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述 1
大事记 5
第一篇 地理 47
第一章 建置沿革 47
第二章 行政区 52
第一节 和平镇 52
第二节 姚哨区 53
第三节 三都区 56
第四节 摆金区 58
第五节 雅水区 61
第六节 断杉区 64
第七节 王佑区 67
第三章 人口 71
第一节 人口记载 71
第二节 人口构成 71
第三节 人口控制 74
第一节 出露地层及其岩性 76
第四章 地质 76
第二节 地质构造及地质展布 78
第三节 矿藏 80
第五章 地貌 82
第一节 地貌概述 82
第二节 地貌分区 82
第六章 气候 85
第一节 气候要素观测 85
第二节 气候综述 87
第三节 灾害性天气 88
第四节 物候 89
第七章 水文 92
第一节 河流 92
第二节 地下水 94
第八章 土壤 96
第一节 土壤类型 96
第二节 土壤分布 98
第一节 农作物 100
第九章 动植物资源 100
第二节 野生植物 101
第三节 野生动物 103
第二篇 政治 105
第一章 民国时期 105
第一节 政府 105
第二节 党派 107
第三节 县参议会 108
第五节 军事 109
第四节 乡(镇)民代表会 109
第六节 司法 111
第七节 社团 112
第八节 民政 112
第二章 中国共产党惠水县组织 114
第一节 组织系统 114
第二节 县委会直属工作部门 116
第三节 党代表大会(党员大会) 117
第四节 农村工作 121
第五节 宣传教育 123
第六节 组织建设 124
第七节 统一战线 126
第八节 纪律检查 127
第九节 信访 128
第十节 档案管理 129
第三章 人民代表大会 130
第一节 县各族各界人民代表会议 130
第二节 县人民代表大会 131
第三节 县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 133
第四节 提案办理 134
第五节 乡(镇)人民代表大会 135
第六节 人民代表选举 135
第四章 人民政府 138
第一节 县人民政府 138
第二节 县人民政府办事机构 141
第三节 区、乡(镇)人民政府 143
第五章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惠水县委员会 144
第一节 历届全体委员会议 144
第二节 工作组 147
第一节 地方武装 149
第二节 驻军 149
第三节 兵役 149
第六章 军事 149
第四节 人民武装部 150
第五节 民兵 151
第六节 人防战备 153
第七节 战事 153
第一节 工会 156
第七章 人民团体 156
第二节 农会 157
第三节 妇女联合会 157
第四节 共青团、少先队 158
第五节 工商联合会 160
第八章 公安 162
第一节 案件侦破 162
第二节 社会治安管理 162
第四节 消防 163
第三节 户籍管理 163
第九章 检察 165
第一节 机构 165
第二节 批博与起诉 165
第十章 法院 167
第一节 机构 167
第二节 人民陪审 167
第三节 刑事审判 167
第四节 民事审判 168
第五节 经济审判 168
第十一章 司法 169
第一节 法制宣传 169
第二节 民事调解 169
第三节 法律顾问 170
第四节 公证 170
第十二章 民政 172
第一节 复员退伍军人安置 172
第二节 优抚 173
第三节 社会救济 174
第四节 社会福利 176
第十三章 劳动人事 178
第一节 干部 178
第二节 职工 179
第三节 劳动就业 181
第四节 工资 181
第五节 劳动保险、福利 184
第六节 安全监察 186
第三篇 农林水 187
第一章 农业生产经营 187
第一节 个体私有 187
第二节 互助合作 187
第三节 人民公社 189
第四节 承包责任制 189
第二章 农业 192
第一节 耕地 192
第二节 耕作制度 193
第三节 粮食生产及黑糯米 194
第四节 经济作物生产 198
第五节 蔬菜生产 200
第六节 金钱桔及水果生产 200
第七节 农业技术推广 202
第八节 病虫害防治 205
第九节 农业机具 206
第十节 国营农场 208
第二节 植树造林 210
第三章 林业 210
第一节 木、竹品种分布 210
第三节 采种、育苗 213
第四节 护林 215
第五节 森林采伐 217
第六节 调拨销售 219
第七节 林副产品 220
第四章 畜牧、渔业 221
第一节 畜牧业生产 221
第二节 畜禽品种改良 223
第三节 畜禽疾病与防治 225
第四节 饲料资源及利用 227
第五节 渔业 228
第五章 水利水电 230
第一节 水利灌溉工程 230
第二节 水电站建设 238
第三节 水利水电管理 240
第四节 水土流失及治理 241
第五节 抗旱防涝 243
第六章 农业区划 244
第四篇 工建交 247
第一章 工业 247
第一节 机械 248
第二节 冶炼铸造 253
第三节 采矿 254
第四节 电力 255
第五节 造纸 257
第六节 建材 258
第七节 食品 260
第八节 粮油加工 262
第九节 鞋革 263
第十节 其他工业 263
第二章 交通 268
第一节 公路 268
第二节 桥梁 270
第四节 运输 272
第三节 公路养护 272
第五节 交通管理 275
第三章 邮政电信 277
第一节 邮政 277
第二节 电信 279
第四章 城乡建设 281
第一节 县城建设 281
第二节 乡镇建设 284
第三节 土地管理 285
第四节 环境监测保护 286
第五节 建筑业 287
第五篇 财贸 289
第一章 财政 289
第一节 财政收入 289
第二节 财政支出 291
第三节 审计监督 295
第四节 财务管理 295
第一节 工商税及捐费 297
第二章 税务 297
第二节 农业税 300
第三节 利润监交 302
第三章 金融 303
第一节 货币 304
第二节 工商信贷 306
第三节 农业信贷 308
第四节 基建投资 310
第五节 城乡储蓄 311
第六节 保险 312
第四章 物价 313
第一节 价格 313
第二节 物价管理 315
第五章 工商行政 317
第一节 集市贸易管理 317
第二节 工商企业登记 321
第三节 经济合同、商标管理 323
第五节 计量管理 324
第四节 个体工商管理 324
第六章 商业 326
第一节 个体商业 326
第二节 公私合营商业 327
第三节 集体商业 328
第四节 国营商业 328
第五节 计划物资供应 340
第六节 农机供应 341
第七节 对外贸易 342
第一节 供销网点 344
第七章 供销合作社 344
第二节 农副产品收购 345
第三节 商品销售 347
第四节 扶持多种经营 348
第八章 粮油 349
第一节 粮食征购销 349
第二节 油脂购销 355
第一章 明清时期学校设置 357
第一节 府学、州学、书院 357
第六篇 教育 357
第二节 社学、义学、小学堂 358
第二章 普通教育 359
第一节 幼儿教育 359
第二节 小学教育 360
第三节 中学教育 363
第四节 学校选介 365
第三章 专业教育 373
第一节 师范教育 373
第三节 技校 374
第二节 农业专业学校 374
第一节 农民教育 376
第四章 成人教育 376
第二节 职工教育 377
第三节 其他成人教育 378
第五章 教师队伍 380
第一节 师资来源 380
第二节 教师业务培训 381
第六章 校舍建设 383
第一节 技术队伍 385
第二节 科学技术推广普及 385
第七篇 文化 卫生 385
第一章 科学技术 385
第三节 科技研究 386
第二章 文化艺术 389
第一节 文娱戏剧演出 389
第二节 文艺创作 392
第四节 报刊、电影、广播、电视 393
第三节 图书 393
第三章 体育 396
第一节 群众体育 396
第二节 学校体育 396
第三节 运动会成绩 397
第四章 医疗卫生 399
第一节 医疗 399
第二节 防疫 401
第三节 妇幼保健 405
第四节 公共卫生 406
第五章 文物名胜 408
第一节 文物 408
第二节 风景名胜 413
第六章 宗教 415
第一节 佛教 415
第二节 天主教 415
第三节 基督教 417
第一章 民族分布 419
第八篇 民族 419
第二章 民族工作 421
第一节 区域自治 421
第二节 民族干部 422
第三节 民族经济政策 423
第三章 抗暴斗争 425
第四章 布依族 427
第一节 生活习俗 427
第二节 文学艺术 432
第三节 经济 433
第五章 苗族 436
第一节 生活习俗 436
第二节 文学艺术 441
第三节 经济 441
第九篇 人物 445
人物传 445
烈士英名录 451
附录 475
编后记 4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