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 农业经济 1
第一章 导论 1
第一节 农业的涵义及其特点 1
一、农业的概念 1
二、农业的生产过程 1
三、农业生产的根本特征 1
四、农业的具体特点 1
第二节 农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 2
一、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 2
二、农业是我国国民经济中的作用 2
第三节 农业经济学的研究对象、任务和方法 2
一、农业经济学的研究对象 2
二、农业经济学的基本任务 3
三、研究农业经济学的方法 3
第二章 社会主义农业合作经济 3
第一节 社会主义农业合作的理论 3
一、小农经济的特征及其局限性 3
二、小农经济在社会主义条件下必须进行改造 4
三、马列主义关于社会主义农业合作的原理 4
第二节 我国农业合作化的实践 5
一、我国农业合作化的发展过程 5
二、我国农业合作化的经验教训 6
第三节 农业中的经济成分 7
一、多种经济成分并存的客观必然性 7
二、国有经济 7
三、合作经济 7
四、个体经济 7
五、联合经济 7
第四节 农业经营形式 8
一、农业经营形式的概念 8
二、制约农业经营形式的因素 8
三、农业经营形式中的双层经营 8
四、农业中的其他经营形式 9
第三章 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 10
第一节 原始农业、传统农业及现代农业的概念及特点 10
一、原始农业 10
二、传统农业 10
三、现代农业 10
第二节 农业现代化的涵义及标志 10
一、农业现代化的涵义 10
二、农业现代化的标志 11
第三节 农业现代化的目标及内容 11
一、农业现代化的目标 11
二、农业现代化的内容 12
第四节 农业现代化道路、措施 12
一、国外农业现代化道路的几种类型 12
二、实现我国农业现代化的特殊性 13
三、我国农业现代化的道路 13
四、实现我国农业现代化的战略措施 13
第四章 农业自然经济向商品经济转化 14
第一节 农业自然经济和商品经济 14
一、自然经济的涵义 14
二、自然经济的特点 14
三、商品经济的涵义 14
四、商品经济的特点 14
第二节 向商品经济转化是农业的深刻变革 15
一、商品经济是社会经济发展不可逾越的历史阶段 15
二、在我国实现农业生产商品化的特殊意义 15
三、我国农业发展商品经济的历史经验教训 15
四、加速我国农业从自然经济向商品经济转化的途径 16
第三节 农业生产专业化 16
一、农业生产专业化的涵义 16
二、农业生产专业化的形成 16
三、农业生产专业化的作用 16
四、实现农业生产专业化的条件 17
五、实现农业生产专业化应坚持的原则 17
第四节 农业生产社会化 17
一、农业生产社会化的涵义 17
二、农业生产社会化的优点 17
三、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 18
第五节 农工商综合经营 18
一、农工商综合经营的涵义 18
二、农工商综合经营是商品经济发展的必然产物 18
三、农工商综合经营在我国农业现代化建设中的重要作用 18
第五章 农业生产结构和布局 19
第一节 农村产业结构 19
一、农村产业结构的涵义 19
二、农村产业结构的划分 19
三、农村产业结构的演变 19
四、我国农村产业结构的现状 19
五、我国农村产业结构的变化趋势 19
六、我国农村产业结构调整的战略目标 20
七、调整我国农村产业结构的基本原则 20
第二节 农业生产结构 20
一、农业生产结构的概念 20
二、农业生产结构的特点 20
三、对农业生产结构的评估 20
四、农业生产结构的调整 21
第三节 农业生产布局 21
一、农业生产布局的概念 21
二、农业生产布局的基本理论 21
三、农业生产布局的原则 22
四、农业生产布局的步骤 22
第四节 农业区划 22
一、农业区划的概念 22
二、农业区划的类型 22
三、农业区划的重要意义 23
四、农业区划的原则 23
五、农业区划的步骤 23
第六章 农业科学技术的开发与应用 23
第一节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原理 23
一、农业科学技术的概念及其特征 23
二、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原理 24
三、农业科学技术的作用 24
第二节 农业科学技术的开发与应用 25
一、切实加强农业教育,提高劳动者素质 25
二、积极地推广现有科研成果 25
三、农业科技开发主要对策 25
四、加强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建设 25
五、农业科学技术开发与推广模式 25
第三节 农业技术改造 25
一、农业技术改造的含义及目标 25
二、农业技术改造的发展道路 26
三、农业技术改造的重点 26
第四节 农业技术政策的制定与实施 26
一、农业技术政策的概念、特征、内容及功能 26
二、制定农业技术政策的基本原则 27
三、制定农业技术政策的基本方法 27
四、正确处理农业技术政策实施中的几个关系 28
五、农业技术政策实施的环节 28
第七章 农业劳动力资源的利用 28
第一节 农业劳动力资源的特点和作用 28
一、农业劳动的性质和特点 28
二、农业劳动力资源 29
三、农业劳动力资源的特点 29
四、农业劳动力资源的作用 30
第二节 农业劳动力利用率 30
一、农业劳动力利用率的涵义和指标 30
二、影响农业劳动力利用率的因素 30
三、农业劳动力剩余问题 30
四、提高农业劳动力利用率的途径 30
第三节 农业劳动生产率 30
一、农业劳动生产率的概念和计算 30
二、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的意义 31
三、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的途径 31
第八章 农业土地资源利用 31
第一节 土地在农业生产中的特点和作用 31
一、土地资源的概念 31
二、土地在农业生产中的特点 31
三、土地在农业中的作用 32
第二节 土壤肥力经济原理 32
一、土壤肥力的概念及分类 32
二、土壤经济肥力的功能、形式及发展规律 32
三、土地报酬的变化趋势 32
第三节 合理利用农业土地资源 33
一、千方百计保护现有耕地 33
二、搞好土地开发,增加耕地面积 33
三、因地制宜,发挥优势,建立合理的农村产业结构 33
四、建立良好的生态环境 33
五、搞好集约经营,提高土地生产率 33
第四节 级差土地收入 33
一、级差土地收入的涵义 33
二、级差土地收入产生的条件 33
三、级差土地收入的性质 33
四、级差土地收入的分配 33
第五节 农业土地资源的有偿使用 34
一、土地价值与使用价值 34
二、农业土地资源有偿使用的意义 34
三、土地资源有偿使用的实施 34
第九章 农业资金利用 35
第一节 农业资金概述 35
一、农业资金的概念和分类 35
二、农业资金的基本属性 35
三、农业资金的利用 35
四、农业资金的运动特点 35
第二节 农业资金的筹集 36
一、农业资金筹集的概念 36
二、我国农业资金的供求状况 36
三、农业资金的筹集途径 36
第三节 农业资金投放 36
一、农业资金投放的概念 36
二、农业资金的投放原则 36
三、合理确定农业资金的投放方向 37
第十章 农业机械化与农用能源 37
第一节 农业机械化 37
一、农业机械化的概念及特征 37
二、农业机械化的作用 37
三、农业机械使用的特点 38
四、实现农业机械化的社会经济条件 38
五、农业机械化的道路 38
第二节 农用能源 39
一、农用能源概念 39
二、农用能源是农业现代化建设的战略重点 39
三、农用能源结构 39
四、我国农用能源的开发与利用 39
五、加强农村能源建设的主要措施 40
第十一章 农业综合开发和贫困地区经济开发 40
第一节 农业综合开发 40
一、农业综合开发的概念 40
二、农业综合开发的意义 40
三、农业综合开发的特点 41
四、农业综合开发的模式 41
五、农业综合开发的原则 41
六、农业综合开发的政策措施 42
第二节 贫困地区经济开发 42
一、贫困的概念 42
二、贫困的标准 43
三、贫困地区的经济特征 43
四、扶贫开发工作的原则 43
五、扶贫开发工作的主要政策措施 44
第十二章 农产品的供给和需求 44
第一节 农产品的需求 44
一、农产品需求的概念及其分类 44
二、影响农产品需求的因素 44
三、需求函数和需求规律 44
四、农产品需求弹性 45
第二节 农产品供给 45
一、农产品供给的概念及其分类 45
二、影响农产品供给的因素 45
三、供给函数和供给规律 45
四、农产品供给弹性 46
第三节 农产品的供需平衡 46
一、农产品供求是对立统一的矛盾运动 46
二、供求平衡和平衡价格 46
三、价格变动和供求运动规律 47
第十三章 农产品流通 47
第一节 农产品的流通渠道和环节 47
一、农产品流通的意义 47
二、农产品流通渠道和流通环节 48
三、农产品流通网络的评价原则 48
第二节 农产品购销 49
一、农产品销售 49
二、农产品收购 49
三、农产品购销的基本原则 50
四、我国农产品购销制度的变革历程 50
第三节 农产品市场 50
一、农产品市场的概念及其功能 50
二、农产品市场的内部结构 51
三、建立和完善农产品市场 51
第十四章 农产品价格 51
第一节 农产品价格的形成 51
一、农产品价格的形成基础 51
二、影响农产品价格的主要因素 52
三、农产品价格的构成 52
第二节 农产品比价和差价 52
一、农产品比价 52
二、农产品差价 52
第三节 工农产品比价及“剪刀差” 53
一、工农产品比价 53
二、工农业产品价格“剪刀差”概念及成因 53
三、解决“剪刀差”问题的途径 54
第十五章 农业中的分配 54
第一节 农业总产品的分配 54
一、分配在农业中的地位和作用 54
二、社会主义社会总产品分配的原则 55
三、农业总产品的分配 55
四、农业总产品的分配程序和方法 56
第二节 农业中个人消费品的分配 56
一、个人消费品分配的原则 56
二、我国农业中个人消费品分配的形式 56
三、共同富裕和先富后富 57
第三节 农民负担问题 57
一、农民负担的概念和内容 57
二、加强农民负担管理的必要性 57
三、减轻农民负担的对策 58
第十六章 农村居民消费 58
第一节 消费在农业中的地位和作用 58
一、消费的概念 58
二、农村居民生活消费在农业再生产中的地位和作用 58
三、农村居民消费的特点 58
第二节 农村居民的消费水平 59
一、农村居民消费水平的概念 59
二、影响农村居民消费水平的主要因素 59
三、合理消费水平的确定 59
第三节 农村居民的消费结构 59
一、农村居民消费结构的概念与种类 59
二、恩格尔定律 60
三、影响消费结构的因素 60
四、建立合理的消费结构 60
第四节 农村居民消费效益 61
一、消费效益的概念 61
二、衡量消费效益的主要指标 61
三、提高我国农村居民消费效益的主要途径 61
第十七章 农业扩大再生产 62
第一节 农业扩大再生产的内容和形式 62
一、农业扩大再生产的含义 62
二、扩大再生产的内容 62
三、农业扩大再生产的形式 62
第二节 农业扩大再生产的特点与标志 63
一、农业扩大再生产的特点 63
二、农业扩大再生产的标志 63
第三节 农业扩大再生产的影响因素和实现途径 64
一、农业扩大再生产的影响因素 64
二、农业扩大再生产的实现途径 64
第十八章 农业经济宏观调控 65
第一节 农业经济宏观调控的意义 65
一、农业经济宏观调控的概念 65
二、农业经济宏观调控的特殊性 65
三、农业经济宏观调控的意义 65
第二节 农业经济宏观调控的内容 66
一、农业经济宏观调控的目标 66
二、农业经济宏观调控的内容 66
三、农业经济宏观调控的重点 66
第三节 农业经济的运行机制 66
一、农业中的市场机制 66
二、农业中的计划机制 67
三、农业中市场机制与计划机制的结合 67
第四节 农业经济宏观调控的手段 67
一、经济手段 67
二、法律手段 68
三、行政手段 68
四、调控手段的综合运用 68
第二篇 农业资源经济 69
第一章 农业资源经济学的产生与发展 69
第一节 农业资源与农业经济发展 69
一、农业资源是发展农业经济的基础物质条件 69
二、农业资源于国外发达农业建成的重要作用 69
三、农业资源与我国农业经济的持续稳定发展 69
第二节 农业资源经济学的产生与发展 70
一、农业资源经济学产生和发展的决定因素 70
二、古代社会农业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70
三、资本主义社会农业资源经济的系统研究 70
四、当代农业资源经济学学科的形成 71
第三节 农业资源经济学的研究对象与方法 71
一、农业资源的基本经济功能 71
二、农业资源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和研究内容 72
三、农业资源经济学的任务 73
四、农业资源经济学的研究方法 73
第二章 农业资源系统 73
第一节 农业资源的类型及其特性 73
一、资源与农业资源的涵义 73
二、农业资源的类型 74
三、农业资源的基本特性 75
第二节 农业资源系统的模式结构 76
一、农业资源系统的一般模式 76
二、农业资源系统的利用结构 76
三、农业资源系统的优化 76
第三节 农业资源系统的管理 77
一、农业资源管理的内容与特点 77
二、农业资源管理的影响因素分析 78
三、农业资源管理的重点 78
第三章 生态平衡与农业资源 79
第一节 生态系统的基本规律 79
一、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规律 80
二、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规律 80
三、生态系统的内稳定性 80
四、生态系统空间的有限性 81
第二节 人类经济活动与生态环境的相互关系 81
一、生态与经济的相互促进、协调发展关系 81
二、生态与经济的相互矛盾、出现恶性循环 81
第三节 生态平衡与经济平衡 82
一、只有维护生态平衡,才能实现经济平衡 82
二、把生态平衡和经济平衡统一起来,持续地提高生态系统生产能力 82
三、以生态规律指导农业资源的开发利用 83
第四章 农业资源战略 83
第一节 制定农业资源战略的意义与任务 83
一、农业资源战略在农业经济发展中的地位 83
二、农业资源战略研究的指导思想 83
三、农业资源战略的任务 84
四、农业资源战略的基础工作 84
第二节 农业自然资源合理开发利用战略 84
一、改善资源环境,制止掠夺性经营 84
二、立足于全部国土利用,重点抓东南部农区 84
三、树立节约型资源利用战略,提高资源综合利用效益 85
四、大国发展农村资源产业 85
五、树立资源有偿使用观念,将资源纳入国民经济核算体系 85
第三节 农业社会经济资源开发利用战略 86
一、处理好人口与资源,环境的关系 86
二、努力提高农业科学技术水平 86
三、开发节约农用能源,缓解能源供需矛盾 86
四、开发农村交通运输资源 86
第四节 农业资源保护的战略措施 87
一、农业资源保护在农业现代化建设中的作用 87
二、农业资源保护的技术经济对策 87
第五章 土地资源的开发利用与管理 88
第一节 土地资源的类型与特性 88
一、土地资源的概念 88
二、土地资源的类型划分 88
三、土地资源的特性 88
第二节 土地资源开发利用的经济分析 89
一、土地资源的经济评价 89
二、土地资源的定等估价 90
三、土地资源利用结构及其合理配置 91
第三节 我国农业土地资源的开发利用与管理 92
一、我国农业土地资源的特点 92
二、我国农业土地资源的开发利用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92
三、合理开发利用我国农业土地资源的主要途径 93
四、加强农业土地资源的保护与管理 93
第六章 气候资源的开发利用 93
第一节 气候资源与农作物生产 93
一、气候资源的特征 93
二、气候资源在农业生产中的重要意义 94
第二节 气候资源的经济潜力 94
一、光能利用率与光合潜力的理论估算 94
二、气候资源生产潜力的计算方法 94
三、气候资源生产潜力的数学模型 95
第三节 我国农业气候资源的分布规律 96
一、光能资源 96
二、热量资源 97
三、水分资源 97
第四节 我国农业气候资源的开发利用 97
一、我国农业气候资源开发利用现状 97
二、农业气候灾害及防御 98
三、我国农业气候资源的合理利用 98
第七章 水资源的开发利用与管理 99
第一节 水资源的特性及其与农业的关系 99
一、水资源的特性 99
二、各种水体与农业的关系 99
第二节 水资源的利用原则与管理方法 100
一、农业用水的影响因素 100
二、水资源开发利用的原则 100
三、水资源的管理 101
第三节 我国水资源的开发利用与管理 101
一、农业水资源利用现状 101
二、科学开发利用我国水资源的途径和措施 102
第八章 森林资源的利用与管理 103
第一节 森林资源的价值与技术经济指标 103
一、森林资源的价值 103
二、森林资源的主要计量指标 104
第二节 森林资源的经济效益评价 104
一、森林资源经济效益的特征 104
二、森林资源经济效益的评价方法 105
第三节 林价与林木最佳轮伐期 106
一、林价 106
二、林木最佳轮伐期 106
第四节 我国森林资源的开发利用与管理 107
一、我国森林资源的状况 107
二、增殖森林资源的目标和主要途径 107
第九章 草地资源的开发利用与管理 108
第一节 草地资源类型的划分与草地资源的基本特点 108
一、草地资源类型的划分 108
二、草地资源的基本特点 108
三、草地资源的评价指标 109
第二节 我国的草地资源 109
一、我国草地资源的类型及其分布 109
二、我国草地资源的主要特点 109
三、我国草地资源的优势和劣势 110
第三节 草地资源的开发利用与管理 110
一、草地植被的管理 110
二、放牧牲畜的管理 110
第四节 草地资源利用方式的经济分析评价 111
一、草地资源的利用方式 111
二、草地资源利用方式经济分析应遵循的原则 111
三、草地利用方式的盈利性分析 111
第十章 水产与微生物资源的开发利用 111
第一节 水产资源的分类特点 111
一、水产资源的分类 112
二、水产资源的特点 112
三、水产资源的分析评价指标 112
第二节 水产资源的开发利用与管理 113
一、开发利用水产资源应遵循的基本原则 113
二、开发利用水产资源的数量分析 113
三、水产资源的保护政策 114
第三节 微生物资源的开发利用 114
一、微生物资源与农业生产 114
二、微生物资源的开发利用 114
第十一章 农业人口与劳动力资源 115
第一节 我国农村人口及农业人口发展的状况 115
一、农村及农业人口 115
二、我国农村及农业人口发展状况 115
第二节 农业人口与农业经济发展的关系 116
一、农业人口与自然资源的关系 116
二、农业人口与农业经济的发展 116
第三节 农业劳动力资源的利用现状 116
一、农业及农村劳动力发展的概况 116
二、农业及农村劳动力资源的利用现状 117
第四节 农业劳动力资源的开发利用 117
一、农业劳动力资源的智力开发 117
二、农业劳动力资源的合理利用 117
三、农业劳动力转移 117
第十二章 农业物质技术资源的经济分析 118
第一节 农业物质技术对发展农业经济的作用 118
一、农业物质技术资源 118
二、农业物质技术资源在发展农业经济中的地位与作用 118
第二节 农业交通设施的经济分析 118
一、各种农业运输方式的优缺点 118
二、农村交通运输发展的主要方向 119
三、交通运输设施的经济分析指标 119
第三节 农业电力资源开发利用的经济分析 119
一、水力发电的经济特性 119
二、水电站的经济分析指标 119
第四节 农业水利设施的经济分析 120
一、经济分析指标 120
二、经济效益分析 120
第五节 农业技术设备的经济分析 121
一、农业技术设备的经济效果指标 121
二、农业技术装备水平指标 121
第十三章 共享资源的利用与管理 121
第一节 共享资源的涵义与特点 121
一、共享资源的函义 121
二、共享资源的特点 121
第二节 竞争使用共享资源经济分析 122
一、在社会最优控制下共享资源的经济分析 122
二、在完全竞争条件下开发使用共享资源的经济分析 123
第三节 共享资源管理的对策手段 123
一、征收共享资源开发使用税 123
二、征收共享资源使用费 123
三、赔偿开发使用共资源造成的损失 124
四、政府直接管理共享资源的开发利用 124
第十四章 资源经济评价原理 124
第一节 农业资源经济分析评价的意义 124
一、有利于寻求一个合理的农业资源开发利用的方向和方式 124
二、对农业及整个国民经济的现代化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124
三、为合理开发利用农业资源提供重要依据 124
第二节 资源经济分析评价的基本理论 125
一、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劳动价值是资源经济分析评价的基础理论 125
二、收曾报酬递减规律是资源分析评价的重要依据 125
三、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地租理论是资源经济分析评价的又一重要理论 125
四、生态经济理论是资源经济分析评价的基础理论 125
第三节 农业资源经济分析评价的内容 125
一、对农业各类资源的数量、质量和结构的分析评价 125
二、对农业各类资源的形成条件和分布规律的分析评价 126
三、对农业资源利用模式的分析评价 126
四、对农业资源开发利用的经济效果进行分析评价 126
五、农业资源开发利用和保护政策的分析评价 126
第四节 农业资源经济分析评价应遵循的原则 126
一、资源因素与社会因素相结合的原则 126
二、单项资源分析评价与整体资源综合分析评价相结合的原则 126
三、目前利益和长远利益、局部利益和整体利益相结合的原则 126
四、农业资源评定等级与利用途径的区域性原则 126
第十五章 农业资源定价与分配理论 127
第一节 西方资源经济有关理论简介 127
一、需求和供给 127
二、分析资源开发利用和资源分配经济问题的有关概念 128
第二节 资源价格的评定与计算 128
一、劳动价值与资源价格 128
二、影响资源价格的因素分析 128
三、资源价格的构成 128
第三节 资源分配利用的因素分析 129
一、资源的分配 129
二、资源市场价格的确定 130
第十六章 农业资源保护的法制管理 130
第一节 农业资源法制管理的客观必然性 130
一、加强农业资源法制管理,有利于保护资源,缓解农业资源短缺矛盾 130
二、加强农业资源法制管理,有利于减轻农业环境污染 130
三、加强农业资源法制管理,有利于农村精神文明建设 130
四、加强农业资源法制管理,有利于克服现有农业资源保护措施存在的缺陷 130
第二节 农业资源法制管理的特点 131
一、因地制宜性 131
二、协调性 131
三、综合性 131
四、整体性 131
第三节 农业资源保护法制管理的基本原则 131
一、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环境效益相统一的原则 131
二、资源的多层利用与综合利用相结合的原则 131
三、资源保护规划与农业经济发展规划相一致的原则 131
四、资源权属与国家、集体、个人三者利益相关的原则 131
第四节 农业资源保护的立法体系 132
一、综合性农业资源保护法 132
二、地方性农业资源保护管理法 132
三、单项农业资源保护整治法 132
第三篇 农产品营销 133
第一章 绪论 133
第一节 农产品营销的特点和要求 133
一、农产品流通与农产品营销的概念 133
二、农产品营销的特点 133
三、农产品营销的基本要求 134
第二节 农产品营销的职能与效用 134
一、农产品营销职能 134
二、农产品营销效用 135
第三节 农产品营销学的研究对象与方法 135
一、农产品营销学的建立与发展 135
二、农产品营销学的研究对象和科学性质 136
三、农产品营销学的研究内容 136
四、农产品营销学的研究方法 136
第二章 农产品市场供给与需求 137
第一节 农产品市场概述 137
一、农产品市场的概念 137
二、农产品市场的产生与发展 137
三、我国农产品市场的特点 138
四、农产品市场的分类 138
第二节 农产品市场供给 139
一、农产品市场供给的形成 139
二、农产品供给的影响因素 139
三、农产品供给涵数 140
四、我国农产品供给的弹性 140
第三节 农产品市场需求 141
一、农产品需求的特点 141
二、农产品需求的影响因素 141
三、农产品需求弹性 142
第三章 农产品营销组织与营销渠道 143
第一节 农产品营销组织 143
一、按职能划分的农产品营销组织 143
二、按所有制性质和经营形式划分的农产品营销组织 144
第二节 农产品营销渠道 145
一、农产品营销渠道的概念 145
二、农产品营销渠道的功能 145
三、农产品营销渠道的分类 145
第三节 农产品营销渠道的选择 146
一、选择营销渠道的基本原则 146
二、选择营销渠道应考虑的主要因素 146
三、营销渠道策略的选择 147
第四章 农产品采购与销售 147
第一节 农产品采购 147
一、农产品采购的特点 147
二、农产品采购的方式 148
三、农产品经济采购批量的确定 149
第二节 农产品销售方式 149
一、按销售环节划分的销售方式 149
二、按国家干预程度划分的销售方式 149
三、按成交方式划分的销售方式 150
四、按销售手段划分的销售方式 150
第三节 农产品促销 150
一、促销的概念和作用 150
二、农产品促销策略 151
第五章 农产品购销合同 152
第一节 农产品购销合同的特点和分类 152
一、农产品购销合同的概念 152
二、农产品购销合同的法律特征 153
三、农产品购销合同的形式 153
第二节 农产品购销合同的订立与履行 154
一、农产品购销合同的订立程序 154
二、农产品购销合同的基本内容 154
三、农产品购销合同的履行 154
四、农产品购销合同的担保 155
第三节 农产品购销合同的变更、解除和违约责任 155
一、农产品购销合同的变更和解除 155
二、违反农产品购销合同的责任 155
第四节 农产品购销合同的管理 156
一、农产品购销合同的签证 156
二、无效合同的认定 156
三、农产品购销合同的纠纷处理 156
第六章 农产品价格决策 157
第一节 农产品价格形式 157
一、国家定价 157
二、国家指导价 157
三、市场调节价 158
第二节 农产品计划价格的制定 158
一、农产品收购计划价格的制定 158
二、农产品销售计划价格的制定 159
第三节 农产品市场定价策略与方法 159
一、农产品市场定价应考虑的因素 159
二、农产品市场定价策略 160
三、折扣与让价策略 160
四、心理定价策略 161
五、地理定价策略 161
六、农产品市场定价方法 161
第七章 农产品储存、加工和包装 162
第一节 农产品储存 162
一、农产品储存的必要性 162
二、农产品储存方式 162
三、农产品的储存决策 163
四、农仓的日常管理 164
第二节 农产品加工 164
一、农产品加工的特点 164
二、农产品加工的作用 164
三、农产品加工方式 165
四、农产品加工业布局 165
第三节 农产品包装 166
一、农产品包装的作用 166
二、农产品包装的分类 166
三、农产品运输包装 166
四、农产品销售包装 167
第八章 农产品运输 167
第一节 农产品运输的特点与要求 167
一、农产品运输的特点 167
二、农产品运输的基本要求 168
第二节 农产品运输线路 168
一、运输线路不合理的表现 168
二、导致不合理运输的主要原因 169
三、选择运输线路的方法 169
第三节 农产品运输方式和运输工具 170
一、农产品运输方式 170
二、农产品运输工具 170
第九章 农产品期货交易 171
第一节 期货交易的产生、特点和作用 171
一、期货交易的产生 171
二、期货交易的特点 171
三、期货交易的作用 172
第二节 农产品期货市场的运行 173
一、农产品期货交易的组织结构 173
二、农产品期货交易程序 174
三、农产品期货交易方法 174
第十章 农产品对外贸易 175
第一节 农产品对外贸易的特点和作用 175
一、农产品对外贸易的特点 175
二、开展农产品对外贸易的必要性 176
三、农产品对外贸的作用 176
第二节 农产品对外贸易政策和制度 177
一、农产品对外贸易政策 177
二、农产品对外贸易制度 177
第三节 农产品国际市场价格 178
一、影响农产品国际价格的因素 178
二、农产品国际市场价格的种类 178
三、世界农产品价格指数 179
四、国际价格术语与交易方式 179
第十一章 农产品市场调查与市场预测 180
第一节 农产品市场调查 180
一、农产品市场调查的内容 180
二、农产品市场调查的步骤 180
三、农产品市场调查的方法 180
第二节 农产品市场预测 181
一、农产品市场预测的分类 181
二、农产品市场预测原理 182
三、农产品市场预测的程序 182
四、农产品市场预测的方法 182
第十二章 农产品市场管理 184
第一节 农产品市场管理的意义和原则 184
一、农产品市场管理的意义 184
二、农产品市场管理的基本原则 184
第二节 农产品市场管理的内容 185
一、农产品经营者管理 185
二、合同管理 185
三、价格管理 185
四、商标管理 186
五、计量管理 186
第三节 农产品市场管理的手段 186
一、经济手段 186
二、法律手段 187
三、行政手段 187
第四篇 农业发展经济 188
第一章 概论 188
第一节 农业发展经济学科的形成 188
一、农业发展经济学科的形成背景 188
二、农业发展经济学科的形成 188
第二节 农业发展经济学的研究对象 189
一、“发展中国家”的界定 189
二、农业经济发展的含义 190
三、农业经济发展的衡量指标 191
第二章 农业经济发展的基础与社会历史条件 191
第一节 农业经济发展的基础--传统农业 191
一、传统农业的技术结构特征 191
二、传统农业的生产结构特征 192
第二节 农业经济发展的社会历史条件 193
一、传统农业经济超稳定结构的成因 193
二、破坏超稳定结构的外部冲击 195
三、现代科学技术对传统农业经济的冲击波 196
四、传统农业经济结构的内核震动 197
第三章 农业经济发展要素 199
第一节 经济发展要素的含义 199
第二节 规模经济与市场 199
第三节 创新与企业家精神 201
第四章 土地、自然资源与农业经济发展 202
第一节 土地在农业经济发展中的作用 202
一、土地的涵义 202
二、自然资源在农业经济发展中的作用 202
三、我国自然资源的一般特点 203
第二节 我国农业经济发展的资源限制 204
一、我国的土地资源 204
二、我国的水资源 206
三、我国的能源资源 207
第三节 我国土地关系的调整 210
一、我国现行土地关系的特征与矛盾 210
二、调整我国土地关系的目标与方案 211
第五章 资金积累与农业经济发展 213
第一节 西方发展经济学的“资本决定论” 213
一、哈罗德--多马增长模式及其在发展经济中的应用 213
二、大推进理论 215
第二节 积累在农业发展中的作用 216
一、农业资金积累 216
二、农业劳动积累 218
第三节 我国农业积累机制的再造 219
一、对我国农业现行积累机制的否定 219
二、发展农业信用,再造农业积累机制 220
第六章 人力资源与农业经济发展 223
第一节 发展中国家经济增长的“人口障碍”评析 223
第二节 人力资源与农业经济发展的关系 224
一、人口与经济发展的一般关系 224
二、人力资源在农业经济发展中的作用 225
第三节 农村智力开发和人力资本理论 229
一、人力资源质量的主要内容 229
二、农村智力开发 231
第四节 经济发展和农业人口转变 233
一、人口转变的基本规律 233
二、我国农业人口转变现状 234
三、农村生育观转变的经济基础 234
第七章 农业经济系统与产业分工 235
第一节 发展中农业经济系统结构特征 236
一、凝聚性与离散性并存,整体性与分割性共寓于一体 236
二、农业经济系统与自然环境的密切联系性 236
三、农业经济系统的非控性与可控性 237
第二节 农业内部的产业分工及发展趋势 237
一、农业产业的基本组成 237
二、农业产业结构的发展趋势 238
第三节 广义农业中第二、三产业的崛起 240
第四节 “贸工农”型产业的兴起与农业经济高度商品化 242
一、“贸工农”型产业的概念与高度商品化的产业结构 242
二、“贸工农”型产业的特征 242
三、关于“贸工农”型产业结构的几个理论问题 243
第五节 科学技术的发展对农村产业结构的积极影响 244
一、科学技术对农村产业结构的影响 244
二、农业科技产品商品化的实现与产业结构的优化 244
第八章 农业经济发展战略 245
第一节 农业经济发展战略的内容 245
一、发展战略的依据 245
二、发展战略的目标 246
三、发展战略的对策 246
第二节 农业经济发展战略的方法论 246
一、坚持从实际出发的方法 246
二、比较与模仿法 246
三、战略的分层次研究 247
四、定性与定量相结合 247
第三节 我国农业经济发展的若干战略思想 247
一、生产资源的合理利用战略 247
二、农业科学技术发展的战略选择 249
三、对外开放战略 250
四、劳力对资金的替代战略 251
五、农民共同富裕的战略 252
第九章 农业经济发展的宏观调节 253
第一节 农业经济宏观调节的特点 253
一、农业生产要素调节的特殊性 253
二、农村社会总需求和总供给调节的特殊性 254
三、农业经济多种所有制并存给宏观调节带来的特殊性 254
四、农业经济发展宏观调节的历史发展过程有其自身的种种特点 254
第二节 宏观调节手段的运用 254
一、经济杠杆的概念及其在农业经济发展宏观调节中的地位和作用 254
二、经济杠杆调节作用的发挥 255
三、经济杠杆的综合运用 255
第三节 调节和控制农业经济发展的主要经济手段 256
一、税收杠杆对农业经济发展的调节 256
二、乡(镇)财政对农业经济发展经济的调节 257
三、信贷杠杆对农业经济发展的调节 257
四、价格杠杆对农业经济发展的调节 258
五、农村保险对农业经济发展的补偿与调节 258
第五篇 农业技术经济 260
第一章 农业技术经济一般 260
第一节 农业技术的经济效能 260
一、科学技术的经济实质 260
二、农业技术的经济效能 260
第二节 农业技术经济学的形成 261
一、农业技术经济学形成的必要条件 261
二、农业技术经济学形成的充分条件 261
三、农业技术经济学形成的过程 261
第三节 农业技术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及特征 262
一、农业技术经济学三要素 262
二、农业技术经济学的研究对象 262
三、农业技术经济学的主要特征 262
第二章 农业技术经济基本原理 263
第一节 农业技术经济效果原理 263
一、经济效果与经济效益范畴 263
二、技术效果与经济效果 264
三、农业技术经济效果的涵义 264
四、农业技术经济效果整体论 264
五、农业技术经济效果界限论 265
六、经济、社会、生态三大效益的辩证统一 265
第二节 农业生产要素组合原理 266
一、农业生产要素整体论 266
二、农业生产要素平衡论 266
三、农业生产要素替代论 266
第三节 农业资源报酬变动原理 267
一、农业生产资源和农业生产资源报酬 267
二、边际概念 267
三、农业资源报酬的变动规律 267
四、边际平衡原理 268
第四节 农业技术选择原理 268
一、农业技术选择的必要性 268
二、农业技术选择的基本原则 269
三、从选择意义上划分的农业技术类型 269
第三章 农业技术经济效果评价及其指标体系 270
第一节 农业技术经济效果评价 270
一、农业技术经济效果的评价内容 270
二、农业技术经济效果的评价原则 271
三、农业技术经济效果的评价标准 271
第二节 农业技术经济效果评价指标及其指标体系 272
一、农业技术经济效果评价指标和指标体系的概念与作用 272
二、农业技术经济效果指标体系的设置原则 272
第三节 农业技术经济效果指标体系的构成 273
一、农业技术经济效果指标体系的分类 273
二、农业技术经济效果指标体系的构成 273
三、农业技术经济效果衡量指标 273
第四节 主要农业技术经济效果指标 274
一、土地生产率指标类 274
二、劳动生产率指标类 275
三、资金产出率指标类 275
第五节 农业基本建设投资效果评价 276
一、农业基本建设投资效果评价的概念与特点 276
二、农业基本建设投资效果评价指标 277
三、农业基本建设投资经常效果的静态评价方法 278
四、农业基本建设投资经济效果的动态评价方法 279
五、农业投资项目的不确定性分析 279
第四章 农业技术经济研究程序 280
第一节 农业技术经济评价项目的选择与确定 280
一、农业技术方案评价选优的一般标准 280
二、农业技术经济评价项目的选择 280
第二节 农业技术经济资料的搜集和整理 281
一、搜集农业技术经济资料的原则 281
二、农业技术经济资料的一般内容 282
三、搜集农业技术经济资料的方法 282
四、农业技术经济资料的整理 282
第三节 农业技术经济评价内容和程序模式 282
一、农业技术经济评价内容 282
二、农业技术经济评价程序模式 283
第五章 农业技术经济的计算分析方法 283
第一节 一般计算分析方法 283
一、一般研究方法概述 283
二、比较分析法 283
三、试算分析法 284
四、因素分析法 284
五、综合评分法 285
第二节 边际分析方法 285
一、边际分析的涵义 285
二、资源投入与产出之间的边际分析 285
三、资源配合边际分析 286
四、产品配合边际分析 287
第三节 生产函数模型 288
一、农业生产函数模型类型 288
二、农业生产函数模型在技术经济分析中的应用 289
三、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模型 290
第四节 线性规划模型 290
一、线性规划的概念及特点 290
二、线性规划模型设计 291
三、线性规划的计算和分析 292
四、最优方案的灵敏度分析 292
第六章 农业部门技术经济 292
第一节 农业技术装备技术经济 292
一、农业技术装备的内容和特点 292
二、农业技术装备配备技术经济 293
三、农业技术装备使用技术经济 294
四、农业技术装备大修理技术经济 296
五、农业技术装备更新的技术经济 296
第二节 农田基本建设技术经济 297
一、农田基本建设技术经济研究的范围和特点 297
二、水土保持技术经济分析 297
三、土壤改良技术经济效果评价 298
四、农田水利技术经济研究 298
五、不同灌溉方式的技术经济效果评价 298
第三节 种植业技术经济 299
一、种植业技术经济研究的内容及特点 299
二、作物布局技术经济效果分析 299
三、耕作制度技术经济分析 300
四、种植业技术措施经济效果分析 300
第四节 畜牧业技术经济 301
一、畜牧业技术经济研究的特点 301
二、提高畜牧业技术经济效益的基本途径 302
三、畜牧结构技术经济 302
四、家畜繁育技术经济 303
五、饲料利用技术经济 303
六、区域畜牧业技术经济 304
第五节 营林技术经济 305
一、营林技术经济研究的特点 305
二、营林技术经济主要评价指标 306
三、营林的社会公益价值 307
四、营林基本技术措施经济效果的评价 307
五、不同林种技术经济效果 308
第六节 渔业技术经济 309
一、渔业技术经济研究的范围及特点 309
二、渔业技术经济效果评价指标 310
三、淡水渔业技术经济分析 311
第七节 农副产品综合利用技术经济 313
一、农副产品综合利用的概念 313
二、农副产品综合利用技术经济研究的特点 313
三、农副产品综合利用技术经济主要评价指标 313
第七章 农业科技成果的经济评价 314
第一节 农业科技成果经济评价的内涵和意义 314
一、农业科技成果经济评价的内涵 314
二、农业科技成果经济评价的意义 314
第二节 农业科技成果的经济效果概念和特点 314
一、农业科技成果经济效果的概念 314
二、农业科技成果经济效果的特点 315
第三节 农业科技成果经济效益的评价 316
一、农业科技成果经济评价指标 316
二、农业科技成果经济评价数据的取值方法 317
三、农业科技成果经济评价的原则和程序 317
第六篇 国土经济 319
第一章 国土经济概述 319
第一节 国土经济学的研究内容 319
一、国土的概念 319
二、国土的基本特点 319
三、国土经济学的研究内容 321
四、国土经济学和其他学科的关系 323
五、开展国土经济学研究的意义 324
第二节 国土整治 324
一、国土整治的内容 324
二、国土整治的原则和重点 327
三、国土整治的经济效益评价 328
四、国土勘察和管理 329
第三节 国土规划 330
一、国土规划的概念 330
二、国土规划的主要内容 331
三、国土规划的编制程序 331
四、外国国土规划简介 332
第二章 土地资源 335
第一节 土地资源的供给与需求 335
一、土地资源的供给 335
二、对土地资源的需求 337
第二节 土地资源的开发与保持 338
一、土地资源开发的含义 338
二、土地资源开发的影响因素 338
三、土地资源开发的原则 338
第三节 土地资源与人口 338
一、土地资源与人口的关系 338
二、人类生活在地球上必须有足够的生活空间 338
三、土地作为人类生活资料的来源与人口之间的平衡关系 339
四、农业用地与农业劳动力之间保持合理的比例以达到两者之间的平衡 339
五、正确处理土地资源与人口关系的若干建议 340
第三章 土地利用 340
第一节 土地利用概说 340
一、土地利用的概念 340
二、土地利用研究的内容和任务 340
三、土地利用的经济活动包括的主要环节 341
四、土地利用目标 341
第二节 影响土地利用的条件 341
一、自然条件 341
二、经济条件 342
三、社会条件 343
第三节 土地利用的基本原则 343
一、土地利用原则的确立 343
二、土地利用基本原则 344
三、强化土地利用管理 346
第四章 土地利用布局 347
第一节 土地利用布局的概念和任务 347
一、土地利用布局的概念 347
二、土地利用布局的任务 347
三、土地利用布局的层次 347
第二节 土地利用布局的原则和制约因素 348
一、土地利用布局的原则 348
二、土地利用布局的制约因素 348
第三节 土地利用总体布局 348
一、土地利用总体布局的作用 348
二、土地利用总体布局的特点和任务 349
三、土地利用总体布局的内容 349
第四节 乡村土地利用总体布局 349
一、乡村居民点布局 349
二、农业及相关用地的布局 350
三、耕地布局 350
第五节 城市土地利用布局 351
一、城市土地利用布局原则 351
二、城市土地功能分区布局 351
第六节 工业用地布局特点 352
一、重工业用地布局特点 352
二、轻工业用地布局特点 352
三、高技术新兴工业用地布局特点 353
第七节 西方土地利用布局的主要理论 353
一、屠能理论 353
二、韦伯理论 353
三、克氏理论 353
第五章 农业土地利用 354
第一节 农业土地利用概说 354
一、农业土地利用的概念 354
二、农业土地利用的特点 354
三、农业土地利用的任务 355
第二节 农业土地的供给与需求 355
一、农业土地供给与需求的概念 355
二、农业土地的供给 355
三、农业土地的需求 356
第三节 农地利用现状及对策 357
一、农地利用现状 357
二、农地利用中存在的问题 357
三、农业土地利用政策 358
第四节 林地、草地和水面的利用 359
一、林地利用 359
二、草地利用 359
三、水面和水体的利用 360
第五节 农业土地报酬变动的规律性 361
一、“土地报酬递减规律”的提出与发展 361
二、土地报酬变动的规律性 363
三、土地报酬变动规律与农业土地利用 363
第六章 城市与交通土地的利用 364
第一节 城市土地利用的特点 364
一、现代社会中城市土地的重要性 364
二、城市土地利用的特点 365
第二节 城市土地的分类 365
一、城市土地分类概述 365
二、依土地权属分类的方法 365
三、依土地使用程度的分类法 366
四、依土地现实用途的分类法 366
五、依发展情况及趋势的分类法 366
六、功能区用地分类法 366
第三节 城市土地的合理利用 367
一、城市土地合理利用的含义 367
二、城市土地合理利用的标志 367
三、城市土地合理利用的内容 368
第四节 城市土地利用的空间结构理论 368
一、描述性理论 368
二、解释性理论 369
第五节 交通用地的利用 370
一、交通用地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 370
二、交通用地的分类与利用特点 370
三、交通用地开发利用的基本原则 371
四、交通用地开发利用的经济分析 372
第七篇 农业财务与分析 373
第一章 绪论 373
第一节 农业财务与农业经济发展 373
一、农业财务的本质规定 373
二、农业财务的功能特征 374
第二节 农业财务的资金运行规律 375
一、农业财务的资金运行过程 375
二、农业财务资金循环与周转 376
三、农业财务资金运动规律 377
第三节 农业财务分析原理 377
一、农业财务分析的作用 377
二、农业财务分析的内容 379
三、农业财务分析的方法 380
第二章 农业财务体制分析 380
第一节 农业财务体制的历史沿革 380
一、传统体制下农业财务的缓慢发展 380
二、转轨时期农业财务体制的变化 381
三、市场经济条件下农业财务体制的摩擦 382
第二节 农业财务体制改革的目标模式 384
一、农业财务体制改革的客观必然性 384
二、农业财务体制改革的总体目标 384
三、农业财务制度改革的主体模式 385
第三节 深化农业财务体制改革的基本思路 386
一、建立健全和改革农业财务管理制度 386
二、整顿和加强农业企业财会工作 386
三、加强资金管理提高财务效益 387
第三章 农业财务关系分析 388
第一节 农业财务的经济关系 388
一、经济关系是农业财务关系的主体表现 389
二、农业财务经济关系是一种复合关系 391
三、农业企业内部的财务关系 392
四、处理农业财务经济关系的政策主张 392
第二节 农业财务的分配关系 394
一、国家财政参与农业分配的形式 394
二、农业财务分配关系的总体建构 395
三、农业财务分配关系的进一步理顺 396
第四章 农业财务活动分析 397
第一节 农业财务活动的范畴 397
一、农业财务活动的内涵 397
二、农业财务活动的外延 397
三、农业财务活动的特点 399
第二节 农业财务活动的运行机制 400
一、农业财务活动的运行目标 400
二、农业财务活动运行机制的设计 401
三、农业财务活动的运行条件 403
第三节 农业财务活动规范 404
一、农业财务活动的外部环境 404
二、农业财务活动的影响因素 405
三、农业财务活动的规范化 407
第五章 农业财务行为分析 408
第一节 农业财务的政府行为 408
一、农业财务行为首先是一种政府行为 408
二、农业财务政府行为的种种缺失 410
三、农业财务政府行为的优化 411
第二节 农业财务的企业行为 412
一、企业行为是农业财务行为的基本行为 412
二、农业财务企业行为模式 413
三、农业财务企业行为的合理化 415
第六章 农业单位财务分析 416
第一节 国营农业企业财务分析 416
一、国营农业企业资金来源的分析 416
二、国营农业企业固定资金的分析 417
三、国营农业企业流动资金的分析 417
四、国营农业企业专用资金的分析 417
五、国营农业企业成本分析 418
六、国营农业企业利润分析 418
第二节 国营农业事业财务分析 419
一、农业事业财务受理分析的特点 419
二、农业事业单位预算管理分析形式 419
三、农业事业费的拔款方式 419
四、农业事业费受理的要求 420
五、农业副业收入受理分析的要求 420
六、农业事业单位专项资金的受理分析 421
第三节 乡镇企业财务分析 421
一、资金的分析 421
二、产品成本的分析 423
第四节 农村合作经济组织财务分析 424
一、农村合作经济组织的资金来源分析 424
二、农村合作经济组织的资金运用分析 424
三、农村合作经济组织流动资金分析的要点 425
四、农村合作经济组织物资分析的要点 425
五、农村合作经济组织企业成本的分析 425
第七章 农业财务报表分析 426
第一节 农业财务报表的作用 426
一、基础作用 426
二、监督作用 426
三、约束作用 426
四、保障作用 426
第二节 农业财务报表的种类 426
一、农业财务报表的科学分类 426
二、农业财务报表的主要格式 427
三、农业财务报表的填制要求 430
第三节 农业财务报表的分析方法 430
一、比率分析 430
二、趋势分析 432
第八章 农业财务效益分析 434
第一节 农业财务效益分析概述 434
一、农业财务效益分析的功能 434
二、农业财务效益分析的目标 434
三、农业财务效益分析的实质 434
四、农业财务效益分析的基本原理 435
五、农业效益分析中的报表分析 436
第二节 农业财务效益的分析方法 436
一、农业财务效益的动态分析 436
二、农业财务效益分析的动态方法 438
第八篇 农业财务管理 442
第一章 农业财务概论 442
第一节 农业财务的概念与范畴 442
一、农业财务范畴的经济活动 442
二、农业财务范畴的经济关系 443
第二节 农业财务的特点 444
一、受自然和经济双重规律的制约 444
二、受政府和农业单位双重行为支配 445
三、管理难度大,任务重 446
第二章 财政支农资金 446
第一节 财政支农资金的概念、性质、内容 446
一、概念 446
二、性质 447
三、内容 447
第二节 财政支农资金的意义、职能、作用 449
一、财政支农资金的意义 449
二、财政支农资金的职能 450
三、财政支农资金的作用 451
第三节 财政支农资金使用原则、管理和改革 453
一、财政支农资金使用原则 453
二、财政支农资金管理 454
三、财政支农资金改革方向 455
第三章 财政支农周转金 457
第一节 财政支农周转金概述 457
一、财政支农周转金概念 457
二、为什么要采取财政支农周转金形式 458
三、什么情况下采取财政支农周转金形式 458
四、财政支农周转金的意义 458
五、财政支农周转金与银行信贷的区别 459
第二节 财政支农周转金体制 459
一、财政支农周转金管理体制含义和建立的原则 459
二、财政支农周转金管理体制的内容及其改革 461
第三节 财政支农周转金的管理 463
一、财政支农周转金的管理 463
二、财政支农周转金投放的管理 465
三、财政支农周转金回收的管理 467
四、其它收入的管理 468
第四章 农业发展基金 469
第一节 农业发展基金的概念、特点、意义 469
一、农业发展基金的概念 469
二、农业发展基金的意义 470
第二节 农业发展基金建立 471
一、农业发展基金形成前的农业状况 471
二、建立农业发展基金的理论依据 472
三、农业发展基金的建立 473
第三节 农业发展基金的使用、管理与回收 474
一、农业发展基金的使用 474
二、农业发展基金的管理 475
三、农业发展基金的回收 476
第五章 国营农业企业财务 476
第一节 国营农业企业概述 476
一、国营农业企业的特征 476
二、国营农业企业的资金 476
三、国营农业企业财务管理的任务 479
第二节 国营农业企业固定资金 479
一、固定资金的特点 479
二、固定资金管理的要求 479
三、固定资金的折旧与更新 480
第三节 国营农业企业流动资金 481
一、流动资金概述 481
二、流动资金的核定 482
三、流动资金的管理 483
四、流动资金的分析 484
第四节 国营农业企业专项资金管理 484
一、专项资金概述 484
二、专用基金管理 484
三、专用拨款管理 485
第五节 国营农业企业产品成本管理 486
一、国营农业企业产品成本的特点 486
二、国营农业企业产品成本的内容 487
三、日常成本管理 487
第六节 国营农业企业利润 488
一、利润的计算与分析 488
二、利润分配的原则 488
第六章 国营农业事业单位财务 489
第一节 国营农业事业单位预算 489
一、预算管理体系 489
二、预算的编制 489
三、预算的执行 491
四、决算 491
五、定员定额管理 492
第二节 国营农业事业单位收支 493
一、国营农业事业单位收入的概念 493
二、国营农业事业单位支出管理 495
三、包干结余和收入分成的管理 497
第七章 乡镇企业财务 498
第一节 乡镇企业财务概述 498
一、乡镇企业的概述 498
二、乡镇企业的资金活动 498
三、乡镇企业的经济关系 499
四、乡镇企业财务管理的内容 499
五、乡镇企业财务管理的任务 499
第二节 乡镇企业成本 499
一、乡镇企业产品成本的概念与作用 4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