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篇 发达国家金融自由化的历程及影响 5
1.传统金融管制模式的特点 5
1.1 传统金融管制的基本原理 5
1.2 金融管制的基本目标 9
1.3 金融管制理论的变革 12
2.发达国家金融放松管制的动因 19
2.1 经济环境变革对传统管制模式的挑战 19
2.1.1 严重的通货膨胀导致了存款机构的 “脱媒”危机 20
2.1.2 金融机构的竞争日益激烈,逐渐突破了传统的业务分工 23
2.1.3 生产和资本的国际化对金融体制造成了巨大的冲击 26
2.1.4 新技术革命要求金融体制相应变革 27
2.2 新自由经济思潮的崛起 28
3.80年代以来的金融自由化改革 32
3.1 调控方式的变革 32
3.2 放松金融资产价格管制 34
3.3 金融机构业务领域的相互融合 37
3.4 资本市场的相互开放 40
3.4.1 美国银行跨州设立分行限制的解除 40
3.4.2 各国资本市场的相互开放 42
4.金融自由化与资本市场效率分析 46
4.1 金融体系的效率 46
4.2.1 资本市场监管的双重目标与两难选择 49
4.2 资本市场的公平与效率 49
4.2.2 公平的市场 50
4.3 资本市场放松管制与效率 53
4.3.1 美国资本市场的放松管制及其效率促进 53
4.3.2 英国资本市场的放松管制及其效率促进 54
4.3.3 日本资本市场的放松管制及其效率促进 55
4.3.4 放松管制对资本市场的影响 56
4.4 资本市场的创新与效率 58
4.4.1 资本市场创新概述 58
4.4.2 资本市场创新与效率 60
5.1 金融工程概述 64
5.金融工程——金融创新的生命线 64
5.2 金融工程迅速发展的原因 68
下篇 发展中国家金融自由化的历程及影响 73
6.经济赶超战略与金融抑制 73
6.1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发展中国家的发展战略 73
6.1.1 发展战略的实施背景 73
6.1.2 实施进口替代战略的原因 75
6.2 经济赶超战略下的宏观经济政策 76
6.3 经济赶超战略下的金融抑制 79
6.3.1 发展中国家普遍存在“市场缺失” 79
6.3.2 不发达国家金融部门的特点 80
6.4 发展战略的分化 82
6.4.1 进口替代战略对市场机制的扭曲 82
6.4.2 东亚国家向出口导向战略的转变 83
7.金融深化论的兴起与发展中国家的初次实践 86
7.1 金融深化论的兴起 86
7.1.1 金融深化与经济发展 86
7.1.2 金融抑制与金融深化论 87
7.1.3 麦金农和肖的金融改革方案 90
7.2 发展中国家金融自由化的初次实践——拉美的激进方式 92
7.3 金融深化论的发展 95
8.亚洲发展中国家和地区的渐进式金融自由化 101
8.1 金融自由化产生的背景 101
8.2 金融自由化的具体措施 103
8.3 金融自由化中货币政策的变革 108
8.4 亚洲金融自由化的成功经验 112
9.发展中国家金融自由化进程中的货币危机——以东南亚为例 115
9.1 席卷全球的金融风暴 115
9.2 货币危机反思之一——盯住汇率制的内在缺陷 117
9.2.1 东南亚各国和地区的盯住汇率制度安排 118
9.2.2 盯住汇率制的困难和内在缺陷 119
9.3 货币危机反思之二——主要基础因素分析 122
9.3.1 经常项目赤字与出口疲软 122
9.3.2 外债规模与结构问题 124
9.3.3 弱质的银行体系 125
9.3.4 实际汇率与国际竞争力 127
10.1.1 信息经济学综述 130
10.信息经济学与发展中国家银行危机 130
10.1 信息不对称与金融体系的稳定性 130
10.1.2 信息不对称与金融体系的稳定性 132
10.1.3 银行在金融体系中的重要地位 133
10.2 信息不对称与银行监管体系的有效性 135
10.2.1 银行监管体系的内容 135
10.2.2 信息不对称削弱了银行监管的有效性 138
10.3 危机与反危机 140
10.3.1 金融危机的先兆 140
10.3.2 墨西哥在1994—1995年的经历:对信息不对称理论的实证检验 142
10.3.3 拯救危机的政策选择:工业化国家的经验 144
11.1 传统计划经济条件下的金融抑制 147
11.中国的金融市场化改革进程 147
11.2 渐进式的中国金融市场化进程 150
11.2.1 金融市场化的国际比较 150
11.2.2 中国金融市场化的顺序 152
11.2.3 对中国金融市场化进程的检讨 160
11.3 今后金融市场化若干问题的探索与思考 161
11.3.1 各种市场及其价格联系机制 161
11.3.2 利率市场化 162
11.3.3 资本市场与资本运营 164
11.3.4 人民币走向全面自由兑换 167
参考书目 1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