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 工厂设计概论 1
第一章绪 论 1
第一节 工厂设计的目的 1
第二节 工厂设计的范围 1
第三节设计原则 1
目 录 1
第四节 橡胶制品生产的 2
特点 2
第二章工厂设计的程序和内容 3
第一节 概述 3
一、设计的种类 3
二、设计的基本程序 3
三、设计阶段的划分及其内容 4
第二节 设计任务书的编制 5
一、设计任务书的内容 5
第三节 选择厂址 6
一、选厂的基本要求 6
二、设计任务书附件的内容 6
二、选厂的步骤及内容 7
三、设计基础资料的搜集 9
四、橡胶工厂对厂址的特殊要求 12
二、选择厂址的技术经济分析 13
四、工艺方案的技术经济分析 13
技术经济分析 13
三、总平面布置方案的 13
一、可行性研究 13
目的和内容 13
第一节技术经济分析的 13
第三章技术经济分析 13
五、公用工程、土建等各专业设计 14
方案的技术经济分析 14
六、设计成果的技术经济综合 14
分析与论证 14
第二节 橡胶厂的建厂指标 14
一、轮胎厂的主要建厂指标 14
二、力车胎厂的主要建厂指标 15
三、翻胎厂的主要建厂指标 16
四、胶带、胶管厂的主要建厂指标 17
五、再生胶厂的主要建厂指标 18
第二篇工艺设计 20
第一章工艺设计的内容和方法 20
第一节 设计生产规模和原材料、 20
半成品用量的计算 20
一、计算设计生产规模 20
一、工艺生产方法和主要生产设备 21
三、生产设备计算方法 21
二、主要生产设备的计算 21
的选择 21
三、计算原材料和半成品用量 21
选择与计算 21
第二节 生产方法和主要设备的 21
二、搜集设计资料 21
四、编制生产设备一览表 24
五、试验室的工艺设计 24
一、冷却水消耗量 25
计算 25
六、生产仓库面积的计算 25
第三节 各种动力介质消耗量的 25
二、高、低压力水消耗量 26
三、循环过热水消耗量 26
四、蒸汽消耗量 27
五、压缩空气消耗量 27
六、抽真空量 29
七、动力介质最大消耗量与 29
平均消耗量 29
八、同时使用同一种动力介质的 30
设备台数 30
第四节 配备生产工人 35
第五节 向有关专业提出的 36
设计要求 36
第六节 各种半成品的 36
存放面积 36
二、生产车间工艺布置设计的步骤 37
一、生产厂房的整体布置 37
第七节 生产车间工艺布置 37
设计 37
三、生产车间工艺布置设计的 38
一般要求 38
第八节 编制工艺设计文件 38
一、编制工艺初步设计文件 38
二、编制工艺施工图设计文件 39
三、配合剂称量 40
一、塑炼 40
第二节 塑炼与混炼 40
第一节原材料加工 40
二、配合剂加工 40
一、生胶加工 40
第二章炼胶车间工艺设计 40
二、混炼 41
三、胶料冷却 42
四、滤胶 43
要点 44
第三节 炼胶车间工艺布置 44
五、胶料快速检验 44
第三章轮胎车间工艺设计 46
第一节 外胎的生产方法 46
一、帘、帆布挂胶和裁断 46
二、胎面压型 48
三、钢丝圈制造 49
四、外胎成型 49
五、外胎硫化 49
一、内胎制造 51
生产方法 51
第二节 内胎和垫带的 51
二、垫带制造 52
第三节 轮胎车间工艺布置 52
要点 52
一、压延和压出工艺布置 52
二、裁断和成型工艺布置 52
三、外胎硫化工艺布置 55
四、内胎和垫带工艺布置 60
一、帘、帆布挂胶 61
第四章 力车胎车间工艺设计 61
第一节 力车外胎的生产方法 61
二、胶布裁断 63
三、胎耳三角胶芯的压制和 63
钢丝圈的制造 63
四、胎面压型 63
五、外胎成型 63
六、外胎硫化 63
一、内胎生产的准备 64
二、内胎压出与成型 64
第二节 力车内胎的生产方法 64
七、风胎和隔膜的制造 64
三、内胎硫化与包装 65
第三节 力车胎车间工艺 65
布置要点 65
第五章轮胎翻修车间工艺设计 68
第一节 轮胎翻修的生产方法 68
一、轮胎的翻新 68
四、水胎、胶囊及嘴子制造 70
二、轮胎的修补 70
三、轮胎翻新并修补 70
五、混炼胶的制造 71
第二节轮胎翻修车间工艺 71
布置要点 71
一、轮胎翻修车间的整体布置 71
二、轮胎翻修车间的内部布置 71
三、对其它专业的要求 71
二、外层胶的制备 73
四、成型与硫化 73
三、帆布挂胶与胶布裁断 73
第一节 夹布胶管的生产方法 73
一、内层胶的制备 73
第六章胶管车间工艺设计 73
第二节 编织胶管的生产方法 75
一、棉线编织胶管的生产方法 75
二、钢丝编织胶管的生产方法 76
第四节 胶管车间工艺 78
三、缠绕胶管的硫化 78
布置要点 78
一、内层胶、中层胶及外层胶的 78
二、缠绕胶管的成型 78
制备 78
第三节 缠绕胶管的生产方法 78
第七章胶带车间工艺设计 81
第一节 运输带的生产方法 81
一、帆布挂胶与覆盖胶的压延 81
二、边胶的制备 81
三、运输带的成型 81
四、运输带的硫化 84
第二节 传动带的生产方法 84
一、帆布挂胶 84
二、封口胶片和对口胶条的制备 84
三、传动带的成型 84
四、传动带的硫化 84
一、普通三角带的生产方法 85
第三节 三角带的生产方法 85
二、风扇带的生产方法 86
第四节 胶带车间工艺 87
布置要点 87
第八章再生胶车间工艺 91
与机械化运输设计 91
第一节粉碎工段 91
一、废胶切块和洗涤联动线 91
二、胶块粉碎 91
三、胶粉筛选 93
第二节 脱硫工段 94
一、胶粉贮存与称量 94
二、脱硫与清洗 95
三、挤水与干燥 97
三、精炼与出片 99
二、滤胶联动线 99
一、捏炼 99
第三节精炼工段 99
第四节 再生胶车间工艺 102
布置要点 102
一、车间总体布置 102
二、车间工艺布置要点 104
第九章试验室工艺设计 105
第一节 试验室的任务与规模 105
第二节 试验室主要设备仪器的 105
选择 105
一、化学分析的主要设备和仪器 105
二、物理试验的主要设备、仪器和 105
试验项目 105
第三节 试验室主要设备仪器 106
配备举例 106
三、机床试验的主要设备 106
第四节 试验室工艺布置要点 112
第十章仓库工艺设计 115
第一节 仓库面积的计算 115
一、计算依据 115
二、计算方法 115
三、库存定额 115
四、仓库对其它专业设计的要求 116
第二节 仓库布置要点 116
第十一章橡胶设备安装 124
施工图设计 124
第一节 概述 124
一、工艺施工平面布置图的设计 124
二、设备安装基础图的设计 124
三、设备配管图的设计 129
三、厂区平整方式的选择 130
四、设备基础平面位置图的设计 130
第二节 一般橡胶设备基础 131
的计算 131
一、设备基础埋设深度 131
二、基础的地基强度 132
第三节 密炼机平台的计算 135
一、简述 135
二、例题 136
第四节立式水压硫化罐 142
基础计算 142
一、简述 142
二、例题 143
三、结束语 147
参考文献 147
二、以热空气为热介质的硫化设备 148
蒸汽消耗量 148
第十二章橡胶设备特征简介 148
一、平板硫化机蒸汽消耗量 148
第一节 部分硫化设备蒸汽用量和喷嘴压缩空气用量的计算 148
三、硫化罐蒸汽消耗量 149
四、喷砂和模型吹水的压缩空气 149
消耗量 149
第二节 橡胶设备特征表 150
一、原材料加工设备 150
二、炼胶设备 152
三、滤胶设备 161
四、橡胶挤出设备 162
五、橡胶压延设备 168
六、轮胎生产设备 174
七、力车胎生产设备 194
八、翻胎生产设备 198
九、胶管生产设备 205
十、胶带生产设备 218
十一、再生胶生产设备 226
十二、平板硫化机 230
第三节 橡胶试验设备仪器 232
特征表 232
一、化学分析仪器和设备 232
二、物理试验仪器和设备 238
三、机床试验设备 244
附 录 246
2-1、橡胶设备有效利用系数计算 246
表(示例) 246
2-2、橡胶设备检修系数计算表 247
(示例) 247
参考数据表 248
2-3、各种轮胎及硫化模型的 248
2-5、轮胎生产中的大卷胶布规格表 254
2-4、轮胎生产的主要半成品 254
存放器具 254
2-6、轮胎生产中的小卷胶布规格表 255
第三篇 起重运输与自动控制设计 256
第一章起重运输设计 256
第一节 炼胶车间的起重运输 256
一、炭黑的输送与称量 256
二、油料的输送与称量 271
三、粉料的输送与称量 274
四、胶料的输送与称量 278
五、电梯与检修吊车 279
第二节 压延压出车间的 280
起重运输 280
一、供胶流水线 280
二、胶布卷的存放与运输 282
三、轮胎胎面的存放与运输 284
第三节 外胎成型车间的 285
二、成型用半成品的运输 285
一、小胶布卷的存放与运输 285
起重运输 285
四、检修吊车 285
第四节 外胎硫化车间的 286
起重运输 286
一、胎坯的贮存 286
三、胎坯的运输 286
二、硫化罐车间 287
三、定型硫化机车间 293
四、定型硫化机组 294
六、橡胶厂悬挂运输链和 297
推链的设计要点 297
五、检修和换模吊车 297
第五节 内胎车间的起重运输 301
一、内胎半成品的运输 301
二、内胎成品的运输 302
第六节 力车胎车间的运输 302
一、力车外胎成型车间 302
二、力车外胎硫化车间 304
一、生胶仓库 305
第七节 仓库的起重运输 305
三、力车内胎车间 305
三、化工原材料仓库 306
二、炭黑仓库 306
四、纺织品仓库 307
五、油料仓库 307
六、成品仓库 307
七、设备选型 309
第八节 橡胶厂常用的 310
一、胶料运输及称量设备 310
起重运输设备 310
二、炭黑、粉料运输及称量设备 312
三、油料输送及称量设备 332
四、压延车间起重运输与计量设备 335
五、外胎、内胎硫化车间的运输设备 349
六、其它称量运输设备 356
参考文献 364
一、原材料输送装置的自动控制 365
第二章 自动控制设计 365
第一节 炼胶车间 365
二、原材料称量过程的自动化 370
三、胶料混炼过程的自动操纵 370
四、集中控制室的设计 371
五、电子计算机的应用 376
第二节 硫化车间 376
一、单机的控制 376
二、硫化设备的群控 380
一、过热水站 381
第三节 辅助工段 381
三、半成品及成品输送系统的控制 381
二、锅炉给水自动调节 382
第四节 自动控制专用仪表 384
一、时间程序控制器 384
二、自动称量装置 390
三、常用测量仪表 395
四、机械量仪表 415
一、检测元件 418
及常用材料的选择 418
第五节 自控元件安装的基本要求 418
三、各种导管、导线的选择 422
二、调节阀 422
参考文献 426
一、总图平面布置的一般原则 427
二、橡胶厂总图平面布置的特点和 427
要求 427
第一节 总图平面布置 427
第一章总图、运输设计 427
第四篇总图运输、土建设计 427
第二节竖向设计 429
一、竖向设计的一般原则 429
二、设计基础资料 429
四、基本标高的确定 430
五、竖向图的绘制 430
第三节 管线综合 431
一、管线种类及其敷设方式 431
四、管线间距的确定 432
二、管线综合的原则 432
三、管线综合时的注意事项 432
第四节 运输 438
一、运输方式的选择 438
二、铁路、公路和水运经济比较 438
三、定额资料 440
四、汽车台数计算 447
五、汽车资料 447
第五节道路 448
一、工厂道路设计 448
二、路面结构和型式的选择 448
三、工厂道路设计的技术指标及其 448
注意事项 448
参考文献 450
第二章土建设计 451
第一节建筑物耐火等级、生产 451
类别及采光标准 451
建筑指标 452
第二节 厂区生活福利设施 452
第三节 车间地面材料的选择 453
第四节 结构选型及楼面荷载 453
参考文献 455
第三章橡胶厂主要建筑物的 456
设计要点 456
第一节 炼胶车间 456
一、柱网、层高 456
二、荷载 457
三、辅助生产设施 457
第二节 轮胎厂 457
一、压延、压出、裁断、成型车间 457
二、硫化罐车间 458
一、夹布胶管 459
二、编织胶管与缠绕胶管 459
第四节 胶带车间 459
四、内胎、垫带车间 459
三、硫化机车间 459
第三节胶管车间 459
第五节力车胎车间 460
一、成型工段 460
二、硫化工段 460
三、硬边胎的钢丝圈制造工段 460
四、厂房的跨度、柱网及层高 460
六、硫化 461
二、粉碎工序 461
一、切块洗涤 461
第七节再生胶车间 461
七、厂房跨度和层高 461
二、轮胎打磨和衬里加工 461
五、烘干 461
四、喷涂胶浆 461
三、胎体干燥 461
一、旧胎清洗与检查 461
第六节 翻胎车间 461
第九节仓库 462
第八节试验室 462
五、柱网、层高及跨度 462
三、脱硫工序 462
四、精炼工序 462
第五篇公用工程设计 464
第一章采暖通风设计 464
第一节 橡胶厂采暖通风设计的 464
一般原则 464
第二节 炼胶车间的采暖通风 465
一、车间采暖 465
二、主要生产设备工作时的散热量 471
三、炼胶车间的除尘 472
四、电动机通风 472
第三节 压延、压出车间的 474
采暖通风 474
一、车间采暖 474
二、车间通风 474
一、车间采暖 476
二、车间通风 476
采暖通风 476
第四节 汽车外胎成型车间的 476
第五节 汽车外胎硫化车间的 477
采暖通风 477
一、车间采暖 477
二、车间通风 477
二、车间通风 480
一、车间采暖 480
采暖通风 480
第六节 汽车内胎车间的 480
采暖热媒的条件 480
四、利用硫化罐冲模水废热作为热水 480
三、烘胎房 480
第七节 胶管车间的采暖通风 482
一、车间采暖 482
二、车间通风 482
第八节 胶带车间的采暖通风 484
一、车间采暖 484
二、车间通风 484
二、车间通风 486
一、车间采暖 486
第九节 力车胎车间的 486
采暖通风 486
第十节 翻胎车间的采暖通风 488
一、车间采暖 488
二、车间通风 488
第十一节 再生胶车间的 490
采暖通风 490
一、车间采暖 490
二、车间通风 490
三、散热量的计算 490
第十二节 试验室的采暖通风 490
一、试验室采暖 490
二、试验室空调 490
三、试验室通风 490
二、仓库通风 491
指标 491
第十四节 橡胶厂采暖扩大 491
一、仓库采暖 491
第十三节 仓库的采暖通风 491
附表 492
参考文献 497
第二章给水、排水设计 498
第一节给水范围及要求 498
一、给水范围 498
二、给水要求 499
二、各给水系统水量的确定 500
一、水源水量的确定 500
第二节给水水源 500
三、水源 501
第三节 给水系统的选择 503
一、生活、消防、生产给水系统 503
(直流给水系统) 503
二、生活、消防、低温生产给水系统与常温生产给水系统(重复利用给水系统) 503
给水系统 505
五、硫化罐模型冷却水循环 505
循环给水系统 505
四、低温软化生产给水系统 505
给水系统、制冷冷却水循环给水 505
三、生活与消防给水系统、低温生产 505
系统及常温生产给水系统的多种 505
第四节给水泵站及给水 506
构筑物 506
一、给水泵站 506
二、给水构筑物 507
第五节 室内给水、排水 508
一、室内给水 508
二、室内排水 510
三、化粪池的计算 510
四、截粪池的计算 512
第六节 室外排水 515
一、排水情况 515
二、冷却水回水 515
五、回水、雨水、排水管道的 516
水力计算 516
三、少量含酸碱污水 516
四、排水系统的选择 516
参考文献 517
第三章动力设计 518
第一节 压力水站 518
一、橡胶厂使用压力水的特点 518
二、负荷计算及设备选择 518
三、站房位置及站内布置 519
一、橡胶厂使用过热水的特点 520
二、生产流程及设备选择 520
第二节 过热水站 520
三、软化水补充量与蒸汽消耗量的 523
计算 523
四、站房位置及站内布置 524
第三节 压缩空气站 524
一、橡胶厂使用压缩空气的特点 524
二、负荷计算及设备选择 525
三、冷却水消耗量 528
四、站房及站内布置 529
五、压缩空气的处理 530
一、概述 532
第四节制冷站 532
六、真空系统 532
二、氨压缩制冷 533
三、蒸汽喷射制冷 536
四、溴化锂吸收式制冷 539
五、低温水系统 541
六、冷却水 544
参考文献 545
第一节锅炉房蒸汽负荷 546
的确定 546
第四章供热设计 546
第二节 水处理方法的选择 548
第三节 蒸汽供应与凝结水 552
回收 552
一、厂区供汽管网系统的选择 552
二、全厂蒸汽凝结水回收系统的 553
选择 553
三、厂区管网布置 556
参考文献 556
二、管道附件选择 558
一、管子和管子连接件的选择 558
第五章动力管道设计 558
第一节 管材及附件的选择 558
第二节 管道敷设的一般原则 566
一、架空敷设 566
二、地沟敷设 567
三、埋地敷设 568
第三节 管道水力计算 568
一、计算步骤及原则 568
三、凝结水管道计算 569
二、蒸汽管道计算 569
四、压缩空气管道计算 572
五、水管道计算 572
第四节 管道的热伸长 581
及其补偿 581
一、管道的热伸长 581
二、管道热伸长的补偿 581
三、管道热补偿的计算 581
一、支架类型及适用范围 590
第五节管道支架 590
二、管架间距 591
三、管架负荷计算 594
第六节 管道保温及防腐 598
一、管道保温 598
二、管道防腐 606
参考文献 606
一、用电负荷概况及负荷等级 607
二、供电电源与电压的选择 607
第一节 供电 607
第六章供电、配电及照明设计 607
三、负荷计算及功率因数补偿 608
四、供电系统及其设计原则 611
五、变电所、配电所位置及型式 612
六、厂区供电线路 615
第二节 车间配电设计 615
一、低压配电系统设计的一般原则 615
二、“变压器-干线”式配电系统的保护 615
三、自动空气开关的选择 616
五、导线和电缆型号及截面的选择 622
四、对重要负荷的供电措施 622
选择 624
七、交流鼠笼型电动机的直接起动 624
八、常用电动机起动设备及 624
导线的选择 624
六、车间环境特征与电力设备的 624
第三节 照明 649
一、橡胶厂的工艺特点及对照度和 649
照明设计的要求 649
选择 652
二、橡胶厂各种光源的使用情况及其 652
三、橡胶厂照明中普遍存在和 653
应注意解决的问题 653
第四节 橡胶厂的静电及 654
防火问题 654
一、橡胶厂的静电问题 654
二、其它火灾原因及其防火措施 658
参考文献 6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