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骨学概况 3
1 骨的形态 3
1.1 长骨 3
1.2 短骨 3
1.3 扁骨 4
1.4 不规则骨 4
2 骨的构成 5
2.1 骨组织 5
2.2 骨膜 6
2.3 骨髓 8
2.4 骨的血管 9
2.5 骨的淋巴管 9
2.6 骨的神经 9
2.7 关节软骨 9
2.8 骨内液体分布 9
3 骨的组织结构及骨的构造 10
3.1 骨组织的分类 10
3.2 骨的构造 11
第2章 骨细胞谱系 19
1 骨祖细胞 19
2 成骨细胞 20
3 骨细胞 22
4 破骨细胞 23
5 骨衬细胞 25
第3章 软骨 29
1 透明软骨 29
1.1 发生 29
1.2 生长 30
1.3 软骨细胞 32
1.4 基质 32
2 弹性软骨 32
3 纤维软骨 33
4 软骨的营养 33
5 软骨的退变和再生 35
5.1 退变 35
5.2 再生 35
6 关节软骨 35
6.1 关节的发生 35
6.2 关节软骨的结构 36
6.3 关节软骨的生化 37
6.4 关节软骨的退变 37
6.5 关节软骨的营养 41
6.6 关节软骨的修复 41
第4章 骨胶原蛋白 47
1 胶原的分布与分类 48
2 胶原的结构 49
2.1 胶原a-肽链的氨基酸组成特征 49
2.2 前胶原a-肽链的结构 50
2.3 前胶原的结构 54
2.4 原胶原的结构 54
2.5 胶原纤维的结构 55
2.6 结构与功能的关系 57
3 胶原的基因 57
3.1 人类胶原基因的定位 58
3.2 胶原基因的结构与功能区域 61
4 胶原的生物合成 62
4.1 细胞内合成阶段 63
4.2 细胞外合成阶段 69
5 胶原的分解代谢 71
5.1 成熟胶原的分解 71
5.2 新合成胶原的分解 74
6 胶原代谢产物 75
6.1 羟脯氨酸 75
6.2 前胶原C-钛 76
6.3 胶胆原N-肽 76
6.4 胶原吡啶交联 76
6.5 尿羟赖氨酸糖甙 77
7 胶原代谢障碍 77
7.1 胶原类型的合成障碍 77
7.2 细胞内胶原蛋白成熟障碍 78
7.3 细胞外胶原蛋白成熟障碍 78
第5章 骨组织中的蛋白多糖 85
1 蛋白多糖的结构 86
1.1 糖胺多糖的结构 86
1.2 多糖链和蛋白质连接部分的结构 90
1.3 蛋白多糖的结构 91
1.4 蛋白多糖分子的不均一性 92
2 蛋白多糖的生物代谢 94
2.1 蛋白多糖的合成代谢 94
2.2 蛋白多糖的分解代谢 98
2.3 影响蛋白多糖代谢的因素 99
3 骨蛋白多糖的生理功能 101
3.1 可逆的抗压缩力 101
3.2 维持软骨的体积和形状 101
3.3 蛋白多糖与钙化的关系 102
3.4 对阳离子的作用 102
3.5 对骨发育和骨结构的作用 102
3.6 与其他一些疾病的关系 103
4 骨相关的黏多糖病 104
4.1 黏多糖病I型 104
4.2 Hunter综合征(MPSIIH) 105
4.3 Samfilippl综合征 106
4.4 Morquio综合征 106
4.5 Maroteaux-Lamy综合征 107
4.6 β-葡萄糖苷酸酶缺损病(MPSVII) 107
4.7 黏多糖病VIII型 107
4.8 Pfaundler-Hurler综合征 108
第6章 骨组织中的非胶原蛋白 115
1 骨钙素 115
1.1 化学结构 116
1.2 生物合成 117
1.3 生理功能 118
1.4 临床意义 118
2 骨形态发生蛋白 118
2.1 化学结构 119
2.2 生理功能 119
2.3 临床意义 120
3 唾液酸蛋白质 121
3.1 唾液酸蛋白的结构 121
3.2 生理功能 123
4 软骨钙素 123
4.1 软骨钙素的结构与分布 123
4.2 软骨钙素的生理功能 124
4.3 软骨钙素的激素调节 124
4.4 软骨钙素与骨病理 124
5 碱性磷酸酶 125
6 骨粘连素 126
7 含RGD的蛋白 127
7.1 血小板反应蛋白 127
7.2 纤维粘连蛋白 127
7.3 血清S蛋白 128
7.4 骨桥蛋白 128
7.5 骨酸性糖蛋白-75 128
8 骨生长因子 128
8.1 骨骼生长因子 128
8.2 骨源性生长因子 129
8.3 软骨源性生长因子 129
8.4 软骨诱导因子 129
9 血浆蛋白质 130
9.1 血浆白蛋白 130
9.2 血浆a2巯基糖蛋白 130
10 磷蛋白 131
第7章 骨中无机物 137
1 概述 137
2 骨无机磷酸盐的化学特性 138
3 骨中其他几种主要无机成分 139
3.1 碳酸盐 139
3.2 氟 139
3.3 钠 142
3.4 钾 142
3.5 镁 142
4 微量元素 144
4.1 锌 145
4.2 铜 146
4.3 锰 146
4.4 锶 146
4.5 硒 146
4.6 其他微量元素 147
5 柠檬酸盐 148
5.1 骨中柠檬酸 148
5.2 柠檬酸与骨代谢的关系 148
第8章 钙代谢及钙内环境稳定 155
1 钙的体内分布与生理作用 155
1.1 钙的分布 155
1.2 钙的生理作用 156
2 肠钙吸收 157
2.1 肠钙吸收的部位 157
2.2 钙吸收机制 158
2.3 钙结合蛋白质 158
2.4 肠钙吸收的一些概念 159
3 影响肠钙吸收的因素 160
3.1 维生素D及其活性代谢物 160
3.2 甲状旁腺激素(PTM) 161
3.3 降钙素(CT) 161
3.4 其他激素 162
3.5 药物的影响 162
3.6 氢离子浓度 162
3.7 食物成分 163
4 肾钙转运与尿钙 163
4.1 肾小球钙的滤过和肾小管钙的重吸收 163
4.2 尿钙 166
5 血钙平衡 168
5.1 血钙的构成 168
5.2 血钙平衡 170
6 青春期和老年人补钙 172
6.1 补钙对青春期骨骼的影响 172
6.2 老年人补钙对骨骼的影响 173
7 钙代谢异常 174
7.1 钙吸收亢进 174
7.2 钙吸收不良 174
第9章 无机磷代谢与内环境稳定 179
1 磷在人体内的分布 179
2 饮食磷 180
2.1 饮食磷 180
2.2 磷的吸收 181
3 血磷和血磷平衡 182
3.1 血中磷的分布 182
3.2 血浆磷 183
3.3 血浆平衡 184
3.4 血磷的调节 185
4 肾对磷的处理过程 186
4.1 肾处理的测定 186
4.2 肾小管重吸收的部位 186
4.3 肾小管的分泌 187
4.4 肾小管重吸收的机制 187
4.5 影响肾小管磷重吸收的因子 188
4.6 肾小管磷重吸收的调节 189
4.7 与肾磷处理有关的疾病 189
5 无机磷与骨的关系 190
5.1 骨与磷内环境稳定的关系 190
5.2 磷对骨吸收、骨形成和骨细胞功能的影响 190
5.3 磷酸盐缺乏对骨的影响 191
第10章 钙磷代谢的调节 195
1 甲状旁腺激素 196
1.1 结构 196
1.2 合成与分泌 196
1.3 生理作用 197
1.4 甲旁亢性骨病 201
1.5 甲旁减性骨病 202
2 降钙素 203
2.1 分泌与结构 203
2.2 性质 204
2.3 生理作用 204
2.4 临床应用 205
3 维生素D代谢产物 205
3.1 生物合成及合成的调节 205
3.2 性质与分布 209
3.3 生理作用 209
4 其他激素与钙磷代谢 218
第11章 骨的发生、生长和发育 223
1 骨的发生 223
2 骨发育的阶段 224
3 骨形成的模式 225
3.1 膜内化骨 225
3.2 软骨内化骨 227
4 躯干骨的发育 228
4.1 脊椎骨的发育 228
4.2 肋骨的发育 231
4.3 胸骨的发育 231
5 四肢骨的发育 232
5.1 四肢骨的发生 232
5.2 四肢骨的发育与形成 233
6 生长板的结构和功能 235
6.1 生长板的形成 235
6.2 生长板的血液供应 235
6.3 生长板的组成成分及功能 235
7 骨的塑造和再造 241
8 影响骨生长发育的一些生物学因子 241
8.1 性激素与青春迸发期 241
8.2 生长激素与生长素介质 243
8.3 胰岛素 245
8.4 胰高血糖素 245
8.5 催乳素 245
8.6 甲状腺素 245
8.7 性激素 247
8.8 肾上腺皮质类固醇激素 248
9 骨龄及其临床意义 250
9.1 骨龄与骨龄标准 250
9.2 腕部各次级骨化中心出现的年龄及手腕部各骨干骺融合的年龄 251
9.3 关于肘骨龄的研究 252
9.4 人体四肢骨和躯干骨骼的发育 252
9.5 肋骨的发育 253
9.6 脊椎的发育 253
9.7 骨皮质的发育及其测量 254
第12章 破骨细胞的细胞生理学 259
1 破骨细胞的鉴别方法 259
1.1 组织学鉴别 259
1.2 组织化学鉴别 260
2 破骨细胞的细胞发育史 260
3 成骨细胞和激素因子对破骨细胞分化和功能的调控作用 262
3.1 成骨细胞的调节作用 262
3.2 PTH和PTH相关肽的作用 262
3.3 1,25-(OH)2D3的作用 263
3.4 其他生长因子的作用 263
4 病理性骨吸收 263
4.1 甲状旁腺功能亢进 263
4.2 绝经后骨质疏松 264
4.3 Paget s病 264
4.4 骨巨细胞瘤 264
4.5 其他 264
5 小结 265
第13章 骨再造生理 271
1 骨组织的基本组成 271
1.1 板层骨 271
1.2 纺织骨 272
1.3 透明软骨 272
1.4 纤维组织 272
2 骨骼的5种基本生理过程 272
2.1 生长 273
2.2 塑造 273
2.3 再造 273
2.4 修复 274
2.5 血液与骨的物质交换 274
3 骨的塑造过程 275
3.1 软骨塑造 275
3.2 骨的塑造 277
3.3 纤维组织塑造 281
4 骨的再造过程 281
4.1 骨再造和BMU理论 281
4.2 骨表面 283
4.3 骨再造与骨质疏松 283
4.4 骨平衡障碍的序贯疗法 286
4.5 骨软化 288
4.6 纤维组织再造 289
5 宏观修复过程 289
5.1 软质的修复 289
5.2 骨折愈合 289
5.3 纤维组织修复 290
6 骨组织的形成 291
6.1 骨组织的形成过程 291
6.2 影响骨组织形成的因素 292
7 骨组织的吸收 294
7.1 破骨细胞性骨吸收 294
7.2 骨细胞性骨吸收 296
8 骨的血液的物质交换 296
第14章 钙化机制 303
1 骨中无机物的性质 303
2 钙化过程 304
2.1 难溶物质溶度积概念 304
2.2 体液中钙磷离子的浓度 304
2.3 骨无机物中磷酸钙存在的形式 305
2.4 升高钙和无机磷离子浓度的机制 306
2.5 结晶核心 308
2.6 软骨与骨的矿化 312
2.7 磷脂在钙化中的作用 313
3 矿化的抑制系统 314
第15章 骨与维生素 321
1 维生素A 321
1.1 结构与来源 321
1.2 一般生理功能 322
1.3 对骨骼系统的作用 323
2 维生素C 324
2.1 化学性质 324
2.2 坏血病 325
2.3 对胶原和糖胺多糖代谢的影响 325
3 维生素K 327
3.1 化学结构 327
3.2 生理功能和维生素K缺乏症 327
3.3 对骨骼系统的影响 328
4 维生素E 330
4.1 化学性质 330
4.2 生理功能 330
4.3 对骨骼系统的影响 330
第16章 骨与软骨中的酶 335
1 磷酸酶 335
1.1 碱性磷酸酶 335
1.2 酸性磷酸酶 338
1.3 无机焦磷酯酶 338
2 与基质降解有关的酶 339
2.1 酸性蛋白酶 339
2.2 巯基蛋白酶 340
3 与软骨向骨转化有关的生物化学 343
3.1 软骨内骨化过程 343
3.2 肥大软骨细胞带 345
3.3 鹿角的生长和软骨内成骨之间的关系 345
4. 机体死亡后骺软骨的生化变化 346
第17章 骨折愈合生理 353
1 骨折愈合的一般过程 353
1.1 具有外骨膜的长管骨的愈合 353
1.2 松质骨的愈合 355
1.3 牢固内固定中的骨折的愈合 356
2 骨折愈合概念的更新 356
2.1 对骨折愈合认识的进步 356
2.2 生理、生化因子的功能与作用 358
3 影响骨折愈合的因素 361
3.1 全身因素 361
3.2 局部因素 362
3.3 骨折渗出物 363
4 创伤骨折愈合过程中整体的物质代谢和能量代谢 364
4.1 超代谢 364
4.2 含氮物质的分解代谢 364
4.3 糖代谢 365
4.4 脂肪代谢 366
4.5 骨折和固定对钙丢失的影响 366
4.6 体重的丢失 366
4.7 饮食的影响 367
4.8 代谢高涨期的生理意义 367
5 骨折修复局部的生物化学 368
5.1 氧分压 368
5.2 骨痂的生物化学 369
5.3 磷酸酶 374
5.4 糖胺多糖 375
5.5 胶原 375
6 维生素与骨折愈合 376
6.1 维生素C 376
6.2 维生素D 377
6.3 维生素A 377
6.4 维生素K 377
7 营养成分对骨折愈合的影响 378
8 骨痂中细胞的来源 379
8.1 破骨的细胞的来源 379
8.2 成骨细胞-骨细胞的来源 380
8.3 骨髓的生骨作用 380
9 骨折愈合的促进 381
9.1 断端的活动 381
9.2 生物电刺激 382
9.3 诱导生骨 382
10 骨折延迟愈合与不愈合 383
10.1 治疗方面的原因 383
10.2 生理学方面的原因 385
第18章 异位骨化 391
1 发病机制 391
1.1 骨肉的机械创伤 391
1.2 肌肉的化学损伤 392
1.3 基质诱导的异位骨形成 392
1.4 可扩散骨形态发生蛋白质在实验性异位骨形成中的作用 394
1.5 凝血块在基质诱导骨形成中的作用 395
1.6 骨髓移植诱导异位骨形成 396
1.7 以组织培养中间充质细胞和生肌细胞的分化 396
1.8 主动脉 397
1.9 肌腱 397
1.10 上皮诱导异位骨形成 397
2 临床病理 398
2.1 创伤性骨化性肌炎 398
2.2 大脑创伤、截瘫和烧伤病人肌肉的钙化 398
2.3 局限性骨化性肌炎 399
2.4 进行性骨化性肌炎 400
2.5 手术创伤和关节移植术后的异位骨化 400
2.6 陈旧血肿纤维囊的异位骨化 400
2.7 腹壁手术瘢痕和尿道上皮引起的异位骨形成 401
2.8 脊柱韧带的骨化 401
3 诊断和鉴别诊断 401
3.1 实验室检查 401
3.2 放射学检查 401
3.3 CT与MRI检查 402
4 异位骨化的防治 402
4.1 游离脂肪移植 402
4.2 四磷酸盐 403
4.3 华法令 403
4.4 非甾体消炎镇痛剂 403
4.5 HO的放射治疗 403
4.6 HO的手术治疗 404
第19章 骨移植 409
1 移植免疫学基本概念 409
1.1 细胞性排斥反应 409
1.2 体液性排斥反应 410
2 骨移植分类及一些基本概念 411
2.1 供体细胞的存活 411
2.2 破骨细胞 412
2.3 血管长入 412
2.4 带血管的骨移植物 412
2.5 自体骨移植物的植入 412
3 骨传导与骨诱导 413
3.1 骨传导 413
3.2 骨诱导 413
4 异体骨的免疫反应 414
4.1 骨移植物抗原 414
4.2 排斥 415
4.3 冻干骨移植物的抗原性 415
4.4 异体移植物 416
4.5 骨移植物的形态发生和免疫学评价 416
5 异体活骨移植 416
5.1 体液免疫反应 416
5.2 移植物抗原性的处理 417
5.3 增强作用 417
5.4 关于近交系动物异体抗体反应的测定 417
5.5 关节软骨和软骨下骨异体活成分移植 418
6 异种骨移植 418
7 复合骨移植 418
8 骨移植物植入的不同阶段 419
9 骨库 421
9.1 骨库的分类 421
9.2 供骨来源及选择供骨标准 421
9.3 采骨 421
9.4 贮存及灭菌方法 422
9.5 贮存和灭菌处理对植骨生物学特性的影响 423
9.6 同种骨的免疫学特性 423
9.7 同种移植骨的检疫 423
9.8 骨库的质量监测与档案管理 424
10 化学灭活加自溶和抗原抽提的异体骨 426
10.1 体外的细胞自溶降解 427
10.2 AAA骨的制备 427
10.3 自体骨移植和异体骨移植的临床评价 428
11 供体及其部位 429
11.1 供体部位 429
11.2 供体部位的选择 429
12 受体骨的处理 430
12.1 锁骨 430
12.2 肱骨 430
12.3 尺骨和桡骨 430
12.4 腕骨舟骨 431
12.5 颈椎骨 431
12.6 胸椎骨 431
12.7 腰椎骨 431
12.8 股骨 431
12.9 胫骨 431
12.10 骨肿瘤 432
13 总结 432
第20章 骨的生物电性质及骨折愈合的电刺激 437
1 骨的生物电性质 437
2 骨中生物电的产生 438
2.1 压电现象 438
2.2 动电学 440
2.3 小结 443
3 骨组织对外源性电信号的反应 443
4 电刺激生骨 446
4.1 外源性电信号的形式 446
4.2 对骨折愈合的刺激作用 447
4.3 骨质疏松的电刺激治疗 450
4.4 电刺激骨的再生 452
4.5 结论 453
第21章 骨的循环生理与临床 459
1 骨的微循环解剖基础 460
1.1 骨血管与微血管系统 461
1.2 骨淋巴管通路 468
1.3 骨的神经 469
2 骨内压的生理 469
2.1 概念 469
2.2 骨内压的正常值 471
2.3 骨内压的生理变化 475
3 骨血流生理学 483
3.1 骨血流量的概念 483
3.2 测定骨血流的方法 484
3.3 骨血流量的正常值 490
3.4 骨血流的调节 492
3.5 骨血液循环的生理功能 495
3.6 影响骨血流的病理学因素 496
4 骨循环与其周围循环和骨内压之间的关系 497
4.1 骨血流与肌肉血流之间的相互关系 497
4.2 骨血流和骨内压之间的相互关系 497
4.3 骨血管解剖和骨血流生理之间的相互关系 498
5 骨内压的测定与临床 500
5.1 骨内压的测定 500
5.2 骨内压增高与骨内高压 506
5.3 骨内高压的发生机制 507
5.4 骨内压的病理生理变化 509
5.5 骨内压增高的临床意义 510
5.6 骨内高压的防治 5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