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述 1
大事记 6
第一编 地理 33
第一章 区域 33
第一节 地理位置 33
第二节 建置沿革 34
第三节 行政区划 35
第四节 镇名溯源 40
第五节 环境 40
第六节 灾害 43
第二章 镇区建设 46
第一节 近期建设规划的实施与完成 47
附:长安镇建设(1984~2000年)总体规划(摘要) 51
第二节 街道建设 52
第三节 桥梁 58
第四节 河道整治 63
第五节 住房建设 68
第六节 房地产管理 74
第七节 绿化 园林 77
第八节 供水 80
第九节 供电 83
第十节 供气 89
第二编 经济 91
第一章 工业 91
第一节 简述 91
第二节 国营工业 98
第三节 集体工业 103
第四节 个体工业 119
第五节 校办工业 120
附:黄麻供应处及洗麻场 122
第二章 商业 123
第一节 简述 123
第二节 体制调整 126
第三节 国营商业 130
第四节 供销合作社商业 137
第五节 集体商业 138
第六节 个体商业 146
第七节 集市贸易 147
第八节 粮油销售 155
第九节 工商管理 169
第十节 对外贸易 172
附:长安名菜、名点 172
第三章 农业 176
第一节 蔬菜 177
第二节 渔业 179
第三节 畜禽 181
第四章 蚕桑丝茧 182
第一节 简述 182
第二节 缫丝业 183
第三节 茧行、茧站、茧库 186
第四节 丝行 189
附:茧业公所 190
第五节 蚕桑育种机构 191
第五章 金融 税收 194
第一节 金融 194
第二节 税收 199
第六章 交通 205
第一节 水路 205
第二节 塘路、大路、凉亭 217
第三节 公路 219
第四节 铁路 221
第五节 码头 223
第六节 装卸搬运 226
第七节 交通管理机构 230
第七章 邮电 231
第一节 邮政 231
第二节 电报 234
第三节 电话 235
第一节 中国共产党 237
第一章 政党 237
第三编 政治 237
第二节 中国国民党 250
第三节 青年党 250
第二章 政权 251
第一节 人民代表大会 251
第二节 行政机构 256
第三章 民政 司法 269
第一节 民政 269
第二节 司法 274
第一节 机构设置 277
第四章 社会治安 277
第二节 治安工作 278
第三节 消防 280
第五章 群众团体 285
第一节 工会 285
第二节 共青团 288
第三节 妇女联合会 291
第四节 科技组织 294
第五节 其他组织 295
第一节 驻军 299
第六章 军事 299
第二节 支前 300
第三节 征兵 301
第四节 民兵 301
第五节 重大兵事 304
第六节 日军暴行 305
第四编 文化 308
第一章 教育 308
第一节 简述 308
第二节 幼儿园 313
第三节 小学 315
第四节 中学 320
第五节 业余教育 328
第二章 群众文化 332
第一节 简述 332
第二节 文化设施 334
第三节 群众文艺团体 340
第四节 广播、电视、新闻 341
第五节 民间文艺 343
第六节 诗选、著述 346
第七节 古迹 357
第三章 医药卫生 362
第一节 简述 362
第二节 机构与队伍 366
附:地方名医 370
第三节 疾病防治 372
第四节 爱国卫生运动 376
第四章 体育 379
第一节 组织及设施 379
第二节 体育活动 380
第三节 学校体育 381
第五编 社会 383
第一章 人口 383
第一节 人口发展 383
第二节 人口构成 384
第三节 计划生育 390
第二章 人民生活 393
第一节 解放前 393
第二节 解放后 394
第一节 岁时习俗 397
第三章 风俗民情 397
第二节 婚嫁 400
第三节 贺生祝寿 401
第四节 丧葬 402
第四章 宗教 403
第一节 佛教 道教 403
第二节 天主教 406
第三节 耶稣教 407
第四节 宗教组织 407
第一节 方言 408
第五章 方言民谚 408
第二节 谚语 409
第三节 歇后语 410
第六章 新风 411
第六编 人物 414
第一章 人物传略 414
第二章 革命烈士 422
第三章 荣誉录 423
第一章 乡镇合并后长安镇简述 426
附编 乡镇合并 426
第二章 原长安乡概况 432
第一节 农业生产 433
第二节 乡村工业 433
第三节 新农村建设 436
第四节 党政机构及领导人 438
第五节 小镇古迹 447
第六节 人物 448
《长安镇志》编纂领导小组 451
编后记 4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