绪言 8
第一章 二氧化硫氧化反应的一般规律 12
第一节 氧、二氧化硫和三氧化硫的分子结构 12
氧 12
二氧化硫 12
三氧化硫 13
第二节 二氧化硫氧化反应的平衡 13
平衡常数 13
平衡转化率 18
第三节 二氧化硫的单相氧化 21
无催化剂时氧化二氧化硫的可能性 21
二氧化硫的光化学氧化 24
二氧化硫的放电氧化 27
二氧化硫单相催化氧化的可能性 28
第四节 二氧化硫的多相催化氧化 29
各种物质对二氧化硫氧化的催化活性 29
二氧化硫接触氧化的机理 34
第五节 接触反应的动力学 45
实际不可逆接触反应的动力学 45
可逆接触反应的动力学 52
动力学方程式的形式与接触反应机理的关系 55
二氧化硫氧化反就的动力学方程式的可能形式 59
第六节 物质与热量的传递过程对接触反应速度的影响 64
气流与催化剂颗粒外表面的交换 64
催化剂颗粒内部物质的传递 71
第七节 催化剂颗粒的大小对催化剂的活性及催化剂层的流体阻力的影响 80
第八节 催化剂活性的研究方法 85
参考文献 88
第二章 铂催化剂 90
第一节 工业铂催化剂的特性 90
载铂石棉 91
载铂硫酸镁 92
载铂硅胶 93
第二节 铂催化剂的中毒 94
第三节 用铂催化剂氧化二氧化硫的动力学 98
第四节 用铂催化剂氧化二氧化硫的机理 105
铂与氧的相互作用 105
一般动力学方程式的推导 107
催化剂用量的计算 113
参考文献 118
第三章 含氧化铁的催化剂 120
第一节 含氧化铁的天然材料和硫酸厂排弃物的催化活性 120
第二节 用氧化铁氧化二氧化硫的动力学与机理 124
催化剂成分的变化与温度的关系 124
用氧化铁氧化二氧化硫的动力学 127
用氧化铁氧化二氧化硫的机理 130
第三节 含氧化铁催化剂的使用范围 133
参考文献 136
第四章 钒催化剂 137
第一节 钒催化剂应用历史简述 137
用钒催化剂氧化二氧化硫的动力学 140
第二节 钒催化剂的性质 140
温度对用钒催化剂氧化二氧化硫的速度的影响 146
钒催化剂的热稳定性 149
钒催化剂的燃着温度 154
钒催化剂对接触毒物的稳定性 162
钒催化剂与铂催化剂的特性比较 171
参考文献 176
第五章 用钒催化剂氧化二氧化硫的机理 178
第一节 纯五氧化二钒的催化作用机理 178
第二节 掺助催化剂后钒催化剂的催化作用机理 186
在催化氧化二氧化硫的条件下各种钒化合物的稳定性 186
添加物对五氧化二钒的催化活性的影响 191
硷金属化合物和二氧化硅的助催化作用机理 195
参考文献 202
第六章 迁移过程对用钒催化剂氧化二氧化硫的影响 203
第一节 颗粒状催化剂内表面的利用 205
第二节 催化剂颗粒最适宜的多孔结构与最适宜的大小 213
第三节 向颗粒外表面的迁移过程对反应速度的影响 217
参考文献 225
第七章 二氧化硫接触氧化过程的最适宜条件 226
第一节 可逆放热反应最适宜条件的一般测定方法 226
反应速度与转化率及平衡条件的关系 226
最适宜温度 228
催化剂必需体积的确定 234
必须从催化剂层排出的热量的计算 239
平衡转化率的计算 242
第二节 由各种含硫原料制得的气体混合物的最适宜接触条件的确定 242
最适宜温度的计算 243
催化剂需要量的计算 252
二氧化硫最适宜浓度的计算 257
参考文献 267
第八章 催化氧化二氧化硫用的接触器 268
第一节 中间热交换式接触器 272
两段接触过程 272
三段和三段以上的接触过程 277
中间热交换式接触器的计算方法 282
第二节 催化剂装在热交换管内的内部热交换式接触器 289
同时进行反应的热交换的计算 291
简单列管式接触器的操作特点 295
简单列管式接触器的若干改进办法 299
计算的概略程序 308
第三节 催化剂装在管间空间的套管式内部热交换接触器 310
套管中热交换过程的计算 312
套管式热交换接触器的操作特性 315
第四节 用补加冷气和空气的方法来调节温度的接触器 317
用补加冷气的方法调节温度 317
用补加冷空气的方法调节温度 321
第五节 处理浓气体混合物用的接触器 325
参考文献 331
结论 332
附录: 335
对制造钒催化剂的某些专利及配方的简评 3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