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言 1
上篇:回顾与反思 9
第一章 软件立法源流与演进:异步发展与滞后分离 9
一、计算机硬件的发展:更快、更高、更强 10
二、计算机软件的萌芽和进化:长期滞后与迅速超前 15
三、计算机软件法律保护概况:左右摇摆与风雨前行 19
(一)美国主导的软件版权立法 20
(二)欧盟的软件版权立法 22
(三)日本单行立法的冲动 24
(四)国际组织的立法动态 25
第二章 软件版权的兼容与冲突:这始终是个问题 31
一、作品概念重述 32
(一)关于“思想&表达二分法”的追溯 33
(二)“实用和非实用二分法”:事实作品和法律作品的分野 39
(三)关于作品实质的小结 41
二、软件版权:界限溶解的生活 41
(一)版权保护:偶然选择带来的必然变化 42
(二)软件作品及其特征 44
(三)软件版权的外延 51
三、软件版权面临的障碍与挑战 53
(一)软件与版权的适应与兼容 54
(二)软件版权保护的优点 58
(三)软件版权的弱势与不足 59
中篇:改良与重构 67
第三章 软件版权保护技术:技术“双刃剑”与另类创新 67
一、版权保护技术的兴起及其在软件作品中的运用 67
二、软件版权保护技术立法比较研究 72
(一)国际条约的规定 72
(二)欧盟的立法 74
(三)美国的立法 76
三、软件版权保护技术立法的若干解析 78
(一)软件版权保护技术之外部效应分析 78
(二)当前国际“先进”立法的检讨 81
(三)软件阅读价值的弱化与功能价值的张扬 83
(四)辅助侵权的另类创新与控制 85
(五)规避之规避与破解之破解:软件版权保护技术的若干例外 86
四、中国软件版权保护技术立法及改进 91
(一)中国现行的软件版权保护技术立法 91
(二)中国现行立法的改进 92
第四章 软件版权保护期限:长与更长的博弈 96
一、版权保护期限的前世今生:还原与扩张 96
二、版权保护期限与法律文化根植 99
三、保护期限的两个注脚:功能激励与人格延伸 101
(一)版权保护期限与激励论 101
(二)版权保护期限与作者人格的延伸 106
四、软件版权保护期限的理想主义情结和现实主义冲动 108
第五章 软件反向工程:合理利用与结果管制 114
一、软件反向工程的概念、由来及功用 114
二、软件反向工程合法性解析及立法改进 117
三、软件反向工程的实施条件 122
四、软件反向工程禁止条款有效性判析 123
五、功能性作品之反向工程:版权和专利两极划分的破拆 124
第六章 软件版权登记:花瓶抑或利刃 129
一、软件版权登记的内在需求与外部关联 130
二、软件版权登记立法:自愿与鼓励相结合 132
三、软件登记制度的优化 136
下篇:探索与超越 143
第七章 软件专利立法的历程与演变:传统否定与否定传统 143
一、美国软件专利立法的演变 144
(一)起步阶段:纷争与离合时期(1972年以前) 144
(二)第二阶段:拒绝专利保护时期(1972年至1978年) 146
(三)第三阶段:开始专利保护时期(1978年至1994年) 149
(四)第四阶段:开放专利保护时期(1994年至今) 155
(五)美国软件专利立法小结 160
二、欧洲各国及欧盟软件专利立法的演变 162
(一)逐渐开放的欧洲软件专利立法 162
(二)《计算机软件可专利性指令》引发的争议 165
(三)欧盟软件专利立法小结 169
三、日本软件专利立法的演变 170
第八章 软件可专利性:回归本意的逻辑与论证 174
一、中国软件专利立法的位阶 175
(一)中国软件专利立法的起步 175
(二)1993年:中国软件专利的灵光初现 178
(三)第三版《专利法》之后的新期待 181
二、关于软件可专利性的若干思考 185
(一)算法与数学公式的不等式 186
(二)软件的工业实用性 188
(三)软件的技术性特质:产生具体技术效果的技术方案 191
(四)小结 194
三、软件专利审查授权的改进与展望 194
(一)坚持三性判断,从严控制软件专利授权 194
(二)公开全部源代码 198
(三)完善强制许可制度 199
(四)缩短软件专利的保护期限 201
结论 204
主要参考文献 211
后记 2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