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概述 1
第二章 神经元 4
2.1 神经元的结构和机能 4
2.1.1 神经元的结构 4
2.1.2 突触 6
2.1.3 脉冲的产生 12
2.1.4 脉冲在轴突上的传递 15
2.2 神经元模型 17
2.2.1 不计时间特性的模型 18
2.2.2 同时考虑时间特性的模型 22
参考文献 25
第三章 视觉系统的概要 28
3.1 眼球的光学系统 28
3.2 视觉信息的传递通路 29
参考文献 36
第四章 视细胞和感光 38
4.1 视细胞的结构 38
4.2 视色素和感光反应 40
4.2.1 视色素的漂白和再合成 41
4.2.2 动作电位的发生 43
4.2.3 考虑了时间特性的视细胞模型 45
4.3 反应的输出和适应特性 47
4.4 对色光的反应 52
参考文献 56
第五章 在视网膜和外侧膝状体的信息加工 58
5.1 侧抑制 58
5.2 神经节细胞和同心圆状的感受野 63
5.2.1 感受野 63
5.2.2 on中心型和off中心型的感受野 63
5.3 宏观的视网膜模型 65
5.3.1 减法型抑制机制的模型 65
5.3.2 具有分流型抑制机制的模型 78
5.3.3 由于适应水平不同而引起的感受野的变化 82
5.4 神经节细胞的感受野 84
5.4.1 X细胞和Y细胞 84
5.4.2 W细胞 90
5.4.3 不同种类动物的差异 92
5.5 视网膜内的突触联系 95
5.5.1 视网膜内突触联系的概要 95
5.5.2 视细胞和水平细胞 97
5.5.3 双极细胞 100
5.5.4 无足细胞 103
5.5.5 神经节细胞 105
5.6 适应与灵敏度调节 107
5.7.1 同心圆状的感受野模型 110
5.7 视网膜的神经回路模型 110
5.7.2 适应机制的模型 113
5.7.3 各向异性感受野的模型 115
5.8 外侧膝状体 119
5.9 色感受野 124
5.9.1 视网膜的神经节细胞和外侧膝状体 124
5.9.2 在视网膜内颜色的信息处理 133
参考文献 137
6.1 Hubel和Wiesel对感受野的分类 149
6.1.1 简单型细胞 149
第六章 大脑视区 149
6.1.2 复杂型细胞 153
6.1.3 超复杂型细胞 155
6.2 特征抽提机制的模型 159
6.3 视区神经元的各种性质 167
6.3.1 无方位性细胞 167
6.3.2 简单型细胞(Bishop等人的研究) 168
6.3.3 感受野的进一步分类 170
6.3.4 感受野的方位选择性曲线 173
6.3.5 空间频率反应 176
6.3.6 从其他感觉系统来的输入 178
6.4.1 皮层的层状结构和柱状结构 179
6.4 视区的神经通路 179
6.4.2 神经回路模型 182
6.4.3 突触联系的形成 188
6.5 双眼神觉的机理及其模型 191
6.5.1 双眼性细胞 191
6.5.2 视差抽提机制的模型 196
6.6 颜色信息的处理 201
参考文献 203
第七章 视区以外部位的视觉信息处理 211
7.1 大脑的高级中枢 211
7.1.1 视前区 211
7.1.2 颞下叶 214
7.2 上丘 217
7.3 脑对图形的认识 220
7.3.1 分散型记忆 220
7.3.2 突触形成的假说 222
参考文献 227
第八章 眼球运动 231
8.1 视轴的控制 231
8.2 注视点的分布 236
8.3 眼球运动和视觉 238
8.3.1 静止视网膜象 238
8.3.2 眼球运动与外界不动性 242
参考文献 2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