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检察院规范化管理体系理论与实务 第2版》PDF下载

  • 购买积分:15 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高权著
  • 出 版 社:北京:中国检察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10
  • ISBN:9787510202346
  • 页数:477 页
图书介绍:本书立足基层检察实际,以规范检察业务、检察事务和检察队伍管理行为为目标,遵循纵向管理与条块负责的管理次序,将每个部门的体系文件梳理精简为“组织结构、岗位职责、操作文件、操作记录、工作流程、岗位说明书”共六个部分,进而予以逐一描述,实现了体系文件由部门分立到整体汇聚的有机统一,不失其针对性、有效性、充分性和适宜性。

第一章 人民检察院规范化管理体系概述 1

第一节 检察管理 1

一、管理的一般理论 1

二、检察管理的概念 3

三、检察管理的对象 4

四、检察管理的方法 5

第二节 人民检察院规范化管理 6

一、检察管理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6

二、人民检察院规范化管理的提出、含义和特征 8

三、人民检察院规范化管理的优势 9

第三节 人民检察院规范化管理体系 9

一、人民检察院规范化管理体系的含义 9

二、人民检察院规范化管理体系的要素 10

三、人民检察院规范化管理体系的机理 11

四、人民检察院规范化管理体系的特征 13

五、人民检察院规范化管理体系的理论基础 15

第二章 人民检察院规范化管理体系标准 18

第一节 概述 18

一、人民检察院规范化管理体系标准的含义 18

二、人民检察院规范化管理体系标准的制定原则 18

三、人民检察院规范化管理体系标准的制定依据 19

四、人民检察院规范化管理体系标准的数量 20

第二节 人民检察院规范化管理体系标准的内容 20

一、人民检察院规范化管理体系标准内容的确定 20

二、规范化管理体系标准的内部关系 21

三、规范化管理体系标准的基础内容 21

四、规范化管理体系标准的要求内容 23

五、规范化管理体系标准的操作内容 23

第三节 国际质量管理体系国家标准向人民检察院规范化管理体系标准的转化 24

一、体系文件的转化 24

二、管理原则的转化 26

三、主要术语的转化 28

第四节 标准的实施 30

一、写 30

二、做 30

三、记 30

四、查 31

五、改 31

六、验 31

第三章 人民检察院规范化管理体系的建立 32

第一节 概述 32

一、建立规范化管理体系的原则 32

二、建立规范化管理体系的前期准备 34

三、建立规范化管理体系的阶段和步骤 36

四、规范化管理体系建立的制约因素 37

五、建立规范化管理体系应注意的事项 38

第二节 人民检察院规范化管理体系的总体思路 38

一、体系总体思路的表现形式 38

二、体系总体思路的内容 39

三、对总体思路的落实 39

第三节 规范化管理体系的发展趋势 40

一、规范化管理体系建立的现状 40

二、规范化管理体系建立存在的问题 41

三、规范化管理体系建立的建议 42

第四章 管理文件规范化 43

第一节 概述 43

一、管理文件的含义 43

二、管理文件的构成 43

三、管理文件的格式 44

四、管理文件的控制 47

五、管理文件规范化的要求 48

六、管理文件规范化的意义 49

第二节 管理手册 50

一、管理手册的含义和作用 50

二、管理手册的结构和内容 51

三、管理手册的编制 52

第三节 程序文件 53

一、程序文件的含义和作用 53

二、程序文件的种类 54

三、程序文件的结构和内容 58

四、程序文件的编制 59

第四节 操作文件 60

一、操作文件的含义和作用 60

二、操作文件的种类 61

三、操作文件的结构和内容 62

四、操作文件的编制 63

第五节 操作记录(表格) 64

一、操作记录(表格)的含义和作用 64

二、记录和表格的分类 64

三、记录和表格的编制 66

四、记录和表格的填写 66

五、记录和表格的管理 66

第六节 外来文件 67

一、外来文件的含义和作用 67

二、外来文件的分类 68

三、外来文件的管理 68

第五章 领导职责规范化 69

第一节 概述 69

一、领导职责的含义 69

二、领导职责的主体范围 69

三、领导职责规范化的要求 70

四、领导职责规范化的意义 71

第二节 规范化管理教育 71

一、含义 71

二、要求 71

三、内容 72

第三节 制定工作方针 72

一、工作方针的含义 72

二、制定工作方针的要求 72

三、工作方针的内容 73

第四节 确定工作目标 73

一、工作目标的含义 73

二、确定工作目标的要求 73

三、工作目标的内容 74

第五节 明确职责、权限和沟通 75

一、含义 75

二、要求 75

三、内容 76

第六节 主持管理评审 76

一、主持管理评审的意义 76

二、管理评审的要求 77

三、主持管理评审的工作内容 77

第七节 提供资源 78

一、资源的含义 78

二、提供资源的要求 78

三、资源的内容 78

第六章 岗位设置规范化 82

第一节 概述 82

一、岗位的含义、要素和分类 82

二、岗位设置的含义和原则 83

三、岗位设置规范化的要求 83

四、岗位设置规范化的意义 85

第二节 岗位分析 85

一、岗位分析的含义和目的 85

二、岗位分析的方法 86

三、岗位分析的实施 87

四、岗位分析的作用与意义 89

第三节 岗位设置 91

一、岗位类别和职能 91

二、岗位数量和名称 92

三、岗位职责和权限 92

四、岗位设置表 92

第四节 岗位说明书 93

一、岗位说明书的含义和作用 93

二、岗位说明书的内容 93

三、岗位说明书的格式和结构 95

第七章 工作流程规范化 96

第一节 概述 96

一、检察工作流程的含义 96

二、检察工作流程的组成要素 96

三、检察工作流程的分类 97

四、工作流程规范化的要求 98

五、工作流程规范化的意义 99

第二节 工作流程的主体 100

一、内勤 100

二、承办人 101

三、部门负责人 102

四、决策层 103

第三节 工作流程的过程 104

一、输入、输出过程 104

二、实施过程 104

三、决策过程 104

四、评审过程 104

五、检查、分析和改进过程 105

第四节 工作流程的期间和次序 105

一、期间 105

二、次序 106

第五节 工作流程的设计 107

一、工作流程设计的方法 107

二、工作流程设计的步骤 108

第六节 流程图 109

一、流程图的含义和建立流程图的目的 109

二、建立流程图的要求 110

三、建立流程图的方法 110

四、建立流程图的步骤 113

第八章 案件管理规范化 115

第一节 概述 115

一、案件管理的提出及发展状况 115

二、案件管理的内涵及特征 116

三、案件管理规范化 118

四、案件管理规范化的要求 121

五、案件管理规范化的意义 123

第二节 收送案管理 124

一、案件受理 124

二、案件分配 125

三、信息录入 126

四、案件送达 126

第三节 赃证款物管理 127

一、赃证款物受理 127

二、赃证款物查询调取 128

三、赃证款物处理 128

第四节 案件监督管理 129

一、案件流程监控 129

二、案件跟踪监督 130

第五节 综合查询管理 130

一、案件数据统计 130

二、案件档案管理 131

三、案件查询系统 131

四、律师阅卷系统 131

第九章 案件质量标准规范化 132

第一节 概述 132

一、案件质量标准的含义 132

二、案件质量标准的要素 132

三、案件质量标准的原则 133

四、案件质量标准规范化的要求 134

五、案件质量标准规范化的意义 135

第二节 案件质量标准 136

一、自侦部门案件质量标准 136

二、侦查监督部门案件质量标准 142

三、公诉部门案件质量标准 145

四、民事行政检察部门案件质量标准 149

五、控告申诉检察部门案件质量标准 151

第三节 案件质量等级 155

一、案件质量等级的含义 155

二、案件质量等级划分的原则 155

三、案件质量等级的分类 156

第十章 办案责任制规范化 157

第一节 概述 157

一、办案责任制的含义 157

二、办案责任制的根据 158

三、办案责任制规范化的要求 159

四、办案责任制规范化的意义 160

第二节 主诉(办、侦)检察官的选任 160

一、任职资格 160

二、选任程序 162

三、选任范围 163

第三节 权力和责任 164

一、配置权力和责任的原则 164

二、检察官的权力和责任 165

三、部门负责人的权力和责任 166

四、检察长的权力和责任 167

五、检察委员会的权力和责任 167

第四节 主诉检察官与相关人员及机构的关系 168

一、主诉检察官与部门负责人的关系 168

二、主诉检察官与检察长的关系 169

三、主诉检察官与检察委员会的关系 169

四、主诉检察官与助手的关系 170

第五节 监督制约 170

一、监督制约的必要性 170

二、监督制约的原则 171

三、监督制约的方式 172

第十一章 人民监督工作规范化 174

第一节 概述 174

一、人民监督工作的目的和执行 174

二、人民监督员制度的概念和特征 174

三、人民监督工作规范化的要求 176

四、人民监督工作规范化的意义 177

第二节 人民监督工作的根据 178

一、人民监督员制度符合我国法律规定 178

二、人民监督员制度是以权利制约权力理论的具体实践 178

三、人民监督员制度是促进执法公正、民主、开放、保障人权的重要保障 179

四、人民监督员制度是对国外有关制度的有益借鉴 180

第三节 人民监督工作的基本内容 181

一、人民监督员的条件 181

二、人民监督员的选任 182

三、人民监督员的监督范围 182

四、人民监督员的监督程序 182

五、人民监督员的监督效力 183

六、人民监督员的履职保障 183

第十二章 检察人员管理规范化 184

第一节 概述 184

一、检察人员管理的内容 184

二、检察人员管理的原则 184

三、检察人员管理规范化的要求 185

四、检察人员管理规范化的意义 187

第二节 检察人员及其组合 188

一、检察人员 188

二、人民检察院的设置 188

三、人民检察院的机构 189

第三节 政治工作 190

一、班子建设 190

二、思想政治建设 192

第四节 人事管理 196

一、检察官管理 196

二、其他检察人员管理 201

三、奖励管理 204

四、培训管理 205

第十三章 绩效考核规范化 209

第一节 概述 209

一、绩效考核的含义 209

二、绩效考核的种类 210

三、绩效考核指标体系的构成 211

四、绩效考核规范化的要求 216

五、绩效考核规范化的意义 217

第二节 绩效考核指标体系的设计 218

一、指标的设计 218

二、标准的设计 219

三、权重的设计 219

四、尺度的设计 219

第三节 绩效考核的实施 219

一、考核的组织 219

二、考核的程序 219

三、考核的方法 220

四、考核结果的应用 220

第十四章 责任追究规范化 222

第一节 概述 222

一、责任追究的含义和目的 222

二、责任追究的原则 223

三、责任追究规范化的要求 224

四、责任追究规范化的意义 226

第二节 检察人员责任的构成 227

一、主体 227

二、主观方面 227

三、客观方面 228

第三节 责任追究的管辖、依据和种类 228

一、责任追究的管辖 228

二、责任追究的依据 230

三、责任追究的种类 230

第四节 责任追究的事由 231

一、纪律责任追究的事由 231

二、法律责任追究的事由 237

第五节 责任追究的效力及其处分的解除 237

一、责任追究的效力 237

二、责任追究相应处分的解除 238

第六节 纪律责任追究的程序 239

一、立案 239

二、调查 239

三、告知 239

四、陈述和申辩 239

五、申报 239

六、审批 240

七、作出决定 240

八、归档 240

九、申诉 240

第十五章 政务管理规范化 241

第一节 概述 241

一、政务管理的含义 241

二、政务管理的原则 241

三、政务管理的分类 243

四、政务管理规范化的要求 243

五、政务管理规范化的意义 244

第二节 常规政务管理 245

一、公文管理 245

二、档案管理 248

三、信息管理 248

四、保密管理 249

五、会务管理 249

六、统计与报表管理 250

七、文印传真管理 251

八、印鉴管理 252

九、图书报刊管理 253

十、其他交办工作管理 253

第三节 计财装备管理 253

一、财务管理 253

二、资产管理 254

三、服装管理 255

四、车辆管理 256

五、枪械管理 257

第四节 综合协调管理 257

一、宣传管理 257

二、调研管理 258

三、内外联络管理 258

四、与人大代表联络管理 259

五、督办管理 259

六、计生管理 260

第五节 后勤保障管理 260

一、物品管理 260

二、设施设备管理 261

三、涉案款物管理 262

四、环境管理 262

五、值班执勤管理 263

六、接待管理 263

七、通信管理 264

八、安全管理 265

九、警车管理 265

第十六章 信息技术管理规范化 266

第一节 概述 266

一、信息技术的含义及特征 266

二、信息技术的资源提供 267

三、检察信息化 268

四、信息技术管理规范化的要求 269

五、信息技术管理规范化的意义 271

第二节 信息化建设 272

一、信息化建设的提出及历史背景 272

二、信息化建设的驱动因素 273

三、信息化建设的指导思想和原则 274

四、信息化建设的构成要素 274

五、信息化建设的内容 275

六、信息化建设的实践意义 280

第三节 信息化安全保障 281

一、信息化安全理念 281

二、信息化技术安全保障体系 281

三、信息化安全规范和标准体系 282

第四节 计算机软件开发 288

一、计算机软件开发可行性研究与需求分析 288

二、计算机软件开发计划与设计 289

三、计算机软件功能实现与检测 289

四、计算机软件实用技能培训 290

五、计算机软件运行与维护 290

第十七章 信息沟通规范化 291

第一节 概述 291

一、信息沟通的含义和特点 291

二、信息沟通的分类 292

三、信息沟通的构成要素 293

四、信息沟通规范化的理论基础 294

五、信息沟通规范化的要求 295

六、信息沟通规范化的意义 296

第二节 内部信息沟通 297

一、内部信息沟通的含义和特点 297

二、内部信息沟通的内容和方式 297

三、内部信息沟通的记录、分析和反馈 298

四、内部信息沟通的障碍及克服 298

第三节 外部信息沟通 300

一、外部信息沟通的含义和特点 300

二、外部信息沟通的内容和方式 300

三、外部信息沟通的记录、分析和反馈 304

四、外部信息沟通的障碍及克服 304

第十八章 工作考评规范化 306

第一节 概述 306

一、工作考评的含义 306

二、工作考评的原则 306

三、工作考评的方法 307

四、工作考评规范化的要求 308

五、工作考评规范化的意义 309

第二节 工作考评的内容 309

一、工作考评内容的设定 309

二、工作考评内容的设计 310

第三节 工作考评的实施 317

一、工作考评的主体 317

二、工作考评的标准 317

三、工作考评的程序 319

四、工作考评的评分办法 319

五、考评结果的评定及运用 321

第十九章 内部审核规范化 323

第一节 概述 323

一、内部审核的含义和目的 323

二、内部审核的特点 323

三、内部审核的依据和范围 324

四、内部审核的原则和方法 325

五、内部审核的时机和频次 326

六、内审员 326

七、内部审核规范化的要求 327

八、内部审核规范化的意义 329

第二节 内部审核的步骤 329

一、内部审核的策划 329

二、内部审核的实施 331

三、内部审核报告 333

四、内部审核的跟踪验证 335

第三节 内部审核的内容 336

一、领导层审核 336

二、队伍管理和事务管理部门的审核 340

三、业务部门的审核 343

第二十章 管理评审规范化 346

第一节 概述 346

一、管理评审的含义和作用 346

二、管理评审的时机、方式和执行 347

三、管理评审规范化的要求 348

四、管理评审规范化的意义 349

第二节 管理评审的策划 350

一、计划阶段的策划 350

二、实施阶段的策划 351

三、输出阶段的策划 351

四、后续阶段的策划 352

第三节 管理评审的内容 352

一、对工作方针和工作目标适宜性的评价 352

二、对体系组织机构及管理职能适宜性的评价 352

三、对体系运行监控充分性的评价 353

四、对体系运行有效性的评价 353

五、对体系与环境变化适宜性的评价 353

六、对资源配置充分性的评价 354

七、对改进必要性的评价 354

第四节 管理评审的输入准备 354

一、输入准备的职责和内容 354

二、输入准备的过程和要求 355

三、管理评审的主要输入信息 355

第五节 管理评审的实施 356

一、管理评审输入 356

二、管理评审过程 357

三、管理评审输出 358

四、管理评审报告 358

五、管理评审实施阶段的注意事项 360

第六节 管理评审的后续活动 361

一、执行管理评审的改进要求 361

二、跟踪验证改进效果 361

三、实施文件跟进更改 361

四、保持管理评审记录 361

第二十一章 外部审核规范化 363

第一节 概述 363

一、外部审核的含义 363

二、外部审核的主体和目的 363

三、外部审核的阶段 364

四、外部审核规范化的要求 364

五、外部审核规范化的意义 365

第二节 外部审核活动的主要内容 366

一、认可前审批过程 366

二、认可后监管过程 368

第三节 审核启动 369

一、审核可行性确定 369

二、确定审核组 370

三、审前沟通 370

第四节 文件审核 370

一、文件审核的目的 370

二、文件审核的要求 370

三、文件审核的主要对象和执行者 370

四、文件审核的一般程序 371

第五节 现场审核 371

一、现场审核的准备 371

二、现场审核的实施 372

三、外部审核报告 376

第六节 现场审核的跟踪验证 378

一、受审核检察院的跟踪验证要求 378

二、审核组的跟踪验证要求 378

三、验证方式、时限及内容 378

第二十二章 检查和分析规范化 379

第一节 概述 379

一、检查和分析的含义 379

二、检查和分析的方法 379

三、检查和分析规范化的要求 380

四、检查和分析规范化的意义 380

第二节 诉讼参与人及相关方和人民群众满意度调查 381

一、诉讼参与人及相关方和人民群众满意度的含义和特征 381

二、诉讼参与人及相关方和人民群众满意度调查 383

三、诉讼参与人及相关方和人民群众满意度体系的设计 386

四、诉讼参与人及相关方和人民群众满意度信息的分析和处理 388

第三节 过程和结果的检查 390

一、过程和结果检查的含义 390

二、过程和结果检查的范围和因素 391

三、过程和结果检查的方法 392

第四节 不合格的管理 393

一、不合格的含义 393

二、不合格的范围和分类 393

三、不合格的管理 394

第五节 数据分析 396

一、数据分析的含义 396

二、数据分析的实施 396

三、数据分析的方法 398

四、数据分析的信息来源及结果运用 399

五、统计分析报告的制作 399

第二十三章 持续改进规范化 404

第一节 概述 404

一、持续改进的含义 404

二、持续改进的目的、基本活动和方法 404

三、持续改进的原则 405

四、持续改进的步骤 406

五、持续改进规范化的要求 407

六、持续改进规范化的意义 408

第二节 持续改进的动因 409

一、持续改进的外部动因 409

二、持续改进的内在动因 411

第三节 纠正和预防措施 411

一、纠正和预防措施的含义 411

二、采取纠正和预防措施的职责权限 413

三、采取纠正和预防措施的识别 413

四、纠正措施的制定及实施 414

五、预防措施的制定及实施 417

附录:人民检察院规范化管理体系标准 418

主要参考文献 473

再版后记 4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