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高聚物测试方法概述 1
第一节 高聚物力学性能的特点 1
第二节 测试方法 3
一、蠕变试验 3
二、温度-形变试验 4
三、应力松弛试验 4
四、应力-应变试验 5
五、动态力学试验 7
六、其他试验 10
参考文献 10
第二章 高聚物的多重转变 12
第一节 多重转变的意义 12
第二节 多重转变的鉴别和标识 14
第三节 玻璃化转变 20
一、影响玻璃化温度的内部因素 21
二、影响玻璃化温度的外部因素 27
第四节 结晶性 27
参考文献 29
第三章 高聚物的应力松弛和蠕变 34
第一节 模量和柔量 34
一、意义 34
二、测定模量的方法 35
第二节 应力松弛和蠕变的现象学 38
一、应力松弛和蠕变的意义 38
二、模型 38
三、松弛时间分布和推迟时间分布 39
四、Boltzmann叠加原理 40
五、时间-温度等效原理和移动因子 40
第三节 粘弹性的分子理论 43
第四节 在分子水平上解释应力松弛和蠕变的结果 44
一、结晶度和结晶形态 44
二、热史 45
三、取向 46
四、相对分子质量和相对分子质量分布 47
五、交联 50
六、增塑和共聚 53
第五节 试验条件对应力松弛和蠕变的影响 53
参考文献 54
第四章 高聚物的动态力学性能 59
第一节 引论 59
一、方法和意义 59
二、仪器和误差的校正 69
第二节 动态粘弹性的现象学 86
一、温度和频率的影响 86
二、应力或应变大小的影响 97
第三节 在分子水平上解释动态力学信息 98
一、结晶度和结晶形态 98
二、热史 102
三、分子取向 104
四、相对分子质量 108
五、交联 111
六、增塑和共聚 116
七、分子间力的强度 120
八、次级转变 122
第四节 动态损耗的界面因素 130
第五节 各向异性动态性能 135
一、拉伸 136
二、压缩 136
三、扭转和剪切 137
四、弯曲 137
参考文献 138
第五章 高聚物的应力-应变行为 142
第一节 引论 142
第二节 模型 142
第三节 压缩和弯曲试验 144
第四节 影响因素 145
一、温度的影响 145
二、试验速率的影响 148
三、附加应力的影响 150
四、相对分子质量和支化的影响 152
五、交联的影响 153
六、结晶的影响 154
七、增塑和共聚的影响 155
八、分子取向的影响 156
参考文献 158
第六章 高聚物的开裂 161
第一节 概念和理论 161
一、开裂现象 161
二、脆性开裂理论 161
三、屈服和冷拉伸理论 163
四、银纹和裂纹 165
五、大分子的链断裂 168
第二节 长期开裂试验 170
一、试验方法的类型 170
二、环境应力开裂 172
三、溶剂开裂 174
四、热应力开裂 175
五、静态疲劳开裂 176
六、氧化应力开裂 177
七、电机械应力开裂 178
八、影响长期开裂的因素 178
第三节 短期开裂试验 187
一、应力应变 187
二、冲击 191
三、撕裂 197
四、动态疲劳 197
五、影响短期开裂的因素 199
参考文献 241
第七章 高聚物共混物的一般性质 245
第一节 高聚物的混合方法 245
一、高聚物的共混 245
二、接枝共聚物 246
三、嵌段共聚物 246
第二节 相容性问题 246
一、混合的热力学 247
二、高聚物-高聚物相图 248
第三节 两相高聚物体系的固体性质 250
一、玻璃化转变 250
二、共混物的模量-温度特性 251
三、应力松弛特性 251
四、高柳素夫模型 254
五、形态和动态力学性能的关系 257
六、高聚物共混物与结晶均聚物的相似性 258
参考文献 259
第八章 橡胶增韧塑料 262
第一节 合成和形态 262
一、高抗冲聚苯乙烯 262
二、ABS树脂 265
三、溶度参数 265
四、聚氯乙烯共混物 267
五、混合胶乳制得的共混物 269
第二节 共混高聚物的物理和力学性能 269
一、相容性对转变的影响 270
二、抗冲击的能力和形变 271
三、增韧机理 279
参考文献 288
第九章 嵌段共聚物 291
第一节 二嵌段和三嵌段共聚物 291
一、塑料型嵌段共聚物 291
二、热塑性弹性体 294
三、长程微区有序 296
四、微区的热力学特征 297
五、溶液浇铸对形态的影响 298
六、形变对形态的影响 299
七、A-B嵌段共聚物与A和B的机械共混 301
八、嵌段共聚物的流变学性能 302
第二节 多嵌段共聚物 306
一、多嵌段的聚氨酯弹性体 306
二、模量和溶胀性能 309
三、应力-应变性能 309
四、抗拉强度和抗磨耗能力 311
五、小结 311
参考文献 314
附录一 部分高聚物的化学结构 316
附录二 力学性能非国际单位与SI单位的转换关系 318
附录三 高聚物的玻璃化转变温度与熔点 320
附录四 各向异性材料的工程模量、张量模量、张量柔量间的关系 3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