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言 1
第一章 中医免疫渊源沿革 6
一、寓非特异性免疫防病思想 6
二、蕴特异性免疫观点 8
三、创人工自动免疫法 9
四、阐过敏反应之说 12
五、辟免疫研究新门径 13
第二章 中医免疫基础 17
一、肺为兔疫屏障 18
二、脾促进免疫功能 20
三、肾为免疫之本 24
四、肝有助于免疫活动正常 31
五、心参与调节免疫 32
六、命门具有类似中央淋巴组织功能 32
七、三焦类于网状内皮组织 33
八、经络是发挥免疫作用的枢纽通道 34
九、精气神维持着免疫功能正常 36
第三章 中医免疫功能 40
一、防御保护 41
二、自身稳定 45
三、免疫监视 51
第四章 中医免疫病理 56
一、正邪相争 57
二、体质病理 63
三、阴阳失调 79
第五章 中医免疫治疗 85
一、治未病 86
二、扶正祛邪 91
三、燮理阴阳 104
四、辨证论治 110
五、察体治疗 115
第六章 中药免疫 129
一、免促进药 130
二、免疫抑制药 135
三、抗变态反应药 137
四、适应原样药 143
五、免疫调节药 146
第七章 针灸气功的免疫作用 159
一、针灸是调节免疫的有力措施 159
二、气功是增强免疫的独特门径 167
第八章 常见感染性、免疫性疾病的治疗 174
一、流行性感冒 176
二、慢性支气管炎 178
三、支气管哮喘 181
四、慢性萎缩性胃炎 185
五、溃疡性结肠炎 188
六、病毒性肝炎 190
七、肾小球肾炎 195
八、间质性肾炎 200
九、甲状腺机能亢进症 202
十、慢性肾上腺皮质机能减退症 204
十一、红斑狼疮 207
十二、类风湿性关节炎 210
十三、眼、口、生殖器三联症 213
十四、硬皮病 216
十五、银屑病 219
十六、重症肌无力 222
十七、过敏性紫癜 224
十八、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227
十九、肿瘤 230
二十、器官移植 237
二十一、风湿病 238
二十二、病毒性心肌炎 243
二十三、过敏性休克 248
二十四、荨麻疹 250
二十五、过敏性鼻炎 254
二十六、复发性口疮 258
二十七、爱滋病 262
展望 2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