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联社会与国家制度讲话》PDF下载

  • 购买积分:14 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苏)高利亚可夫(И.Т.Голяков)等辑;贝璋衡等译
  • 出 版 社:北京:人民出版社
  • 出版年份:1951
  • ISBN:
  • 页数:441 页
图书介绍:

我们的祖国 3

一 苏联底疆域和富源 3

一 领土 4

二 国界 5

三 自然条件 8

四 天然富源 15

五 人口 19

六 苏联领土底区分 23

二 苏联——强大的工业和集体农庄的国家 27

一 强有力的社会主义工业国家 27

二 苏联——世界上最先进的农业国家 41

三 苏联底运输业 50

四 先进文化的国家 51

苏维埃国家——新型国家 64

一 苏维埃国家是怎样发生的 64

一 革命前俄罗斯政权属於谁 65

二 工人和农民为摆脱地主和资本家压迫的斗争 70

三 伟大的十月社会主义革命 78

四 苏维埃国家底最初步骤 81

五 史所未有的国家 84

二 苏维埃国家——为共产主义而斗争的强大工具 89

一 在走向社会主义的道路上 89

二 伟大的社会主义强国 99

三 社会主义祖国国防底组织者 109

四 苏维埃国家力量底伟大考验 112

五 战後时期的苏维埃国家 121

三 世界上最民主的国家 131

一 民主是什么 131

二 现代奴隶主底民主 135

三 苏维埃社会主义的民主 161

四 苏联是多民族国家底模范 179

五 苏联是争取民主和平与民族友好的先锋战士 188

苏维埃宪法底产生和发展 199

一 宪法是什么 199

二 从一九一八年第一个苏维埃宪法到一九三六年的斯大林宪法 201

一 苏维埃政权底第一批法令 201

二 第一个苏维埃宪法 206

三 苏联底形成 211

三 一九三六年苏联宪法底准备和通过 215

一 苏联生活在一九二四年至一九三六年间的变化 215

二 胜利的社会主义宪法 218

三 斯大林宪法底基本特点和意义 219

苏联底社会与国家制度 225

一 苏维埃社会主义社会 225

一 人民日常生活中的社会主义 225

二 社会主义所有制 228

三 社会主义所有制底两种形式 232

四 社会主义的计划经济 235

五 社会主义经济体系对资本主义经济体系的优越性 237

六 社会主义社会里的劳动 239

七 苏维埃社会道义上政治上的统一 243

二 苏维埃社会主义国家 247

一 苏维埃 247

二 苏维埃共和国 249

三 国家对苏维埃社会的领导权 250

四 苏维埃国家对资本主义国家的优越性 254

三 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底国家制度 256

一 苏联各民族底状况 256

二 什么是苏维埃联盟 258

三 什么是盟员共和国 263

四 什么是自治共和国 266

五 什么是自治省 269

六 什么是民族州 271

七 苏维埃各族人民联盟的牢不可破 273

四 苏联最高国家政权机关和最高国家行政机关 276

一 苏联国家政权机关是怎样组织的 276

二 苏联人民把国家最高政权付託了谁 284

三 苏联最高苏维埃 288

四 苏联最高苏维埃主席团 293

五 苏联部长会议 296

五 法院和检察机关 301

一 资产阶级和地主的法院 301

二 苏维埃法院底任务 303

三 苏维埃审判机关 306

四 世界上唯一真正的人民法院 307

五 苏维埃检察机关 310

六 苏维埃公民底基本权利 313

一 苏联底公民 313

二 劳动权 315

三 休息权 320

四 物质保证权 324

五 受教育权 328

六 妇女平权 331

七 一切民族和种族底公民一律享有平等权利 336

八 信仰自由 340

九 政治的权利和自由 343

七 苏维埃公民底基本义务 346

一 权利和义务 346

二 遵守斯大林宪法和苏维埃法律 348

三 遵守劳动纪律 350

四 忠实履行社会责任 353

五 尊重社会主义公共生活规则 357

六 保护和巩固社会主义公有财产 360

七 苏联公民底光荣义务 364

八 保卫祖国是每个苏维埃公民底神圣责任 369

八 领导和指导苏维埃人民的力量 374

一 布尔什维克党和劳动羣众 374

二 党怎样领导国家 376

三 布尔什维克党底力量在於什么 378

我们的目的——共产主义 385

一 共产主义社会底两个阶段 385

一 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底基本特点 386

二 资产阶级对社会主义批评的不合理 398

二 完成社会主义社会建设和逐渐由社会主义过渡到共产主义的道路 403

一 苏联基本经济任务底解决是社会主义过渡到共产主义的最重要前提 404

二 消灭工人阶级、农民和知识分子间界限的途径 409

三 发展社会主义的意识和克服资本主义的残余 422

四 巩固社会主义底基础和原则是过渡到共产主义的必需条件 428

五 社会主义国家是建设共产主义的主要工具 4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