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抗生素的作用机理 1
一、抗生素的作用靶位 1
二、作用于细胞壁的抗生素 3
1.β-内酰胺抗生素 6
2.影响细胞壁合成的其他抑制剂 12
三、作用于细胞膜的药物 13
1.使细胞膜排列紊乱的药物 13
2.离子载体类的药物 15
1) 引起通道形成的离子裁体 15
2) 纯离子载体 17
3.抑制细胞膜ATP酶的药物 18
四、核酸合成抑制剂 18
五、作用于蛋白质合成的药物 23
1.抑制核糖体大亚基的药物 24
1) 氯霉素 24
2) 大环内酯族及林可霉素 26
七、作用于其他靶位的抗生素 28
1) 四环素类抗生素 29
3) 作用于50S核糖体的其他抑制剂 29
2.作用于核糖体小亚基的药物 29
2) 氨基糖甙类—链霉素及双氢链霉素 31
3) 其他氨基糖甙及氨环醇类药物 33
3.作用于G因子的抑制剂 35
六、作用于二氢叶酸合成酶及还原酶的药物 35
甲氧苄胺嘧啶及乙胺嘧啶 35
1.甲哨达唑和硝基映喃 38
2.抗结核药物 38
第二章 细菌对抗生素的耐药机理 41
一、细菌的耐药性的遗传学机制 41
2.对大环内酯-林可霉素的耐药性 45
3.对利福平的耐药性 45
1.对β-内酰胺抗生素的耐药性 45
二、细菌受体(靶位)改变引起的耐药性 45
4.对TMP/磺胺的耐药性 46
5.对喹啉类的耐药性 46
6.对褐霉酸的耐药性 47
三、降低药物的入胞作用 47
1.对四环素类的耐药性 47
2.对磷霉素的耐药性 48
3.对氨基糖甙的耐药性 49
四、对药物的水解和灭活作用 51
1.对氯霉素的耐药性 51
2.对β-内酰胺抗生素的耐药性 51
3.β-内酰胺抗生素对酶的诱导作用 55
五、控制细菌耐药性的方法 57
第三章 机体的免疫性缺陷对抗生素化疗的影响 62
一、体液免疫缺陷 65
1.免疫球蛋白抗体缺乏 65
2.补体缺乏 70
1.多形核白细胞的功能性异常 71
二、多形核白细胞防御系统 71
2.粒细胞减少症 73
三、细胞免疫 74
四、结论 78
第四章 临床常用抗生素 82
1.无环鸟苷 83
2.金刚胺 85
3.脒基青霉素 86
4.丁胺卡那霉素 87
5.羟氨苄青霉素 89
6.两性霉素B 90
7.氨苄青霉素 93
8.阿洛西林/美洛西林/哌拉西林 95
9.Aztreonam 96
10.卷曲霉素 97
11.羧苄青霉素 99
12.头孢克罗 100
13.头孢羟氨苄 101
14.头弛孟多 101
15.头孢唑啉 103
16.头孢甲肟 104
17.头孢尼西/头孢雷特 106
18.头孢哌酮 107
19.头孢噻肟 109
20.头孢西丁 110
21.头孢噻甲羧肟 111
22.头孢唑肟 112
22.头孢三嗪 113
24.头孢呋新 114
25.头孢氨苄/头孢雷定 115
26.头孢噻吩/头孢匹林 116
27.氯霉素 118
28.西诺沙星 120
29.氯洁霉素 121
30.邻氯青霉素/双氯肯霉素 122
31.抗敌素/多粘菌素B 124
32.环丝氨酸 126
34.红霉素 127
33.强力霉素 127
35.乙胺丁醇 129
36.乙硫异烟胺 130
37.氟胞嘧啶 131
38.庆大霉素 133
39.灰黄霉素 135
40.异烟肼 136
41.卡那霉素 138
42.酮康唑 139
43.乌洛托品 140
44.甲氧西林 142
45.甲吲噻腙 143
46.灭滴灵 143
47.双氯苯眯唑 144
48.二甲胺四环素 146
49.羟羧氧酰氨菌素 147
50.乙氧萘青霉素 149
51.氟哌酸 150
52.乙基紫苏霉素 152
53.呋喃妥因 153
54.苯唑青霉素 155
55.对氨水杨酸 156
56.青霉素G 158
57.苯氧甲基青霉素 161
58.喷他脒 162
59.吡嗪酰胺 163
60.乙胺嘧啶 164
61.利福平 165
62.壮观霉素 166
63.磺胺多辛 167
64.链霉素 168
65.磺胺异噁唑 169
66.四环素 171
67.替卡西林 174
68.妥布拉霉素 176
69.TMP及SMZ合剂(复方增效磺胺) 177
70.万古霉素 179
71.阿糖腺苷 181
72.紫霉素 182
第五章 药物代谢动力学初步原理 183
一、定义 183
二、治疗浓度(负荷剂量的概念) 184
三、稳定状态下的最低血浆浓度和最高血浆浓度 185
四、肾功能损害情况下的剂量调整 186
五、抗生素的血药浓度 192
六、血清抗菌活性 195
第六章 经验抗生素疗法 197
表6—1经验抗生素疗法—心血管系统感染 198
表6—2经验抗生素疗法—肌肉骨骼系统感染 199
表6—3经验抗生素疗法—中枢神经系统感染 201
表6—4经验抗生素疗法—泌尿生殖系统感染 203
表6—5经验抗生素疗法—胃肠道感染 204
表6—6经验抗生素疗法—泌尿道感染 206
表6一7经验抗生素疗法—呼吸道感染 207
表6—8经验抗生素疗法—皮肤感染 211
第七章 感染确诊后的治疗 213
表7—1感染性心内膜炎 214
表7—2肌肉骨骼系统感染 217
表7—3小儿脑膜炎 219
表7—3A成人脑膜炎 221
表7—4泌尿生殖系统感染 222
表7—5急性细菌性胃肠炎 224
表7—5A胃肠道感染 227
表7—6泌尿道感染 229
表7—7呼吸道感染 231
表7—8其他感染 234
第八章 抗菌敏感性 240
表8—1各种抗生素敏感度标准 242
表8—2感敏菌的最低抑菌浓度(mcg/ml)——革兰氏阳菌性 243
表8—3敏感菌的最低抑菌浓度(mcg/ml)——革兰氏阴性菌 246
表8—4敏感菌的最低抑菌浓度(mCg/ml)——厌氧菌 249
表8—5敏感菌的最低抑菌浓度(mcg/ml)——其他病原菌 251
表8—6敏感菌的最低抑菌浓度(mcg/m1)——分枝杆菌 253
表8—7氟喹酮类药物的抗菌活性 255
第九章 抗生素的预防性使用 259
一、外科方面 259
表9—1外科伤口分类 260
二、细菌性心内膜炎的预防 262
表9—2外科伤口的抗生素预防 263
表9—3牙科手术和上呼吸道手术感染的预防 267
三、结核感染的异烟肼预防 271
四、风湿热的预防 276
五、脑膜炎球菌的预防 283
表9—4疟疾的化学预防 286
第十章 免疫生物制剂和抗寄生虫药的应用价值与临床 289
一、BCG疫苗(卡介苗) 289
二、肉毒马抗毒素(ABE) 291
三、白喉马抗毒素 292
四、流感疫苗 293
五、肺炎球菌疫苗 296
六、脊髓灰质炎疫苗 297
七、狂犬病疫苗 302
八、处理伤口时破伤风的预防 314
九、牛痘免疫球蛋白(VIG) 315
十、水痘—带状疱疹免疫球蛋白(VZIG) 316
十一、带状疱疹免疫血浆 318
十二、免疫生物制剂和药物 319
十三、抗寄生虫药物的临床使用 319
第十一章 病毒性肝炎的临床和血清学要点 353
一、病毒性肝炎的临床表现 354
1.发病初期 354
2.常见症状 357
3.预后 358
4.与病毒性肝炎相关的综合症 359
5.物理诊断 359
二、对潜在性肝炎病人的评价 360
三、早期处理 367
四、ISG对急性病毒性肝炎的保护作用 370
1.ISG与HA 370
2.ISG与HB 370
五、乙型肝炎病毒疫苗 371
第十二章 梅毒和淋病 374
一、梅毒的治疗方案 374
二、淋病的治疗方案 379
附录:英汉抗生素名词汇编 3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