接公有制 王锡麟 699
社会主义本质与公有制 侯经体 702
公有制为主体问题研究综述 崔玉香 704
论公有制内容和实现形式之间的矛盾 振华 706
论社会主义本质及科学规定 陈金星 707
论公有制经济的双重分配原则 蔡继明 709
市场经济是实现社会主义本质的手段 谢克 710
社会主义存在剥削与消灭剥削的辩证法 刘彦生韩云芳武彦生 712
科学理解社会主义本质和特征之间的关系 徐南 714
把握社会主义本质与社会认识发现模式 鲍刚毅 714
关于社会主义本质的话题:效率与分配的“矛盾”、社会“压力”及其对策 吴施楠金华林 716
正确把握社会主义的本质特征及其相互关系 曹普 718
认识社会主义本质和特征的方法论问题 于文俊 718
论实践检验认识的具体性和反复性——兼评“社会主义失败论” 赵荣组张惠琴 720
论农村土地产权制度的完善 孙娅范余海鹏 723
公有制问题上的四个认识误区 刘雪颖王守炳 724
按劳分配与提高脑力劳动报酬 李枝葱 726
论虚拟资本国有制 刘云彬 728
土地制度的外延拓展与内涵深化 李菁 729
建设社会主义强国的必由之路 石书华 731
中国坚持社会主义道路的必然性 于卓让 733
开拓科学社会主义发展的新思路 熊家学 735
世界社会主义的前途终将光明 贺瑞虎郭荣华 737
由发达国家“私有化浪潮”引发的思考 何顺意杨发荣 739
浅析党的基本路线的三根主要哲学支柱 武星亮 741
我国现阶段私营经济的特征及对策 曾叔葵 742
趋同论再析 古立秀 745
第三章关于社会主义发展阶段的理论 747
简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历史必然性 蔚世仁 747
论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及其形成 郝志成 748
正确估计主要矛盾的变化 刘如祯 750
再论不发达国家过渡到社会主义的历史合理性 李心华唐锡林 751
中国社会经由新民主主义走上社会主义是历史的必然 王俊杰 753
谈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立论基础 呼格吉勒图 754
论建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逻辑基础 李忱 756
论社会主义及其初级阶段的基本公平原则 戴尚礼 757
论实现社会主义的五个公式 徐耀新 759
乡镇企业经济效益综合评判方法的探讨 761
邓小平国情观研究 胡林辉 762
孙中山社会主义思想的超前性 陶季邑 763
试论邓小平对按劳分配理论的发展 严邦献 765
把握时代特点正确认识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关系 鄢龙珠 767
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五大转变 万智 769
邓小平理论是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发展的第三个阶段 林绍春 771
科学认识社会主义发展的曲折性 姜子华 772
对社会主义曲折发展的再认识 孔祥富魏民 773
社会主义社会发展阶段论 金邦秋 775
邓小平社会发展观探析 李永生 777
生活生产论 陈镜云 778
论邓小平的国情观 徐麟 780
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丰富与发展 徐正才 万成明 781
关于收入分配的国际比较——兼论我国基尼系数的适度界限 葛霖生 782
21世纪哲学的立脚点是社会主义 何梓焜 784
民主党派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性质、地位及作用 陈静 785
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核心 陈建国 黄敏 787
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历史地位 李全发 789
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需要艰苦奋斗 唐鹏里孙维义 790
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精神刍议 徐长安 792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科学体系及实践纲领 刘吾魁 793
从毛泽东到邓小平——兼论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哲学基础 宋爱珍朱凯 795
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是对毛泽东思想的继承和发展 闫向昆 张世珍 797
试论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萌芽和起源 杨三省 798
一个时代课题——建立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哲学体系 熊顺保 800
略论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对马克思主义的新发展新贡献 林秀芝 802
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创立 冯干文 804
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形成与发展的思想前提 商红日 806
国家利益: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最高准则 王炎炯 808
论邓小平社会主义理论的三个层次 顾振楠 810
中国人对社会主义的选择和探索 阮纪正 812
第四章关于社会主义根本任务的理论 814
科学技术是中等城市发展外向型经济的第一动力 肖美丰 814
关于科技与经济一体化发展的几点思考 汪克强 816
试论社会生产力发展的三个阶段 张兆荣 818
大力调整所有制结构加快云南生产力发展 刘永祥 820
从现代生产力的本质要求看实行股份制的历史必然性 曹秀琦 王刚 822
科技进步与可持续发展 雷德森 824
政工干部的科技意识 沈光芹 825
发展生产力是所有人的事 陈克亮 827
工业设计革命的挑战 宋建邦 828
科技进步与实现两个根本性转变 柳树滋 830
新科技革命加速发达国家走向社会主义的进程 邱丹阳 832
生产力标准的科学理解与庸俗化 邹永图 833
实现按劳分配的生产力条件 申波 834
依靠科技进步加速中国现代化建设 艾军 836
人与生产力 刘世铨 838
选人用人与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高煜伟 839
试论邓小平的生产力标准思想 方永祥 841
邓小平发展科学技术思想初探 杜传贵 843
简论长江流域高新技术开发区网络的形成和类型 占健 844
抓住机遇加速发展 赵夏梁 罗青山 颜伟香彭冬芽 陈爱平 846
对改进我国技术引进合同管理的思考 高歌 848
大庆油田依靠科技进步创奇迹——大庆油田长期稳产高产揭秘 夏劲 849
论社会生产力与劳动生产率 黄铁苗 851
韶关市“九五”时期生产力的空间布局 冯剑宁 853
科技进步与经济模式转换 何异煌 854
加快劳动力转移是发展贫困地区生产力的重要途径 张远达 855
市场经济体制与生产力发展的关系 宗庆泽 857
科技转化为生产力需要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胡光 859
深受欢迎的科教兴农讲师团 吴洪凯 860
关于科技产品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的思考 胡宇辰 862
高校科技产业发展中的十大矛盾与问题 谢仁业 863
科教经济一体化同步发展 张兆田 865
再论社会主义的目的手段问题 马德普 866
现代领导必须增强科技意识 史晓龙 868
促进信息产业的形成与发展 郭同仁 870
高科技发展与当代国际关系 冯江源 871
科学技术特征不是区分社会性质的根本标准和依据 王跃新 873
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与民族地区经济振兴 周光大 874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命题新解 于中涛 876
略论科学技术向现实生产力的转化 贺绚素 878
谈高等技术应用型人才的培养 王文贵 879
关于“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观点的意义简析 郭安 881
对青海玉树地区科技兴农问题的思考 戴正岳 883
准确理解邓小平关于“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思想 李国俊解恩泽 884
“信息高速公路”综析 苑丁 886
试论“第一生产力”的嬗变 曾春晖谷陵 888
正确理解“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郑虎 890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再认识 马志生臧玉英 892
实现“科技兴农”战略稳定基层科技队伍 马玉华 893
乡村也能办好高新技术企业——山东省长清县后三村兴办高新技术企业的做法和启示 聂炳华 895
略论邓小平的新科技革命理论 徐浩之 897
当代科技发展的新态势 刘文超 899
关于加强农业科技投入有关问题的探讨 史书强 马兴全李守萍 900
保护和调动农民积极性是发展农业生产力的根本途径 朱宁 902
邓小平科技思想的精髓:“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余品华 904
高科技一企业腾飞的翅膀 邓金春 906
“技术决定”论评析 梁秉春 907
测算技术进步对降低资源消耗贡献份额的方法 张金清 909
中国农业科研政策问题的调查与思考 胡瑞法黄季焜 910
对四川科技投资体制改革的思考 雷应全 912
高科技竞争炽烈新世纪谁主沉浮 李太淼 913
第五章关于社会主义建设发展战略的理论 916
总设计师邓小平设计的“经济表” 徐方炎 916
论析邓小平发展观的主要特征 开哇 918
邓小平市场经济高速发展战略思想探析 吕书正 919
辩证地认识和把握速度问题 程必定 921
试论邓小平关于认识把握我国改革发展“度”的理论 杨和屏廖典海 923
邓小平同志的经济战略思想 宋上昌 925
中国前景展望 王奎远 927
论邓小平的中国发展战略 陈世俊 陈维忠 929
邓小平战略构架的思维特色 赖功欧 931
发展才是硬道理 彭迪云 931
江西面对三大机遇挑战的浅层思维 陈明训 934
关于我国特区发展新阶段的目标模式 苏彦汉 935
市场经济是我国经济建设的必由之路 曾少泉 939
合理性:邓小平发展理论的中心视界 余新民 940
特区:中国经济的增长点 刘志坚 942
制度创新:我国农业持续发展的关键 马敬桂 黄兴年 944
邓小平的发展观 黎之焕 946
浅析邓小平的小康思想 曹曰平 948
论现代化的三重性 邱亿通 949
略论可持续发展 李垣明 951
论邓小平的经济发展战略思想 高尚斌 952
三峡工程建设与武汉市产业结构的调整和优化 杨波 张乾元刘建民 954
论工业在建设“大三亚”中的重要地位 邢华杰 956
略论邓小平的发展观 吴壮伟 958
提高人的整体素质 走向二十一世纪 王飞 960
对可持续发展理论的几点思考 吕 沛 962
论第二代经济特区 方宁生 964
科技兴农:跨世纪的选择 实现2000年农业发展目标的科技措施及政策探讨 张勤 966
论邓小平经济发展战略思想的形成 胡国平 967
创办经济特区是跨世纪的工程 朱丽水 969
邓小平的发展私营经济思想 牛满仓 970
可持续发展——人类21世纪的共同选择 郑国璋 972
吉林省科技、生态、市场经济三位一体型发展战略 郭正涛金春雨蔡芸茜 973
攀枝花市城市发展中的第四纪问题 潘传孝 975
试论攀枝花市钛工业发展问题 潘传孝 976
论黄河三角洲大规模的农业开发 傅宗杨嵇境科 978
企业要注意“跨世纪人才工程”建设 任俊 979
中国乡镇企业第二步腾飞的战略思考 李松林 981
关于跨世纪企业管理的问题 刘宗绵 王树楷张树乔 王堃坪 984
发挥优势勤开发挺进世界更辉煌 陈德健刘青 986
环渤海:中国北方经济腾飞的火车头 车振华 988
中国经济增长因素的比较分析 李坤望 989
对农村全面实现小康之决策 戴福岗 991
发展哲学 邓小平理论的基石 郝侠君蔡起元 992
农村改革和发展面临的新问题 段兴民 995
陕北资源开发要有正确方略 马江生 996
大力培育企业家队伍 吴振华 998
依托京九加快阜阳发展的战略构想 刘奇亓龙 1000
社会改革——当代世界的基本发展战略形式 康文斌 1002
对发展我国纺织工业之浅见——兼谈河北省纺织工业发展战略 贾庆昌 1004
实施大企业战略推进综合商社试点 杨益生赵彬季翔峰 1006
造船工业支柱产业——中国船舶工业发展策略研究 龚海青 1007
论我国生态农业及其问题与对策 曹平生 1009
产粮大县经济发展对策研究 谢茹 1011
广东工业化进程中的农业态势 娟秀 1014
广州城市供水问题和对策 胡伟平 1015
资源开发与民族地区经济 李敏 1017
论苏南地区“经济、社会协调发展战略” 陈颐 1019
优化我省农轻重结构 廖明球 1021
浅谈湖南工业发展新思路 魏会安 张家志 1021
中国大城市圈研究 万家佩涂人猛 1023
武汉市未来经济发展的三大支柱产业 余远 1025
上海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增长的重要战略 袁建萍韩新海 1026
科技兴国战略中的环境问题 景丽洁邵福林 1028
发展国有企业的思路 邓笑宇佛锐 1030
正确处理速度和效益的关系实现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 丁少敏 1031
我国发展第三产业的战略目标和战略重点 张继业 1032
可持续农业探讨 张克俊 1034
人口文化素质与社会经济发展 王小玲 1035
关于挖掘人口可控制潜力的思考 杨庆亮 1037
吉林省土地利用供求计划研究 刘保威陈丽蔷袁涛 1038
马尔萨斯没有长眠吗?——评《人口:中国的悬剑》一书 邸少坚 1040
湖北省实行人口与计划生育目标管理责任制的回顾与思考 卢继杰杨翠芝 1042
中国近代人口问题的历史启示 行龙 1044
关于内蒙古自治区人口重心的研究 郑连斌石晶瑜刘兴东 1045
共同富裕的研究有待深化 麻俊生 1047
论我国投资基金的发展战略与政策选择 叶德磊 1048
缩小贵州与发达地区经济差距的战略思考 黄兴义 1050
关于发展淮北农村经济的意见 成海波 1052
用足用活用好政策之我见 刘樟荣 1053
甘肃农村卫生事业发展的问题及政策选择 乔公先 1055
市场经济与我国农业发展政策的调整 罗剑朝 1057
宏观调控体系中的产业政策分析 张倩肖 1059
用农村城市化促进江苏的现代化 陈颐 1060
国有大中型企业如何走规模经济发展之路 陈通吴玉华 1062
农业现代化是苏南现代化的基础 张卫 1064
实施四个带动战略促进吉林省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丛德奇 1065
“民工潮”与中国农村城市化 童哲 1067
试论我国市场的系统性 许天祥季子能 1068
城市化与城市生态的哲学关怀 吴晓江 1070
再造一个湖南——加快丘岗山地综合开发的思考 邬舜 1072
实现湖南铁路网路设想的探讨 陈国友 1074
依托地方优势营造区域规模经济 王连生 尚文涛 1076
未来我国的区域经济发展战略 禹贡 1077
抓住机遇大力发展中西部经济 杜其波 1078
完善“两级政府,两级管理”的体制 朱育新 1080
我国区域开发模式略评 吴湘玲 1081
珠江三角洲经济区生态环境宏观布局的探讨 唐永銮 1082
三峡工程移民人口安置与库区发展 朱农 1084
坚持长期持续稳定协调发展经济的方针 张向东 1085
“九五”宏图催人奋进 朱正明 1087
谈谈劳动用工制度改革 龙一民 1089
我国区域经济协调发展问题初探 赵俊伟 1090
正确认识和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 段若鹏 1092
对“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的重新界定 乔榛 1094
要把加强农业放在发展国民经济的首位 孙连成 1095
对淄博、潍坊市乡镇企业发展道路的思考 曲宏明 1098
我国城市辐射能力分析 徐继成 1100
长江三角洲高强度再开发中的PRED协调问题 许世远 王铮吴必虎丁金宏 1102
谈邓小平的共同富裕思想 滕春海 1103
“其同富裕”观是脱贫致富的法宝 陈述德 1105
共同富裕:经济与社会发展的协调过程 杨云龙 1107
公平、效率与贫富差异的协调 曹旭 1109
缩小东西部经济发展差距的战略与对策 续西发 1111
限制社会分配差距悬殊 赵文祥 1112
邓小平的地区发展观与西部开发 张海晏 1114
推进城乡经济一体化必须建立新的运行机制 范建兴 1115
建好人才工程实现小康目标 李同盛志慧 1116
第六章关于社会主义发展动力的理论 1119
邓小平的“改革动力论” 丘挺 1119
论邓小平的改革思想和群众路线 刘以顺 1121
自力更生艰苦奋斗是大庆二次创业的精神动力 刘金友赵金业 1123
社会主义改革为什么会有风险 曾志丹 1124
中国——站在资本主义肩上的社会主义改革 张嘉国 1126
改革与发展的关系 赵扬 1127
邓小平改革思想探要 高小平 1128
当代中国社会发展的选择论——对我国改革开放的再思考之二 张曙光 1130
社会改革是历史唯物主义的一个基本范畴 郑庆林 1131
存款准备金制度的改革设想 胡青松 1133
探索适应二元经济现实的市场化改革道路 姜月忠 1134
增强金融改革决策的科学性——从几项决策和拟议说起 董化南 1136
大胆起用坚持改革开放又有政绩的人 蔡洪法 1138
论发展的本质、支点及关键 廖廷弼 1139
更新观念促进改革开放 冯志清 1141
谈“抓住机遇,深化改革”的三个条件 傅克廉 1142
邓小平改革思想的结晶 徐首军 1144
试论改革的整体推进 左峰 1145
我国改革中的“政府悖论”及其破解之策 庞立平 1147
改革是历史唯物主义由其理论形态向实践形态的成功转换 高湘泽 1148
毛泽东的财政金融思想与广东的改革开放 欧大军 1151
新疆治理整顿与深化改革理论研讨会综述 胡祖源宋岭 1153
当前我国改革与发展的五个关键因素 雷金生 1155
坚持改革开放坚持扶贫宗旨加快温饱攻坚步伐 刘生梁 1156
转变政府经济职能是深化改革的突破口 段文斌 1158
非凡的转折——记总后3551工厂厂长周剑 夏善炳 1159
地方行政机构改革刍议 段尔煜 1161
论行政环境分析与改革开放 谢文稚 肖尚弼 1162
进一步深化改革加快钦州经济发展 杨才寿谢常进赖崇沂 1164
特区行政体制改革新思考 陈振明 1165
筑巢引凤加快发展——流芳台村兴办经济开发小区的调查 王丽芬 1167
改革必须坚持两条根本原则 杨达 1168
论投资是经济增长的第一推动力 张华镛 1169
劳动制度综合配套改革现状透视 赵洪亮 1171
社会主义方向下的改革开放漫议 苍桑 1172
改革开放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卢晓昆 1174
共绘改革和发展蓝图 陆拯 1175
股份合作制是深化农村改革的重要形式 李祖芳张世贝 1176
农调改革与发展道路的选择 彭军 1177
比较国内外产品价格加速价格体系改革 蒋国庆 1179
国有企业改革的新思路 林宏桥 1181
深化国有商业企业改革的若干问题 武理顺 1183
对县级机构改革的思考 胡建生 1184
深化改革和科技进步双驱动——简论摆脱“东北现象”的困扰 孔薇巍 1186
搞好调控是价格改革的关键 李志钧 1188
国有资产管理改革的思路综述 张友树 1190
论民族文化与改革开放的关系 龙连荣 1191
论刑事审判程序的改革 上官丕亮 1193
坚定方向廓清思路深化改革 孙居考 1195
国有中小型企业改革的思路 陈文通 1197
经济转型时期:特区的发展与改革 谢玉红 1198
论市场经济条件下投资体制改革 范忠宝 1200
深化农村改革的实践与思考 刘云春 1201
抓住机遇深化改革促进科技产业的发展 明世海 1203
农研会是农业科技改革和发展的新模式 张俊祯 1206
第七章关于社会主义国家对外开放的理论 1208
邓小平的开放理论是对马克思主义的新发展 程伟礼 1208
邓小平的开放观初探 高敏芳 1209
开放时代与开放哲学——学习邓小平开放思想和开放性思维方式 洪咸友 1211
中国特色的对外开放格局 李保忠 1213
我国对外开放的基本格局概览 李爱华 1215
世界经济一体化浪潮及其对我国的影响 朱振峰 1216
我国深层次利用外资的宏观策略与微观措施 张亦春朱孟楠 1218
从国外经验看我国企业所得税制改革 谢陈孟 1220
增加高技术贸易 发展高技术出口 邵长玉 1221
苏州工业园区开发建设中的国际化进程 赵大生 1223
对现行外商出资立法的审视和评价 张文瑛 1225
论陈云的对外开放思想 马伯钧 1226
略论陈云对外开放的经济思想 张治安 1228
我国外汇体制改革对经济的影响 陈实 1229
亚太经合组织的发展与我国的市场开放 宫占奎 1232
贸易自由化与中国经济发展 陈占强 1233
服务贸易和金融开放的国际规范与中国的策略选择 陈已昕 1235
战略贸易论及其评论 王学武 1237
邓小平对外经济贸易思想的实践效应 刘秀云 1239
从1 995年美元危机看——国际经济政策协调 杨槐 1241
长江上游经济中心·现代化·国际化——重庆城市跨世纪发展目标研究论纲 周勇 1243
论当今世界经济格局及其对我国的影响 韩秀晨周永生 1244
重视国外反倾销政策及我国的对策 毛铮 1246
中国内陆中心城市国际化发展问题探讨 史永铭 1247
世界粮食供给形势 徐翔 1250
跨国公司在沪设立地区总部的调研报告 姜永坤 1251
举办中外合资经营企业必须注意的法律问题 陈建国 1252
改善投资环境加快对外开放 许晓霞 1254
论我国知识产权保护的国际化 夏文树 1256
论吸收借鉴资本主义社会文明成果的根据 王光华 1257
云南回族马帮的对外贸易 马维良 1259
国际竞争与消费者权益保护 廖进中 1260
我国企业跨国经营的总体战略构想 陈乃道 1261
中国的发展与21世纪世界文明 程林胜 1263
中外合资企业的财务诊断 施静华 1265
谈中外合资企业中国有资产的流失与管理 辛德仁于国良 郑克国 1267
对外商收购国有企业现象的思考 黄伟红 1268
以新亚欧大陆桥为纽带加速西北经济的腾飞 张志宏 1269
关于我国外债偿还能力的动态分析 石柱鲜 1271
论确立国际民事管辖权的基本原则 李先波 1273
从一起外贸代理合同纠纷的审理看我国外贸代理制的性质 刁海峰 1275
对外开放与边境城镇发展的几个问题 王占国 1275
境外投资企业经营与管理中现存的问题分析及对策研究 张丽华 1277
亚洲合资企业的多重经济文化管理 徐土玲 1278
简析冷战后美国的亚太经济战略 张淑君 1279
经济回归与南北矛盾 程海亮 1280
澳大利亚海外投资保险制度 刘敢生 1281
国家干预与东亚实践 李为 1283
对外开放是当代社会主义生存和发展的必要条件 杨亚非 1284
八十年代国际贸易的回顾 廖至柔 1287
中国与中亚五国经贸关系的现状及发展前景 王海燕 1289
推动乡镇企业努力开拓国际市场 张道衡 1291
西方经济学外贸理论与中国开放政策 吴奎罡 1292
中华文化与我国和东亚地区的经济发展 张光照杨致恒 1294
积极引导外商投资产业结构的调整 廖仁智 1296
云南边贸的特点及发展趋势 袁瑞琪 1297
促进我国企业海外投资的健康发展 柏宝春 1299
民族地区发展外向型经济的思考 金基浩 1301
把武汉营造成一个国际性的大市场 吴昌寿 1302
浅析关税调整对我国经贸的影响 黄素蕙 1304
试论现时“批租”与旧时租界 梁恒荟 1305
论中国跨国银行发展战略 胡章宏 1308
国际工程项目现场的前期调查 华晓牛 1310
对金融机构外汇业务实行规范化监管的几点思考 贾信江郭承桓蒋川 1311
外汇利率管理现状与建议 王同忠范存敬 1313
论有效利用外资的内部条件 潘英丽 1314
广东农业利用外资问题研究 李 中 1316
“八五”上海外贸出口回顾与思考 王莉莉余志钧 1317
丹东市兴办合资嫁接企业的现状与对策 黄兆勇 金子 1319
对合浦县三资企业经营情况的调查 秦浦杰莫丽萍 1320
对外直接投资中的律师实务刍议 池伟松 1322
宁夏利用外资的对策 居鸿昌 史彩琴 1323
纵论近现代世界各国土地制度改革理论研究的趋向 刘书楷 1325
对进一步扩大我省农业开放的思考 聂辰席 1327
实施国际收支统计申报办法促进外汇体制改革 郑新民郝万利武普生 1328
图们江地区多国合作开发的实质性步骤 1329
—— 95中国图们江地区国际投资贸易洽谈会述评 袁树人 王莲琴 黄岩君 1329
试论企业物流的国际化 高淑英 1331
加强外资金融机构管理的若干法律对策 刘海波 1332
三资企业出口在吉林省外贸发展中的地位、现状及对策 郝瑞军 1333
中国会出现新”租界”吗?——对“国有土地使用权对外出让”的思考 潘治富 1335
关于我国外资企业避税问题的再思考 刘运国 1337
东北亚劳务市场走势与我国劳务贸易对策 宋魁 1338
一个堪称楷模的外资企业工会 1340
——对珠海华丰食品工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牡丹江分公司工会的调查 原玉祥 1340
外汇体制改革后管检工作的重点 丁宁 1341
完善进口付汇核销制度的几点建议 何晓健 1342
涉外经济问题探索 朱秀英 1343
比较利益学说与跨国生产 代明 1345
实行集体合同制规范三资企业劳动管理 董玉翔 1346
借鉴日本经验促进吉林省中小企业的发展 陈丽蔷 1348
日本农协经验与兴农服务——兼谈万荣县组建专业合作社 岳岩鹰 1350
巴基斯坦1993年国内经济发展和对外经贸联系 石岚 1352
对我国发展境外直接投资基金的几点思考 魏娅玲 1354
“四小龙”高新技术产业化对策 楚丽霞董俊蓉李怡心 1355
中国乡镇外向型经济的战略选择 程义全 1356
发展中的中国外汇市场 丁华南薛桦 1358
我国石油工业跨国经营的战略选择 李伟军 1359
外经贸行业思想政治工作初探 潘海涛 1361
政府替代与经济发展——对东亚经济发展的反思与制度分析 李 晓 1363
技术进步对当今世界贸易的影响以及给我国对外贸易的启示 王一夫 1364
关于我国外汇储备的适度规模和合理构成的思考 谭跃 1366
对市场经济体制下我国外贸经营主体的思考 罗丙志 1368
当前国际跨国公司在世界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兼评中国海外企业 王绍西 1369
向西发展扬长避短——试谈新疆对外开放的发展方向 姬肃林李学习 1371
对外贸企业机制转换的几点思考 毛帆 1372
试论我国服务业的对外开放 李颖 1374
亚太经济合作与多边贸易体系 陈建国 1375
我国外债的结构和投向分析 陈延林 1377
论世界文明的圆圈式走向与中华文明的历史地位 郜庭台 1379
对内蒙古边贸发展情况的调查 韩秀峰 1381
关贸总协定对我国科技进步的影响及其对策 林若扬 1383
中国涉外仲裁监督机制评析 陈安 1384
甘肃进军亚欧国际大市场的思考 贾清田 张志宏 1387
市场经济中农业开发与开放的若干思考 何关新 1388
亚欧第二大陆桥对中国荒漠地区发展的正负效应初探 高体玉 陈兴鹏 1391
世界经济的新挑战 [美]哈里·G·哈里斯 [ 中]卢致新沈涛 1392
浅谈黔西南自治州在对外开放中的地理优势 潘正才 1394
转移支付制度的国际比较及其借鉴 刘叔申 1396
国贸运输中的利与弊 魏润芳 1398
美国式市场经济 柳庆福 1400
借鉴德国经验加强我国中小企业的宏观管理 耿恒智 1401
东亚经济高速增长的原因及其前景 廖富洲 1402
韩国利用外资经验浅析 王向雷 1404
孙子的速战思想和日本企业的“快速”竞争战略 陈炳富 李国津 1405
英国中世纪后期商业政策的转变 顾銮斋 1407
西方行为会计的应用简况 于增彪 贺锦娜 1409
论蒙古国经济发展战略 希?莫 1411
韩国加快发展高科技产业的主要措施述略 车哲九 1414
战后国际货币体系的发展 丁宝文 1415
国际技术贸易中的技术价格 武振山 1416
怎样加强对外商投资企业的管理 程泽树 1417
谈大胆利用资本主义社会的优秀成果 宋占成 1418
海外企业管理人才培训对我国的启示 冉仪 李鑫 1419
对涉外企业人才短缺问题的思考 孙茂者 1421
借鉴国外分税制 建立我国分税制体制 张巧云 1422
电子货物买卖合同与我国涉外经济合同法 龚柏华 1424
我国外债问题不能轻视 杨守石 1425
跨国公司在浦东的投资与经营 夏晓辉朱文晖 1427
关税与物价、汇率机制新的运作关系 蔡思复 1428
外资企业劳动管理若干 问题刍议 蔡华堂 1430
我国出口市场战略层次论 郑方辉 1431
第八章关于社会主义经济体制改革的理论 1434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可以最大限度地实现效率与公平兼顾 张璞 韩 平 1434
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几个问题 赵英奇 1435
试论市场经济的基本矛盾 赵海林 1436
社会主义经济人的基本特征 严庆和 代航 1438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与真理的界限 陈长畅 1440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宏观调控 王永烈 1441
论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职能的转变 张文轩 1442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实质是消费者主体经济 曾坤生 1444
论市场经济体制下的计划观念 雷连城 1446
论在市场体制下加快民族地区的发展 王树青 1448
试论市场经济中政府的宏观调控职能 王 岩 1449
党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理论探索 任民 1451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本质与基本特征探讨 刘隆 1453
谈谈市场供求规律 涂志民 1454
在建立市场经济体制中进一步更新观念 王均甫李维香 1456
商业体制改革的目标模式与主要任务 周志诚 1457
市场经济体制比较研究的成功尝试 王敬村 1459
发挥“三资”企业对社会主义经济的有益补充作用 张同生陈树德 1461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如何发挥计划的作用 徐之枋 1463
主体意识的觉醒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关系 吴蓁蓁 1464
加强微观管理迫在眉睫 陈亚南 1466
试论制定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最低工资标准 秦美从 1467
市场经济体制建设与法律调整方式的转变 黄建武 1468
“经济人”假定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 朱卫平张元元 1470
现代市场经济和现代财政 黄贯球 1472
解决我国财政困难的思路选择及对策 周凯 1473
论政府与企业的关系 刁仁德 1475
对农村市场经济中市场主体的再认识 崔继云 1477
市场主体是消费者 揭新华 1478
我国市场体系的现状和完善途径 莉莎 张啊琳 1479
市场经济条件下个体经济的两重性质 李继祥 1481
市场经济中的主体行为规范 林珏 1483
“新群体”:一个不可小视的研究课题 夏军 1485
建立市场经济体制与传统思维方式变革 贺其叶勒图 1486
关于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几点思考 潘思彦 1488
实施资源开发工程大力发展民族工业 司俊 1489
要实行有区别的宏观调控 胡厚钧 1491
论新财政分配体系 李乃洁孙毅张荣生 1492
分税制下的地方财源建设 张鹏程 1494
财政是国家分配还是公共融资 邱崇明 1496
中国总体税负水平与经济增长的相关性分析 崔国森许建国 1498
负债经营效应与信用效应 胡长江 1500
浅谈经济增长与物价总水平 辛琪 1502
试述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历史经验 伊胜利 1503
计划与市场都是经济手段 李笑华 1505
市场经济和思想观念 薛克媛 1506
特区市场经济与深化税制改革 邓子基 1508
关于现代企业制度的10个认识问题 孙晓文 1510
强化管理摆脱困境在“两个转变中求生存和发展” 高维柱 1511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兼顾效率与公平 吴永大 1513
完善服务体系 良化经济环境 王振江尹玉宝 张杰 1514
关于造就企业家队伍的几个问题 安英 1515
论中国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 冯少舟 1517
谈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宏观调控的关系 高凌昆 1519
要十分重视生产要素市场的发育 贾云江 1521
走向市场——西部发展的关键 张克非 1523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论纲 李震寰 1524
关于公有制与市场经济关系的几个问题 童水栋 1526
我国区域经济格局的新构想 张宝通 1527
深化金融体制改革必须处理好四对关系 肖淑婵 1529
把行业总公司改组为国有控股公司的若干问题 黄春萼 1530
略论向集约型经济增长方式转变 姜力 1532
培育统一大市场推进流通现代化 康增奎霍彦飞姚山林 1534
市场经济的发展呼唤全民增强金融意识 农文卿 1535
试论市场经济的深远影响 曹永昌 1537
论通货膨胀的本质 张旭 1581
抑制通货膨胀的深层次思考 高文敏 1584
反生产价格——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运行的规则基础 史哉书 1606
“技术商业化”及我们的对策 马 波 马 兵 1608
铜梁县国有中小企业改革的实践和思考 王义昭 1610
简论价值规律对社会主义消费的调节作用 彭朝贵 1612
论个人收入分配不公 朱玉 1615
现代企业制度与企业工会 王守贵 1617
现代企业制度与信息意识 王卓 1618
重组生产要素的成功之路…—株洲市企业兼并的调查 肖石仙 肖光国 黄建初 1620
宝钢的经营特色 朱立平 1622
国有医药企业扩大经营的尝试 莫文强 1624
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难点和对策 林凌 1625
实施“三动”战略加快发展县域特色经济 徐慈贤 1626
搞活国有企业的前提是重构产权 马新力 1626
加强企业技术改造促进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 欧多恒 1628
现代企业制度和承包制 何诚颖 1630
转换企业经营机制之我见 吴植秋 1631
应进一步完善企业家市场 马明中 1633
关于调整所有制结构的思考 沈安波 1634
构建权责明确的国有资产投资主体 赵有生胡翠萍 李铄 1635
关于我省深化“国有民营”改革的几点意见 郄法宁 1636
国有企业产权辩析 左继亮 1638
国有企业转换机制的研究 梁兴文 1639
关于珠江三角洲经济区乡镇政权建设的思考 张志湘 1641
现代企业制度与我国国有企业改革 解安贾志国 王宝地 1643
加强国有资产管理防止国有资产流失 李欣 1644
国企改革要走资本经营的路 盛宗申 1646
实现向集约化经营的转变 郑秀煦 1647
现代企业产权制度关系的启示 赵振铣 1647
我国产权交易的难题与简析 顾颉 1649
关于九十年代乡镇企业发展的思考 阮文彪 1650
浅谈国有企业改制后的党组织建设 方改正 1651
国有企业财产权具有准所有权性质 刘书锜 1653
国有资产结构重组势在必行 纪玉山 1654
试论国有大中型企业银、企、贸股份制合作 张陆洋何绍元慕永国 1655
从公有制和市场经济的结合点上塑造“市场社会主义”企业制度 吴宇晖 1657
论组建我国股份制企业集团 孙烨 1659
试论脑力劳动者在创造价值中的作用 周普荣 1661
市场经济宏观控制科学的综合症 陈清硕 1662
论集约增长的四项条件 陈华杰 刘红 1663
深化经济体制改革是实现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重要保证 朱宗炎 1665
增强四个意识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新形势 朱罗生 1667
坚持把加强农业放在首位 李乾德 1668
“九五”期间我国农业生产资料价格的宏观调控问题 潘明桓 袁敦华 孙志华 1670
抓好后进村的转化 赵宗礼 1672
国营农场土地租赁中的问题及对策 孙晓洁 1674
开展《绿色证书》活动提高农民技术素质 张凤艳 1675
试论农户在农业投入中的主体地位 王安忠 1676
论工农业产品价格“剪刀差”的变化态势 常 明 1678
农业投入异化探源及对策 许明国 1681
灵宝市乡镇企业大跨度向前迈进 段朝华 1683
加强农业经济合作社社长队伍建设 彭蜀宁 童文良 1684
狠抓外引内联促进乡镇企业发展 关继川 杨述铎 1685
利用“生态农业”技术开发非耕地资源 王万昌 1686
经济合同纠纷案频发的法律思考 金星 1687
优化支农工作优化经营结构 黄毓森 1688
也谈农村流通领域中的问题及对策 王敏 1690
析贫矿山区乡镇工业发展之路 石碧波 1692
中国农业经营方式:精细密集农业 王征兵魏正果 1693
缓解国有林区育林资金短缺的对策 张立成 1695
对于欠发达地区经济跳跃发展其性的思考 季星如 1696
辽宁乡镇企业产业结构变动及其影响 闻海燕 1697
论实现岭东农业适度规模经营的途径 何永平 乔娟 1699
走农村股份合作之路 刘闻学 1701
农资质量问题及其成因与对策分析 霍学喜石爱虎 王征兵 李民寿 1702
平定县发展乡镇企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