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册目录 1
第九章 遗传物质的改变(一)染色体畸变 1
第一节 染色体结构的改变 1
研究染色体畸变的几种好材料 3
缺失 6
重复 8
易位 10
倒位 16
平衡致死系 20
染色体结构变异的发生机理 23
染色体结构改变在育种上的应用 24
第二节 染色体数目的改变 26
染色体数目变异的分类 26
单倍体 27
同源多倍体 28
异源多倍体 31
第三节 新种形成 34
多倍体的诱发 35
多倍体的实践应用 36
非整倍体 38
人类的非整倍体 41
三体在配制一代杂种中的应用 43
第十章 遗传物质的改变(二)基因突变 48
第一节 基因突变概说 48
突变体的表型特性 48
突变发生的时期 49
突变率 50
突变的可逆性 53
突变的多方向性与复等位基因 54
自发突变的原因 55
果蝇突变的检出 56
第二节 突变的检出 56
链孢霉突变的检出 60
人的突变的检出 63
第三节 诱发突变 64
辐射和诱变 64
紫外线照射 67
化学诱变 68
诱变在育种上的应用 70
第十一章 遗传的分子基础 76
第一节 遗传物质是DNA(或RNA) 76
DNA是遗传物质的间接证据 76
DNA是遗传物质的直接证据 77
(1)噬菌体的感染 78
(2)烟草花叶病病毒的重建 79
(3)肺炎球菌的转化 82
第二节 DNA的分子结构与复制 85
两种核酸和它们的分布 85
DNA的化学结构 86
DNA的模型 88
双链DNA的不同构型 91
DNA的变性和复性 92
DNA的复制 93
性状和蛋白质 107
第三节 DNA与蛋白质合成 107
蛋白质的结构和组成 110
DNA的功能 113
RNA分子的结构 114
信使RNA 114
mRNA在转录后的加工 117
遗传密码 118
核糖体 121
转运RNA 124
密码子与反密码子的对合方式 126
氨基酰-tRNA合成酶 128
蛋白质的生物合成 129
真核类细胞中蛋白质在转译后的修饰 135
中心法则和它的发展 135
第四节 基因的本质 140
基因和DNA 140
cot曲线和重复顺序 147
生化突变型与一基因一酶说 149
人的先天代谢缺陷 151
基因的精细结构 155
近代的基因概念 165
第五节 遗传工程 166
限制性内切酶 166
目的基因的分离和制备 169
(1)基因的人工合成 170
(2)基因分离 170
重组DNA技术的应用 176
(1)基因结构的阐明 176
(2)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与基因诊断 179
(3)重组DNA技术与生物合成 183
第十二章 突变和重组机理 188
第一节 突变的分子基础 188
碱基类似物的诱发突变 188
改变DNA化学结构的诱变剂 191
结合到DNA分子上的化合物 193
基因突变与氨基酸顺序 196
编码顺序改变与血红蛋白病 198
(1)碱基替换 198
(2)终止密码子突变 200
(3)移码突变 200
第二节 重组的分子基础 202
基因重组的可能机理 202
基因转变 205
遗传重组的分子基础 209
第三节 转座遗传因子 214
玉米的控制系统 214
原核生物中的转座因子 215
转座机理 216
各类生物中的转座因子 218
紫外线照射对DNA的损伤 219
第四节 DNA损伤的修复 219
光复活 220
暗复活 220
重组修复 223
电离辐射引起的DNA损伤和它的修复 225
第十三章 细胞质和遗传 228
第一节 母性影响 228
短暂的母性影响 228
持久的母性影响 229
第二节 细胞质遗传 232
高等植物叶绿体的遗传 232
叶绿体遗传的分子基础 235
真菌类线粒体的遗传 236
线粒体遗传的分子基础 239
草履虫放毒型的遗传 241
放毒现象与内共生体 245
禾谷类作物的雄性不育 246
第三节 持续饰变 250
第四节 细胞质在遗传中的作用 251
细胞质的不均一性和细胞的分化 254
第一节 细胞质在遗传中的作用 254
第十四章 遗传与个体发育 254
细胞质对染色体行为的影响 257
细胞质对性染色体的影响 260
第二节 细胞分化的可逆性 263
植物的组织培养 263
动物的核移植试验 264
第三节 基因表达的调控 266
基因表达调控的例证 266
原核类基因表达的调控 270
真核类基因表达的调控 274
第四节 几个发育现象的遗传学分析 280
通过基因重排控制基因表达 280
从突变对器官形成的影响推论发育中基因的作用 283
第五节 噬菌体和原生生物的分化 289
噬菌体的自发装配 289
细菌的孢子形成 292
伞藻的再生和嫁接试验 293
第六节 细胞核和细胞质在个体发育中的协同作用 296
第十五章 遗传和进化 299
第一节 进化概说 299
蛋白质进化 299
核酸进化 302
遗传体系的进化 305
第二节 进化理论 309
拉马克的获得性状遗传学说 309
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 311
突变为进化提供原材料 313
新基因怎样起源的 314
群体中的遗传平衡 318
在有突变的情况下群体中基因频率的改变 323
在选择作用下群体中基因频率的改变 324
(1)适合度和选择系数 324
(2)选择对隐性纯合体不利 326
(3)选择对显性基因不利 328
自然选择的例子——工业黑化 329
在突变和选择下的群体平衡 330
遗传漂变 332
群体中的多态现象及其维持机制 334
选择的创造性作用 337
自然选择,还是定向变异 338
什么是种 340
(2)生育隔离 343
(1)地理隔离 343
隔离的几种方式 343
(1)渐变式新种形式 345
(2)爆发式新种形式 348
第四节 育种实践中的人工选择 350
环境条件的作用 350
遗传变异的作用 351
第五节 育种实践中的远缘杂交 352
参考文献 359
索引 363
哺乳动物性分化过程中染色体和基因所起的某些作用 385
新种形成的两种形式 8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