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绪论 1
第一节 建立地方年鉴学的必要性与可行性 1
第二节 地方年鉴学的研究对象和范围 6
第三节 方志学与地方年鉴学 9
一 章学诚“设志科”的创议与方志事业的连续性 9
二 民国时期方志学家的志鉴合一观 11
三 “方志危机”论与地方年鉴热 12
四 方志学与地方年鉴学理论的相互渗透 14
第四节 地方年鉴学与编辑学 16
第五节 地方年鉴学的方法论 19
第二章 结构 26
第一节 地方年鉴的结构特征 26
一 多体并用 分类系事 27
二 多层综述 分地概述 30
三 整体构成的划分方式 32
四 认真做好总体设计 34
第二节 特载和专文 41
一 特载之“特”和专文之“专” 41
二 党政公文的编排方式 44
第三节 政区整体概况 48
一 地方志书的“概述”与地方年鉴的“总述” 48
二 政区整体概况的结构 51
第四节 下辖政区概况 53
一 位置 54
二 容量比重 54
三 结构方式 56
四 概况也应条目化 61
第五节 大事记 63
一 渊源 63
二 功能 64
三 体裁 65
四 标准 66
五 大事记研究的新趋向 67
第六节 分类结构的体式与分解 68
一 新方志的三种体式 69
二 地方年鉴的体式 70
三 二元划分标准的困惑 74
四 构成要素分解 78
附:栏目和栏目化 80
第七节 人物 85
一 史传与志传的异同 86
二 地方年鉴“人物”部类的编排特点 87
三、有待研究的几个问题 89
一 二次文献 91
第八节 二次文献、统计资料和附录 91
二 统计资料 92
三 附录 94
第三章 条目和条目化 98
第一节 地方志书中的条目 98
一 什么是条目 99
二 条目在志书中的特殊地位 100
三 条目的主要特点 100
四 新方志中条目的变化 101
五 志鉴条目的差异性 103
第二节 年鉴条目是结构单位 104
一 两种定义 104
二 独立性与包容性 107
三 类目与事目 109
四 稳定性与变异性 111
五 以物系事和以事系物 112
六 孤目化与无点之面 113
七 隐形条目与分解层次 114
八 条目的本质属性 116
九 条目的地位和作用 117
第三节 时段 119
一 年度性时段 120
二 事件性精确时段 125
三 超年度时段 128
第四节 条目选材 133
一 条目选材的一般原则 133
二 行业发展情况 136
三 专项管理 137
四 专项业务 138
五 新事条目 140
六 要事条目 144
七 态势性条目 150
八 资料性条目 156
第五节 条目写作(上) 161
一 确定要素 认真选材 161
二 崇实忌虚 直陈其事 163
三 突出重点 变处着墨 164
四 “水落石出”与“水涨船高” 165
五 选准角度 详略互见 168
六 交代原因 记述结果 170
七 画龙点睛 有所启示 171
八 以人述事 以事托类 173
九 年度综合 反映特点 174
第六节 条目写作(下) 176
一 把握趋势 分述特点 177
二 选择标志 体现变化 179
三 分类剖析 说明态势 180
四 扣紧要素 反映总貌 182
五 昭示得失 喜忧同报 183
六 纵述发展 横陈新绩 184
七 要素分解 重点立条 186
第四章 编辑工作 188
第一节 从方志编纂到年鉴编辑的角色转换 188
一 编纂与编辑 188
二 编辑意识与年鉴意识 191
第二节 地方年鉴编辑的基本素养 195
一 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 195
二 马上功夫和马下功夫 196
三 苦练基本功 补充新知识 198
第三节 主编 200
一 整体性与科学性 201
二 勤于探索 常办常新 204
第四节 索引编制 207
一 索引是年鉴的钥匙 207
二 索引范围 210
三 索引深度 210
四 主题标引 212
五 主题编排 215
六 索引编制程序 219
附录: 220
十年来我省年鉴理论研究的回顾与展望 220
一 志鉴比较研究 221
二 年鉴的性质、特征和功能 224
三 条目和条目化 227
四 概况编写研究 230
五 期刊编辑学研究 231
六 突出重点 开拓新领域 2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