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 临床心电图学 1
第一章 概述 1
一、正常心电图 1
二、电流计与心电图机 2
三、心电图的临床适用范围 4
第二章 心脏的解剖生理学 5
一、心脏的位置 5
二、心肌的机能 5
三、心脏的特殊传导系统 6
四、心脏的血液供应 8
五、神经系统对心脏的影响 10
第三章 心脏的电生理学 12
一、肌细胞的膜电位 12
(—)膜电位的离子理论 12
(二)肌细胞的静息电位与动作电位 12
(三)肌细胞的除极与复极 13
二、心脏的除极与复极 15
总结 16
一、额平面导联 17
(一)双极肢导联(标准导联) 17
第四章 导联 17
(二)单极肢导联与加压单极肢导联 18
二、水平面导联 19
(一)双极胸导联 19
(二)单极胸导联(V) 20
三、矢状面导联 20
(一)双极导联(ARRIGHI氏矢状三角) 20
(二)单极导联——食道导联(E) 21
四、各导联间的关系 22
(一)额平面上各肢导联间的关系 22
(三)额平面与水平面导联间的关系 25
(二)水平面上各胸导联间的关系 25
(四)额平面、水平面及矢状面导联问的关系 26
总结 26
第五章 正常心电图各波、段的形成及其正常值 27
一、P波 28
二、P—R间期及P—R段 29
三、QRS综合波 30
(一)QRS综合波的形成与波型的命名 30
(二)QRS时间与波幅 32
六、T波 33
四、S—T结合点(J点) 33
五、S—T段 33
七、Q—T间期 34
八、U波 35
总结 35
第六章 心向量与心电轴 36
一、额平面上QRS综合波的平均电轴 36
二、额平面上QRS综合波的平均电轴测定法 37
三、从双极肢导联中0RS综合波的波型确定心电轴 38
四、从加压单极肢导联中QRS综合波的波型确定心电轴 39
五、心电轴偏移的临床意义 40
总结 41
第七章 心脏位置对心电图的影响——心电位 42
一、依前后轴转位 42
二、依纵轴转位 43
三、依横轴转位 44
四、心电位的临床意义 45
总结 45
第八章 各导联中正常的心电图波形 46
二、P—R间期的异常 49
一、P波的异常 49
第九章 心电图各波、段的异常改变 49
三、ORS综合波的异常 50
四、S—T段的异常 52
五、T波的异常 52
附:非特异性T波改变的鉴别 57
六、Q—T间期的异常 57
七、U波的异常 58
总结 58
一、心电图的测量 59
第十章 心电图的测量、分析与诊断 59
二、心电图的分析与记录 60
(一)应用心电图的导联系统 60
三、心电图的诊断 62
总结 62
第十一章 空间心电向量图 63
一、心电向量图与心电图形成的关系 63
(一)心房除极向量及心室除极的起始向量 63
(二)心室除极的主体向量 64
(三)心室除极的终末向量及心室复极的向量 64
(一)用心电图绘制的方法 67
二、心电向量图的记录方法 67
三、心电向量图的导联系统 69
(二)阴极线示波器荧光记录法 69
(二)威尔逊氏(Wilson)等边四面体导联系统 70
(三)格里希曼氏(Grishman)立方体导联系统 70
(四)佛兰克氏(Frank)导联系统 71
四、心电向量图的观测与分析 72
(一)定性分析 72
(一)P环 73
(二)QRS环 73
(二)定量分析 73
五、正常成人空间心电向量图 73
(三)T环 75
(四)QRS与T的方位上的关系(即QRS/T夹角) 75
(五)关于空间向量 75
六、心电向量图的临床应用 75
(一)左心室肥大的典型心电向量图 76
(二)右心室肥大的典型心电向量图 77
(四)右束支传导阻滞的心电向量图 78
(三)左束支传导阻滞的心电向量图 78
(五)W—P—W综合征的心电向量图 79
(六)前壁心肌梗塞的心电向量图 79
(七)下壁(膈面)心肌梗塞的心电向量图 80
(八)单纯后壁心肌梗塞的心电向量图 80
七、心电向量图的临床应用价值 80
总结 81
第十二章 心律失常 83
一、心律失常的类型 83
二、心律失常的原因及其临床意义 85
(一)窦性心律不齐 86
三、心律失常的诊断 86
四、窦性心律失常 86
(二)窦性心动过速 87
(三)窦性心动过缓 88
(四)窦房结暂停(窦性暂停、窦性静止) 88
总结 89
五、逸搏与脱逸心律 90
(一)房室交界性逸搏 90
(二)室性逸搏 92
(三)房室交界性心律 92
(四)游走性心律 94
(五)反复心律(反复搏动) 95
(六)伪反复心律 96
(七)心室自律(室性心律) 98
总结 101
六、过早搏动 101
(一)心房性过早搏动(房性早搏) 101
(二)房室交界性过早搏动(交界性早搏) 103
(三)心室性过早搏动(室性早搏) 103
(四)过早搏动的原因、临床意义及治疗 106
总结 110
七、阵发性及非阵发性心动过速 111
(一)阵发性心动过速 111
(二)非阵发性心动过速 115
总结 116
八、扑动与纤颤 117
(一)心房扑动 117
(二)心房纤颤 119
(三)心房扑动并纤颤 120
(六)心室扑动并纤颤 121
(五)心室纤颤 121
(四)心室扑动 121
(七)治疗 122
总结 122
九、干扰与脱节 123
(一)干扰性房室脱节 123
(二)窦房结性干扰 125
(三)房性融合波 126
(四)室性融合波 126
(六)心室内差异传导 128
(五)隐匿性传导 128
总结 129
十、心肌兴奋机能紊乱发生的机制 130
(一)折返激动(再进入)学说 130
(二)并行心律(副收缩)学说 130
(三)环行激动学说 131
(四)异位节律点兴奋性改变的学说 131
十一、心脏传导阻滞 132
(一)窦房传导阻滞 132
(二)心房内传导阻滞 134
(三)房室传导阻滞 134
1.完全性束支传导阻滞 139
(四)心室内传导阻滞 139
2.不完全性束支传导阻滞 146
3.左束支分支传导阻滞(左半阻滞) 148
4.不完全性两侧束支传导阻滞 153
5.发作性(或短暂性)束支传导阻滞 153
6.交替性束支传导阻滞 156
7.末梢性室内传导阻滞 156
8.心室内传导阻滞的临床意义与治疗 157
总结 157
(二)心电图特点 158
十二、吾、巴、怀氏综合征(W—P—W综合征)或预激症候群 158
(一)定义及命名 158
(三)类型 159
(四)心电图的诊断 159
(五)发生机制 162
(六)临床意义及治疗 163
附:希氏束电图(His-bundle electrogram)对心脏传导异常的诊断意义 164
总结 164
二、右心房肥大 166
一、左心房肥大 166
第十三章 心房肥大 166
三、两侧心房肥大 168
总结 169
第十四章 心室肥大 170
一、概述 170
(一)解剖及生理学的异常,引起心电图的相应改变 170
(二)心室肥大的心电图指标 170
二、左心室肥大 171
(一)左心室肥大的心电图特点 171
(三)心室肥大与心室劳损问题 171
(二)左心室肥大的心电向量图 173
附:左心室劳损与左心室高电压 175
总结 175
三、右心室肥大 175
(一)右心室肥大的心电图特点 176
(二)右心室肥大的心电向量图 176
附:右心室劳损与右心室肥大心电图指标的讨论 179
总结 179
四、两侧(左、右)心室肥大 179
五、心室肥大与束支传导阻滞 181
一、病因及病理解剖 182
第十五章 冠状动脉硬化性心脏病:心肌梗塞 182
二、心肌梗塞的心电图改变 183
(一)动物试验 183
(二)心肌梗塞心电图波形改变的机理 183
三、心肌梗塞的心电图诊断 187
(一)关于波形的改变 187
(二)心肌梗塞的心电图诊断与定位 187
(三)心肌梗塞的心电图演变 195
(一)类似下壁(膈面)心肌梗塞 196
四、类似心肌梗塞波形的鉴别诊断 196
(二)类似前壁心肌梗塞 199
(三)S—T抬高的鉴别诊断 199
(四)T波倒置的鉴别诊断 199
五、心内膜下心肌梗塞 199
六、多发性心肌梗塞 201
七、心肌梗塞的并发症 203
(一)心肌梗塞并发右束支传导阻滞 203
(二)心肌梗塞并发左束支传导阻滞 203
八、心肌梗塞的治疗原则 204
(五)心肌梗塞并发心脏破裂 204
(四)心肌梗塞并发心律失常 204
(三)心肌梗塞并发左束支前(上)或后(下)分支传导阻滞 204
总结 205
第十六章 冠状动脉硬化性心脏病:冠状动脉功能不全 206
一、心绞痛 206
二、慢性冠状动脉供血不足 210
三、心电图负荷试验 211
(一)运动试验 211
1.双倍二级梯运动测验 211
3.脚踏车运动试验 214
2.三倍二级梯动测验 214
4.活动平板(踏旋器)运动试验 216
附:改良级梯运动试验 216
(二)异丙基肾上腺素试验 217
(三)心房起搏试验 217
(四)葡萄糖负荷试验 217
(五)饱餐试验 217
(六)缺氧试验 218
附:V1中P波终末电势对冠心病的诊断意义 218
四、治疗 218
总结 218
一、急性心包炎 220
第十七章 心包炎的心电图改变 220
二、窄性心包炎 222
总结 224
第十八章 心肌病的心电图改变 225
附:克山病的心电图改变 225
总结 227
第十九章 肺原性心脏病的心电图改变 228
一、急性肺原性心脏病(急性肺心病) 228
二、慢性肺原性心脏病(慢性肺心病) 229
总结 231
第二十章 风湿性心脏病的心电图改变 232
第二十一章 高血压病的心电图改变 236
第二十二章 先天性心脏血管病的心电图改变 238
一、概述 238
二、分类 238
三、主要的几种先天性心脏血管病 239
(一)先天性右位心 239
(二)主动脉缩窄 241
(三)动脉导管未闭 241
(四)心房间隔缺损 242
(五)心室间隔缺损 243
(七)先天性紫绀四联症,三联症及五联症 244
(六)肺动脉瓣狭窄 244
(八)肺动脉高压伴有右向左分流综合征 245
(九)三尖瓣闭锁 246
(十)动脉干永存 246
总结 246
第二十三章 药物作用下的心电图改变 247
一、洋地黄 247
二、奎尼丁 249
三、普鲁卡因胺 249
四、吐根硷 249
总结 250
五、酒石酸锑钾 250
第二十四章 电解质改变对心电图的影响 251
一、血钾的改变 251
二、血钙的改变 255
总结 256
第二十五章 麻醉、降温及手术时的心电图改变 258
一、麻醉前用药 258
二、吸入麻醉药物 259
四、麻醉、降温及手术过程中常见的心律失常及其处理 260
三、低温麻醉及手术过程中对心电图的影响 260
总结 261
第二十六章 正常小儿心电图 263
一、小儿心电图的特点及生理性改变 263
二、影响小儿心电图的因素 266
附:胎儿心电图的描记 266
总结 267
第二十七章 心电图机的主要构造、应用和维护 268
一、心电图机的常见类型 268
二、常用心电图机的主要构造 271
三、心电图机的选购和校验 272
四、心电图机的应用和维护 274
五、心电图机常见故障和排除的方法 275
总结 279
第二篇 图谱 281
一、正常窦性心律 281
二、窦性心律失常 290
三、逸搏及脱逸心律 305
四、过早搏动 316
五、阵发性及非阵发性心动过速 334
六、扑动及纤颤 369
七、干扰性房室脱节 391
八、房室传导阻滞 396
九、心室内传导阻滞 414
十、W—P—W综合征 454
十一、心房及心室肥大 489
十二、心肌梗塞 521
十三、心肌缺氧—冠状动脉供血不足 556
十四、心包炎 565
十五、心肌病 578
十六、电解质紊乱 584
十七、其他 602
附录 606
附图一、从Ⅰ、Ⅲ导联的波幅值测定心电轴的角度图(Dieuaide) 606
附图二、从肢导联的波幅值测定心电轴的角度图 607
附表一、根据Ⅰ、Ⅲ导联ORS波幅值测定心电轴的角度表 608
附表二、心动周期与心率对照表 609
附表三、心动周期(秒)、心率(次/分)与Q—T正常最高值(秒)对照表 610
附表四、我国正常人心电图中各波、段的统计 611
附表五、心电图申请单(参考样式) 613
附表六、心电图报告单(参考样式) 6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