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 道路 13
第一章 初步展现 13
第一节 初民往来路线 13
第二节 先周时期邦国往来路线 18
第三节 西周城乡道路 19
第二章 长安—新丰—潼关道 30
第一节 路线形成 30
第二节 驿路经地 30
第三节 驿路利用 31
第四节 道桥修治 36
第三章 长安—蓝田(武关)道 39
第一节 路线 39
第二节 沿革、利用 40
第三节 遗迹 44
第四章 长安—子午谷道 46
第一节 路线 46
第二节 开辟、利用 47
第三节 遗迹 50
第五章 长安—周至—骆谷道 53
第一节 路线经地 53
第二节 开辟、利用 56
第三节 路线修治 58
第四节 遗迹 60
第六章 长安—高陵—蒲津关道 63
第一节 路线变化 63
第二节 道路利用 64
第三节 驿路经地 67
第七章 长安—三原—延州道 70
第一节 秦汉驰道 70
第二节 唐代驿路 72
第三节 元代长安—察汗脑儿驿路 74
第四节 明代西安府—延安府—榆林镇间驿路 75
第五节 清代官马支路北路 75
第八章 丝绸之路 77
第一节 路线 77
第二节 汉、魏、晋时期丝路经地 78
第三节 唐代丝路南、北二道 81
第四节 宋、元、明、清长安通往西北道路 83
第一节 秦、汉京都交通 86
第九章 都城长安交通 86
第二节 唐都长安交通 92
第二篇 驿运 105
第十章 驿、递设置与驿运 105
第一节 西周庐、路室、候馆 105
第二节 秦、汉驿传 106
第三节 魏、晋、南北朝驿运 112
第四节 隋、唐、五代驿运 113
第五节 宋、元、明、清人员驰驿与文书传递 124
第十一章 重大运输活动 128
第一节 移民、徙民运输 128
第二节 徭役人员流动 130
第三节 木材、果木转输 132
第四节 “均输”、“平准”运输 132
第五节 “互市”运输 133
第六节 粮食运输 136
第七节 军差运输 139
第八节 商业运输 142
第三篇 水道·水运 149
第十二章 渭河水道 149
第一节 河道发育 149
第二节 河道变迁 151
第三节 水、沙变化及原因 152
第四节 沟通渭河~汉江尝试 154
第十三章 漕渠 156
第一节 开凿原委 156
第二节 开凿经过 157
第三节 漕渠渠首 159
第四节 其它河渠 163
第十四章 水运 166
第一节 粮食转运 166
第二节 竹、木材漂运 174
第三节 煤炭、食盐、土产品运销 178
第四节 载人航行 182
第四篇 桥梁、渡口 189
第十五章 渭水三桥 189
第一节 中渭桥(横桥) 189
第二节 东渭桥 192
第三节 西渭桥(便桥、咸阳桥) 195
第十六章 灞桥 199
第一节 建桥沿革 199
第二节 结构特点 201
第三节 军事交通地位 204
第十七章 沪桥、沣桥、普济桥 206
第一节 ?桥 206
第二节 沣桥 207
第三节 普济桥(广济桥) 207
第十八章 渡口 210
第一节 交通干道渡口 210
第二节 交通支线渡口 213
第三节 草滩渡口(码头) 215
第五篇 交通工具 219
第十九章 车、畜 219
第一节 周代车 219
第二节 秦代车 225
第三节 汉代车、畜 233
第四节 唐代车、骑 240
第五节 宋代车 243
第六节 元、明、清车、驮 246
第七节 轿 248
第二十章 船筏 252
第一节 船的出现 252
第二节 船舶名称、类型 253
第六篇 交通管理 263
第二十一章 道路交通管理 263
第一节 周代道路管理 263
第二节 秦、汉交通管理 264
第三节 唐代交通管理 269
第四节 宋代驿、递管理 273
第六节 明代驿递管理 274
第五节 元代驿站管理 274
第七节 清代驿传管理 275
第二十二章 乘驿凭证管理及律令 278
第一节 周代节、传 278
第二节 秦代符传、律令 279
第三节 唐代驿券、过所、律令及驿使制度 282
第四节 宋代牌符、律令 284
第五节 元代牌符、条例 286
第六节 明代符验、条例 288
第七节 清代驿递管理 290
第二十三章 水运及桥、渡管理 294
第一节 水运管理 294
第二节 桥、渡管理 299
一、崔湜 303
第七篇 人物 303
二、裴耀卿 304
三、韦坚 305
四、刘晏 306
五、李巽 309
六、裴休 309
七、韩缜 310
八、刘斌 310
九、余子俊 311
十、路振飞 312
十一、陈弘谋 312
十二、蒋文祚 313
十三、朱光祖 313
一、西安地区最早的居民 333
大事记西安古代交通文献汇辑 333
第一部分 长安索迹 333
二、西安地区最早出现的全国性城市——周丰、镐京 338
三、周丰、镐遗址 345
四、全国性第一个封建王朝的首都——秦咸阳 346
五、封建社会大发展时期的汉长安 354
六、东汉至南北朝时期的汉长安 365
七、长安,故咸阳也 369
八、栎阳古城,四次建都 370
九、张骞与“丝绸之路” 371
十、唐代长安第一街 372
十一、世界上最大的广场 373
十二、含光门遣址重见天日 374
十三、唐都长安对外开放的商业市场 375
十四、灞桥上历代战争烟云 377
十五、秦明王府 378
十六、西安城墙四角设计之谜 382
第二部分 文献 383
一、道路 383
二、桥梁、津渡 388
三、水运 411
四、舟、车 416
五、驿馆 422
六、关隘 439
第三部分 文物 445
一、栈道遣址、遗迹 445
二、唐长安城街道 447
三、桥梁 448
四、车、马、驼 452
五、驿传牌符 466
六、船 467
七、云梦秦简中涉及交通的简文 468
第四部分 考证 476
一、“沙河古桥”为汉、唐西渭桥说质疑——读《西渭桥地望考》 476
二、西渭桥地望再考 488
三、唐东渭桥遗址的发现与秦、汉以来的渭河三桥 497
四、高陵县唐东渭桥遗址 505
五、长安附近河道变迁与古文化分布 506
六、历史文献记载霸上的位置 516
七、霸上位置新论 518
八、蓝田县的两个石门与唐长安城的水陆交通 523
九、柳宗元的《馆驿使壁记》与唐代长安附近的驿道和驿馆 528
十、唐长安临皋驿 539
十一、汉、唐长安漕渠考 541
十二、东方最早的双子城——丰、镐 547
十三、秦都咸阳 548
十四、西汉的都城——长安 551
十五、明、清西安城 553
十六、关于西安城墙一些数据的考释 554
十七、汉代长安十二城门释名 558
十八、西安城墙蕴含着隋唐街道位置的信息 565
十九、关于古代子午道的走向、改线和部分资料的考析 570
二十、《读史方舆纪要》陕西省汉中府《傥骆道》条校释 587
二十一、七盘古道和蓝关 593
二十二、长安细柳营 594
一、碑石 604
第五部分 碑石、艺文 604
二、艺文 606
三、散记 612
四、对联 619
第六部分 专题 620
一、古代西安——中国历史的缩影 620
二、西安在中国古代交通上的地位 625
三、秦帝国驰道网的历史贡献述略 630
四、西安在秦、汉时代交通发展的原因 636
五、西汉诸陵分布与古长安附近的交通格局 642
六、西汉长安的交通管理 651
七、秦、汉时期京畿的阡陌交通 660
八、古代分道行驶与专用道路——秦汉长安的驰道、复道、甬道 670
九、谈“丝绸之路”的东端起点 675
十、“丝绸之路”与汉、唐长安文化 686
十一、长安瑰宝——秦陵铜车马 696
十二、再谈秦始皇陵区出土的铜车马 699
十三、古代东方最大的国际城市——唐都长安 705
十四、《周礼》与车 707
十五、古代交通在《诗经》中的反映 713
十六、《诗经》与车 716
十七、民间运输行家——左宗棠 720
十八、子午道考察记 723
十九、“秦直道”新探 733
二十、古代交通与经济 753
二十一、“天下第一驿”——唐代褒城驿 765
后记 7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