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百科要览》PDF下载

  • 购买积分:73 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廖盖隆等主编
  • 出 版 社:北京市:人民日报出版社
  • 出版年份:1993
  • ISBN:7800025209
  • 页数:3377 页
图书介绍:

目 录 3

一、总 论 3

(一)思想理论、观点、术语 3

马克思主义 3

八、美 学 4

马克思主义产生的历史条件 6

马克思主义的出现是人类思想发展的必然 8

德国古典哲学与马克思主义 11

英国古典经济学与马克思主义 13

19世纪三大空想社会主义理论与马克思主义 14

马克思主义的形成 16

马克思主义的三个来源和三个组成部分 17

马克思和恩格斯的“两个转变” 19

马克思的“两个伟大发现” 21

唯物史观的创立与马克思主义的形成 23

剩余价值理论的创立与马克思主义的形成 24

欧洲1848年革命与马克思主义 26

1871年巴黎公社与马克思主义 27

马克思的早期思想 30

青年马克思 30

青年恩格斯 33

恩格斯的早期思想 36

马克思的晚年思想 38

恩格斯的晚年思想 39

马克思主义在欧美的传播(19世纪下半叶) 41

马克思主义是无产阶级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指导思想 42

马克思主义必须和各国实际相结合 43

马克思主义是不断发展的科学 44

马克思关于共产主义社会发展阶段的理论 45

列宁主义 46

列宁对马克思主义的发展 47

列宁与马克思主义帝国主义理论的形成 50

列宁关于民主革命转变为社会主义革命的理论 51

列宁关于经济落后国家向社会主义过渡的理论 52

列宁关于建设新型无产阶级政党的理论 54

列宁关于无产阶级专政的理论 55

列宁关于建设社会主义的理论 57

列宁论经济与政治的关系 58

列宁对“经济派”的批判 59

斯大林关于一国建成社会主义的理论 61

斯大林关于世界资本主义体系总危机的理论 62

斯大林关于社会主义建设的理论 62

斯大林在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上的地位 64

毛泽东思想 65

毛泽东的早期思想 68

毛泽东的晚年思想 71

毛泽东关于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理论 75

毛泽东关于社会主义改造的理论 78

毛泽东关于社会主义建设的理论 80

毛泽东关于“三个世界”划分的理论 84

毛泽东对马克思主义的发展 85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理论 89

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 92

邓小平论“改革、开放” 94

邓小平论“一国两制” 96

“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 98

“四项基本原则” 101

邓小平对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的发展 103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马克思主义在发展中国家 107

的传播和发展 107

“青年马克思与老年马克思的对立” 110

“马克思与恩格斯的对立” 111

“马克思主义过时论” 113

“马克思主义多元论” 114

“马克思主义危机论” 115

(二)人物 117

马克思,卡尔 117

恩格斯,弗里德里希 121

列宁,弗拉基米尔·伊里奇 124

斯大林,约瑟夫·维萨里昂诺维奇(1) 126

毛泽东 129

邓小平 132

(三)著作、文献、期刊 137

《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 137

(四)组织、流派 139

《哲学的贫困》 139

《共产党宣言》 141

《法兰西阶级斗争》 143

《资本论》 144

《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 144

《卡尔·马克思》 147

《哥达纲领批判》 148

《反杜林论》 149

《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 150

《给维·伊·查苏利奇的信》 150

《弗里德里希·恩格斯》 151

《马克思主义和修正主义》 152

《马克思学说的历史命运》 152

《马克思主义的三个来源和三个组成部分》 153

《论马克思主义历史发展中的几个特点》 154

《无产阶级专政时代的经济和政治》 155

《国家与革命》 155

《论列宁主义基础》 156

《论列宁主义的几个问题》 157

《新民主主义论》 158

《论人民民主专政》 159

《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 160

《党和国家领导制度的改革》 161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 162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 163

《马列著作选读》 163

《列宁全集》(中文第2版) 165

《列宁选集》(中文版) 168

《斯大林全集》(中文版) 169

《斯大林选集》(中文版) 170

《毛泽东选集》 170

《毛泽东著作选读》 171

《邓小平文选》 171

《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增订本) 172

《求是》 173

《马克思主义研究》 173

《马克思主义与现实》 173

(四)组织、流派 174

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 174

中国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研究会 175

中共中央党校马克思主义研究所 175

中国社会科学院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研究所 175

中国人民大学马列主义发展史研究所 176

北京大学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研究所 176

西方马克思主义 176

新马克思主义 179

马克思学 180

列宁学 182

人本主义的马克思主义 182

科学主义的马克思主义 183

存在主义的马克思主义 185

现象学马克思主义 188

新实证主义的马克思主义 189

结构主义的马克思主义 190

弗洛伊德主义的马克思主义 193

生态学马克思主义 194

分析的马克思主义 197

解放神学的马克思主义 199

“科学之科学” 203

哲学是自然、社会和思维知识的概括和总结 203

哲学是理论化、系统化的世界观 203

方法 203

方法论 203

世界观 203

哲学 203

(一)思想理论、观点、术语 203

二、哲学 203

哲学是时代精神的精华 204

哲学的阶级性 204

哲学基本问题 204

哲学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 204

唯物主义 204

唯心主义 204

唯心主义的认识论根源 204

可知论 204

哲学的党性 205

诡辨论 205

形而上学 205

辩证法 205

怀疑论 205

不可知论 205

哲学上的中间路线 206

哲学上的中间派 206

哲学上的修正主义 206

一元论 206

二元论 206

多元论 206

有神论 206

无神论 206

信仰主义 206

德国古典哲学 207

19世纪自然科学的三大发现 207

马克思主义哲学 207

价值论 207

自然神论 207

目的论 207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产生是哲学中的革命变革 208

马克思恩格斯哲学思想 208

马克思主义哲学19世纪后半叶在欧洲的传播 208

列宁哲学思想 209

斯大林哲学思想 209

马克思主义哲学在中国“五四”运动前后的传播 209

毛泽东哲学思想 209

本体论 210

世界 210

微观世界 210

宏观、字观 210

实体 211

本原 211

存在 211

本体与现象 211

外部世界 211

派生 212

朴素唯物主义 212

自发唯物主义 212

素朴实在论 212

自然科学的唯物主义 212

形而上学唯物主义 212

机械唯物主义 213

旧唯物主义 213

庸俗唯物主义 213

实践唯物主义 213

原始唯心主义 214

战斗唯物主义 214

辩证唯物主义 214

新唯物主义 214

现代唯物主义 214

主观唯心主义 215

唯我论 215

先验唯心主义 215

客观唯心主义 215

绝对唯心主义 216

唯意志论 216

思辩哲学 216

唯灵论 216

自在自然 217

物质 217

现象论 217

泛心论 217

人化自然 217

物质形态 218

物质观 218

物质层次 218

物质结构 218

物质特性 219

物质不灭 219

要素 219

结构 219

系统 219

功能 220

层次 220

信息 220

物 220

事物 220

运动 221

实物和场 221

实在论 221

运动不灭 222

自己运动 222

物质运动的基本形式 222

生命运动 222

社会运动 222

静上 223

空间与时间 223

空间和时间是物质存在的基本形式 223

时空观 223

四维空间 224

绝对空间和绝对时间 224

空间和时间的绝对性和相对性 224

意识 225

前意识 225

空间和时间的无限性和有限性 225

世界的统一性和多样性 225

无意识 226

自我意识 226

精神 226

客观精神 226

绝对精神 226

思维 226

绝对观念 227

意识的起源 227

思想 227

观念 227

语言 227

物质的反映特性 228

物活论 228

意识的本质 228

第一信号系统和第二信号系统 229

人脑 229

非条件反射和条件反射 229

反射和反馈调节 229

高级神经活动 230

记忆 230

心理 230

意识是人脑的机能 230

意识是物质的反映 231

思维模拟 231

人工智能 231

信息方法 231

意识的能动性 232

主观能动性和客观规律性 232

思维和存在的同一性 232

从实际出发 232

主观辩证法 233

客观辩证法 233

发展观 233

实事求是 233

朴素辩证法 234

自发辩证法 234

唯心辩证法 234

黑格尔辩证法 234

唯物辩证法 235

自然辩证法 235

军事辩证法 235

辩证法的要素 236

联系 236

直接联系与间接联系 236

内部联系与外部联系 236

中间环节 237

相互作用 237

相互依赖 237

关系 237

本质联系与非本质联系 237

相互包含 237

中介 238

根据与条件 238

一切以时间、地点、条件为转移 238

具体情况具体分析是马克思主义活的灵魂 238

唯条件论 239

系统科学 239

系统论的基本原则 239

事物作为系统而存在 239

发展 240

进化 240

变化 240

生成 240

事物的相互联系构成运动 240

新达尔文主义 241

综合进化论 241

中性突变进化论 241

庸俗进化论 241

机械论 242

过程 242

事物作为过程而存在 242

规律 242

规律性 243

一般规律 243

特殊规律 243

决定论与非决定论 243

对立统一规律 244

独断论 244

唯物辩证法是关于联系和发展的科学 244

机械决定论 244

对立统一规律是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 245

一分为二 245

合二而一 245

矛盾 246

矛盾的同一性 246

直接同一性 246

抽象的同一性 246

具体的同一性 247

幻想的同一性 247

矛盾的斗争性 247

两重性 247

两分法 247

冲突 248

对立面 248

差别 248

对立 248

差异 248

片面性 248

统一体 249

二律背反 249

对立面的相互转化 249

物极必反 250

辩证的转化和非辩证的转化 250

异化 250

异在 250

异己 251

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 251

矛盾的普遍性 251

矛盾的特殊性 251

内因与外因 252

基本矛盾 252

外部矛盾 252

内部矛盾 252

外因论 253

主要矛盾 253

次要矛盾 253

矛盾的主要方面 253

矛盾的次要方面 254

主流与支流 254

两点论 254

一点论 254

重点论 254

唯重点论 255

折衷主义 255

平衡与不平衡 255

平衡论 255

事物矛盾问题的精髓 256

对抗性矛盾与非对抗性矛盾 256

矛盾斗争的形式 256

对抗与非对抗 256

矛盾的对抗形式 256

质量互变规律 257

规定 257

质 257

本质 258

属性 258

本质属性 258

初级本质 258

量 258

量变 259

关节点 259

度 259

度量关系关节线 259

质变 260

飞跃 260

契机 260

渐变论 260

质变过程中量的扩张 261

飞跃的两种形式 261

总的量变过程中的部分质变 261

激变论 261

爆发式飞跃 262

非爆发式飞跃 262

否定之否定规律 262

杰出人物 262

肯定与否定 263

形而上学的否定观 263

辩证的否定 263

英雄史观 264

否定之否定 264

扬弃 264

否定是事物的自我否定 264

事物发展的前进性和曲折性 265

螺旋式上升 265

波浪式前进 265

事物自己发展自己 265

事物发展的周期性 266

循环论 266

直线论 266

全局性否定和局部性否定 266

新生事物 266

哲学范畴 267

新生事物不可战胜 267

间断性与不间断性 267

范畴 267

唯物辩证法范畴 268

单一、特殊、普遍 268

一般与个别 269

共性与个性 269

有限与无限 269

恶的无限性 269

绝对主义 270

本质与现象 270

相对与绝对 270

相对主义 270

假象 271

表面性 271

内容与形式 271

内部形式与外部形式 271

形式主义 272

因果联系 272

因果性 272

原因与结果 272

必然性与偶然性 273

合目的性 273

可能性与现实性 273

随机性 273

不可能性 274

抽象的可能性 274

现实的可能性 274

动机与效果 274

全局与局部 274

认识论 275

整体与部分 275

必然与自由 275

认识论的两个前提 276

发生认识论 276

唯心主义认识论 276

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 276

两条基本认识路线 276

世界可知性 277

符号论 277

象形文字论 277

映象 277

反映 277

反映论 277

消极的直观的反映论 277

知识结构 278

知识 278

超验的 278

能动的革命的反映论 278

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是能动的革命的反映论 278

先验的 278

先验论 278

天赋 279

天赋观念 279

先知 279

后天 279

先天 279

天才论 279

才能 279

白板 280

反思 280

内省 280

主体与客体 280

主体性 280

自在之物与为我之物 281

主观与客观 281

主观世界与客观世界 281

主体的认识结构 281

主体意识 281

物化 282

外化 282

对象化 282

实践 282

实践的要素 282

实践的主体和客体 282

目的性 282

自我与非我 282

实践的品格 283

目的与手段 283

实践的特点 283

能动性 283

受动的 283

认识手段 284

认识 284

实践的形式 284

和基本的观点 284

实践的观点是辩证唯物论的认识论之第一的 284

科学实验 284

实践能动性 284

实践是认识的基础 285

认识能动性 285

主体能动性 285

自觉能动性 285

认识的至上性和非至上性 285

认识的辩证运动 285

感官 286

感性认识 286

认识运动 286

感性需要 286

感性活动 286

感性世界 286

感性 286

感性意识 286

直观 287

感觉 287

感知 287

错觉 287

知觉 287

直觉 287

幻觉 287

经验 288

直接经验与间接经验 288

印象 288

真实 288

表象 288

灵感 288

统觉 288

纯粹经验 289

知性 289

理性 289

理性认识 289

概念 289

判断 289

原理 290

原则 290

理论 290

思辩 290

理解 290

推理 290

信念 291

思维方式 291

科学的思维方法 291

抽象思维 291

理论思维 291

创造性思维 291

经验论 292

理性主义与非理性主义 292

直觉主义 292

感觉论 292

认识中的非理性因素 292

思维具体 292

客观主义 293

狭隘经验论 293

经院哲学 293

蒙昧主义 293

唯理论 293

唯心主义经验论 293

主观性 294

主观主义 294

经验主义 294

教条主义 294

认识过程的两次飞跃 294

理论联系实际 294

思想体系 295

知行统一观 295

认识和实践的统一 295

认识运动的总规律 295

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 295

主观与客观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295

思想方法 296

真理观 296

真理与谬误 296

思想路线 296

客观真理 297

主观真理论 297

真理多元论 297

抽象真理 297

具体真理 298

普遍真理 298

绝对真理和相对真理 298

真理是过程 299

永恒真理 299

终极真理 299

错误 299

此岸性与彼岸性 300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300

实践标准的确定性和不确定性 300

真理标准 300

逻辑 301

逻辑学 301

实践标准和逻辑证明 301

形式逻辑 302

辩证逻辑 303

逻辑思维 303

逻辑形式 303

思维形式 304

思维规律 304

辩证思维 304

观察 304

科学预见 305

假说 305

比较 305

分类 305

公理 306

归纳与演绎 306

分析与综合 306

具体与抽象 307

从抽象到具体 307

科学抽象 307

抽象与概括 308

历史的和逻辑的 308

逻辑的和历史的统一 308

辩证法、逻辑学和认识论的统一 309

辩证法也就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论 309

历史观 309

历史观的基本问题 310

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 310

社会历史观的基本问题是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关 310

系问题 310

历史唯物主义 311

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 311

经济唯物主义 312

历史辩证法 312

辩证的历史观 312

历史哲学 313

历史前提 314

历史观点 314

历史方法 314

唯物史观的出发点 315

历史决定论 315

历史能动性 315

历史主动性 316

历史首创精神 316

历史唯物主义是关于社会发展一般规律的科学 317

历史唯心主义 317

一元论历史论 318

人本主义历史观 318

主观社会学 318

多元论历史观 318

形而上学历史观 319

历史目的论 319

宿命论 319

历史循环论 320

社会有机论 320

天命论 320

虚无主义 321

社会达尔文主义 321

人类社会 321

人与自然 322

个人与社会 322

社会性 322

社会与自然 322

社会历史 322

社会关系 323

历史主体和历史客体 323

历史的客观因素和历史的主观因素 323

历史的必然性和历史的偶然性 323

历史活动的思想动机 323

历史活动的要素 323

物质的社会关系 324

社会有机体 324

社会发展规律 324

人的自由活动和社会规律 324

个人发展与社会发展 324

人类起源 325

劳动是人类的本质活动 325

劳动创造人 325

人的自由自觉的活动 325

自然历史过程 325

地缘政治学 326

社会生活 326

地理环境决定论 326

生态环境 326

社会物质生活条件 326

地理环境 326

精神生产 327

人自身的生产 327

人口因素 327

两种生产理论 327

马尔萨斯人口论 327

人口再生产 328

生产方式是社会发展的决定力量 328

原始共产主义生产方式 328

物化劳动 328

生产力 328

生产中人们的地位和相互关系 329

交换关系 329

生产力的状况 329

利益关系 330

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辩证关系 330

分配关系 330

生产关系适合生产力状况的规律 331

经济基础 331

综合经济基础论 331

单一经济基础论 331

上层建筑 331

思想上层建筑 332

技术社会形态 332

上层建筑决定论 332

政治上层建筑 332

上层建筑的相对独立性 332

政治结构 332

五种社会形态理论 333

三种社会形态理论 333

社会形态划分的标准 333

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辩证关系 333

上层建筑适合经济基础状况的规律 333

社会形态发展的统一性和多样性 334

社会形态更替的常规性和特殊性 334

殖民地社会 334

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334

社会基本矛盾 334

阶级的起源 335

暴力论 335

阶级 335

社会主要矛盾 335

剥削阶级 336

官僚资产阶级 336

阶级结构 336

大资产阶级 337

小资产阶级 337

阶级社会 337

阶级矛盾 337

阶级斗争 338

阶级斗争是阶级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 338

阶级斗争形式 338

阶级关系 339

自发斗争与自觉斗争 339

阶级立场 339

阶级觉悟 340

阶级路线 340

阶级意识 340

超阶级思想 341

阶级观点 341

阶级性 341

阶级调和论 342

团结——批评——团结 342

社会革命 342

社会革命的实质 342

文化革命 343

社会革命的作用 343

社会革命的根源和条件 343

社会革命的类型和形式 343

革命发展阶段论 344

不断革命论 344

封建主阶级革命 344

战争与和平 345

脑力劳动与体力劳动的对立 345

资产阶级改良主义 345

阶级的消灭 346

无阶级社会 346

国家的起源 346

国家的实质 347

国家机构 347

国家的职能 347

国家的性质 348

政变 348

国家的消亡 348

地主阶级专政 349

奴隶主阶级专政 349

无政府主义 349

社会契约论 349

无产阶级专政 350

人民民主专政 350

资产阶级专政 350

资产阶级民主 351

社会主义民主 351

纯粹民主 351

平等观 352

马克思主义的自由观 352

社会心理 353

社会意识 353

群体意识 353

个人意识 353

社会精神生活 353

社会意识形式 354

传统 354

情绪 354

习惯势力 354

风俗 354

时代精神 354

社会思潮 354

意识形态 355

上层建筑意识形式 355

非上层建筑意识形式 355

道德哲学 355

道德的历史性 355

永恒道德 355

原始社会道德 355

意志 356

封建社会道德 356

爱国主义 356

奴隶社会道德 356

资产阶级道德 356

艺术哲学 357

艺术的起源 357

个人意志 357

个人意志合力 357

纵欲主义 357

意志自由 357

拜物教 358

自然崇拜 358

创世主 358

自然科学观 358

多神教 358

艺术的批评及其标准 358

宗教 358

艺术的继承和创新 358

神学 358

上帝 358

一神教 358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359

社会科学 359

科学哲学 359

社会意识的阶级性 359

社会意识的相对独立性 359

社会意识的继承性 360

社会意识诸形式之间的相互影响 360

社会意识与社会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性 360

社会意识与社会存在发展变化的非完全同步性 360

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的反作用 360

人民群众 361

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 361

人民 361

个人在历史上的作用 362

历史人物 362

领袖 363

无产阶级领袖 363

合力说 363

时势造英雄 364

英雄创造历史论 364

个人崇拜 364

恩赐观点 365

个人与群众 365

群众 365

个体与群体 365

群众路线 366

群众观点 366

群众运动 366

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 367

社会进步 367

社会发展动力 367

历史过程的动力体系 367

动力的动力 368

异化劳动 368

人与自然的异化 368

人与人的异化 368

人性的异化 368

必然王国与自由王国 369

人类解放 369

异化的扬弃 369

价值 369

异化的根源 369

人生哲学 369

马克思主义哲学史 370

政治解放 371

市民阶级 371

市民等级 371

类 371

狄慈根主义 371

内在论哲学 372

半贝克莱主义半休谟主义 372

要素说 372

世界模式论 372

合法马克思主义 372

经济主义 372

思维经济原则 373

自发论 373

马赫主义 373

俄国的马赫主义 373

原则同格说 374

嵌入说 374

经验符号论 374

等同论 374

寻神说 374

造神说 374

生理学唯心主义 374

无政府工团主义 375

舒里雅齐柯夫主义 375

总体性 375

主要环节 375

现代物理学危机 375

概念的灵活性 375

物理学唯心主义 375

希望哲学 376

批判理论 376

人本主义伦理学 377

无矛盾原理 377

总问题 377

性格结构理论 378

症候阅读法 378

认识论断裂 378

东欧新马克思主义 379

实践哲学 380

(二)人物 381

马尔库塞 381

马尔科维奇 381

王德威尔得 382

瓦连廷诺夫 382

切尔诺夫 382

马赫 382

车尔尼雪夫斯基 383

尤什凯维奇 383

尤金 383

贝塔朗菲 383

日丹诺夫 384

户坂润 384

巴札罗夫 384

巴尔特 384

巴甫洛夫 385

本杰明 385

布洛赫 385

永田广志 386

卢格 386

卢那察尔斯基 386

加罗蒂 387

弗兰尼茨基 387

弗洛伊德 388

弗罗姆 388

皮阿杰 388

司徒卢威 389

亚历山大罗夫 389

列弗伏尔 389

吕贝尔 390

伊里切夫 390

米丁 391

米涅 391

约夫楚克 391

别林斯基(俄) 392

苏沃洛夫 392

克劳斯 392

杜林 392

杜勃罗留波夫 392

库恩 393

沙夫 393

狄慈根 393

阿尔都塞 394

阿道尔诺 394

阿芬那留斯 395

阿克雪里多德 395

阿德勒 395

拉布里奥拉 396

罗森塔尔 396

彼得洛维奇 397

波格丹诺夫 397

哈贝马斯 397

科尔施 398

科西克 398

科拉科夫斯基 399

科莱蒂 400

科普宁 400

施达克 401

施特劳斯 401

施密特 401

施蒂纳 401

费切尔 402

费尔巴哈 402

费多谢耶夫 403

费希特 403

哥德曼 404

爱因斯坦 404

梅劳—庞蒂 405

高兹 405

萨默维尔 406

康斯坦丁诺夫 406

萨特 406

康福斯 407

康德 407

斯宾塞 408

黑格尔 408

普列汉诺夫 409

鲁宾斯坦 409

奥伊泽尔曼 409

谢切诺夫 410

谢林 410

赖希 411

鲍威尔,B 411

鲍威尔,E 411

赫斯 412

赫尔岑 412

赫勒 412

德拉—沃尔佩 413

德波林 413

摩莱肖特 413

霍克海默尔 413

艾思奇 414

冯定 414

朱执信 414

杜国库 415

杨献珍 415

李大钊 416

李达 416

《论犹太人问题》 417

《黑格尔法哲学批判》 417

《〈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导言》 417

(三)著作、文献、期刊 417

《谢林和启示》 417

博士论文 417

《德谟克利特的自然哲学和伊壁鸠鲁的自然哲学的差别》 417

《谢林—基督哲学家》 417

《德意志意识形态》 418

《哲学的贫困》中的哲学思想 418

《政治经济学批判大纲》 418

《英国工人阶级状况》 418

《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 418

《神圣家族》 418

《〈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中的哲学思想 419

《〈政治经济学批判〉导言》 419

《卡尔·马克思〈政治经济学批判〉》 419

《资本论》中的哲学思想 419

《反杜林论·哲学编》 419

《劳动在从猿到人转变过程中的作用》 419

《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 420

《路德维希·费尔巴哈和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 420

马克思恩格斯关于历史唯物主义的书信 420

《什么是“人民之友”以及他们如何攻击社会民主主义者?》 420

《怎么办?》 420

《辩证法的要素》 421

《谈谈辩证法问题》 421

《社会民主党在民主革命中的两种策略》 421

《纪念约瑟夫·狄慈根逝世二十五周年》 421

《唯物主义和经验批判主义》 421

《进一步,退两步》 421

《哲学笔记》 422

《再论工会、目前局势及托洛茨基和布哈林的错误》 422

《论战斗唯物主义的意义》 422

《列宁主义问题》 422

《无政府主义还是社会主义?》 422

《论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422

《马克思主义和语言学问题》中的哲学问题 423

《我们的意见分歧》 423

《论一元论历史观之发展》 423

《历史与阶级意识》 424

《古代社会》中的哲学思想 424

《论个人在历史上的作用问题》 424

《马克思主义和哲学》 425

《狱中札记》 425

《启蒙的辩证法》 426

《辩证法的历险》 426

《单面的人》 427

《爱欲与文明》 427

《逃避自由》 428

《否定的辩证法》 428

《保卫马克思》 428

《人的哲学》 429

《马克思主义的主要流派》 430

《具体的辩证法》 430

《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 431

《伦理学原理批注》 431

《反对本本主义》 432

《辩证法唯物论提纲》 432

《实践论》 432

《矛盾论》 432

《论持久战》中的哲学思想 433

《战争和战略问题》中的哲学思想 433

《论政策》 433

《改造我们的学习》 433

《关于领导方法的若干问题》 434

《论联合政府》中的哲学思想 434

《目前形势和我们的任务》 434

《党委会的工作方法》 434

《在中国共产党全国宣传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435

《在扩大的中央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中的哲学思想 435

《在省市自治区党委书记会议上讲话》 435

《论十大关系》 435

《论共产党员的修养》 436

《论党内斗争》 436

《人的正确思想是从哪来的?》 436

《学习马克思主义的认识论和辩证法》 436

《答宋亮同志》 437

《人为什么犯错误》 437

《“两个凡是不符合马克思主义》 437

《完整准确地理解毛泽东思想》 437

《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 437

《唯物辩证法大纲》 438

《大众哲学》 438

《辩证唯物主义纲要》 438

《文学总汇报》 438

《莱茵报》 438

《德法年鉴》 438

《哲学问题》 439

《哲学研究》 439

劳动解放社 440

民粹派 440

经济派 440

(四)组织、流派 440

博士俱乐部 440

老年黑格尔派 440

青年黑格尔派 440

德波林学派 441

马克思列宁主义研究院 441

法兰克福学派 441

实践派 442

哲学人文主义 443

存在人类学派 444

布达佩斯学派 445

苏联科学院哲学研究所 446

哲学协会国际联合会 446

社会研究所 446

国际哲学学会 446

中国哲学研究会 447

中国历史唯物主义学会 447

新民学会 447

延安新哲学会 447

中国社会学院哲学研究所 447

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史学会 448

(五)会议、事件 449

德波林学派与机械论者的论战 449

语言学问题的讨论 449

“问题与主义”的论战 450

“社会主义”的论战 450

“无政府主义”的论战 450

“科学与人生观”的论战 451

“中国社会性质”的论战 451

对胡适实用主义的批判 452

“唯物辩证法”的论战 452

“过渡时期工人阶级和资产阶级矛盾性质”的讨论 453

“综合经济基础论”的争论 453

“主观能动性和客观规律性问题”的讨论 454

“思维和存在同一性”的争论 454

“一分为二和合二而一”的争论 455

“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 455

人道主义和异化问题”的讨论 456

“实践唯物主义问题”的讨论 457

“传统与现代化问题”的讨论 457

“人生观与价值观问题”的讨论 458

三、政治经济学 461

(一)思想理论、观点、术语 461

政治经济学在马克思主义中的地位 461

政治经济学在经济科学中的地位 462

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 463

经济关系 464

狭义政治经济学 465

广义政治经济学 465

生产资料所有制 465

物质资料生产及其简单要素 466

劳动 466

劳动资料 466

生产资料 467

生活资料 467

生产力及其要素 467

劳动对象 467

生产、分配、交换、消费及它们之间的关系 468

生产方式及其演化 469

社会经济形态 469

社会经济结构 470

经济与国民经济 470

生产劳动与非生产劳动 471

经济规律与经济范畴 471

供给与需求 472

分工与协作 473

社会总产品及其构成 473

国民收入的创造与分配 474

物质资料生产与人口生产 474

积累与消费 475

政治经济学的研究方法 475

抽象力 477

抽象上升到具体 477

研究方法和叙述方法 477

政治经济学是一门历史性科学 478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科学性和阶级性的统 478

关于社会总产品与社会生产两大部类的理论 479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创立与发展 479

马克思经济思想的发展 483

恩格斯经济思想的发展 486

列宁经济思想的发展 488

人类社会的产生 490

蒙昧时代 490

野蛮时代 491

文明时代 491

采集经济 491

狩猎经济 491

原始公社制生产方式 492

氏族制度的基本特征及其发展阶段 492

原始群 493

原始共同体 493

氏族所有制 493

村社 494

自然分工 494

人类社会三次社会大分工 494

剩余产品 495

商品交换的出现与原始社会的解体 495

物物交换 496

奴隶制生产方式的产生及其基本特征 496

家长奴隶制 497

债务奴隶 497

生产奴隶 497

贵族奴隶主 497

工商业奴隶主 497

高利贷资本 498

奴隶制的历史作用 498

奴隶制大庄园 498

奴隶起义与奴隶社会的崩溃 499

封建社会的产生及其基本特征 499

领主制经济 500

地主制经济 500

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 500

封建土地所有制 500

封建地租及其演变 501

劳役地租 502

实物地租 502

货币地租 502

商品经济的发展与封建制度的解体 502

小农经济 503

小商品经济 503

超经济强制 504

行会手工业 504

马克思对前资本主义社会形态的研究 504

恩格斯对前资本主义社会形态的研究 505

毛泽东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形态 506

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产生及其历史地位 507

资本原始积累 510

圈地运动 510

普列汉诺夫论俄国资本主义的产生 510

列宁论俄国资本主义的产生与发展 512

列宁论工业中资本主义形成的过程 512

列宁论农业中资本主义形成的过程 514

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形成 515

批判与继承 517

马克思对资产阶级古典政治经济学价值理论的 517

马克思对蒲鲁东“构成价值”的批判 520

马克思对资产阶级庸俗经济学价值理论的批判 521

生产费用论 523

边际效用论 523

均衡价格论 524

完全竞争价格论 524

垄断竞争价格论 524

操纵价格论 524

马克思主义劳动价值论 525

商品是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统一体 525

劳动二重性理论及其意义 526

简单劳动和复杂劳动的关系 527

两种社会必要劳动时间与价值决定的关系 527

价值量的决定及其与劳动生产力的关系 527

市场价值 528

市场价格 528

私人劳动与社会劳动的矛盾是简单商品生产的基本矛盾 528

价值形式的发展和货币的起源 529

简单的、个别的或偶然的价值形式 530

相对价值形式 530

等价形式 530

等价物 531

总和的或扩大的价值形式 531

一般价值形式 531

一般等价物 532

货币形式 532

贵金属 532

货币 533

货币的本质及其职能 533

价格标准 534

价格 534

价值尺度 534

流通手段 534

纸币 535

贮藏手段 535

支付手段 535

世界货币 535

铸币 535

货币流通量规律 536

纸币流通量规律 536

通货膨胀 536

商品拜物教 537

价值规律及其作用 537

马克思关于剩余价值理论的形成 538

马克思对资产阶级古典政治经济学利润理论的批判 540

马克思对资产阶级庸俗经济学利润理论的批判 542

剩余价值理论 544

资本总公式及其矛盾 545

劳动力商品的出现是资本主义经济产生的前提 546

劳动力商品的价值与使用价值 546

资本主义生产过程是劳动过程和价值增殖过程的统一 547

必要劳动时间和剩余劳动时间 547

必要劳动和剩余劳动剩余价值 548

绝对剩余价值生产与相对剩余价值生产 549

资本及其构成:不变资本与可变资本 549

剩余价值率和年剩余价值率 549

超额剩余价值 551

资本主义工业生产发展的三个阶段 551

劳动对资本的形式从属和实际从属 552

第一次产业革命与资本主义工业化 552

剩余价值规律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绝对规律 553

资本主义生产自动化条件下剩余价值的源泉 554

资本主义工资的本质 554

有酬劳动和无酬劳动 555

资本主义工资的基本形式 555

计件工资 556

血汗工资制 556

泰罗制 556

计时工资 556

福特制 557

资本主义货币工资和实际工资的变动 557

工人阶级为争取正常工资日和为提高工资的斗争 557

马克思关于资本积累理论的形成 558

资本积累理论 559

资本主义简单再生产及其实质 560

资本主义再生产是物质资料再生产和资本主义 561

生产关系再生产的统一 561

资本积累和资本主义扩大再生产 561

资本的技术构成、价值构成与有机构成 562

资本积聚与资本集中 562

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绝对人口规律 562

相对过剩人口 563

流动的过剩人口 563

潜在的过剩人口 563

停滞的过剩人口 563

资本主义积累的一般规律与历史趋势 563

产业后备军 563

无产阶级贫困化理论 564

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 565

马克思关于资本流通理论的形成 565

资本流通理论 567

资本循环 568

产业资本循环的三个阶段和资本的三种职能形式 569

产业资本的三种循环形式及其统一性 570

资本周转 571

生产时间 572

劳动时间 572

流通时间 572

资本周转时间与周转速度 572

周转次数 573

固定资本和流动资本的构成 573

固定资本的损耗和折旧 573

无形损耗 574

折旧率 574

折旧 574

折旧基金 574

有形损耗 574

预付资本的总周转 575

马克思关于社会资本再生产理论的形成 575

社会资本再生产理论 577

个别资本和社会资本 579

社会资本简单再生产及其实现条件 580

社会资本扩大再生产及其实现条件 581

内含扩大再生产与外延扩大再生产 582

生产资料的优先增长规律 582

及其引起的争论 583

卢森堡对马克思社会资本再生产理论的责难 583

列宁关于社会资本再生产的理论 586

列宁关于市场问题的理论 588

马克思关于平均利润与生产价格理论的形成 590

平均利润与生产价格理论 592

利润率转化为平均利润率,利润向平均利润的转化 592

价值向生产价格的转化 593

竞争与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594

李嘉图学派的解体 594

六、社会学 595

(一)思想理论、观点、术语 595

平均利润率趋向下降的规律 596

关于转形问题争论的历史 596

商业资本与商业利润 597

商业流通费用及其补偿 598

纯粹流通费用 599

生产性流通费用 599

资本主义商业形式 599

资本主义的对外贸易 600

借贷资本与利息 601

资本主义信用与高利贷的区别 602

资本主义信用与资本主义竞争 602

商业信用与银行信用 603

银行资本与银行利润 604

股份公司与虚拟资本 605

股票、股息、股票价格与创业利润 605

马克思对信用问题的研究 606

马克思关于地租理论的形成 608

马克思地租理论的基本内容 610

农业资本主义产生的道路 612

资本主义农业发展的美国式道路 612

资本主义农业发展的普鲁士式道路 612

资本主义地租与封建地租 612

资本主义地租的形式 613

级差地租 613

绝对地租 615

垄断地租 615

考茨基论土地问题 616

资本主义土地价格 616

列宁关于土地问题的理论 617

马克思关于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理论的形成 619

马克思对资产阶级经济危机理论的批判 620

马克思关于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理论的基本内容 622

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实质和根源 623

资本主义再生产周期的各个阶段及其物质基础 624

商业危机 624

信用危机 625

中间性危机 625

农业危机及其特点 626

当代资本主义经济危机 626

停滞膨胀 628

关于资本主义制度“崩溃”问题的争论 628

资本主义社会国民收入的的分配、再分配 629

资产阶级经济学“三位一体”公式批判 630

资本的一般性、特殊性与个别性 631

资本一般与许多资本 632

《政治经济学批判》的“五篇计划” 632

《政治经济学批判》的“六册计划” 634

《资本论》四卷体系与“六册计划”体系的关系 635

恩格斯在《资本论》创作方面的贡献 637

恩格斯在《资本论》出版和传播方面的贡献 639

列宁的帝国主义理论的创立过程 640

自由竞争资本主义向垄断资本主义的过渡 642

垄断是帝国主义最重要的特征 643

垄断组织的基本形式及其发展变化 643

短期价格协定 644

卡特尔 644

辛迪加 644

混合联合公司 645

垄断利润与垄断价格 645

康采恩 645

托拉斯 645

垄断与竞争 646

局外企业 647

金融资本是垄断资本主义阶段的主要资本形式 647

金融寡头 647

参与制 648

个人联合 648

银行垄断组织与财团 648

帝国主义的对外扩张:资本输出和商品输出 649

帝国主义殖民体系的瓦解与新殖民主义 649

国际垄断组织 650

垄断与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651

帝国主义的主要矛盾 651

国家垄断资本主义 652

帝国主义的过渡性 652

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宏观管理 653

资本主义国家生产资料的国有化与非国有化 653

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计划 654

国际垄断同盟及其对经济的调节作用 654

所谓“资本民主化”与“人民资本主义” 655

跨国公司与资本的国际化 655

伯恩施坦对马克思主义经济思想的修正 656

拉法格对帝国主义的研究 658

霍布森的帝国主义理论及列宁的批判 659

希法亭的帝国主义理论及列宁的批判 661

卢森堡的帝国主义理论与列宁的批判 664

考茨基的“超帝国主义论”与列宁的批判 666

列宁关于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理论 667

第二国际修正主义经济思想 669

希法亭“有组织资本主义”理论述评 670

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建立和发展 671

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本特征 674

社会主义经济制度产生的客观必然性 674

社会主义工业化 675

过渡时期的经济成份 675

从资本主义社会向社会主义社会的过渡 675

无产阶级专政是社会主义经济制度建立的政治前提 675

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676

苏联国内战争时期的余粮收集制与战时共产主义 677

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677

“粮食税” 678

列宁论合作社 678

列宁论无产阶级专政条件下的国家资本主义 678

列宁论租让制 679

毛泽东的新民主主义经济理论 679

陈云的经济思想 681

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经济 683

社会主义全民所有制 684

生产资料公有制是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 684

马克思恩格斯关于生产资料公有制理论 684

全民所有制的国家所有制形式 684

全民所有制经济中生产资料所有权和经营权的相对分离 685

社会主义劳动群众集体所有制 685

联合经济——公有制的新形式 685

社会主义合作经济 686

社会主义社会的个体所有制 686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私营企业 686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国家资本主义 687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中外合营、外商独资企业 687

坚持以公有制为主体,发展多种经济成份 688

社会主义物质利益原则 688

社会主义劳动的性质及其划分 688

马克思关于计划经济论述 689

社会主义社会产品增长的主要途径 689

社会主义基本经济规律 689

列宁论社会主义经济计划 690

社会主义以公有制为基础的有计划的商品经济 690

社会主义经济中的竞争 691

社会主义的市场经济 691

价值规律在社会主义经济中的作用 691

计划经济与市场调节相结合 692

计划与市场都是经济手段 692

指令性计划 693

社会主义计划体系和计划机制 693

苏联计划经济体制沿革 694

指导性计划 694

社会主义市场体系和市场机制 695

生产要素市场 696

社会主义企业的活力和企业素质 696

生产资料市场 696

生活资料市场 696

社会主义企业的经济效益 697

社会主义企业的经济核算 697

利润核算 698

成本核算 698

资金核算 698

产值利润率 699

工资利润率 699

资金利润率 699

社会主义企业的经济管理 699

成本利润率 699

管理的二重性 700

科学管理 700

民主管理 700

社会主义企业的经济责任制 701

承包经营责任制 701

厂长(经理)负责制 701

职工代表大会 701

租赁经营制 702

股份经营制 702

资产经营责任制 702

社会主义资金循环和资金周转 703

横向联合与企业集团 703

社会主义商品流通的特点与作用 704

社会主义商业和商业形式 704

社会主义财政的性质与作用 705

社会主义财政的来源与用途 706

社会主义条件下的税收 706

社会主义银行体系 707

社会主义金融体系 707

社会主义社会再生产的实质和内容 708

社会主义信贷资金特点及利息的性质 708

社会主义财政与金融的关系 708

社会主义经济中的经济结构及其调整 709

社会主义经济结构与经济增长 709

社会主义经济中的主要比例关系 710

社会主义经济中农轻重比例关系 710

社会主义社会中的人口增长规律 711

社会主义新技术革命与经济结构调整 711

社会主义经济中的生产力布局 712

社会主义经济中的产业结构 712

以农业为基础,以工业为主导 712

社会主义社会再生产中的比例、速度和效益 713

社会总产值和国民生产总值 714

社会主义社会总产品和国民收入 714

社会主义积累基金和消费基金的构成 715

社会主义国民收入的初次分配和再分配 715

正确处理社会主义积累和消费的关系 716

马克思恩格斯论按劳分配原则 717

以按劳分配为主体的多种分配形式 717

社会主义的经济利益体系与按劳分配 718

社会主义条件下按劳分配实现的各种形式 718

社会主义按劳分配的历史地位 719

贯彻按劳分配原则既要反对平均主义,又要反对高低悬殊 719

按劳分配中的资产阶级权利 720

社会主义的消费和消费结构 720

农业是社会主义国民经济的基础 721

农村联产承包责任制 721

社会主义经济中的土地关系和地租 722

社会主义制度下的级差地租及其分配 722

社会主义制度下的绝对地租及土地使用费 722

社会主义国家的经济职能 723

社会主义国家的经济发展战略 724

社会主义经济的宏观调节与控制 724

社会主义的价格管理 725

社会主义价格体系 725

社会主义宏观经济调节方法与经济杠杆 725

计划价格 726

指导价格 726

自由价格 726

商品的差价 727

商品的比价 727

按质论价 728

工农业产品的剪刀差 728

社会主义条件下的通货膨胀与治理 728

社会主义宏观经济中的行政调节方法 728

社会主义宏观经济中的法律调节方法 729

社会主义国民经济的综合平衡 729

社会主义国家的对外经济关系 730

财政平衡 730

物资平衡 730

外汇平衡 730

信贷平衡 730

社会主义国家的对外贸易 731

引进外资和引进先进技术 731

发展对外经济关系和坚持自力更生原则 732

经济特区和经济开发区 732

社会主义经济体制改革的实质和方向 732

社会主义价格管理体制改革 734

社会主义企业管理体制改革 734

社会主义宏观调控体制改革 735

社会主义计划体制改革 736

社会主义财政体制改革 737

社会主义金融体制改革 738

社会主义物资流通体制改革 739

社会主义投资管理体制改革 739

社会主义就业体制改革 740

社会主义工资制度改革 740

社会保障体制改革 741

社会主义社会和共产主义社会经济特征的异同 741

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管理体制 741

实现共产主义社会的基本条件 742

配第·威廉 743

魁奈·弗朗斯瓦 743

斯密·亚当 743

李嘉图·大卫 743

(二)人物 743

西斯蒙第·让·沙尔·列奥尔 744

萨伊·让·巴蒂斯特 744

穆勒·约翰·斯图亚特 745

希法亭·鲁道夫 745

库诺夫·亨利希 746

杜冈—巴拉诺夫斯基·米·伊 746

苏汉诺夫·尼 746

瓦尔加·叶·萨 747

普列奥布拉任斯基·叶·阿 747

沃兹涅先斯基·尼·阿 748

河上肇 748

科尔内·亚诺什 748

布鲁斯·弗 749

卡莱斯基·米哈尔 749

兰格·奥斯卡 749

雷热·涅尔什 749

考斯塔·吉里 750

格罗斯曼·亨利克 750

多布·莫里斯 750

锡克·奥塔 750

米克·林纳德 751

巴兰·保罗 751

斯维齐·保罗 751

奥康纳·詹姆士 752

罗斯多尔斯基·罗曼 752

布雷弗曼·哈里 752

曼得尔·埃内斯特 753

阿明·萨米尔 753

张闻天 754

伊曼纽尔·阿吉里 754

邓子恢 757

孙冶方 758

沈志远 758

许涤新 759

王学文 759

郭大力 760

马寅初 760

王亚南 760

王思华 761

钱俊瑞 761

卓炯 762

陈岱荪 763

薛暮桥 763

骆耕漠 764

彭迪先 765

于光远 765

宋涛 765

陶大镛 766

蒋学模 766

刘国光 767

马洪 767

林子力 768

苏星 768

董辅礽 769

孙尚清 770

(三)著作、文献、期刊 771

《克罗茨纳赫笔记》 771

《国民经济学批判大纲》 771

《巴黎笔记》 771

《詹姆斯·穆勒(政治经济学原理)一书摘要》 772

《弗里德里希·恩格斯(国民经济学批判大纲)一文摘要》 772

《雇佣劳动与资本》 773

《哲学的贫困》中的经济思想 773

《评弗里德里希·李斯特的著作(政治经济学的国民体系)》 773

《工资》 774

《曼彻斯特笔记》 774

《伦敦笔记》 775

《反思》 776

《金银条块。完成的货币体系》 776

《巴师夏和凯里》 777

《(政治经济学批判)导言》中的经济思想 777

《1857——1858年经济学手稿》 778

《1861——1863年经济学手稿》 780

《政治经济学批判(第一分册)》 780

《剩余价值理论》 783

《1863——1865年经济学手稿》 785

《直接生产过程的结果》 786

《〈资本论〉第二卷《〈第Ⅰ稿〉》 787

《〈资本论〉第二卷〈第Ⅱ稿〉》 788

《反杜林论·政治经济学编》 789

《为〈资本论〉第一卷美国版写的〈编辑说明〉》 789

《法德农民问题》中的经济思想 790

《哥达纲领批判》中的经济思想 790

《马克思的经济学说》 791

《帝国主义》 792

《民族国家、帝国主义国家和国家联盟》 792

《驳庞巴维克对马克思的批判》 793

《金融资本》 793

《社会民主党在共和国中的任务》 795

《社会主义问题》 795

《崩溃论和殖民政策》 795

《社会民主党内的修正主义》 796

《社会主义的过去和现在》 796

《工资铁律的问题》 797

《社会主义中的现实因素和空论因素》 797

《空想主义和折衷主义》 797

《资本积累论》 798

《美国托拉斯及其经济、社会和政治意义》 798

《周期性工业危机——英国危机史·危机概念》 800

《党破产了吗?——关于党内争论的公开意见》 800

《论所谓市场问题》 801

《民粹主义的经济内容及其在司徒卢威先生的书中受到的批评》 801

《评经济浪漫主义》 802

《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大工业国内市场形成的过程)》 803

《书评:亚·波格丹诺夫〈经济学简明教〉》 804

《市场理论问题述评(评杜冈—巴诺夫斯基先生和布尔加柯夫先生的论战)》 804

《再论实现论问题》 804

《答普·涅日丹诺夫先生》 805

《土地问题和“马克思的批评家”》 805

《社会民主党在俄国革命中的土地纲领》 805

《帝国主义是资本主义的最高阶段》 806

《为布哈林〈世界经济和帝国主义〉一书写的序言》 806

《俄国的土地问题》 806

《农业中的小生产》 806

《论正在产生的“帝国主义经济主义”倾向》 807

《大难临头,出路何在》 808

《帝国主义和社会主义运动中的分裂》 808

《在全俄中央执行委员会会议上关于银行国有化问题的发言》 809

《工人监督条例草案》 809

《关于消费公社的法令草案》 809

《怎样组织竞赛》 809

《论粮食税》 810

《论统一的经济计划》 810

《世界经济与帝国主义》 811

《帝国主义强盗国家》 811

《论合作社》 811

《过渡时期经济学》 812

《论新经济政策和我们的任务》 812

《论过渡时期的规律性问题》 813

《一个经济学家的札记》 813

《“有组织的经营不善”的理论》 814

《资产阶级理论家对现代资本主义某些问题的看法》 814

《列宁主义·列宁主义研究导论》 815

《苏联的经济状况》 815

《十月革命后知识分子的作用和任务》 815

《关于合作社》 816

《斗争和建设的十年》 816

《关于发展国民经济的五年计划》 816

《问题和答复》 817

《关于苏联经济状况和党的政策》 817

《大转变的一年》 818

《苏联社会主义经济问题》 818

《论苏联土地政策的几个问题》 818

《反均衡》 819

《社会主义经济问题》 819

《增长、短缺与效率》 820

《短缺经济学》 820

《社会主义的商品生产——对马克思的理论和欧洲实践的思考》 821

《社会主义的计划经济理论与实践》 821

《第三条道路》 822

《民主的社会主义经济》 822

《社会主义的计划和市场》 822

《经济·利益·政治》 823

《社会主义经济的运行问题》 824

《社会主义的所有制与政治体制》 824

《公有制在当代社会主义实践中的矛盾》 825

《公有制的理论基础》 825

《社会主义经济理论》 826

《社会主义经济增长理论导论》 826

《资本主义制度的积累和崩溃的规律》 827

《资本主义发展的理论》 827

《劳动价值学说的研究》 828

《政治经济学和资本主义》 828

《增长的政治经济学》 829

《垄断资本》 829

《帝国主义时代》 830

《劳动与垄断资本》 830

《国家的财政危机》 831

《马克思〈资本论〉的形成》 831

《晚期资本主义》 831

《资本主义发生变化了吗?》 832

《马克思主义经济学论著——国家垄断资本主义》 833

《论落后问题的政治经济学》 834

《依附的结构》 834

《不发达的发展》 834

《结合的依附的发展》 835

《拉丁美洲的依附和发展》 835

《不平等交换》 836

《不平等的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