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1
一 苏修叛徒集团篡夺党、政大权和篡权后各级头目的更迭 1
1001 苏共“19大”选出的党中央主席团、书记处成员被“20-22大”清洗的情况 3
1002 苏共“19大”选出的中委、检委被“20-22大”清洗的情况 4
1003 苏共“20-24大”产生的党中央主席团(政治局)、书记处成员被下届党代会撤换的情况 5
1004 苏共“20-24大”产生的中委、检委被下届党代会撤换的情况 5
1005 第3届最高苏维埃主席团成员被清洗的情况 6
1006 第4-8届最高苏维埃主席团成员被下届撤换的情况 6
1007 1953年的部长会议成员被清洗的情况 7
1008 第4-8届部长会议成员被下届最高苏维埃撤换的情况 7
1009 1953-1976年各军、兵种、军区头目变动次数 8
1010 苏共“23-25大”中央委员会成员的职业分类比较 9
1012 苏修军界头目在历届中委、检委中的人数及所占比重 10
1011 苏共“23-25大”中央检查委员会成员的职业分类比较 10
1013 1956年产生的各加盟共和国党中央局、书记处成员被撤换的情况 11
1014 各加盟共和国第4届最高苏维埃主席团正、副主席和秘书被撤换的情况 12
1015 各加盟共和国第4届部长会议正、副主席被撤换的情况 13
1016 1953-1976年各加盟共和国党、政主要头目变动人次 14
1017 1971-1976年各加盟共和国党中央成员的撤换情况 15
1018 1971-1975年各加盟共和国党最高苏维埃主席团和部长会议成员变动情况 16
1019 1958年时的自治共和国、边疆区、州、自治州、直辖市委第一书记被撤换情况 17
1020 1953-1976年人口在300万以上的自治共和国、边疆区、州及直辖市委第一书记的变动情况 17
附表 18
1001、1003--附表一 苏共“19-25大”中央主席团(政治局)、书记处成员名单 18
1002--附表一 苏共“19大”中央委员在“20-25大”被清洗和变动名单 20
1002--附表二 苏共“19大”中央候补委员在“20-25大”被清洗和变动名单 23
1002--附表三 苏共“19大”中央检查委员在“20-25大”被清洗和变动名单 26
1005、1006--附表一 第3-9届苏联最高苏维埃主席团正、副主席名单 27
1007、1008--附表一 1953年以来各届部长会议主席、第一副主席、副主席名单 29
1009--附表一 苏修各军、兵种、各军区军事头目变动名单 30
附录 33
附录1 苏修叛徒集团篡压党政大权大事记 33
附录2 苏共中央主席团(政治局)、书记处成员变动大事记 35
附录3 苏联部长会议主席、第一副主席、副主席撤换大事记 39
附录4-1 “25大”产生的苏修主要头目年龄、党龄、家庭出身、文化程度、民族情况 40
附录4-2 “25大”产生的苏修主要头目简况 41
二 苏修叛徒集团在国营企业推行修正主义路线 47
(一)苏修叛徒集团推行“经济改革”的过程 48
1.赫鲁晓夫鼓吹“物质刺激”与资本主义利润原则 48
2001 工业企业的企业基金提取和使用分配办法 49
2002 对超额完成生产计划的工业企业加发奖励工资办法 50
2003 超额完成降低产品成本计划时对领导人员、工程技术人员和职员的奖励办法 51
2004 对发明和合理化建议的奖励办法 52
2005 对推广新技术的奖励办法 52
2006 “利别尔曼建议”的出笼和“改革试验” 53
2.勃列日涅夫上台后全面推行“新经济体制” 55
2007 从“改革试验”到全面推行“新体制” 57
2008 改行“新经济体制”的工业企业 60
2009 1971年初各加盟共和国工业企业改行“新经济体制”的情况 60
2010 国营农场和其他国营农业企业推行完全经济核算制的进程 61
(二)在官僚垄断资产阶级国家集中管理的前提下,给企业一定的经营自主权,利用利润、价格、信贷等“经济杠杆”,攫取最大限度利润 62
1.给企业一定的经营自主权 62
2011 在官僚垄断资产阶级国家的集中管理前提下给企业一定的经营自主权 63
2.缩减国家下达的计划指标项目,以利润和赢利率为“经济刺激新体制的中心” 66
2012 “新经济体制”实行前后国家下达给工业企业计划指标的变化 67
2013 1953年前国家下达给企业的主要计划指标 68
(1)工业企业的利润分配 69
3.通过利润分配“刺激”企业经营积极性,保证企业和国家攫取更多的利润 69
2014 工业企业利润分配的程序 71
2015 工业企业的基金付费、固定缴纳和主要经济刺激基金提取办法 72
2016 工业企业利润分配 74
2017 工业企业各项经济刺激基金 75
2018 工业企业经济刺激基金的提取情况 76
2019 各工业部门物质鼓励基金的分配 76
2020 国家掌握的工业纯收入在全部工业纯收入中的比重 77
(2)国营农场的赢利率和利润分配 77
2021 1971年改行完全经济核算制的农场赢利状况 79
2022 阿尔泰边疆区奇斯秋尼斯克农场实行完全经济核算制后赢利率提高情况 79
2024 第一批改行完全经济核算制的农场产品成本的变化 80
2025 实行完全经济核算制的国营农场亏损情况 80
2023 1971年农业部系统国营农场的生产资金来源 80
2026 国营农场利润分配的程序 81
2027 国营农场的基金付费和经济刺激基金的提取办法 82
2028 阿尔泰边疆区奇斯秋尼斯克农场实行完全经济核算制前后利润分配情况 83
4.利用价格、信贷“杠杆”,驱使企业追逐利润 84
(1)价格 84
2029 各工业部门的利润和赢利率 86
2030 1967年主要重工业产品价格的上涨情况 87
2031 主要工业部门的工业批发价格(包括周转税)指数 87
2032 主要工业部门的企业批发价格(不包括周转税)指数 88
2033 工业批发价格构成 89
(2)信贷 90
2034 银行贷款占工业流动资金的比重 91
2035 各工业部门的银行贷款占流动资金的比重 91
2037 国家银行各类贷款利息 92
2036 工业短期贷款占银行对国民经济各部门短期贷款总额的比重 92
2038 改行完全经济核算制农场的各种投资来源所占比重 93
(三)新资产阶级对工人的剥削和压迫 93
1.工人沦为出卖劳动力的雇佣奴隶 93
2039 关于劳动力市场的部分资料 94
2040 从俄罗斯联邦劳动法典看对工人的压迫 95
2041 新资产阶级压迫工人的事例 98
2042 推行“谢基诺方法”大量解雇工人 100
2043 建筑部门职工离职情况 100
2044 高尔基市4个企业受罚工人中按惩罚措施分类的比例 101
2.掩盖和加强对工人剥削的工资和奖金制度 101
2045 工业企业工资结构示意图 104
2046 1972年后各工业部门统一实行的三种工人工资等级表 105
2047 黑色冶金企业领导人员和工程技术人员月职务工资 105
2049 仪器工业企业领导人和工程技术人员的月职务工资 106
2048 铁路运输工段领导人员和工程技术人员月职务工资 106
2050 工业部门的工人工资结构 107
2051 工人和工程技术人员的工资结构变化情况 107
2052 国民经济各部门采用的工资形式的变化 108
2053 1966年部分工业企业物质鼓励基金的分配 108
2054 1971年和1972年工业企业物质鼓励基金的构成 109
2055 工业企业物质鼓励基金支付的奖金在工资中所占比重 109
2056 1973年各工业部得自物质鼓励基金的奖金在每一工作人员工资中的比重 110
2057 实行“新经济体制”的工业企业各类人员全部奖金占工资的比重 110
2058 1973年工业企业各类人员得自不同来源的奖金占工资的比重 110
2059 国营农场工人的日工资标准和等级差距变化情况 113
2059--附表一 国营农场拖拉机手-农机手工资标准的地区类别 114
2060 国营农场和其他国营农业企业工人的日工资标准(七小时工作日) 115
2061 关于农场工人奖励的规定 116
2064 1968年哈萨克斯坦包工与非包工的国营农场工资和利润的比较 119
2063 国营农场职工的奖金及其在工资中的比重 119
2062 国营农业、林业企业和组织的职员与勤杂人员职务工资表 119
2065 国营农场和其他国营农业企业领导人和专家的职务工资 120
2066 国营农场的分场、专业分场和作业区的领导人和专家的职务工资 121
2067 有关农场领导人和专家补加工资和奖金的规定 121
(四)苏联工业中的垄断高额利润 123
2068 实行“新经济体制”前后580家工业企业利润指标的变化 124
2069 改行与未改行“新经济体制”的工业企业几项经济指标比较 124
2070 工业利润增长和工资增长比较 124
2071 工业部门的赢利率 125
2072 工业部门的纯收入、利润和劳动生产率增长的比较 126
2071--附表一 美国制造业与苏联工业部门利润增长的比较 126
2071--附表二 美国、日本制造业公司的利润率 127
2071--附表三 英国公司的利润率 127
三 苏修叛徒集团在“集体”农庄推行修正主义路线 129
(一)利用各种手段加强对农庄的控制和对庄员的掠夺 130
1.兼并农庄,变部分农庄为官僚垄断资产阶级的国营农场 130
3001 农庄和国营农场数量的增减 131
3002 农庄、国营农场农业用地和耕地面积的增减 132
3003 农庄和国营农场的生产固定基金和物质流动资金比较 133
3004 农庄庄员和国营农场职工人数比较 133
3005 农庄的农业总产值占全苏农业总产值的比重 134
3006 农庄主要农产品产量占全苏产量的比重 135
3007 国家向农庄采购的主要农产品占国家全部采购量的比重 136
2.大批清洗农庄主席,控制农庄的领导大权 137
3008 从任职年限看农庄主席的撤换比率 137
3009 农庄主席和脱产副主席教育程度的变化 138
3010 农庄领导人和专家人数 138
3.改变产品采购制度,大搞高征购 139
3011 农庄的主要农产品产量及国家向农庄的采购量 140
3012 农庄向国家出售的农产品数量占农庄产量的比重 142
3013 农庄产品通过各种渠道的销售额占销售总额的比重 143
3014 农庄的主要农产品通过各种渠道的销售量占销售总量的比重 143
3015 农庄向国家出售主要农产品数量的增长情况 144
3016 平均每个庄员向国家出售的主要农产品数量 144
4.利用价格杠杆刺激农庄产品的生产和出售 145
3017 农产品收购价格平均指数 146
3018 主要农产品实际平均收购价格的变化 147
3019 农庄主要农产品生产成本与国家收购价格变化的比较 148
3020 农庄主要农产品生产成本的变动 149
3021 农庄农产品成本结构的变化 150
3022 1965-1974年农业生产资料供应价格和劳务费的上涨情况 151
5.通过银行贷款控制农庄的生产财务活动 152
3023 银行对农庄的贷款 153
3024 对农庄生产措施的长期贷款 154
3025 银行贷款对农庄自有资金的比例 155
6.通过税收对庄员进行掠夺 156
3026 农庄所得税和庄员劳动报酬基金所得税额 157
3026--附表一 周转税中农庄庄员创造的价值 157
3027 1968年斯塔夫罗波尔边区六个农庄每百公顷土地上的总收入、净收入、所得税 158
3028 农庄向国家缴纳的全苏集中的庄员社会保障基金和庄员社会保险基金 158
(二)改变农庄内部的生产关系,推行资本主义的经营原则 159
1.享有政治经济特权的新资产阶级分子成了农庄的主人,摄取利润成为农庄经营的主要目的 159
3029 有关农庄生产关系的各项规定 162
3030 农庄新资产阶级分子对劳动农民压迫的实例 164
3031 全苏农庄总收入与利润总额的增长 166
3032 农庄赢利率的变化 167
3033 农庄主要农产品赢利率 167
3034 农庄追逐利润的事例 168
2.改变农庄劳动报酬制度,大搞物质刺激,加强对庄员的剥削 170
3035 经济较富裕的农庄庄员的日工资标准 172
3036 经济落后的农庄庄员的日工资标准 173
3037 经济落后农庄庄员的工资标准与国营农场工人的工资标准之间的差距 173
3038 对农庄庄员奖励的主要规定 174
3039 农庄庄员的补加报酬和奖金与基本劳动报酬的比例 177
3040 包工小组的概况 177
3041 1964年古比雪夫州基涅尔一切尔克斯区列宁农庄一包工小组的超产价值和超产奖励比较 178
3042 1966年沃龙涅什州利波夫区胜利农庄包工小组与非包工小组比较 179
3043 农庄领导人和专家的职务工资 179
3044 农庄领导人和专家奖金的主要规定 180
3045 农庄的生产队长、畜牧场主任和拖拉机队队长的职务工资 181
3046 农庄管理人员和服务人员的职务工资 181
3031--附表一 农庄总收入和净收入分配示意图 182
(三)对个人副业经济的控制与扶植 183
3047 个人副业的农业总产值在全苏农业总产值中的比重 185
3048 个人副业的农业总产值增减情况 186
3049 个人副业经济的部门结构 186
3050 个人副业收入在农庄庄员、国营农场工人和工业工人家庭收入中的比重 187
3051 农庄庄员、工人和职员的自留地数 188
3052 个人副业耗费劳动数 189
3053 个人副业养牛数 189
3054 个人副业养奶牛数 190
3055 个人副业养猪数 191
3056 个人副业养绵羊数 192
3057 个人副业养山羊数 193
3058 农庄庄员平均每100户饲养牲畜数 194
3059 个人副业的主要畜产品产量 195
3060 个人副业的主要农产品产量占全苏总产量的比重 196
3061 个人副业的商品产值占全苏农业商品产值的比重 197
3062 个人副业的畜产品商品率 198
3063 国家从个人副业中采购的主要畜产品数量 199
3064 国家从个人副业中采购的主要农产品量占国家采购总量的比重 200
3065 全苏农产品自由市场数 201
3066 各加盟共和国农产品自由市场数 202
3067 城镇农产品自由市场贸易额及其占全苏商品销售总额的比重 203
3068 城镇农产品自由市场食品销售额在全苏食品销售总额中所占的比重 204
3069 城镇自由市场销售量的增减情况 205
四 苏修官僚垄断资产阶级对国民经济的垄断统治 207
(一)苏修的国家垄断资本及其对国民经济的统治 207
4001 1974年物质生产部门职工人数及其比重 209
4002 1974年国营企业的生产性固定基金及其比重 209
4003 1974年官僚垄断资产阶级对国民经济的控制 210
4004 社会总产值 211
4005 国民收入 212
4006 工业总产值 213
4007 农业总产值和农产品采购总值 214
4008 农业总产值 215
4009 各类农产品产量和收购量 216
4010 工人、职员、农庄庄员人数 217
4011 固定基金和流动资金 218
4012 固定基金 219
4013 流动资金 220
4014 国民经济各部门的利润 221
4015 基本建设投资 222
4016 新增固定基金 223
4017 国营、合作社和农庄市场零售商品销售总额 223
4018 零售商业和批发商业的商品储备 224
4019 银行短期贷款 225
4020 银行长期信贷 226
4021 财政预算收入 227
4022 财政预算支出 228
4023 预算收入占国民收入的比重 228
4024 对外贸易 229
(二)国家垄断资本统治下生产集中的加强 230
1.工业 230
4025 工业企业数 232
4026 各工业部门的独立核算企业数 233
4027 按工人人数分类的工业企业 234
4028 按产值分类的工业企业 235
4029 按生产固定基金分类的工业企业 236
4031 1973年按为生产过程服务的劳动力功率分类的工业企业 237
4030 1973年按生产固定基金和物质流动资金分类的工业企业 237
4032 1973年按每一工作人员的工业生产固定基金装备分类的工业企业 238
4033 1968年各工业部门大型企业的比重 238
4034 不同规模的企业在某些工业部门中的比重 239
4035 1968年规模不同的工业企业的劳动生产率和基金产值率 240
4036 1971年规模不同的企业的基金产值率、基金装备率和劳动生产率 240
4037 联合公司的产量和劳动生产率与整个工业增长速度的比较 241
4038 1969年全苏各工业部门生产联合公司的劳动生产率 241
4039 基斯科利哈乔夫汽车工厂成立联合公司前后若干经济指标的比较 241
4040 苏美工业企业按资产分类比较 242
4040--附表一 1968年美国大公司按资产的分类 242
4040--附表二 苏美工业企业按工人人数分类比较 243
4040--附表三 1969年美国公司按雇佣人数分类 243
4040--附表四 苏联与美、英等国家工业生产集中水平的比较 243
4040--附表六 苏美黑色冶金工业生产集中程度的比较 244
4040--附表五 苏美机器制造、纺织、缝纫工业企业按工作人员人数分类比较 244
4040--附表七 苏美棉纺工业企业按设备数量分类比较 245
2.农业 245
4041 国营农场的平均规模 246
4042 农庄的平均规模 247
4043 按农户数分类的农庄 248
4044 按播种面积分类的农庄 248
4045 按牧畜存栏数分类的农庄 249
4046 接总收入分类的农庄 250
4047 按每100公顷耕地的总收入分类的农庄 250
(三)进一步加强垄断统治的各种形式 251
1.工业中的联合公司 251
4048 工业中建立生产联合公司的情况 254
4050 1974年初生产联合公司在一些工业部门中所占比重 255
4049 各工业部门建立联合公司情况 255
4051 乌克兰加盟共和国工业中联合公司的发展 256
4052 1974年初生产联合公司的规模 256
4053 1974年初各工业部门生产联合公司的规模 256
4054 一些大型生产联合公司的职工人数 257
4055 工业中生产联合公司的几种形式 257
4056 1974年7月独立性企业在生产联合公司中所占比重 258
4057 独立性企业在某些机器制造工业部门的联合公司中所占比重 258
4058 1973年轻工业、森林木材工业部门不同规模的联合公司中单独核算单位(企业)所占比重 259
4059 工业联合公司的特点 259
4060 工业两级(或三、四级)管理体制 260
4061 仪器制造、自动化工具操纵系统部利润分配 260
4062 苏联(加盟共和国)工业联合公司的组织机构 261
4063 列宁格勒光学仪器机械联合公司组织机构图 262
2.农业中的跨单位企业和农工综合体 263
4064 跨单位企业、组织和联合公司数 265
4065 1974年底各加盟共和国跨单位企业、组织和联合公司数 266
4066 全苏领导跨单位组织业务的州、边疆区、共和国联合公司、管理局、托拉斯数 267
4067 1974年全苏各加盟共和国领导跨单位组织的州、边疆区、共和国的联合公司、管理局、托拉斯数 267
4068 跨单位企业(不包括建筑组织)的主要指标 268
4069 1974年各加盟共和国跨单位企业(不包括建筑组织)主要指标 268
4070 跨农庄的建筑组织主要指标 269
4071 1974年各加盟共和国跨农庄建筑组织主要指标 269
4072 跨单位畜牧企业主要指标 270
4073 摩尔达维亚共和国跨单位企业的主要指标 270
4074 1974年初苏联食品工业部所属农工生产联合公司数 271
4075 1974年初苏联食品工业部所属国营农场加入农工综合体数 271
4076 1974年初乌克兰共和国食品工业部系统的农工综合体数 271
4077 苏联食品工业部所属加盟共和国一级农工联合公司的垄断情况 272
4079 1972年俄罗斯联邦共和国水果蔬菜农工联合公司生产集中情况 273
4078 1973年俄罗斯葡萄种植和葡萄酿酒总管理局葡萄生产和加工在俄罗斯联邦共和国中垄断情况 273
4080 俄罗斯联邦共和国1969-1971年罐头水果蔬菜联合公司和共和国农场的蔬菜生产平均指标比较 274
4081 1974年摩尔达维亚共和国农庄畜牧工业联合公司的垄断情况 274
4082 唐波夫州专业经营联合公司的垄断情况 274
4083 1973年151个生产肉类的跨农庄联合公司的赢利率与全苏农庄平均赢利率的比较 275
4084 摩尔达维亚共和国农庄畜牧工业联合公司生产畜产品的劳动与饲料耗费及赢利率 275
(四)国家垄断资本统治下的竞争和生产无政府状态 276
4085 加盟共和国提出的工业总产值增长速度与最高苏维埃批准的各加盟共和国工业总产值增长速度之间的差异 278
4086 加盟共和国自报财政收入与最高苏维埃批准的各加盟共和国财政收入之间的差异 279
4087 最高苏维埃对格鲁吉亚共和国“九五”计划的主要指标加码情况 280
4088 一些工业企业和主管工业部门压低国家计划情况 280
4089 一些工业企业、部门平均工资增长速度超过劳动生产率增长速度的情况 282
4090 一些企业破坏品种计划违反物资供应合同的情况 283
4091 一些企业破坏国家规定价格的情况 285
4092 一些地区、部门企业争夺投资的情况 287
4093 1973年某些投资项目的超支情况 288
4094 工业部门同商业部门争夺利润的情况 289
五 苏联资本主义复辟后的社会阶级构成与各阶级的经济状况 291
(一)社会阶级构成 291
5001 社会阶级构成 293
5002 官僚垄断资产阶级构成 294
5003 新资产阶级构成(享有政治经济特权的) 295
5004 一般职员和一般知识分子人数 298
5005 工人阶级和劳动农民人数 302
5001--附表一 人口 303
(二)苏联新资产阶级对人民的残酷剥削 304
5006 1974年工业部门的剥削率 305
5006--附表一 1908年俄国资本家对工人的剥削率 306
5007 新资产阶级在国民收入中所攫取的份额 306
5007--附表一 国民经济各部门全体人员的总收入 307
5007--附表二 1970的新资产阶级(享有政治经济特权的)个人收入构成 308
5007--附表三 劳动人民和一般职员、一般知识分子的收入 310
(三)苏联劳动人民的经济状况 311
1.劳动人民和一般职员的工资 313
5008 国民经济中职工的月平均工资 313
5009 国民经济各部门工人、职员的月平均工资 314
5010 1956年以来苏联公布的职工最低月工资标准 315
5011 1969年工业企业职员和勤杂人员的月职务工资 315
5012 1969年某些职业计时工人的月工资 316
5013 工业工人在各种等级工资制和各技术级别中所占的比重 317
5014 1962年主要工业部门工人在六级制各技术级别中所占的比重 318
5015 1972年工业和建筑业工人在各技术级别中所占的比重 318
5016 机器制造和金属加工工业所属企业各类工程技术人员的月职务工资 319
5018 国营农场、农庄各类人员的平均日工资 320
5017 国营农场、农庄各类人员的平均月工资 320
5020 1971年国营农场大田作业工人的平均月工资 321
5019 国营农场的工人、技术人员和职员的月工资 321
5021 1969年农庄从事大田作业庄员的平均月报酬 322
5022 农庄员工种庄员的的平均日报酬水平 322
5023 1968年基洛夫州和克拉斯诺达尔边区不同工种庄员的劳动报酬水平 323
2.物价上涨 323
5024 基本生活用品零售价格的上涨 323
附:关于基本生活用品零售物价指数的计算方法 324
5024--附表一 城市居民中等消费水平月购买商品开支金额及其构成 324
5024--附表二 城市居民中等消费水平月购买商品开支金额 325
5025 国营主要消费品零售价格和劳务价格 326
5026 自由市场价格的上涨 330
5027 1970年莫斯科国营市场和该市郊区自由市场价格对照 330
4.劳动强度提高 331
5029 苏修大力推广的几种血汗制度 331
3.居民税负担增加 331
5028 居民税的增长 331
5030 “谢基诺试验”的主要指标和结果 332
5031 谢基诺联合企业采用各种主要措施所裁人员的比重(1967-1971年6月) 332
5.消费品供应紧张 333
5032 国营、合作社营商业(包括公共饮食业)零售商品销售额 333
6.城乡低收入阶层人数 333
5033 1965年城市四口之家维持最低生活水平的开支及其构成 333
5033--附表一 美国贫困线收入水平和贫困者人数 334
5034 城乡家庭成员人数 334
5035 1966年按家庭人口平均月收入分类的职工及其家属人数 334
5036 1970年按家庭人口平均月工资收入仅能维持最低生活水平的职工及其家属人数 335
5037 1970年列宁格勒机器制造业低收入职工情况 336
5038 1972年按家庭人口平均每月劳动报酬仅能维持最低生活水平的农庄大田作业人员及其家属人数 337
5039 领取优抚金者中仅能维持最低生活水平的人数 339
5040 1971年6月调整后的农庄庄员优抚金标准 339
(四)苏联新资产阶级按权力和地位高低攫取人民的劳动果实 340
1.官僚垄断资产阶级的高额收入 341
5041 党、政、军大头目利用权力取得优厚收入和特殊待遇的部分资料 341
5042 军队系统高级军官与低级军官的工资差距 342
5041--附表一 西方报刊关于苏联新资产阶级奢侈腐朽生活的一些评述 343
2.经济部门新资产阶级的高额收入 345
5043 各部门1类大型工业企业经理和总专家的基本工资和收入 345
5044 1970年机器制造和金属加工工业2,018个企业经理的月平均工资 345
5045 农场场长和农庄主席每月的工资收入 346
5046 爱沙尼亚两个农场场长的工资收入 346
5047 农庄主席、专家的高额收入与大田作业庄员的劳动报酬差距 347
3.科技文教界新资产阶级的高额收入 348
5048 1967年苏联科学院某研究所各类人员的工资对比 348
5049 高级科研人员应邀演讲的报酬 348
5050 1964年莫斯科大学化学系资产阶级高级知识分子和一般教职工收入的差距 349
5051 几个资产阶级文学权威出版文集所得稿费的估算 350
5052 1960-1965年肖洛霍夫五部再版作品的稿酬 351
5052--附表一 1960-1965年肖洛霍夫五部再版作品稿酬估算 352
5053 电影故事片导演和一般摄制人员月工资的比较 354
5054 电影界名演员和一般演员月工资的比较 354
5055 影片摄制组人员月薪之外每拍一部影片加发的酬金 355
5056 各种文艺奖 355
六 苏修新沙皇对国内非俄罗斯民族的压迫和掠夺 361
(一)政治上的歧视和压迫 362
1.俄罗斯族新资产阶级分子控制党政要职,排挤和打击非俄罗斯民族干部 362
6002 各加盟共和国第二书记大部分是俄罗斯族新资产阶级分子 363
6001 俄罗斯族新资产阶级分子把持党政机关要职 363
6003 苏修大量撤换非俄罗斯民族干部 364
2.打着民族融合的幌子,强制推行俄罗斯化 370
6004 苏修强制推行俄语的言论和措施 372
6005 苏联境内部分民族使用本族语言的人比重下降情况 374
6006 在城市中非俄罗斯族人使用本族语言的比重 375
6007 苏联用俄语和其它语种印刷书籍的比重 376
6008 各加盟共和国用本民族语言发行的书籍种数 376
6009 各加盟共和国用本民族语言发行的杂志与定期刊物种数 377
6010 俄罗斯人向各加盟共和国移民的情况 377
6011 部分加盟共和国内当地民族比重下降和俄罗斯人比重上升情况 378
6012 各加盟共和国城市居民中俄罗斯人所占的比重 378
6013 苏修鼓励异族通婚的情况 379
6014 苏联的异族通婚率 380
3.随意吞并和重新划分各加盟共和国的领土疆域 381
6015 苏修随意吞并和重新划分各非俄罗斯共和国领土疆域 382
4.残酷镇压非俄罗斯各族人民 383
6016 对非俄罗斯民族实行残酷镇压的典型事例 383
5.一些小的民族人口锐减,有的濒于种族灭绝的境地 389
6017 苏联境内某些非俄罗斯民族人口减少情况 389
(二)经济上的掠夺和剥削 390
1.疯狂掠夺资源,经济畸形发展 390
6018 非俄罗斯民族共和国人口同其所提供的农矿产品比较 392
6019 各加盟共和国重要工业产品产量及所占比重 393
6020 各加盟共和国农业原料和相应工业品产量占全国比重比较 394
6021--附表一 各加盟共和国农业原料和相应工业品的产量 394
6021 各加盟共和国棉纺工业的纱锭数 395
6023 乌兹别克籽棉和棉布生产发展的比较 396
6022 乌兹别克棉花、粮食等播种面积比重的变化 396
6024 乌兹别克棉纺织品占全苏的比重 397
6025 乌兹别克按人平均的棉纺织品产量同全苏比较 398
6026 乌兹别克棉纺织机生产萎缩情况 398
6027 摩尔达维亚的农业构成 398
6028 摩尔达维亚的工业构成 399
6029 摩尔达维亚主要工、农业产品占全苏的比重 399
6030 摩尔达维亚部分农作物播种面积的变化情况 400
6031 摩尔达维亚农用化肥、机械、电力的生产量与使用量对比 400
6032 摩尔达维亚的金属切削机床生产萎缩情况 400
2.实行粮食高征购 401
6033 各加盟共和国的粮食采购率 402
6033--附表一 各加盟共和国的粮食产量 402
6034 哈萨克共和国的粮食采购率 403
6033--附表二 各加盟共和国的粮食采购量 403
6035 哈萨克共和国农村留粮不足情况 404
6036 哈萨克共和国牲畜发展与粮食生产发展比较 404
3.通过财政预算进行剥削 405
6037 联盟预算和加盟共和国预算占国民收入的比重 405
6038 苏联国家预算中联盟预算与加盟共和国预算所占比重的变化 406
6039 在各加盟共和国境内征收的全部财政收入增长情况 406
6039--附表一 1965年在各加盟共和国境内征收的全部财政收入细目表 407
6039--附表二 1971年在各加盟共和国境内征收的全部财政收入细目表 408
6040 各加盟共和国境内征收的全部财政收入与财政基建拨款比较 409
4.榨取廉价劳动力 410
6041 各加盟共和国的职工月平均工资情况(一) 411
6042 各加盟共和国的职工月平均工资情况(二) 411
(三)各民族地区的经济、文化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极不平衡 412
6043 各加盟共和国的社会总产值 413
6044 各加盟共和国的国民收入 413
6045 各加盟共和国工农业生产总值的比重 414
6046 各加盟共和国工业产值 415
6047 各加盟共和国按人口平均的工业总产值 417
6048 各加盟共和国的工业劳动生产率的增长速度 417
6049 各加盟共和国农业产值 418
6050 各加盟共和国的农业机械化水平情况 419
6051 各加盟共和国的农庄公积金情况 419
6052 各民族人民的教育程度 420
6053 各加盟共和国的医生数与病床数 421
6054 各加盟共和国的书报发行量 421
6055 各加盟共和国的文化生活水平 422
6056 各加盟共和国居民生活水平 422
6057 各加盟共和国城乡居民分布状况 423
6058 各加盟共和国居民中脑力劳动与体力劳动者的人数及其比重 424
6059 各加盟共和国居民的社会职业状况 425
附表一 苏联各民族人口及其所占比重的变化 426
附表二 苏联各民族区域的土地面积及其比重 429
附表三 苏联及各加盟共和国行政区划情况 430
附表四 各加盟共和国概况 431
附表五 各自治共和国概况 433
附表六 各自治州、民族区概况 435
七 苏联社会帝国主义疯狂扩军备战,加紧与美帝争霸 437
(一)苏修的庞大军费开支及其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 437
7001 苏联实际军费估算 441
7002 苏联实际军费与官方公布军费数比较 442
7003 苏联实际军费增长速度 442
7004 苏、美军费支出比较(一) 443
7005 苏、美军费支出比较(二) 444
7005--附表一 苏联中央统计局在按统一口径计算苏美国民收入对比时所用的卢布对美元的比价 444
7007 苏联实际军费占社会总产值、国民收入、财政支出的比重 445
7006 苏、美军费构成对比 445
7007--附表一 德国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夕军费占国民收入、国家预算的比重 446
7007--附表二 日本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军费占国民收入的比重 446
7008 美国军费占国民生产总值、国民收入、财政支出的比重 447
7009 苏美军费占按统一口径计算的国民收入的比重 447
7010 苏联居民的军费负担 448
7011 苏、美经济实力比较 449
7001--附表一 军人生活费 451
7001--附表二 职工生活费 452
7001--附表三 复员费 453
7001--附表四 军人及职工公务费 454
7001--附表五 武器装备购置费 455
7001--附表六 武器维修费 456
7001--附表七 其它装备购置费 456
7001--附表九 军事物资储备 457
7001--附表八 军事科研费 457
7001--附表十 公安部队和边防部队经费 458
7001--附表十一 油料费 459
7001--附表十二 工程建筑与维修费 459
7002--附表一 各国对苏联1970年军费的估计 460
7002--附表二 伦敦战略研究所对苏联军费的估计 460
7002--附表三 美国军备控制和裁军署对苏联军费的估计 460
7002--附表四 斯德哥尔摩国际和平研究所对苏联军费的估计 461
7002--附表五 西方对苏联军事费用支出细目的估计 461
7002--附表六 西方对苏联军费及宇宙开发费在国民生产总值中所占比重的估计 462
7002--附表七 美国《空军》杂志对苏联军费占苏联国民生产总值比重的估计 462
(二)苏修的军工拨款及其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 463
7012 军事工业拨款占工业拨款的比重 464
7012--附表一 工业管理体制下放前后联盟工业拨款情况 464
7014 军工拨款的增长速度 465
7013 军工拨款占国民经济的比重 465
7015 实际军费和军工拨款共占国民经济的比重 466
(三)苏联的军事力量及其与美国在世界各地的争夺 466
7016 1975年苏联兵力分布 469
7017 苏联驻外军事人员(不包括驻在“华约”的军事人员) 469
7018 1960-1975年苏联武装力量变化情况 470
7019 苏美在战略核武器运载工具方面的竞争 472
7020 苏美战略核弹头数量增长情况 472
7021 1974年苏美核弹头对比 473
7022 苏美限制战略武器会谈进行情况 473
7023 苏美关于限制反弹道导弹条约和限制进攻性战略武器条约概要 474
7024 苏美战略武器会谈协定与战略武器现状对比 474
7025 苏美在战略核弹头方面的竞争 475
7026 苏美核试验次数对比 475
7027 1975年苏美常规武装力量对比 476
7028 1975年华约和北约战区力量对比 477
7029 苏美在第四次中东战争中的争霸 478
7030 苏美向中东提供武器的部分情况 479
7031 1974年苏联海军舰艇配备情况 480
7032 1975年苏美海军舰队对比 481
7033 苏美在印度洋地区的海军基地或使用的港口 482
7034 苏联舰艇在地中海、印度洋的活动情况 483
7035 苏美舰艇在印度洋上的巡弋情况 483
7036 苏联海洋船舶的拥有量 484
7037 苏美争夺空间的部分情况 485
八 苏联社会帝国主义对外扩张及其同美帝的经济争夺 487
(一)打着“国际分工”和“经济一体化”的幌子,在“经互会”内推行新殖民主义 488
1.借口“生产专业化”和“生产协作”,把“大家庭”成员变为自己的经济附庸 488
8001 “经互会”正式成员国 489
8002 “经互会”机构图 490
8003 “经互会”内的部门常设委员会 491
8004 1973年“经互会”各国主要经济指标中苏联所占比重 492
8005 苏修在“经互会”内强制推行“生产专业化”和“生产协作” 492
8006 “经互会”国家“分工”生产EC型电子计算机情况 494
8007 苏联同“经互会”东欧成员国签订的关于“生产专业化与协作”的“多边”和“双边”协定 494
8008 苏联同“经互会”东欧成员国签订的关于机器制造方面的“生产专业化与协作”的“多边”和“双边”协定 495
8009 “经互会”国家规定实行“专业化”生产的机器制造业产品种数 495
8010 “经互会”国家规定实行“专业化”生产的化学工业产品种数 496
8011 “经互会”国家规定实行“专业化”生产的各种型号的船舶种数 496
8012 1973年“专业化”生产的机器制造业产品在“经互会”各国机器和设备出口总额中所占比重 496
2.通过“联合计划”、“共同投资”等“多边一体化措施”,控制、掠夺和剥削“兄弟国家” 497
8013 苏修通过“计划活动”加紧控制“大家庭”成员 498
8014 苏修从“经互会”其他国家取得贷款情况 501
8015 苏修利用“大家庭”成员的资金、设备和劳力建成的三项大型跨国工程 503
8016 苏修掠夺“大家庭”成员的劳力、资金和设备在本国境内建设的几项大型工程 504
3.建立超国家经济组织,加强对“经互会”成员国重要工业部门的控制 506
8017 “经互会”内苏修控制的“国际经济组织” 507
8018 苏修在“经互会”内操纵建立的“国际经济联合公司” 510
8019 苏修控制的“双边”经营的“联合公司” 511
4.以“科技合作”为名,在科技领域强制推行“一体化” 512
8020 “经互会”内苏修操纵建立的“国际科技组织” 513
8021 苏联和“经互会”其他成员国之间的各种“科学技术合作” 514
5.建立“国际信贷组织”,加强对“大家庭”成员的金融控制 514
8022 “国际经济合作银行”的资本总额 516
8023 “国际经济合作银行”的业务活动情况 516
8024 “国际投资银行”的资本总额 517
8025 1971-1972年“国际投资银行”提供贷款的工程项目 517
8027 “国际投资银行”的贷款活动 519
8026 1973年“国际投资银行”贷款的部门分布 519
6.通过对外贸易掠夺“经互会”其他国家的工农业产品、稀有金属和其他矿产资源 520
8028 “经互会”成员国历年对外贸易额 521
8029 苏联同“经互会”其他成员国的贸易收支状况 523
8030 “经互会”其他成员国在苏联对外贸易总额中所占比重 525
8031 “经互会”成员国之间的贸易额 525
8032 “经互会”各成员国在“经互会”贸易总额中所占比重 526
8033 1974年“经互会”成员国对外贸易总额中相互贸易所占比重 527
8034 “经互会”东欧成员国对苏贸易额在本国对外贸易总额中所占比重 527
8035 1974年苏联机器设备进出口贸易中东欧五国所占比重 528
8036 1973年苏联在“经互会”东欧成员国消费品出口总额中所占比重 528
8037 1963-1974年苏联对“经互会”成员国部分商品的掠夺情况 529
8038 1970年苏联对“经互会”国家和其他国家的部分原料、燃料和金属出口价格对比 530
7.利用“援助”输出资本,倾销陈旧设备,控制受“援”国的经济命脉 531
8039 苏联对“经互会”其他成员国的部分经济和技术“援助”额 532
8041 苏联向“经互会”成员国提供经济和技术“援助”的部门分布 533
8040 苏联对“经互会”其他成员国的“援”建工程数 533
8042 “经互会”国家中苏联“援”建企业的生产能力 534
8043 苏“援”企业在“经互会”成员国某些工业部门生产中所占比重 534
8044 苏修利用技术“援助”向“经互会”各国倾销的设备和材料 534
8.“国际分工”和“一体化”给“大家庭”成员经济造成严重后果 535
8045 苏联和“经互会”其他成员国的石油产量 535
8046 苏联和“经互会”其他成员国的煤产量 536
8047 苏联和“经互会”其他成员国的电力生产 536
8048 苏联和“经互会”东欧成员国的铁产量 537
8049 苏联和“经互会”东欧成员国的矿肥产量 537
8050 1971-1973年“经互会”其他成员国从苏联进口燃料、原料的数量 538
8051 “经互会”成员国在燃料、原料方面对苏联的依赖情况 538
8052 1973年“经互会”其他成员国从苏联进口石油和铁矿石数量 538
8053 苏联同“经互会”东欧成员国的贸易发展速度 539
9.“经互会”内部离心倾向日益增长,控制和反控制斗争日趋加剧 539
8055 “经互会”东欧成员国同西方国家的贸易发展速度 540
8054 “经互会”成员国相互间的贸易发展速度 540
8056 “经互会”国家同西欧国家之间签订的双边长期贸易协定 541
8057 苏联和西方国家在“经互会”东欧各国外贸总额中所占比重 542
8058 “经互会”某些东欧成员国向西方国家购买许可证情况 543
8059 “经互会”东欧五国从西方获得的贷款 544
(二)通过经“援”、军“援”、“经济合作”和贸易等手段,对发展中国家进行掠夺和剥削 545
1.以经济“援助”为名,加强对受“援”国的控制和掠夺 545
8060 苏修对发展中国家的经济扩张 547
8061 对发展中国家经济和技术“援助”的方式和条件 548
8062 对发展中国家的经济“援助”额 551
8063 对亚洲、中东国家经济“援助”额 551
8064 对非洲国家经济“援助”额 552
8066 对外项目“援助”额 553
8065 对拉丁美洲国家经济“援助”额 553
8067 对发展中国家经济“援助”净额 554
8068 对发展中国家经济和技术“援助”的部门分布 554
8069 发展中国家在苏修技术“援助”下建立的企业、设施和其他项目数 555
8070 发展中国家苏“援”企业的生产能力 557
8071 派往发展中国家的经济技术人员数 557
8072 发展中国家派往苏联受训的技术人员数 558
2.军“援”是苏修对外渗透、控制和剥削的重要工具 558
8073 对发展中国家的军“援” 559
8074 苏、美等国对第三世界国家的军火贸易额 561
8075 苏、美等国对中东、北非主要国家供应军火的数额 562
8076 苏修对埃及的军事“援助” 563
3.“合营企业”是苏修对外掠夺的新形式 567
8077 在发展中国家建立的“合营企业” 568
4.通过贸易,掠夺和剥削发展中国家 571
8078 对发展中国家的贸易额 573
8079 发展中国家对苏贸易额在苏联对外贸易额中的比重 575
8080 对发展中国家出口的商品结构 576
8081 从发展中国家进口的商品结构 577
8082 向发展中国家推销机器设备和运输工具情况 578
8083 从发展中国家进口的原料数量 579
8084 从发展中国家进口的制成品和半成品数量 580
8085 1973年从部分发展中国家进口原料所占的比重 581
8086 从发展中国家进口的农产品数量 582
8087 发展中国家出口初级产品和工业发达国家出口工业制成品价格指数及其交换比价 583
8088 对发展中国家的不等价变换(一) 584
8089 对发展中国家的不等价变换(二) 585
5.对印度的经济掠夺 586
8090 利用经济“援助”,控制和掠夺印度的种种表现 588
8091 对印度各个时期的经济“援助”额 591
8092 各国对印度的经济“援助”额 591
8093 对印度的“援”建项目 592
8094 苏“援”企业在印度某些工业部门生产中所占比重 594
8095 印度对苏贸易额 595
8096 印度对苏、美等国的出口贸易 596
8097 印度从苏、美等国的进口 596
8098 对印度出口的商品结构 597
8099 从印度进口的商品结构 598
8100 苏修低价掠夺印度传统出口商品 599
(三)苏、美在第二世界和第三世界的经济争夺 599
1.在第三世界的经济争夺 599
8102 美国同某些发展中国家的贸易及增长速度 600
8101 苏联同某些发展中国家的贸易及增长速度 600
8103 苏、美等十国对亚非拉地区出口额及所占比重 601
8104 苏联对中东和南亚地区的经济和军事“援助” 601
8105 美国对近东和南亚地区的经济及军事“援助” 602
8106 美国对埃及提供的部分经“援” 602
8107 苏联在埃及的主要“援”建工程和企业 603
8108 苏、美对第三世界军火贸易额的比较 603
8109 苏、美争夺中东石油的斗争 604
2.在第二世界的经济争夺 606
8110 苏联同“经互会”东欧五国的贸易额及增长速度 606
8111 美国同“经互会”东欧五国的贸易额及增长速度 607
8112 苏联同西欧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贸易额及增长速度 607
8113 美国同西欧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贸易额及增长速度 608
8114 苏联同日本的贸易额 608
8116 西方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在苏联对外贸易总额中的比重 609
8115 苏联向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出口石油数量 609
8117 同苏联签订经济、工业和科技合作十年协定的西欧国家 610
8118 苏联在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建立的“合营企业” 610
8119 苏联在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开设的银行 612
8120 苏联莫斯科人民银行和北欧商业银行在国外的营业情况 612
附表一 同苏联有贸易联系和接受苏“援”的国家数 613
附表二 苏联对外贸易额 614
附表三 历年苏联对外贸易额 615
附表四 苏联同各类国家的贸易额 616
附表五 苏联对外贸易在世界贸易总额中的比重 617
附表六 苏联对外贸易额在世界贸易额中的地位和比重 618
附表七 苏联出口贸易额在世界出口贸易额中的地位和比重 619
附表八 各类国家在苏联对外贸易总额中所占比重 620
附表十 苏联进口商品结构 621
附表九 苏联出口商品结构 621
附表十一 苏联机器、设备和运输工具的出口额 622
附表十二 苏联机器、设备和运输工具的进口额 622
附表十三 苏联石油和煤的出口数量 622
附表十四 苏联在国外的“援”建企业和项目 623
附表十五 苏联利用技术“援助”向受“援”国倾销设备和材料情况 624
九 苏联社会帝国主义经济陷于严重困境 625
(一)国民经济计划不断破产 625
1.计划指标增长率不断降低 625
9001 国民经济几项主要计划指标增长率不断下降情况 626
9002 “八五”计划中电力、煤气、煤、钢等产品的计划变动及完成情况 627
9003 1973年以来压低国民经济主要指标增长率的情况 627
2.完不成计划已是司空见惯的现象 628
9004 “五五”--“九五”计划几项主要指标增长率完成情况比较 629
9005 “六五”计划和七年计划铁、钢、钢材、煤等产量未完成计划情况 630
9006 “八五”计划46种主要工业产品完成计划情况 631
9007 “九五”计划的主要经济增长计划指标执行情况 632
9008 15种轻工业产品没有完成“九五”计划 633
3.农业计划执行情况十分糟糕 634
9009 农业计划的执行情况 634
9010 “六五”--“八五”计划主要农牧产品的计划执行情况 635
9011 “九五”计划主要农牧产品计划指标的完成情况 635
9012 “八五”、“九五”计划农业投资和向农业提供机械设备的计划指标完成情况 636
4.某些非俄罗斯加盟共和国完不成计划的情况更为严重 636
9013 格鲁吉亚“九五”计划的主要指标完成情况 637
9014 格鲁吉亚“九五”计划主要工业品生产指标的完成情况 638
9015 哈萨克“九五”计划中主要计划增长指标前四年的完成情况 639
9016 哈萨克“九五”计划主要工业产品生产指标前四年的完成情况 640
9018 亚美尼亚“九五”计划主要计划增长指标的完成情况 641
9017 哈萨克“九五”计划前四年主要农畜产品计划产量的完成情况 641
(二)国民经济畸形发展 642
1.工农业比例关系极不平衡 642
9019 农业、工业产值增长速度的比较 642
9020 工、农业产值及其比重 643
9021 农业和工业基建投资的比较 644
2.工业各部门发展极不协调 645
9022 工业产值中甲、乙类产值的比重 646
9023 甲、乙类工业产值发展速度的比较 646
9024 1955-1975年工、农业产值发展速度的比较 647
9025 农业、甲类工业、乙类工业产值及比重 647
9029 1960-1974年机器、仪表制造工业和农业机器制造工业产值发展速度的比较 648
9028 1960-1974年机器制造、金属加工工业和轻工业、食品工业产值发展速度的比较 648
9027 1960-1974年机器制造、金属加工工业和燃料工业、黑色金属工业产值发展速度的比较 648
9026 1960-1974年全部工业和采掘工业、加工工业产值发展速度的比较 648
3.消费品生产及其供应同居民购买力严重脱节 649
9030 居民可用于购买商品的货币收入和消费品生产的对比 650
9031 商品供不应求状况的举例 650
9032 居民可用于购买商品的货币收入和商品零售总额的对比 651
9033 居民储蓄和居民货币收入的对比 651
9034 居民储蓄和消费品库存的对比 652
9035 商品零售额和消费品库存的对比 652
9036 主要食品和布匹库存对零售网的保证 653
9037 消费品及其原料进出口情况 653
9038 消费品及其原料进、出口各占进、出口总额的比重 654
9039 几种食品和衣着进口情况 654
9030--附表一 居民可用于购买商品的货币收入 655
9030--附表三 国营、合作社营商业系统供应的农产品总额 656
9030--附表二 消费品生产供应总额 656
9030--附表四 工业中甲、乙两类产值的计算根据 657
9030--附表五 工业消费品按销售价格计算生产额的计算根据 657
4.同西方贸易经常出现逆差,黄金大量外流 658
9040 苏联同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贸易总额及收支状况 658
9041 苏联同西方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贸易和收支状况 659
9042 苏联黄金的产、销和储备情况 660
9042--附表一 西方对苏联黄金储备的几种估计 660
5.财政困难,债台高筑 661
9043 苏联从西方国家乞求的贷款额 662
9043--附表一 1964年以来苏联从西方国家乞求的贷款细目 663
9044 苏联发行公债情况 666
9045 苏联拖欠未还公债情况 666
1.劳动力大量流动,旷工、怠工、停工现象严重 667
(三)社会经济腐朽,生产衰退,国民经济增长率不断下降 667
9046 劳动力流动现象严重 668
6046--附表一 苏联各地劳动力流动和旷工、怠工、停工的典型事例 668
2.设备利用率低 672
9047 在主要生产过程中机器设备利用情况 673
9048 机器制造工业企业的机器设备利用状况 673
9049 某些工业部门的设备利用率 674
9050 主要生产过程中设备停工的各种原因 674
3.生产技术落后,设备陈旧 675
9051 1973年几个工业部门的新技术采用率 676
9052 新产品数量逐渐减少 676
9053 苏联、美国、日本、西欧共同市场和其他国家电子计算机的装置数额 676
9055 1972年工业和建筑业中从事手工业劳动的比重 677
9056 进口工业设备逐年增加 677
9054 几个工厂使用20或20年以上设备的比重 677
4.产品质量低劣 678
9057 符合质量标准的产品比重 678
9058 轻工业品中符合国家质量标准产品的比重 679
9059 冷背残次商品积压情况 679
9060 商品中的废品与次品率 680
9061 轻工业品中列为废品的商品 680
5.原材料浪费严重 681
9062 国民经济各部门中大量浪费的实例 682
9063 苏联金属切削机床的平均重量与世界各国对比 684
6.基建未完工程量不断增加,投资效果越来越低 684
9064 国营和合作社营企业和组织的未完工程 685
9065 工业部门未完工程中资金积压情况 686
9066 工业投资计划完成情况 686
9068 固定基金产值率 687
9067 新增固定基金同当年投资比较 687
9069 生产基金与国民收入的比较 688
7.国民经济主要指标的增长率不断下降 688
9070 国民经济主要指标年平均增长率不断下降 689
9071 国民经济主要指标的增长速度 690
9072 劳动生产率的增长速度 691
9073 农业劳动生产率的增长速度 692
十 苏联社会帝国主义的农业危机重重 693
(一)粮食生产严重不足 693
10001 1957的来苏修官方公布的粮食产量和扣除虚数后的实际产量 696
10002 粮食总产量和收购数量 697
10003 粮食总产量和国家收购量的增长率下降趋势 697
10004 垦荒区粮食产量及国家收购量占全苏粮食总产量及总收购量的比重 698
10005 粮食总产量和国家收购量的波动情况 698
10007 1975年与1913年每人平均的粮食产量 699
10008 粮食消费量及每年缺粮情况的估算 699
10006 粮食每五年中减产、减购年数 699
10009 粮食进出口总数及净进出口数量 700
10010 土豆总产量和国家收购量及其波动情况 701
10001--附表一 关于苏联粮食虚数的各种说法 702
10004--附表一 垦荒区开垦的生熟荒地面积 703
10004--附表二 垦荒区的粮食产量 704
10004--附表三 垦荒区的粮食收购量 705
10008--附表一 口粮数 706
10008--附表二 用作饲料的粮食数 706
10008--附表三 苏修有关饲料用粮的一些说法 707
10008--附表四 种子用粮数 707
10009--附表一 粮食进出口数 708
10001--10010--附表一 农产品质量的下降情况 709
(二)畜牧业发展极为缓慢 710
10011 牲畜年末存栏头数 712
10012 牲畜年末存栏头数增长率的下降情况 713
10013 牲畜年末存栏头数的波动情况 713
10014 主要畜产品产量 714
10015 主要畜产品产量的增长率下降趋势 715
10016 主要畜产品产量的波动情况 715
10017 肉类、蛋进出口数 716
10018 1953-1974年饲料消耗量的增长速度与肉、奶总产量增长速度的比较 716
10019 饲料粮的缺少情况 716
10019--附表一 牲畜和家禽的饲料消耗总量以及折合为每头标准大牲畜的饲料消耗量 717
10019--附表二 配合饲料的生产量 718
(二)农业投资效率下降 719
10020 农业投资总额及其在国民经济各部门投资总额中所占比重 720
10022 农业投资总额中生产性投资和非生产性投资所占的比重 721
10021 农业投资总额中国家投资和农庄投资所占的比重 721
10023 农业生产性投资的方向 722
10024 用于农业机械化、电气化和化学化方面的投资 722
10025 用于发展畜牧业的投资 723
10026 1961-1974的用于灌溉和排干网的拨款 723
10027 克拉斯诺达尔边疆区农庄未完成工程年平均价值 723
10028 农业投资与农业总产值及农业劳动生产率增长速度的对比 724
10029 农业投资效率的下降情况 724
10030 克拉斯诺达尔边疆区农庄投资效率的下降情况 725
(四)机械化、化学化、水利化水平低,利用率差 725
1.机械化水平低,利用率差 728
10031 1973年拥有的农业机器占需要数的比重 728
10032 1971年农业基金装备、动力装备和农业用电量占全面机械化需要量的比重 728
10033 畜牧业全面机械化水平 728
10034 拖拉机总数及报废数 729
10035 谷物联合收割机总数及报废数 730
10036 农业用载重汽车总数及报废数 731
10037 俄罗斯联邦共和国挤奶器的报废与浪费情况 732
10038 拖拉机维修的劳动耗费和资金支出 732
10039 每台ДT-75型拖拉机使用期间的修理费及修理次数 732
10040 俄罗斯联邦共和国克拉斯诺达尔边疆区农庄拖拉机和谷物联合收割机修理费用的提高 733
10041 全苏“农业技术设备联合公司”系统中农机修理厂的设备利用率 733
10042 农业机器拥有量中不能使用的比重 733
10043 1970年农业机器备件的缺乏情况 734
10044 机引农具的缺乏情况 734
10045 农机手和汽车司机的不足情况 734
10046 每标准台拖拉机轮班系数的降低情况 735
10047 农庄和农场每一标准台拖拉机工作量的下降情况 735
10049 农场联合收割机工作量的下降情况 736
10048 农庄联合收割机工作量的下降情况 736
10050 ДT-54、ДT-75型拖拉机和收棉机工作量的下降情况 737
10051 克拉斯诺达尔边疆区农庄农机季工作量的下降情况 737
10052 贻误农时少收粮食数 737
2.化肥量少质差,施用不当 738
10053 供应农业的化肥数量及平均单位面积耕地施用量 738
10054 各加盟共和国每公颂耕地的化肥施用量 739
10055 1973年各种作物的实际施肥量占计划施肥量的比重 739
10056 谷物每年施用的化肥数量 740
10057 1973年各种作物按播种面积计算的化肥施用量 740
10058 不符合标准的化肥占供应农业化肥总数的比重 740
10059 供应农业的化肥在运输、保管过程中的浪费率 741
10031-10059--附表一 1970年苏美农业主要指标比较 741
10061 1974年农庄、农场和其他国营农业企业灌溉土地和排干土地的利用情况 742
10060 灌溉土地和排干土地面积 742
3.水利化严重落后 742
10062 1974年各加盟共和国灌溉土地和排干土地面积 743
10063 灌溉土地和排干土地每年交付使用数和报废数 743
(五)劳动力大量外流 744
10064 1959-1969年农村流入城市人口数及其在城市人口增长总数中所占比重 746
10065 1970年和1959年比较苏联农村人口减少情况 746
10066 1964-1970年全苏农庄青年人减少的比重 747
10067 1959和1970年苏联农村人口的年龄结构 747
10068 新西伯利亚州农村人口流入城市数 748
10069 新西伯利亚州的农场工人流动情况 748
10070 1970年国营农场、附属企业及其他农业生产性企业中季节工人数及其在固定工人和季节工人总数中所占的比重 749
10071 农机手和汽车司机外流数 749
10072 农村人口外流原因 750
10073 1972年格鲁吉亚某些农庄不参加农庄劳动的庄员比重 750
10065--附表一 1970年种植业每个劳动者平均负担的耕地数量和工作量 751
(一)政治上的全面反动 753
十一 苏联社会帝国主义的社会政治危机 753
11001 苏修历年颁布的部分反动政治法令条例 754
11002 法西斯专政机构 755
11003 国家安全委员会(“克格勃”)的组织机构简况 756
11004 法西斯专政的辅助机构 758
11005 广设监狱、劳改营、“疯人院” 759
11006 内务部特务在列宁格勒“特种精神病医院”分部主任以上人员中所占比重 760
(二)统治集团内部的矛盾与争斗 760
11007 苏修统治集团内部矛盾与争斗的实例 761
(三)苏联社会日益腐朽 762
11008 离婚率越来越高 763
11009 乌克兰1952-1971年一万对婚姻中的离婚数 763
11010 宗教情况 764
11013 公开发行的彩票 7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