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页 1
第一编 中国古代政治制度 1
第一章 先秦政治制度 1
第一节 原始氏族社会的民主制和国家的产生 1
一、原始社会组织 1
二、原始氏族公社的管理制度 5
三、原始氏族民主制的瓦解和国家的产生 8
第二节 夏商周的政治制度 14
一、夏商周的历史地位 14
二、王权的形成和发展 15
三、中央(内服)行政体制 29
四、地方(外服)行政体制 41
五、军事制度 48
六、法律制度 54
七、职官管理制度 55
第三节 春秋战国时期的政治制度 61
一、春秋战国的历史地位 61
二、王和诸侯专制发展为中央集权的君主专制 63
三、列国行政体制的变化 72
四、军事制度 79
五、法律制度 83
六、职官管理制度 86
第四节 先秦政治制度的特点 92
一、先秦国家政体的特点 93
二、先秦行政制度的特点 94
第二章 秦汉魏晋南北朝的政治制度 98
第一节 秦汉魏晋南北朝的历史地位 98
第二节 皇帝制度 100
一、皇帝制度的特点 100
二、皇帝的名号和权限 104
三、皇位继承制度 109
四、后宫制度 113
五、宗室制度 116
六、宦官制度 118
七、外戚制度 120
八、宫省制度 122
九、服御制度 124
第三节 中央行政体制及其运行机制 126
一、中央行政体制发展的概况 126
二、中央辅政体制及其运行机制 133
第四节 地方行政体制 145
一、地方行政区划 146
二、地方行政官吏的设置和职权 147
三、秦汉魏晋南北朝地方行政体制的利弊 154
一、法规的制定和沿革 156
第五节 法律制度 156
二、司法行政 159
第六节 监察制度 162
一、监察行政体制和职能 162
二、监察的权限和内容 166
第七节 军事制度 168
一、兵役制度 169
二、军事行政区划 172
三、军队编制和管理制度 177
第八节 职官管理制度 182
一、官吏选拔制度 182
二、任用制度 190
三、考课和奖惩制度 194
四、等级和俸禄制度 200
第三章 隋唐五代宋的政治制度 206
第一节 隋唐五代宋的历史地位 206
第二节 皇帝制度 207
一、皇位制度的完善 208
二、皇位继承制度 217
三、后宫制度和外戚政治 221
四、宦官制度 224
五、宗室制度 227
第三节 中央行政体制和运行机制 230
一、中央行政体制发展的概况 230
二、中央的辅政体制和运行机制 232
三、中央政务部门的运行机制 246
第四节 地方行政体制 248
一、地方行政区别 249
二、地方行政官吏的设置和职权 250
三、羁縻府州和都护府 254
一、兵役制度 256
第五节 军事制度 256
二、军队编制和指挥体系 258
第六节 法律制度 262
一、法规的制定和沿革 262
二、司法行政制度的完善 267
第七节 监察制度的发展变化和特点 269
第八节 教育和科举制度 274
一、教育制度 274
二、科举制度 276
第九节 职官管理制度 278
一、任用制度的变化 278
二、考课制度 280
三、勋赏爵位制度 283
四、俸禄制度 286
五、休致制度 288
第一节 夏辽金元的历史地位 290
第四章 夏辽金元的政治制度 290
第二节 各有特色的皇帝制度 292
第三节 中央行政制度 300
一、西夏的中央行政制度 301
二、辽代的中央行政制度 302
三、金代的中央行政制度 305
四、元代的中央行政制度 308
第四节 地方行政制度 311
一、西夏的地方行政制度 311
二、辽代的地方行政制度 312
三、金代的地方行政制度 313
四、元代的地方行政制度 315
第五节 军事制度 318
一、兵役制度 318
二、军队编制和管理制度 319
一、法规的制定和沿革 324
第六节 法律制度 324
二、多种途径的司法行政 327
第七节 职官管理制度 329
第五章 明清的政治制度 334
第一节 明清政治制度的社会基础及其在创建时期的特点 334
一、封建社会晚期及其政治制度的相应演变 334
二、朱元璋集团在统一全国前的政权建设及其特点 337
三、满洲贵族在统一全国前的政权建设及其特点 346
第二节 皇权和皇位继承制度的演变 355
一、君主集权专制发展到最高阶段 355
二、皇位继承制度的演变 359
第三节 中央辅政部门的演变 369
一、明初中央国家机关体制 369
二、明初撤销中书省,废除丞相制度 371
三、明代四辅官制度的设立及其失败 373
四、明代内阁制度的建立和职权的演变 375
五、清代议政王大臣会议的建立及其演变 380
六、清代辅政机关实行内阁与军机处双轨制 382
第四节 行政制度 386
一、六部的建制、职责及明清两代的异同 386
二、地方行政制度及其演变 391
三、土官制度 396
第五节 监察制度 398
一、都察院和各道御史 398
二、六科给事中的职责和与御史的分工配合 399
第六节 法律制度 402
一、《大明律》和《大清律》的制定及其特点 402
二、审判机关及其权限 404
第七节 军事制度 405
一、明代的军制 406
二、清代的军制 408
第八节 科举及文教卫生等制度 411
一、科举制度 411
二、文教卫生礼仪等业务部门及其工作制度 413
第九节 明代宦官机关和特种镇压部门以及清代国家机关制度中所体现的民族歧视政策 416
一、明代的宦官机关 416
二、明代的锦衣卫和东西厂 418
三、清代国家机关制度中所体现的民族歧视政策 419
第十节 明代宗藩制度 421
一、明初从封藩到削藩的演变 421
二、明代的“藩禁”和“宗禄” 423
第十一节 半殖民地半封建时期清朝政治制度的演变 424
一、“湘军”、“淮军”等反革命地主武装的组成 424
二、“洋务”机关的增设 427
三、资产阶级维新派改革国家机关制度的倡议及其失败 429
四、清朝灭亡前夕国家机关的改组 431
第二编 中华民国政治制度 439
第一章 辛亥革命与南京临时政府 439
第一节 武昌起义与各省独立 439
一、湖北军政府及《鄂州约法》 439
二、各省独立及其特点 443
第二节 南京临时政府的建立 446
第三节 南京临时政府的政治制度 449
一、南京临时政府的体制及特点 449
二、民主共和制的蓝图——《临时约法》 455
第四节 南京临时政府的失败及其原因 459
第五节 南京临时政府的历史地位 463
第二章 北洋军阀统治下的北京政府 465
第一节 北洋集团的建立 466
第二节 《临时约法》时期的中央政制 469
第三节 《新约法》时期的中央政制 479
第四节 洪宪帝制 483
第五节 “护法”时期的北京政府 485
第六节 执政制与军政府 490
一、临时执政府 490
二、军政府 493
第三章 北洋政府的地方制度 496
第一节 地方行政制度 496
一、省一级管理机构 496
二、道一级的管理机构 498
三、县一级管理机构 498
第二节 地方军事机构 499
一、以省为单位的军事机构 499
二、跨省的军事机构 501
三、临时性的军事机构 501
第三节 所谓“地方自治” 502
第一节 中国国民党及其在国家政权中的地位与作用 505
第四章 中国国民党统治时期的中央政制 505
第二节 中央政治委员会及其与国民政府的关系 508
第三节 国民政府的缘起 510
第四节 早期国民政府 513
第五节 五院制国民政府 519
第五章 中国国民党统治时期的地方制度 529
第一节 省制 529
第二节 县制 532
第三节 市制及行政督察专员制 536
一、市制 536
二、行政督察专员制 537
第三编 人民民主制度 541
第一章 土地革命时期的工农民主政权 541
第一节 武装起义和人民政权的创建 541
一、中央工农民主政府的建立及工农民主政权的性质和任务 543
第二节 中央工农民主政府的建立及其组织机构 543
二、工农民主政权的中央政权机关 547
第三节 工农民主政权的地方政权机关 550
第四节 工农民主政权的选举、监察及司法制度 552
一、选举制度 552
二、监察制度 554
三、司法制度 556
第五节 长征后的工农民主政权 558
第二章 抗日战争时期的抗日民主政权 560
第一节 抗日民主政权的建立与发展 560
第二节 抗日民主政权的性质、任务及其特点 563
第三节 抗日民主政权的政权机关 566
一、抗日民主政权的各级权力机关 566
二、抗日民主政权的各级行政机关 568
一、选举制度 573
第四节 抗日民主政权的选举制度与司法制度 573
二、司法制度 576
第三章 解放战争时期的人民民主政权 579
第一节 解放战争的历史发展及解放区政权的性质 579
第二节 争取和平改革社会政治阶段解放区的人民政权 582
第三节 武装夺取全国政权阶段人民政权的建设与发展 585
一、大行政区的形成和大行政区政权机关的建立 585
二、内蒙古自治区的建立 588
三、军事时期城市中的军事管制机关 590
四、新解放区的政权建设 591
第四章 中华人民共和国政治制度 593
第一节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 593
第二节 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 596
第三节 地方各级人民政府 599
一、大行政区人民政府(军政委员会) 599
二、省以下的各级地方人民政府 602
三、民族自治区的自治机关 603
第四节 1954年宪法颁布后的国家机构概况 606
第五节 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607
一、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607
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 608
三、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各委员会 609
第六节 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 610
第七节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 612
一、国务院的性质、地位与职权 612
二、国务院各部、各委员会 613
三、国务院各直属机构 614
四、国务院的办公机构 614
第八节 地方政权和民族区域自治机关的发展 615
第九节 人民法院和人民检察院 618
一、人民法院 618
二、人民检察院 6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