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1
第一章 区域地质构造概况 1
第一节 地层与岩浆岩 1
第二节 大地构造特征与演化历史 5
第三节 构造格架与断裂的形成和发展 7
第四节 构造演化与中、新生代的沉积建造 12
第二章 深部构造环境 14
第一节 地球物理场及莫霍面的变化特征 14
第二节 地壳、上地幔电性结构特征 20
第三节 地热场特征 28
第四节 滇西北地区深部构造特征 31
第三章 晚新生代地质地貌特征 33
第一节 晚新生代地层 33
第二节 构造地貌 49
第三节 活动构造的遥感影象特征 59
第四节 晚新生代构造分期 65
第四章 活动断裂 69
第一节 红河断裂带 70
第二节 龙蟠-乔后断裂带 83
第三节 丽江-剑川断裂带 91
第四节 鹤庆-洱源断裂带 98
第五节 程海断裂带 106
第六节 其它断裂 116
第七节 断裂活动特点 124
第五章 活动断裂的断层岩特征 129
第一节 滇西北地区主要断裂带断层岩特征 130
第二节 活动断裂带断层泥特征 144
第三节 断裂带中岩石的变形机制 153
第六章 活动断裂的地球化学场特征 156
第一节 断裂带水热活动特征与水温变化 156
第二节 断层气体释放与断层带深部环境 159
第三节 温泉的水化学组成与断裂活动性 165
第四节 断层流体同位素组成的构造效应 166
第五节 小结 168
第七章 现今地壳形变 170
第一节 水平形变基本特征 170
第二节 垂直形变基本特征 177
第三节 活断层监视测量 181
第八章 第四纪以来的构造应力场 183
第一节 第四纪以来的地表地质形变 183
第二节 地震震源破裂方式与震源机制 188
第三节 现代地壳形变 192
第四节 深部地球物理场参数 193
第五节 现代构造应力场的物理模拟 194
第六节 讨论 196
第九章 滇西北地区第四纪地壳块体运动及其动力学机制 199
第一节 构造块体及其划分 199
第二节 地壳块体边界构造带的基本特征 201
第三节 地壳块体运动 207
第四节 活动构造的环境构成 210
第五节 活动构造的动力学模型 213
第十章 地震活动性 217
第一节 地震带、区划分 217
第二节 地震活动性 220
第三节 历史地震烈度及其分布特征 228
第四节 未来地震活动性探讨 233
第一节 地震构造带、区的划分 242
第十一章 地震构造特征 242
第二节 地震构造带、区分述 247
第三节 地震构造破裂模式 253
第十二章 古地震及地震重复时间间隔 259
第一节 红河断裂带北段的强震重复时间间隔 259
第二节 龙蟠-乔后断裂带和丽江-剑川断裂带地震重复时间间隔 269
第三节 鹤庆-洱源断裂上的强震重复间隔 272
第四节 程海断裂带北段强震重复间隔 274
第五节 区域强震重复间隔规律 284
第六节 6—6.5级地震重复间隔的讨论 286
第十三章 利用综合研究方法讨论潜在震源区划分及地震危险性问题 290
第一节 潜在震源区及地震危险区含义 290
第二节 地震构造定性定量标志和潜在震源区边界的确定 291
第三节 潜在震源区的划分原则和依据 300
第四节 潜在震源区的划分及分区依据 300
第五节 地震危险性综合研究 304
参考文献 310
附录1 滇西北地区地震(M≥43/4)简目(公元886—1986年) 316
附录2 滇西北地区地震(M=4.0—5.0)简目(公元1966—1986年) 319